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钢结构电梯井道立柱加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8-03 01:39:3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结构电梯井道结构,更具体的说,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一种钢结构电梯井道立柱加固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城市改造项目的不断普及,老旧居民楼都需要加装电梯,这类电梯与在建筑物中预留的混凝土井道中的安装方式不同,需在建筑物旁另行加装钢结构电梯井独立承载电梯,使得这类电梯具有施工周期短,美观性好,且不会破坏原有建筑的结构等优点。
3.在安装钢结构电梯井道的过程中,立柱的安装是整个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目前最常见的立柱安装方式有2种。一种是立柱预埋安装,另一种是打膨胀螺丝固定安装(已焊立柱脚板),并且对地面的材质有一定的要求,比如水泥地等较硬的地面,但由于电梯立柱的安装是整个钢结构电梯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该电梯的承重和乘坐人员的安全,并且为了适应各种类型的安装路面,因此有必要针对钢结构电梯井道的底部支撑结构以及安装方式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解决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能适应大多地面材质的、承重更好、更安全牢固的钢结构电梯井道立柱加固装置。
5.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所述加固装置包括支撑底座、支撑架和固定片,所述支撑底座设置于所述立柱的底部,所述支撑底座的长、宽大于所述立柱的长、宽,所述支撑底座上设有连接体,所述连接体的两端将所述支撑底座与所述立柱连接为一体,所述支撑架为三角形,所述支撑架上设有通道,所述固定片贯穿于所述通道,所述固定片压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固定片为多个环绕于所述立柱,所述固定片上设有多个固定孔,所述固定孔设置于所述固定片的两端。
6.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体为1至4个,所述连接体包括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所述第一连接体与第二连接体之间具有间隙,所述连接体为矩形、圆形、三角形、多边形当中的任意一种。
7.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为1至6个,所述支撑架的一侧贴合于所述立柱表面,所述支撑架的外角上设有连接耳,所述连接耳上设有连接孔。
8.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片的数量与所述支撑架的数量相同,所述固定片包括第一固定片、第二固定片和第三固定片,所述第一固定片的一端压在第二固定片上,所述第三固定片压在第一固定片的另一端。
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片上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片上设有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片一端的第一固定孔与第二固定片一端的第二固定孔相重叠,所述第一固定孔的直径与所述第二固定孔的直径相同。
10.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底座设置于地下,所述支撑架和固定片设置于地面。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之一是:通过在加固装置上设置支撑底座、支撑架和固定片,支撑底座设置于立柱的底部,支撑底座上设置连接体,连接体的两端将支撑底座与立柱连接为一体,使得支撑底座与连接体能埋于地底,对立柱进行了固定,再通过将支撑架设置为三角形,支撑架上设置通道,固定片贯穿于通道,固定片压在支撑架上,固定片为多个环绕于立柱,固定片上设置多个固定孔,使得支撑架能与各种形状的立柱进行连接,对立柱进行了再次固定,而固定片的设置能使支撑架更为稳固,继而使得钢结构电梯更加的稳固,承重更大,并且更为安全。
附图说明
12.图1为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支撑底座结构示意图。
15.图4为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支撑架结构示意图。
16.图5为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固定片结构示意图。
