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定子、马达以及定子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2022-07-30 20:08:1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定子、马达以及定子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2.在以往的电动机的定子中,第一、第三、第五线圈沿第一方向卷绕于第一、第三、第五齿,第二、第四、第六线圈沿第二方向卷绕于第二、第四、第六齿,第七、第九、第十一线圈沿第二方向卷绕于第七、第九、第十一齿,第八、第十、第十二线圈沿第一方向卷绕于第八、第十、第十二齿。根据以往的电动机的定子的制造方法,使用三根喷嘴只能够同时沿相同方向旋转的简单廉价的构造的绕线机,能够迅速地同时对三根绕组进行卷绕,从而能够迅速且廉价地制造电动机的定子。(参照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7413号公报)
3.在以往的电动机的定子中,由第一线圈、第二线圈、第七线圈以及第八线圈构成的u相绕组群、由第三线圈、第四线圈、第九线圈以及第十线圈构成的v相绕组群以及由第五线圈、第六线圈、第十一线圈以及第十二线圈构成的w相绕组群分别具有与电源端子相连的一方端线和与中性点相连的另一方端线。在该情况下,仅u相绕组群的一方端线与w相绕组群的另一方端线在周向上相邻,而其他端线沿周向离开至少一个以上的齿的量地配置。换句话说,u相绕组群、v相绕组群以及w相绕组群各自的一方端线和另一方端线沿周向分散地配置。因此,马达的形状的制约变大。例如,用于向u相绕组群、v相绕组群以及w相绕组群提供电流的电路板的尺寸变大。其结果为,马达的形状的制约变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将三相的各绕组群的端线的位置集中的定子、马达以及定子的制造方法。
5.本发明的例示性的定子具有定子铁芯、绝缘件、第一相绕组群、第二相绕组群以及第三相绕组群。定子铁芯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进行配置。绝缘件覆盖所述定子铁芯的至少一部分。第一相绕组群由第一导线隔着所述绝缘件卷绕于所述定子铁芯而得到的多个绕组构成。第二相绕组群由第二导线隔着所述绝缘件卷绕于所述定子铁芯而得到的多个绕组构成。第三相绕组群由第三导线隔着所述绝缘件卷绕于所述定子铁芯而得到的多个绕组构成。所述定子铁芯具有铁芯背部、第一齿、第二齿、第三齿、第四齿、第五齿、第六齿、第七齿、第八齿、第九齿、第十齿、第十一齿以及第十二齿。铁芯背部以中心轴线为中心呈环状配置。第一齿、第二齿、第三齿、第四齿、第五齿、第六齿、第七齿、第八齿、第九齿、第十齿、第十一齿以及第十二齿从所述铁芯背部沿径向延伸。所述第一齿、所述第二齿、所述第三齿、所述第四齿、所述第五齿、所述第六齿、所述第七齿、所述第八齿、所述第九齿、所述第十齿、所述第十一齿以及所述第十二齿依次沿周向配置。所述第一相绕组群具有:第一绕组,其隔着所述绝缘件沿第一方向卷绕于所述第一齿;第二绕组,其隔着所述绝缘件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卷绕于所述第二齿;第七绕组,其隔着所述绝缘件沿第二方向卷绕于所述第七齿;以及第八绕组,其隔着所述绝缘件沿第一方向卷绕于所述第八齿。所述第
二相绕组群具有:第三绕组,其隔着所述绝缘件沿第一方向卷绕于所述第三齿;第四绕组,其隔着所述绝缘件沿第二方向卷绕于所述第四齿;第九绕组,其隔着所述绝缘件沿第二方向卷绕于所述第九齿;以及第十绕组,其隔着所述绝缘件沿第一方向卷绕于所述第十齿。所述第三相绕组群具有:第五绕组,其隔着所述绝缘件沿第一方向卷绕于所述第五齿;第六绕组,其隔着所述绝缘件沿第二方向卷绕于所述第六齿;第十一绕组,其隔着所述绝缘件沿第二方向卷绕于所述第十一齿;以及第十二绕组,其隔着所述绝缘件沿第一方向卷绕于所述第十二齿。在所述第一相绕组群中,所述第一绕组与所述第八绕组连接,所述第八绕组与所述第七绕组连接,所述第七绕组与所述第二绕组连接。在所述第二相绕组群中,所述第三绕组与所述第十绕组连接,所述第十绕组与所述第九绕组连接,所述第九绕组与所述第四绕组连接。在所述第三相绕组群中,所述第五绕组与所述第十二绕组连接,所述第十二绕组与所述第十一绕组连接,所述第十一绕组与所述第六绕组连接。所述第一相绕组群的一方端线位于所述第一齿,所述第二相绕组群的一方端线位于所述第三齿,所述第三相绕组群的一方端线位于所述第五齿。所述第一相绕组群的另一方端线位于所述第二齿,所述第二相绕组群的另一方端线位于所述第四齿,所述第三相绕组群的另一方端线位于所述第六齿。
6.本发明的例示性的马达具有上述定子、转子以及模制树脂部。转子配置于所述定子的径向内侧。模制树脂部至少将所述定子铁芯的径向的外表面和所述端子保持架用树脂覆盖。所述模制树脂部覆盖所述绕组连接部、所述第一中性点连接部、所述第二中性点连接部以及所述第三中性点连接部。所述电源连接端子的所述通电连接部从所述模制树脂部露出。
7.在本发明的例示性的定子的制造方法中,所述定子具有定子铁芯和覆盖所述定子铁芯的至少一部分的绝缘件。所述定子铁芯具有第一齿、第二齿、第三齿、第四齿、第五齿、第六齿、第七齿、第八齿、第九齿、第十齿、第十一齿以及第十二齿。定子的制造方法包含如下工序:第一工序,准备按照第一齿、第二齿、第三齿、第四齿、第五齿、第六齿、第七齿、第八齿、第九齿、第十齿、第十一齿以及第十二齿的顺序呈直线状配置的所述定子铁芯;第二工序,执行第一导线隔着所述绝缘件向所述第一齿的卷绕、第二导线隔着所述绝缘件向所述第三齿的卷绕以及第三导线隔着所述绝缘件向所述第五齿的卷绕;第三工序,在所述第二工序之后,执行所述第一导线隔着所述绝缘件向所述第八齿的卷绕、所述第二导线隔着所述绝缘件向所述第十齿的卷绕以及所述第三导线隔着所述绝缘件向所述第十二齿的卷绕;第四工序,在所述第三工序之后,执行所述第一导线隔着所述绝缘件向所述第七齿的卷绕、所述第二导线隔着所述绝缘件向所述第九齿的卷绕以及所述第三导线隔着所述绝缘件向所述第十一齿的卷绕;第五工序,在所述第四工序之后,执行所述第一导线隔着所述绝缘件向所述第二齿的卷绕、所述第二导线隔着所述绝缘件向所述第四齿的卷绕以及所述第三导线隔着所述绝缘件向所述第六齿的卷绕;以及第六工序,在所述第五工序之后,通过将呈直线状配置的所述定子铁芯弯曲,将所述定子铁芯形成为环状。在所述第二工序和所述第三工序中,所述第一导线、所述第二导线以及所述第三导线沿第一方向卷绕。在所述第四工序和所述第五工序中,所述第一导线、所述第二导线以及所述第三导线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卷绕。
8.根据例示性的本发明,能够提供能够将三相的各绕组群的端线的位置集中的定子、马达以及定子的制造方法。
附图说明
9.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马达的构造的剖视图。
10.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转子和定子的俯视图。
