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通信线缆用绝缘减震胶带的制作方法

2022-07-30 07:59:2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胶带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通信线缆用绝缘减震胶带。


背景技术:

2.通信线缆是由多根相互绝缘的导线或导体绞成的缆心和保护缆心不受潮与机械损害的外层护套所构成的通信电路。
3.通信线缆主要用于信号的传输。目前,通信电缆在铺设时所处的环境较为恶劣,容易受到潮湿环境的影响,当通信线缆的表皮发生破损后,需要立即用绝缘胶带进行缠绕,以免外界因素影响线缆的信号传输。通信线缆裸露在外界环境中时,外界的踩踏以及撞击容易将线缆内部的缆心截断,进而对线缆造成严重的损害。线缆破损时,胶带的缠绕接头的位置需要与线缆外层护套紧密接触,以防水分子渗透至胶带的内部,同时为了避免外界环境对线缆造成的冲击。因此如何设计一种通信线缆用绝缘减震胶带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绝缘胶带,减缓外界环境对线缆的冲击以及防止水分子渗透至缆心。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通信线缆用绝缘减震胶带,包括胶带本体,所述胶带本体包括由外向内依次设置的基层、防水层、绝缘层、减震层、胶粘层以及离型膜,所述防水层的侧边向下弯折形成侧边防水部,所述侧边防水部与所述绝缘层、减震层以及胶粘层的侧边粘合,所述离型膜设于所述胶粘层的内侧,所述离型膜的侧边向外凸出于所述侧边防水部。
7.进一步的,所述减震层采用蜂窝状结构,所述蜂窝状结构包括通孔,所述通孔沿着所胶带的厚度方向设置。
8.进一步的,所述胶粘层包括第一压敏胶以及第二压敏胶,所述第一压敏胶与第二压敏胶分别位于所述减震层的内外两侧。
9.进一步的,所述减震层的内侧固定设有沿着所述胶带长度方向设置的压合条,所述压合条靠近所述减震层一侧设有沿着所述胶带宽度方向设置的外缘,所述第二压敏胶位于所述减震层的内侧且与所述压合条的外缘粘合。
10.进一步的,所述基层向下褶皱形成压合槽,所述压合条放置于所述压合槽内。
11.进一步的,所述防水层以及所述绝缘层与所述基层上的压合槽相适配。
12.进一步的,所述基层采用合成纤维织物。
13.进一步的,所述防水层采用丁基橡胶。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将防水层向下弯折形成侧边防水部并对绝缘层、减震层、胶粘层的侧边进行粘合,有效防止水分子从侧边进入至胶带与通信电缆的粘连处,防止胶粘层进水,延长胶带的使用时效,当外界因素撞击至胶带上
时,此时减震层发生形变,缓冲外界的冲击力,降低通信线缆被撞断的风险。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胶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胶带的爆炸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胶带的截面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胶带片段的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胶带片段的爆炸图;
20.图6为本实用新型胶带缠绕初始位置的示意图。
21.图中:1、筒体;11、环槽;2、胶带本体;21、基布层;211、压合槽;22、防水层;221、侧边防水部;23、绝缘层;24、胶粘层;241、第一压敏胶;242、第二压敏胶;25、减震层;26、压合条;27、离型膜。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请参阅图1至图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线缆用绝缘减震胶带,主要用于破损处线缆的保护,降低破损处线缆受到的冲击,同时防止水分子渗透至缆心位置。
24.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筒体1以及缠绕在所述筒体1上的胶带本体2,所述胶带本体2靠近所述筒体1的一侧为内侧,远离所述筒体1的一侧为外侧,如图3和图5所示,所述胶带本体2包括由外向内依次设置的基层21、防水层22、绝缘层23、减震层25、胶粘层24以及离型膜27,所述防水层22与所述基层21的内侧通过胶水粘合,所述防水层22的内侧与所述绝缘层23的外侧通过胶水粘接,所述防水层22的两侧向下折叠形成侧边防水部221,所述侧边防水部221与所述绝缘层23、减震层25以及胶粘层24的侧边粘合,所述侧边防水部221用以防止外界的水分子进入胶带内部,所述离型膜27设于所述胶粘层24的内侧且向侧边延伸,所述离型膜27的侧边超出所述侧边防水部221,此处离型膜27的设置防止胶粘层24与筒体1上另一圈胶带的基层21粘连。