17.图6为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固定孔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为立柱、2为支撑底座、3为支撑架、4为固定片、5为连接体、6为通道、7为固定孔、8为连接耳、9为连接孔、10为第一连接体、11为第二连接体、12为第一固定片、13为第二固定片、14为第三固定片、15为第一固定孔、16为第二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20.参考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是:为了使钢结构电梯井道立柱1加固装置更加的稳固、承重更大、更为安全,采用加固装置包括支撑底座2、支撑架3和固定片4,支撑底座2设置于立柱1的底部,支撑底座2的长、宽大于立柱1的长、宽,支撑底座2上设有连接体5,连接体5的两端将支撑底座2与立柱1连接为一体,使得支撑底座2能通过在地下开洞将支撑底座2以及连接体5埋于地下,从而将立柱1固定,值得注意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将部分立柱1也埋于地下;为了支撑地面上的立柱1,采用支撑架3为三角形,支撑架3上设有通道6,固定片4贯穿于通道6,固定片4压在支撑架3上,固定片4为多个环绕于立柱1,固定片4上设有多个固定孔7,固定孔7设置于固定片4的两端,使得安装人员可根据立柱1的形状增减支撑架3,而支撑架3能有效的支撑立柱1,使其不易歪斜,而固定片4则将支撑架3进行了进一步的固定;为了适应非水泥的地面,采用了将支撑底座2设置于地下,支撑架3和固定片4设置于地面,作为优选,在将支撑底座2放置于预埋位时,应将未干的混凝土倾倒与支撑底座2和连接体5内,使得混泥土将支撑底座2和立柱1的周围固化,不仅增加了立柱1的稳固性,还能更好的使用膨胀螺栓等工具将支撑架3与固定片4固定。
21.通过在加固装置上设置支撑底座2、支撑架3和固定片4,支撑底座2设置于立柱1的底部,支撑底座2上设置连接体5,连接体5的两端将支撑底座2与立柱1连接为一体,使得支撑底座2与连接体5能埋于地底,对立柱1进行了固定,再通过将支撑架3设置为三角形,支撑架3上设置通道6,固定片4贯穿于通道6,固定片4压在支撑架3上,固定片4为多个环绕于立柱1,固定片4上设置多个固定孔7,使得支撑架3能与各种形状的立柱1进行连接,对立柱1进
行了再次固定,而固定片4的设置能使支撑架3更为稳固,继而使得钢结构电梯更加的稳固,承重更大,并且更为安全。
22.参考图3所示,为了使立柱1稳固的竖直于地面,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是:采用连接体5为1至4个,连接体5包括第一连接体10和第二连接体11,第一连接体10与第二连接体11之间具有间隙,连接体5为矩形、圆形、三角形、多边形当中的任意一种,使得在安装时能将混凝土填满连接体5、支撑底座2和立柱1周围的空隙中,混凝土在固化后不仅能增加支撑底座2的重量,还能使立柱1周围地面硬度达标,继而在使用膨胀螺栓等工具对支撑架3和固定片4固定时能更加牢固。
23.参考图4所示,为了将支撑架3与立柱1和地面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是:采用支撑架3为1至6个,支撑架3的一侧贴合于立柱1表面,支撑架3的外角上设有连接耳8,连接耳8上设有连接孔9,使得膨胀螺栓等工具能通过连接孔9将支撑架3固定于立柱1与地面之间,使支撑架3能支撑住立柱1使其保持垂直不歪斜,值得注意的是:本领域专业人员可根据立柱的形状和安装方式对支撑架的数量进行增减。
24.参考图5所示,为了使固定片4在按压住支撑架3时增加稳固性,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是:采用固定片4的数量与支撑架3的数量相同,固定片4包括第一固定片12、第二固定片13和第三固定片14,第一固定片12的一端压在第二固定片13上,第三固定片14压在第一固定片12的另一端,使得固定片4在对支撑架3加固的同时能依照第一固定片12、第二固定片13和第三固定片14的连接方式来安装,并依此类推将多个固定片4连接,使固定片4形成一个闭环从而使支撑架3更为牢固。
25.参考图6所示,为了使第一固定片12与第二固定片13之间能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是:采用第一固定片12上设有第一固定孔15,第二固定片13上设有第二固定孔16,第一固定片12一端的第一固定孔15与第二固定片13一端的第二固定孔16相重叠,第一固定孔15的直径与第二固定孔16的直径相同,使得膨胀螺栓等工具能通过第一固定孔15与第二固定孔16,将第一固定片12与第二固定片13相连接,并固定于地面。
26.在安装该钢结构电梯井道立柱1加固装置时,将支撑底座2上的连接体5与立柱1焊接为一体,再将地面挖出可容纳支撑底座2与连接体5的坑洞,将支撑底座2与连接体5垂直放进坑洞内,使用混凝土将其浇筑覆盖,待混凝土固化后,将多个支撑架3的一侧与立柱1贴合,另一侧与地面贴合,通过连接耳8上的连接孔9使用膨胀螺栓等工具将其与立柱1和地面连接并固定,最后将固定片4贯穿进支撑架3的通道6内,使用膨胀螺栓等工具将固定片4两端的固定孔7与地面固定,或将第一固定片12与第二固定片13上的第一固定孔15与第二固定孔16重叠,第一固定片12的一端压在第二固定片13上,第三固定片14压在第一固定片12的另一端,依次类推从而形成一个均衡受力的闭环,再使用膨胀螺栓等工具将其固定于地面上的通道6内,该加固装置更加的稳固,承重更大,并且更为安全。
27.在本说明书中所谈到的“一个实施例”、“另一个实施例”、“实施例”等,指的是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包括在本技术概括性描述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多个地方出现同种表述不是一定指的是同一个实施例。进一步来说,结合任一实施例描述一个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时,所要主张的是结合其他实施例来实现这种特征、结构或者特点也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28.尽管这里参照本实用新型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
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技术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技术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型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