11.图3是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定子呈直线状展开时的示意图。
12.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定子的立体图。
13.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源连接端子的立体图。
14.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中性点端子的立体图。
15.图7a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源连接端子和绕组连接端子的立体图。
16.图7b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源连接端子和绕组连接端子的俯视图。
17.图7c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源连接端子的其他实施方式和绕组连接端子的俯视图。
18.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中性点端子的一部分和绕组连接端子的立体图。
19.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定子的侧视图。
20.图10是从上方观察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端子保持架时的立体图。
21.图11是示出固定有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端子保持架的定子的立体图。
22.图12是从下方观察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端子保持架时的立体图。
23.图13是示出收纳有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定子的树脂外壳的立体图。
24.图14是示出收纳有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定子的树脂外壳和基板的立体图。
25.图15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定子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26.图16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呈直线状配置的定子铁芯的俯视图。
27.图17是示出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定子铁芯形成为环状时的定子铁芯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例示性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图中,对相同或者相当部分标注相同的参照标号,而不重复进行说明。
29.在本说明书中,为了方便,有时以马达的中心轴线ax(参照图1)的方向作为上下方向来进行说明。在图中,为了容易理解,适当地记载三维正交坐标系的x轴、y轴以及z轴。z轴的正方向表示上方向,z轴的负方向表示下方向。但是,上下方向、上方向以及下方向是为了便于说明而确定的,并不需要与铅垂方向一致。另外,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对上下方向进行定义,并不限定本发明的马达在使用时和组装时的朝向。并且,将与马达的中心轴线ax平行的方向简称为“轴向ad”,将以马达的中心轴线ax为中心的径向和周向简称为“径向rd”和“周向cd”。另外,“俯视”表示从轴向ad观察对象物。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平行的方向”也包含大致平行的方向。另外,“轴向ad上方”可以记载为“轴向ad一侧”,“轴向ad下方”可以记载为“轴向ad另一侧”。
30.参照图1至图14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马达mt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马达mt的构造的剖视图。图1所示的马达mt是具有10极或14极并且为12槽的三相马达。三相马达例如是三相无刷马达。马达mt为10极或14极,因此与8极的马达相比,能够
降低齿槽扭矩。
31.如图1所示,马达mt具有转子rt、定子st、旋转轴sh、第一罩部件1、第一轴承11、第二罩部件2、第二轴承21、基板sb以及外壳cs。马达mt优选还具有端子保持架90。关于端子保持架90在后面说明。
32.外壳cs相当于“树脂模制部”的一例。
33.转子rt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ax为中心进行配置。即,作为一例,马达mt是内转子型的马达。另外,马达mt也可以是外转子型的马达。转子rt绕中心轴线ax旋转。转子rt配置于定子st的径向rd内侧。
34.转子rt具有磁铁mg和转子铁芯rc。磁铁mg例如是永磁铁。例如,转子rt可以具有大致环状的单个磁铁mg,也可以具有沿周向cd排列的多个磁铁mg。“大致环状”例如是“大致圆环状”。磁铁mg的极数为“10”或“14”。
35.转子铁芯rc例如由沿轴向ad层叠电磁钢板而得到的层叠钢板构成。多个磁铁mg配置在转子铁芯rc的内部。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子rt是辐条型转子。另外,磁铁mg也可以固定于转子铁芯rc的径向rd外表面。即,马达mt也可以是spm(surface permanent magnet:表面永磁铁)马达。
36.旋转轴sh以中心轴线ax为中心进行配置。旋转轴sh呈大致柱状。旋转轴sh固定于转子铁芯rc。因此,旋转轴sh以中心轴线ax为中心与转子rt一同旋转。
37.第一罩部件1配置于马达mt的轴向ad上侧部分。
38.第一罩部件1具有圆筒形状的第一轴承保持部12和形成于第一轴承保持部12的中央的贯通孔。旋转轴sh贯穿贯通孔。第一轴承保持部12保持第一轴承11。第一轴承11将旋转轴sh支承为能够旋转。第一轴承11例如是滚动轴承。第一罩部件1嵌入于外壳cs的开口侧。
39.第二罩部件2配置于马达mt的轴向ad下侧部分。
40.第二罩部件2具有圆筒形状的第二轴承保持部22。第二轴承21将旋转轴sh支承为能够旋转。第二轴承21例如是滚动轴承。第二罩部件2固定于外壳cs。第二轴承保持部22保持第二轴承21。第二轴承保持部22呈在中心具有孔的大致有底圆筒形状。
41.定子st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ax为中心进行配置。定子st与磁铁mg在径向rd上对置。定子st具有定子铁芯3、绝缘件4以及三相的绕组群5。在图1中,示出了构成某个绕组群5的绕组cl。绕组cl例如是线圈。具体而言,定子st具有u相绕组群5u、v相绕组群5v以及w相绕组群5w作为三相的绕组群5。