25.当胶带外侧受到撞击时,此时减震层25发生形变,削弱外界的冲击力,进而降低通信线缆受到的冲击,由于侧边防水部221布置在绝缘层23、减震层25以及胶粘层24的侧边,进而能够防止外界水汽通过胶带的侧边渗入至胶带本体2内部,能够降低外界水汽与胶粘层24的接触,提高胶粘层24的粘连强度。
26.为了加强减震层25的减震效果,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减震层24采用蜂窝状结构,所述蜂窝结构包括通孔,所述通孔沿着所胶带的厚度方向设置,利用蜂窝状结构的多边形加强肋对其进行支撑,当外界冲击载荷撞击到胶带外侧时,此时蜂窝状结构会受到挤压发生形变,降低外界冲击载荷对通信线缆的冲击,起到减震的效果。
27.为了将减震层25铺设在胶带本体2内部,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胶粘层24包括第一压敏胶241以及第二压敏胶242,所述第一压敏胶241与第二压敏胶242分别位于所
述减震层25的内、外两侧,所述胶粘层24采用橡胶型压敏胶,第一压敏胶241铺设于所述绝缘层23与所述减震层25之间,实现绝缘层23与减震层25的粘连,将第二压敏胶242粘贴在所述减震层25的内侧,利用第二压敏胶242粘贴在通信线缆的外侧防护套上,加强胶带在通信线缆缠绕的紧固程度。
28.为了进一步加强胶带本体2所具备的减震性能,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减震层25的内侧固定设有沿着所述胶带长度方向设置的压合条26,所述压合条26靠近所述减震层25一侧设有沿着所述胶带宽度方向设置的外缘,所述第二压敏胶242位于所述减震层25的内侧且与所述压合条26的外缘粘合,进而将压合条26固定在所述减震层25上,当胶带本体2缠绕在通信线缆上时,此时压合条26的底部与所述通信线缆的外圆面相抵,此处的压合条26采用橡胶材质,利用压合条26进一步的对外界的冲击力进行缓冲,进一步提高了胶带本体2的减震效果。
29.为了对压合条26进行放置,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所述基层21向下褶皱形成压合槽211,缠绕于筒体1上的胶带本体的压合条26放置于所述压合槽211内,所述筒体1的外缘开设有环形的环槽11,所述环槽11用于放置最内侧胶带本体2上的压合条26,利用环槽1以及压合槽211实现了对压合条26的收纳。
30.所述防水层22以及所述绝缘层23上均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基层21上的压合槽211相适配,进而实现压合槽211的设置。
3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层21采用合成纤维织物,所述防水层22采用丁基橡胶制成,丁基橡胶具有较强的气密性和水密性且质地柔软,能够起到一定的减震作用。
32.所述胶带本体2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将胶带本体2的片段从筒体1上拉出,此时捏住离型膜27的边缘并向下拉扯,将第二压敏胶242暴露与空气中,将胶带本体2的头部粘贴在通信线缆的外圆面,并对胶带本体2进行拉伸,使胶带本体2向绕着通信线缆环绕一周,此时第二压敏胶242与通信线缆的外圆粘连,如图6所示,图6的下侧胶带为第一圈胶带即与通信线缆贴合的胶带本体,图6的上侧胶带为第二圈胶带本体,此时与通信线缆抵接的压合条26向上挤压减震层25发生形变,继续将胶带本体2缠绕至第一圈的胶带本体2上,此时第二圈的胶带本体2上的压合条26压合在第一圈胶带本体2的压合槽211内部,此时第二圈胶带本体2的第二压敏胶242与第一圈胶带本体2的基层21粘连,第二圈胶带本体2上的压合条26对第一圈胶带本体2上的基层21、防水层22以及绝缘层23进行挤压,同时使第一圈胶带本体2上的减震层25向下压缩,此时第一圈胶带本体2与第二圈胶带本体2上的两个压合条26相互挤压,提高了胶带缠绕端部位置的密封性能,进一步防止水分子进入胶带本体2的内部,随后将胶带本体2螺旋式前进并留有一部分胶带压合在前一圈的胶带本体2上,实现胶带缠绕过程中的密封,此时胶带本体2上的压合条26继续与通信线缆外圆相抵,当胶带缠绕结束后,在其胶带的末端将胶带本体缠绕至少两周,并将外侧的压合条26压合在第一周胶带本体2的压合槽211内部,加强胶带尾端的密封性;利用压合条26与减震层25的相互配合,实现了胶带缠绕端部以及尾部的密封,同时加强了胶带的减震效果,降低通信线缆因受到外界冲击而造成的损害。
33.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
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