42.u相绕组群5u由第一导线51(图3)隔着绝缘件4卷绕于定子铁芯3而得到的多个绕组cl构成。v相绕组群5v由第二导线52(图3)隔着绝缘件4卷绕于定子铁芯3而得到的多个绕组cl构成。w相绕组群5w由第三导线53(图3)隔着绝缘件4卷绕于定子铁芯3而得到的多个绕组cl构成。第一导线51、第二导线52以及第三导线53是金属线被覆膜包覆而得到的包覆导线。金属线的原材料例如是铝。但是,金属线的原材料也可以是铜而代替铝。包覆金属线的覆膜例如是绝缘性的树脂。树脂的原材料例如是搪瓷。绝缘件4将定子铁芯3与绕组cl电绝缘。绝缘件4由绝缘材料构成。绝缘件4例如由热塑性的树脂构成。
43.u相绕组群5u相当于“第一相绕组群”的一例,v相绕组群5v相当于“第二相绕组群”的一例,w相绕组群5w相当于“第三相绕组群”的一例。关于u相绕组群5u、v相绕组群5v以及w相绕组群5w的详细在后面说明。
44.定子铁芯3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ax为中心进行配置。作为一例,定子铁芯3以包围中心轴线ax的方式配置,呈大致环状。“大致环状”例如是“大致圆环状”。定子铁芯3例如由沿轴向ad层叠薄板的电磁钢板而得到的层叠钢板构成。定子铁芯3具有铁芯背部31和多个齿t。关于定子铁芯3的详细在后面说明。
45.绝缘件4覆盖定子铁芯3的至少一部分。作为一例,绝缘件4以包围中心轴线ax的方式配置,呈大致环状。“大致环状”例如是“大致圆环状”。绝缘件4是电绝缘体。绝缘件4可以由单一部件构成,也可以由多个分体部件构成。例如,绝缘件4是将定子铁芯3作为嵌件的树脂成型品。另外,绝缘件4也可以为相对于定子铁芯3另外安装的构造。关于绝缘件4的详细在后面说明。
46.基板sb呈大致平板状。基板sb与轴向ad大致垂直。基板sb是印刷有布线的印刷基板,搭载有各种电子部件。基板sb与定子st的至少一部分和转子rt的至少一部分在轴向ad上对置,并大致水平地配置。
47.外壳cs收纳转子rt的至少一部分和定子st。具体而言,外壳cs具有朝向轴向ad上方开放的开口。外壳cs呈大致有底筒状,是热固性的树脂制的部件。“大致有底筒状”例如是“大致有底圆筒状”。外壳cs是通过使树脂流入到插入有定子st的模具的内部而得到的。即,外壳cs是将定子st作为嵌件的树脂成型品。因此,定子st被外壳cs固定。第二轴承保持部22固定于外壳cs的轴向ad底部。
48.外壳cs至少将定子铁芯3的径向rd的外表面用树脂覆盖。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壳cs至少将定子铁芯3的径向rd的外表面和端子保持架90用树脂覆盖。另一方面,定子铁芯3的至少径向rd的内表面从外壳cs露出。另外,外壳cs收纳转子rt的至少一部分。
49.接着,参照图1和图2对定子st的详细进行说明。图2是示出转子rt和定子st的俯视图。
50.如图2所示,铁芯背部31沿着周向cd配置。具体而言,铁芯背部31以中心轴线ax为中心呈大致环状配置。“大致环状”例如是“大致方环状”或“大致圆环状”。“大致方环状”表示至少外缘为多边形状。“大致圆环状”表示至少外缘为圆形状。铁芯背部31可以由单一部件构成,也可以由多个分体部件构成。作为一例,铁芯背部31具有12个铁芯背部件311。12个铁芯背部件311沿着周向cd配置。12个铁芯背部件311可以构成为单一部件,也可以是分体部件。另外,作为一例,绝缘件4具有12个绝缘件部41。12个绝缘件部41沿着周向cd配置。12个绝缘件部41可以构成为单一部件,也可以是分体部件。
51.例如,如图1所示,绝缘件部41覆盖齿t的一部分和铁芯背部件311的一部分。具体而言,绝缘件部41覆盖齿t的轴向ad的两端面、齿t的周向cd的一个端面的至少一部分、齿t的周向cd的另一个端面的至少一部分、铁芯背部件311的轴向ad的一个端面的至少一部分以及铁芯背部件311的轴向ad的另一个端面的至少一部分。
52.返回到图2,定子铁芯3具有第一齿t1、第二齿t2、第三齿t3、第四齿t4、第五齿t5、第六齿t6、第七齿t7、第八齿t8、第九齿t9、第十齿t10、第十一齿t11以及第十二齿t12作为多个齿t(图1)。第一齿t1~第十二齿t12沿着周向cd等间隔地配置。12个铁芯背部件311分别与第一齿t1~第十二齿t12对应地设置。12个绝缘件部41分别与第一齿t1~第十二齿t12对应地设置。
53.第一齿t1、第二齿t2、第三齿t3、第四齿t4、第五齿t5、第六齿t6、第七齿t7、第八齿
t8、第九齿t9、第十齿t10、第十一齿t11以及第十二齿t12从铁芯背部31沿径向rd延伸。作为一例,第一齿t1~第十二齿t12从铁芯背部31向径向rd内侧延伸。第一齿t1~第十二齿t12各自的径向rd的前端面在径向rd上与磁铁mg隔开间隔地对置。
54.第一齿t1、第二齿t2、第三齿t3、第四齿t4、第五齿t5、第六齿t6、第七齿t7、第八齿t8、第九齿t9、第十齿t10、第十一齿t11以及第十二齿t12依次沿周向cd配置。
55.u相绕组群5u具有第一绕组u1、第二绕组u4、第七绕组u3以及第八绕组u2作为绕组cl(图1)。第一绕组u1隔着绝缘件4沿第一方向d1卷绕于第一齿t1。第一方向d1例如表示顺时针。第二绕组u4隔着绝缘件4沿与第一方向d1相反的第二方向d2卷绕于第二齿t2。第二方向d2例如表示逆时针。第七绕组u3隔着绝缘件4沿第二方向d2卷绕于第七齿t7。第八绕组u2隔着绝缘件4沿第一方向d1卷绕于第八齿t8。
56.v相绕组群5v具有第三绕组v1、第四绕组v4、第九绕组v3以及第十绕组v2作为绕组cl(图1)。第三绕组v1隔着绝缘件4沿第一方向d1卷绕于第三齿t3。第四绕组v4隔着绝缘件4沿第二方向d2卷绕于第四齿t4。第九绕组v3隔着绝缘件4沿第二方向d2卷绕于第九齿t9。第十绕组v2隔着绝缘件4沿第一方向d1卷绕于第十齿t10。
57.w相绕组群5w具有第五绕组w1、第六绕组w4、第十一绕组w3以及第十二绕组w2作为绕组cl(图1)。第五绕组w1隔着绝缘件4沿第一方向d1卷绕于第五齿t5。第六绕组w4隔着绝缘件4沿第二方向d2卷绕于第六齿t6。第十一绕组w3隔着绝缘件4沿第二方向d2卷绕于第十一齿t11。第十二绕组w2隔着绝缘件4沿第一方向d1卷绕于第十二齿t12。
58.接着,参照图3对u相绕组群5u、v相绕组群5v以及w相绕组群5w的详细进行说明。图3是将定子st呈直线状展开时的示意图。另外,在图3中,通过四边形的图形来示意性地表示第一齿t1~第十二齿t12。另外,通过带箭头的四边形的图形来示意性地表示第一绕组u1~第十二绕组w2。在该情况下,箭头表示第一绕组u1~第十二绕组w2的卷绕方向。
59.如图3所示,在u相绕组群5u中,第一绕组u1与第八绕组u2连接。此外,第八绕组u2与第七绕组u3连接。此外,第七绕组u3与第二绕组u4连接。具体而言,u相绕组群5u具有连接绕组彼此的搭接线511、512、513。搭接线511、512、513是第一导线51的一部分。而且,搭接线511连接第一绕组u1和第八绕组u2。搭接线512连接第八绕组u2和第七绕组u3。搭接线513连接第七绕组u3和第二绕组u4。即,第一绕组u1、第八绕组u2、第七绕组u3以及第二绕组u4通过搭接线511~513而依次串联连接。
60.在v相绕组群5v中,第三绕组v1与第十绕组v2连接。此外,第十绕组v2与第九绕组v3连接。此外,第九绕组v3与第四绕组v4连接。具体而言,v相绕组群5v具有连接绕组彼此的搭接线521、522、523。搭接线521、522、523是第二导线52的一部分。而且,搭接线521连接第三绕组v1和第十绕组v2。搭接线522连接第十绕组v2和第九绕组v3。搭接线523连接第九绕组v3和第四绕组v4。即,第三绕组v1、第十绕组v2、第九绕组v3以及第四绕组v4通过搭接线521~523而依次串联连接。
61.在w相绕组群5w中,第五绕组w1与第十二绕组w2连接。此外,第十二绕组w2与第十一绕组w3连接。此外,第十一绕组w3与第六绕组w4连接。具体而言,w相绕组群5w具有连接绕组彼此的搭接线531、532、533。搭接线531、532、533是第三导线53的一部分。而且,搭接线531连接第五绕组w1和第十二绕组w2。搭接线532连接第十二绕组w2和第十一绕组w3。搭接线533连接第十一绕组w3和第六绕组w4。即,第五绕组w1、第十二绕组w2、第十一绕组w3以及
第六绕组w4通过搭接线531~533而依次串联连接。
62.u相绕组群5u的一方端线5us位于第一齿t1。v相绕组群5v的一方端线5vs位于第三齿t3。w相绕组群5w的一方端线5ws位于第五齿t5。
63.此外,u相绕组群5u的另一方端线5ue位于第二齿t2。v相绕组群5v的另一方端线5ve位于第四齿t4。w相绕组群5w的另一方端线5we位于第六齿t6。
64.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在12槽构造的定子st中,能够将u相绕组群5u的两端线5us、5ue、v相绕组群5v的两端线5vs、5ve以及w相绕组群5w的两端线5ws、5we集中于第一齿t1~第六齿t6。即,能够将三相的各绕组群5的端线5us、5ue、5vs、5ve、5ws、5we的位置集中。因此,与三相的各绕组群的端线的位置沿周向分散的情况相比,能够缓和马达mt的形状的制约。例如,能够抑制用于向u相绕组群5u、v相绕组群5v以及w相绕组群5w提供电流的基板sb的尺寸变大。其结果为,与基板的尺寸较大的情况相比,马达mt的形状的制约变小。另外,例如,在三相的各绕组群的端线的位置沿周向分散的情况下,基板的尺寸变大,从而马达的形状的制约变大。
65.另外,例如,端线5us、5vs、5ws分别表示第一导线51、第二导线52以及第三导线53的卷绕开始的端线。在该情况下,例如,端线5ue、5ve、5we分别表示第一导线51、第二导线52以及第三导线53的卷绕结束的端线。但是,也可以是相对于该例,卷绕开始和卷绕结束是相反的。
66.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第一绕组u1、第三绕组v1以及第五绕组w1的卷绕方向是第一方向d1,是相同的。因此,能够沿第一方向d1同时执行第一导线51向第一齿t1的卷绕、第二导线52向第三齿t3的卷绕以及第三导线53向第五齿t5的卷绕。此外,第八绕组u2、第十绕组v2以及第十二绕组w2的卷绕方向是第一方向d1,是相同的。因此,能够沿第一方向d1同时执行第一导线51向第八齿t8的卷绕、第二导线52向第十齿t10的卷绕以及第三导线53向第十二齿t12的卷绕。
67.此外,第七绕组u3、第九绕组v3以及第十一绕组w3的卷绕方向是第二方向d2,是相同的。因此,能够沿第二方向d2同时执行第一导线51向第七齿t7的卷绕、第二导线52向第九齿t9的卷绕以及第三导线53向第十一齿t11的卷绕。此外,第二绕组u4、第四绕组v4以及第六绕组w4的卷绕方向是第二方向d2,是相同的。因此,能够沿第二方向d2同时执行第一导线51向第二齿t2的卷绕、第二导线52向第四齿t4的卷绕以及第三导线53向第六齿t6的卷绕。
68.以上的结果为,在定子st中,能够缩短形成u相绕组群5u、v相绕组群5v以及w相绕组群5w时的卷绕时间。
69.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将u相绕组群5u的端线5us、v相绕组群5v的端线5ve以及w相绕组群5w的端线5ws与中性点连接。在该情况下,通过对u相绕组群5u的端线5ue、v相绕组群5v的端线5vs以及w相绕组群5w的端线5we通电,能够使通电方向相同。因此,不要求对u相绕组群5u、v相绕组群5v以及w相绕组群5w单独地控制通电方向。其结果为,能够简化用于对u相绕组群5u、v相绕组群5v以及w相绕组群5w通电的控制ic(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的控制和基板sb的布线图案。
70.接着,参照图2~图4对定子st的详细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定子st还具有电源连接端子6,该电源连接端子6将u相绕组群5u至w相绕组群5w中的任意一个绕组群5与对绕组群5通电的通电线l电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定子st具有电源连接端子6a、6b、6c。电源连接
端子6a对w相绕组群5w通电,电源连接端子6b对v相绕组群wv通电,电源连接端子6c对u相绕组群5u通电。电源连接端子6a~6c例如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制成。另外,电源连接端子6a~6c也可以与形成在基板sb上的布线图案直接连接。在该情况下,布线图案相当于“通电线”。另外,在图2和图3中,为了容易观察附图,对电源连接端子6a~6c赋予点状阴影。
71.这里,参照图3对“通电端线”进行定义。w相绕组群5w的通电端线是w相绕组群5w的一方端线5ws和另一方端线5we中的任意一方的端线。v相绕组群5v的通电端线是v相绕组群5v的一方端线5vs和另一方端线5ve中的任意一方的端线。u相绕组群5u的通电端线是u相绕组群5u的一方端线5us和另一方端线5ue中的任意一方的端线。在本实施方式中,端线5we、端线5vs以及端线5ue分别是通电端线。以下,有时将端线5we、端线5vs以及端线5ue分别记载为通电端线5we、通电端线5vs以及通电端线5ue。
72.如图3所示,电源连接端子6a具有通电连接部61、绕组连接部62以及布线部63。通电连接部61与通电线l1连接。绕组连接部62与通电端线5we直接或间接连接。另外,“直接连接”例如表示通电端线5we通过焊料与绕组连接部62连接。“间接连接”例如表示通电端线5we经由引脚等端子通过焊料与绕组连接部62连接。
73.另外,在电源连接端子6a中,布线部63连接通电连接部61和绕组连接部62。布线部63以与第一齿t1至第十二齿t12分离并且跨越第一齿t1至第十二齿t12中的连续的两个以上的齿t的方式配置。作为一例,布线部63从绕组连接部62跨越第五齿t5和第四齿t4而配置。这是因为,绕组连接部62相对于最接近的电源连接端子6b隔开第五齿t5和第四齿t4的量地配置。
74.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使在电源连接端子6a的绕组连接部62相对于其他电源连接端子6b、6c孤立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布线部63将电源连接端子6a的通电连接部61靠近其他电源连接端子6b、6c地配置。因此,能够将多个电源连接端子6a~6c集中。其结果为,能够进一步抑制分别与电源连接端子6a~6c连接的基板sb的尺寸变大。
75.图4是示出定子st的立体图。如图2和图4所示,电源连接端子6a的布线部63沿着轴向ad与第五绕组w1和第四绕组v4分离地配置。具体而言,布线部63向轴向ad上方与第五绕组w1和第四绕组v4分离地配置。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防止布线部63与第五绕组w1和第四绕组v4接触。
76.另外,只要布线部63不与第一绕组u1~第十二绕组w2和后述的中性点端子7接触,布线部63的配置就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布线部63也可以配置于在俯视时相对于第一绕组u1~第十二绕组w2向径向rd外侧错开的位置。
77.这里,如图4所示,电源连接端子6b、6c与电源连接端子6a同样地具有通电连接部61、绕组连接部62以及布线部63。在该情况下,电源连接端子6b的绕组连接部62与通电端线5vs(图3)直接或间接连接。另外,电源连接端子6c的绕组连接部62与通电端线5ue(图3)直接或间接连接。另外,关于通电端线5vs、5ue,“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与通电端线5we的情况相同。另外,作为“间接连接”的例子,电源连接端子6b的绕组连接部62与通电端线5vs之间有间隙,并通过在该间隙中存在焊料而间接连接。即,只要绕组连接部62与通电端线5vs电导通即可。这一点对于电源连接端子6c的绕组连接部62与通电端线5ue的连接以及电源连接端子6a的绕组连接部62与通电端线5we的连接也是相同的。
78.接着,参照图2和图5对电源连接端子6a的详细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在俯视时,电
源连接端子6a的布线部63沿着周向cd弯曲。另外,在俯视时,绕组连接部62从布线部63朝向径向rd外侧延伸。
79.图5是示出电源连接端子6a的立体图。如图5所示,电源连接端子6a的通电连接部61沿着轴向ad延伸。具体而言,通电连接部61向轴向ad上方延伸。另外,通电连接部61、布线部63以及绕组连接部62优选构成为一个部件。根据该优选的例子,能够减少定子st的部件数量。另外,不需要连接构成电源连接端子6a的各部位的构造,从而能够简化电源连接端子6a的构造。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各部位的构造”例如是焊料或凿紧部。
80.另外,电源连接端子6a的绕组连接部62优选具有平坦部621和贯通孔622。平坦部621沿与轴向ad交叉的方向扩展。具体而言,平坦部621沿与轴向ad大致垂直的方向扩展。贯通孔622沿轴向ad贯穿平坦部621。关于平坦部621和贯通孔622在后面说明。
81.另外,其他电源连接端子6b、6c的结构与参照图5进行了说明的电源连接端子6a的结构相同。
82.接着,参照图2~图4以及图6对中性点进行说明。中性点是u相绕组群5u的端线5us、5ue中的任意一个端线、v相绕组群5v的端线5vs、5ve中的任意一个端线以及w相绕组群5w的端线5ws、5we中的任意一个端线共同连接而成的接线部。中性点的电位例如设定为恒定的电位。恒定的电位例如是零伏。在该情况下,中性点例如接地。
83.这里,参照图3对“中性点端线”进行定义。w相绕组群5w的中性点端线是w相绕组群5w的一方端线5ws和另一方端线5we中的任意一方的端线,是与通电端线不同的端线。v相绕组群5v的中性点端线是v相绕组群5v的一方端线5vs和另一方端线5ve中的任意一方的端线,是与通电端线不同的端线。u相绕组群5u的中性点端线是u相绕组群5u的一方端线5us和另一方端线5ue中的任意一方的端线,是与通电端线不同的端线。在本实施方式中,端线5ws、端线5ve以及端线5us分别是中性点端线。以下,有时将端线5ws、端线5ve以及端线5us分别记载为中性点端线5ws、中性点端线5ve以及中性点端线5us。中性点端线5ws、中性点端线5ve以及中性点端线5us与中性点连接。
84.如图3所示,定子st还具有中性点端子7。另外,在图2和图3中,为了容易观察附图,对中性点端子7赋予点状阴影。中性点端子7将中性点端线5ws、中性点端线5ve以及中性点端线5us电连接。另外,如图2~图4所示,中性点端子7以与第一齿t1至第十二齿t12分离并且跨越第一齿t1至第十二齿t12中的连续的两个以上的齿t的方式配置。作为一例,中性点端子7跨越第一齿t1至第五齿t5而配置。
85.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u相绕组群5u的中性点端线5us、v相绕组群5v的中性点端线5ve以及w相绕组群5w的中性点端线5ws的位置没有关系,从而能够容易通过中性点端子7来形成中性点。
86.另外,如图3所示,中性点端子7具有第一中性点连接部71、第二中性点连接部72、第三中性点连接部73以及中性点布线部74。第一中性点连接部71与u相绕组群5u的中性点端线5us连接。第二中性点连接部72与v相绕组群5v的中性点端线5ve连接。第三中性点连接部73与w相绕组群5w的中性点端线5ws连接。中性点布线部74连接第一中性点连接部71、第二中性点连接部72以及第三中性点连接部73。
87.如图2和图4所示,在俯视时,中性点布线部74沿着周向cd弯曲。另外,作为一例,在俯视时,中性点布线部74配置于比铁芯背部31靠径向rd外侧的位置。并且,作为一例,在俯
视时,中性点布线部74配置于比电源连接端子6a的布线部63靠径向rd外侧的位置。因此,与中性点布线部74和电源连接端子6a沿轴向ad重叠地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定子st的轴向ad的长度。并且,作为一例,中性点布线部74在该中性点布线部74的径向rd的位置与第一绕组u1~第十二绕组w2的径向rd的位置错开的位置与第一绕组u1~第十二绕组w2分离地配置。其结果为,根据本实施方式,与中性点布线部74配置在第一绕组u1~第十二绕组w2的轴向ad上方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中性点布线部74与第一绕组u1~第十二绕组w2接触。
88.另外,第一中性点连接部71、第二中性点连接部72以及第三中性点连接部73从中性点布线部74朝向径向rd内侧延伸。
89.另外,只要中性点布线部74不与第一绕组u1~第十二绕组w2以及电源连接端子6a~6c接触,中性点布线部74的配置就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中性点布线部74也可以在俯视时配置于第一绕组u1~第十二绕组w2的轴向ad上方。
90.接着,参照图6对中性点端子7进行说明。图6是示出中性点端子7的立体图。如图6所示,中性点端子7的中性点布线部74沿着周向cd弯曲。另外,第一中性点连接部71、第二中性点连接部72、第三中性点连接部73以及中性点布线部74优选构成为一个部件。根据该优选的例子,能够减少定子st的部件数量。另外,不需要连接构成中性点端子7的各部位的构造,从而能够简化中性点端子7的构造。
91.另外,中性点端子7的第一中性点连接部71、第二中性点连接部72以及第三中性点连接部73分别优选具有平坦部701和贯通孔702。平坦部701沿与轴向ad交叉的方向扩展。具体而言,平坦部701沿与轴向ad大致垂直的方向扩展。贯通孔702沿轴向ad贯穿平坦部701。关于平坦部701和贯通孔702在后面说明。
92.接着,参照图3、图4、图7a、图7b以及图8对端子台42a~42f和绕组连接端子81a~81f进行说明。如图4所示,定子st还具有多个端子台42a~42f和多个绕组连接端子81a~81f。
93.端子台42a、42d、42e、42b、42c、42f沿着周向cd大致等间隔地配置。绕组连接端子81a~81f分别与端子台42a~42f对应地配置。绕组连接端子81a~81f分别从端子台42a~42f沿轴向ad延伸。
94.如图3所示,绕组连接端子81a~81f分别与u相绕组群5u至w相绕组群5w中的任意一个绕组群5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绕组连接端子81a与w相绕组群5w的通电端线5we连接。绕组连接端子81b与v相绕组群5v的通电端线5vs连接。绕组连接端子81c与u相绕组群5u的通电端线5ue连接。另外,绕组连接端子81d与w相绕组群5w的中性点端线5ws连接。绕组连接端子81e与v相绕组群5v的中性点端线5ve连接。绕组连接端子81f与u相绕组群5u的中性点端线5us连接。
95.图7a是示出电源连接端子6b和绕组连接端子81b的立体图。如图7a所示,绕组连接端子81b沿轴向ad穿过电源连接端子6b的贯通孔622。而且,电源连接端子6b的平坦部621的轴向ad的两个面621a、621b中的与端子台42b侧的面621b相反的面621a与绕组连接端子81b经由焊料(未图示)而电连接。
96.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电源连接端子6b的绕组连接部62具有平坦部621,在通过焊料将电源连接端子6b的绕组连接部62与绕组连接端子81b连接时,能够用平坦部621承接焊料。其结果为,能够抑制焊料垂落。
97.具体而言,绕组连接端子81b是沿轴向ad延伸的引脚。而且,v相绕组群5v的通电端线5vs在卷绕于绕组连接端子81b的状态下,经由焊料与绕组连接端子81b电连接。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容易进行对通电端线5vs进行焊接的作业。另外,绕组连接端子81b不限于引脚,例如也可以是连接器。
98.另外,电源连接端子6b的通电连接部61通过布线部63而与绕组连接端子81b分离。因此,能够使将v相绕组群5v的通电端线5vs与绕组连接端子81b电连接时的焊料的原材料与将通电线l2与通电连接部61电连接时的焊料的原材料不同。因此,能够根据通电端线5vs和通电线l2的原材料适当地进行利用焊料的连接。
99.另外,如图7a所示,端子台42b配置于绝缘件4的轴向ad上端。具体而言,端子台42b配置于绝缘件部41的轴向ad上端。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端子台42b构成为绝缘件4的一部分。
100.图7b是示出电源连接端子6b和绕组连接端子81b的俯视图。如图7b所示,绕组连接部62的贯通孔622的内径d1优选大于通电端线5vs卷绕于绕组连接端子81b的状态下的直径d2。根据该优选的例子,能够将通电端线5vs以沿轴向ad扩大间隔的方式而非紧密地卷绕于绕组连接端子81b。由此,能够利用焊料来覆盖通电端线5vs的周围。其结果为,通电端线5vs与绕组连接端子81b的电导通变得良好。
101.另外,电源连接端子6a、6c、绕组连接端子81a、81c以及端子台42a、42c的结构与参照图3、图4、图7a以及图7b进行了说明的电源连接端子6b、绕组连接端子81b以及端子台42b的结构相同。
102.图7c是示出电源连接端子6b的其他实施方式和绕组连接端子81b的俯视图。如图7c所示,电源连接端子6b的平坦部621也可以具有缺口623来代替图7b的贯通孔622。缺口623是在平坦部621中沿与轴向ad交叉的方向切开而成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缺口623是在平坦部621中沿与轴向ad大致垂直的方向切开而成的部分。绕组连接端子81b沿轴向ad穿过缺口623的内侧。
103.另外,也可以是电源连接端子6a、6c的平坦部621具有缺口623来代替贯通孔622。
104.图8是示出中性点端子7的一部分和绕组连接端子81d的立体图。如图8所示,绕组连接端子81d沿轴向ad穿过中性点端子7的贯通孔702。而且,中性点端子7的平坦部701的轴向ad的两个面701a、701b中的与端子台42d侧的面701b相反的面701a与绕组连接端子81d经由焊料(未图示)而电连接。
105.根据本实施方式,中性点端子7的第三中性点连接部73具有平坦部701,由此在用焊料将中性点端子7的第三中性点连接部73与绕组连接端子81d连接时,能够用平坦部701承接焊料。其结果为,能够抑制焊料垂落。
106.另外,绕组连接端子81d是沿轴向ad延伸的引脚。而且,中性点端线5ws在卷绕于绕组连接端子81d的状态下经由焊料与绕组连接端子81d电连接。
107.并且,贯通孔702的内径优选大于中性点端线5ws卷绕于绕组连接端子81d的状态下的直径。这一点与图7b所示的贯通孔622的内径d1相同。另外,平坦部701也可以具有图7c所示的缺口623来代替贯通孔702。
108.另外,中性点端子7的第一中性点连接部71和第二中性点连接部72、绕组连接端子81e、81f以及端子台42e、42f的结构与参照图8进行了说明的第三中性点连接部73、绕组连
接端子81d以及端子台42d的结构相同。
109.接着,参照图9对电源连接端子6a~6c和中性点端子7进行说明。图9是示出定子st的侧视图。作为一例,着眼于电源连接端子6b和中性点端子7。如图9所示,电源连接端子6b和中性点端子7沿轴向ad与定子铁芯3和绕组群5分离。即,电源连接端子6b和中性点端子7位于比定子铁芯3和绕组群5靠轴向ad上方的位置。另外,电源连接端子6b的通电连接部61、布线部63以及绕组连接部62位于比中性点端子7的中性点布线部74沿轴向ad与定子铁芯3和绕组群5分离的位置。即,电源连接端子6b的通电连接部61、布线部63以及绕组连接部62位于比中性点端子7的中性点布线部74靠轴向ad上方的位置。
110.另外,电源连接端子6b的绕组连接部62和布线部63的高度与中性点端子7的第一中性点连接部71、第二中性点连接部72以及第三中性点连接部73的高度大致相同。“高度”例如表示以定子铁芯3的轴向ad上端为基准的高度。而且,在中性点端子7中,中性点布线部74相对于第一中性点连接部71、第二中性点连接部72以及第三中性点连接部73位于定子铁芯3这一侧。
111.另外,关于电源连接端子6a、6c的通电连接部61、布线部63以及绕组连接部62,也与参照图9进行了说明的电源连接端子6b相同。
112.并且,绝缘件4具有搭接线配置部43。在图9所示的搭接线配置部43配置有绕组cl(第一绕组u1~第十二绕组w2)的搭接线511~513、521~523、531~533(图3)。特别是,如图3所示,搭接线511、513、521、523、531、533以跨越第一齿t1至第十二齿t12中的两个以上的齿t的方式进行布线。并且,如图9所示,搭接线配置部43相对于电源连接端子6a~6c和中性点端子7隔着定子铁芯3位于轴向ad相反侧。
113.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以使电源连接端子6a~6c和中性点端子7与配置于搭接线配置部43的搭接线511~513、521~523、531~533不接触的方式容易地进行布线。
114.具体而言,搭接线配置部43沿着周向cd呈大致环状配置。“大致环状”例如是“大致圆环状”。在本实施方式中,搭接线配置部43具有多个搭接线配置元件431。多个搭接线配置元件431沿着周向cd配置。搭接线配置元件431是绝缘件部41的轴向ad下侧部分。
115.接着,参照图10~图12对端子保持架90进行说明。图10是从上方观察端子保持架90时的立体图。图11是示出固定有端子保持架90的定子铁芯3的立体图。另外,在图10和图11中,为了容易观察附图,对电源连接端子6a~6c和中性点端子7赋予点状阴影。
116.如图10所示,作为一例,端子保持架90呈大致圆弧形状。端子保持架90由电绝缘体构成。另外,如图11所示,端子保持架90固定于绝缘件4。
117.另外,端子保持架90保持电源连接端子6a~6c和中性点端子7中的至少一个端子。在本实施方式中,端子保持架90保持电源连接端子6a~6c和中性点端子7。
118.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端子保持架90,能够使电源连接端子6a~6c和中性点端子7与其他金属部件绝缘。在该情况下,其他金属部件例如是绕组cl(第一绕组u1~第十二绕组w2)和定子铁芯3。
119.另外,由于端子保持架90保持电源连接端子6a~6c和中性点端子7,因此能够容易将电源连接端子6a~6c和中性点端子7固定于定子st。即,不是将端子分别固定于定子st,而是将端子保持架90固定于定子st,由此能够经由端子保持架90将电源连接端子6a~6c和中性点端子7集中固定。
120.具体而言,端子保持架90覆盖电源连接端子6a~6c和中性点端子7。而且,电源连接端子6a~6c的通电连接部61、绕组连接部62、中性点端子7的第一中性点连接部71、第二中性点连接部72以及第三中性点连接部73中的至少一个连接部从端子保持架90露出端子的一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源连接端子6a~6c的通电连接部61和绕组连接部62、中性点端子7的第一中性点连接部71、第二中性点连接部72以及第三中性点连接部73从端子保持架90露出。
121.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在实现马达mt的驱动所需的布线的同时,通过嵌件成型而容易地使电源连接端子6a~6c和中性点端子7保持于端子保持架90。例如,端子保持架90是将电源连接端子6a~6c和中性点端子7作为嵌件的树脂成型品。
122.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端子保持架90具有沿轴向ad贯穿端子保持架90的至少一个保持架贯通孔903。在图10的例子中,端子保持架90具有多个保持架贯通孔903。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在端子保持架90上设置保持架贯通孔903,在进行嵌件成型时,能够释放空气,因此能够抑制因空气而阻碍树脂的流动。其结果为,能够避免进行嵌件成型时的树脂的填充不足。另外,由于树脂进入保持架贯通孔903,因此能够抑制由树脂引起的端子保持架90的浮起。
123.这里,如图6所示,中性点端子7的中性点布线部74呈板形状。此外,中性点布线部74在中性点布线部74的长度方向ld上沿着周向cd延伸。此外,中性点布线部74在中性点布线部74的宽度方向sd上朝向轴向ad配置。
124.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容易使中性点布线部74相对于与中性点布线部74的宽度方向sd垂直的方向弯曲。通过将中性点布线部74的宽度方向sd朝向轴向ad地配置,在将中性点端子7安装于端子保持架90的情况下,或者在将中性点端子7设置于嵌件模具时,容易一边弯曲中性点布线部74一边对位置进行微调。
125.接着,参照图4和图12对端子保持架90向绝缘件4安装的安装构造进行说明。图12是从下方观察端子保持架90时的立体图。如图12所示,端子保持架90还具有爪部904、限制部905、爪部906以及限制部907。
126.爪部904、限制部905、爪部906以及限制部907从端子保持架90的背面901b向轴向ad下方突出。爪部904具有向径向rd内侧突出的爪。限制部905由彼此大致垂直的大致长方体状的部件构成。爪部906具有向径向rd内侧突出的爪。限制部907由大致长方体状的部件构成。
127.爪部904和限制部905配置于端子保持架90的周向cd的一端部,爪部906和限制部907配置于端子保持架90的周向cd的另一端部。
128.另一方面,如图4所示,绝缘件4还具有爪部45、壁部46以及爪部47。爪部45、壁部46以及爪部47配置于绝缘件4的轴向ad上端。爪部45、47具有向径向rd外侧突出的爪。壁部46从绝缘件4的轴向ad上端沿轴向ad突出。
129.在将端子保持架90固定于绝缘件4时,如图4和图12所示,端子保持架90的爪部904与绝缘件4的爪部45结合,端子保持架90的爪部906与绝缘件4的爪部47结合。其结果为,如图11所示,端子保持架90安装于绝缘件4。另外,端子保持架90的限制部905从周向cd与绝缘件4的壁部46接触。此外,端子保持架90的限制部907从周向cd与绝缘件4的爪部47接触。其结果为,端子保持架90的周向cd的移动被限制。
130.接着,参照图10和图13对外壳cs进行说明。图13是示出收纳有图11的定子st的外壳cs的立体图。
131.图13所示的外壳cs至少将图1所示的定子铁芯3的径向rd的外表面和图10所示的端子保持架90用树脂覆盖。
132.外壳cs覆盖图10所示的绕组连接部62、第一中性点连接部71、第二中性点连接部72以及第三中性点连接部73。绕组连接部62、第一中性点连接部71、第二中性点连接部72以及第三中性点连接部73不与水和空气接触为宜,因此通过用树脂来覆盖,能够防止暴露于水和空气中。另一方面,图10所示的电源连接端子6a~6c的通电连接部61从外壳cs露出。因此,能够容易地对定子st的u相绕组群5u、v相绕组群5v以及w相绕组群5w通电。
133.另外,外壳cs覆盖图11所示的绕组连接端子81a~81f。绕组连接端子81a~81f不与水和空气接触为宜,因此通过用树脂来覆盖,能够防止暴露于水和空气中。
134.具体而言,外壳cs具有圆筒体200、多个突出部201以及罩部202。圆筒体200呈大致圆筒形状。多个突出部201沿着周向cd配置。突出部201从圆筒体200的内表面朝向径向rd内侧突出。另外,突出部201向轴向ad上方延伸。罩部202在圆筒体200的内表面沿周向cd延伸。
135.三个突出部201中的一个突出部201覆盖图11所示的绕组连接端子81f和第一中性点连接部71。另一突出部201覆盖图11所示的绕组连接端子81c和绕组连接部62。又一突出部201覆盖图11所示的绕组连接端子81b和绕组连接部62。另外,罩部202覆盖图11所示的绕组连接端子81e和第二中性点连接部72、绕组连接端子81d和第三中性点连接部73以及绕组连接端子81a和绕组连接部62。
136.另外,如图10和图13所示,端子保持架90还具有多个露出部910。露出部910从外壳cs朝向轴向ad露出。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对定子st进行嵌件成型时,通过用嵌件成型模具按压端子保持架90的露出部910,从而防止端子保持架90的浮起。
137.接着,参照图10和图14对基板sb的安装构造进行说明。如图10所示,端子保持架90还具有基板固定部902。基板固定部902从端子保持架90的表面901a向轴向ad上方突出。基板固定部902具有沿周向cd突出的爪。另外,如图11所示,绝缘件4具有基板固定部49。基板固定部49从绝缘件4的轴向ad上端向轴向ad上方突出。基板固定部49具有沿周向cd突出的爪。
138.如图13所示,基板固定部402沿轴向ad延伸,从外壳cs突出。图11所示的基板固定部49也从外壳cs沿轴向ad突出。
139.图14是示出收纳有定子st的外壳cs和基板sb的立体图。如图14所示,基板固定部902和基板固定部49将基板sb固定于定子st。根据本实施方式,与将固定基板sb的基板固定部件与端子保持架90和绝缘件4分开设置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部件数量的减少和组装工时的减少。
140.在图14的例子中,基板固定部902和基板固定部49通过将基板sb安装于外壳cs,将基板sb固定于定子st。
141.具体而言,基板固定部902与基板sb的凹部sb1结合。另外,基板固定部49与基板sb的凹部sb2结合。其结果为,基板sb固定于定子st。另外,凹部sb1、sb2是基板sb的周向cd的凹陷部。
142.接着,参照图15~图17对定子st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图15是示出定子st的制造
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5所示,定子st的制造方法包含第一工序s1~第六工序s6。
143.首先,在第一工序s1中,准备按照第一齿t1、第二齿t2、第三齿t3、第四齿t4、第五齿t5、第六齿t6、第七齿t7、第八齿t8、第九齿t9、第十齿t10、第十一齿t11以及第十二齿t12的顺序呈直线状配置的定子铁芯3。然后,在定子铁芯3上形成绝缘件4。
144.具体而言,第一工序s1包含工序s11和工序s12。在工序s11中,准备按照第一齿t1~第十二齿t12的顺序呈直线状配置的定子铁芯3。在工序s12中,在定子铁芯3上形成绝缘件4。
145.图16是示出第一工序s1完成后的定子铁芯的俯视图。如图16所示,形成有绝缘件4的定子铁芯3呈直线状延伸。另外,图16示出了绕线机100。绕线机100通过将第一导线51~第三导线53(图3)卷绕于第一齿t1~第十二齿t12而形成u相绕组群5u、v相绕组群5v以及w相绕组群5w。绕线机100具有马达101、喷嘴nz1、喷嘴nz2以及喷嘴nz3。喷嘴nz1射出用于形成u相绕组群5u的第一导线51。喷嘴nz2射出用于形成v相绕组群5v的第二导线52。喷嘴nz3射出用于形成w相绕组群5w的第三导线53。马达101驱动喷嘴nz1~nz3。
146.如图15和图16所示,在第一工序s1之后,在第二工序s2中,绕线机100执行第一导线51隔着绝缘件4向第一齿t1的卷绕、第二导线52隔着绝缘件4向第三齿t3的卷绕以及第三导线53隔着绝缘件4向第五齿t5的卷绕。
147.在第二工序s2之后,在第三工序s3中,绕线机100执行第一导线51隔着绝缘件4向第八齿t8的卷绕、第二导线52隔着绝缘件4向第十齿t10的卷绕以及第三导线53隔着绝缘件4向第十二齿t12的卷绕。
148.在第三工序s3之后,在第四工序s4中,绕线机100执行第一导线51隔着绝缘件4向第七齿t7的卷绕、第二导线52隔着绝缘件4向第九齿t9的卷绕以及第三导线53隔着绝缘件4向第十一齿t11的卷绕。
149.在第四工序s4之后,在第五工序s5中,绕线机100执行第一导线51隔着绝缘件4向第二齿t2的卷绕、第二导线52隔着绝缘件4向第四齿t4的卷绕以及第三导线53隔着绝缘件4向第六齿t6的卷绕。
150.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二工序s2和第三工序s3中,第一导线51、第二导线52以及第三导线53沿第一方向d1卷绕。此外,在第四工序s4和第五工序s5中,第一导线51、第二导线52以及第三导线53沿与第一方向d1相反的第二方向d2卷绕。
151.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在10极或14极的12槽构造中,能够同时沿相同方向卷绕u相、v相以及w相这三相。因此,能够缩短卷绕时间。另外,能够将第一导线51的中性点端线5us和通电端线5vs、第二导线52的中性点端线5ve和通电端线5vs以及第三导线53的中性点端线5ws和通电端线5we这六个部位集中。其结果为,能够抑制与中性点端线5us、通电端线5vs、中性点端线5ve、通电端线5vs、中性点端线5ws以及通电端线5we连接的基板sb的尺寸变大。因此,能够抑制马达mt的形状的制约。
152.在第五工序s5之后,在第六工序s6中,通过使呈直线状配置的定子铁芯3弯曲,将定子铁芯3形成为环状。在该情况下的定子铁芯3上形成有绝缘件4、u相绕组群5u、v相绕组群5v以及w相绕组群5w。图17是示出将定子铁芯3形成为环状时的定子铁芯3的俯视图。如图17所示,通过将定子铁芯3形成为环状而将定子铁芯3的一端与另一端结合,从而制造出定子st。在该情况下,“结合”例如通过焊接、金属螺钉或挂钩等来进行。
153.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包含变形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在各种方式中进行实施。另外,通过适当组合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公开的多个构成要素,能够形成各种发明。例如,也可以从实施方式所示的全部构成要素中删除几个构成要素。例如,也可以适当组合不同的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附图是为了易于理解而以各个构成要素为主体示意性地示出的,为了便于制作附图,图示的各构成要素的厚度、长度、个数、间隔等也有时与实际不同。另外,上述实施方式所示的各构成要素的材质、形状、尺寸等是一个例子,并没有特别限定,在实质上不脱离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更。
154.本发明例如能够利用于定子、马达以及定子的制造方法。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