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嵌入式极窄边框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2022-07-30 05:01:1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背光模组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嵌入式极窄边框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2.随着液晶显示器制造技术的提升,大尺寸及低价格的趋势下,背光模块在考虑轻量化、薄型化、低消费电力、高亮度及降低成本的市场要求,为保持在未来市场的竞争力,开发和设计新型的背光模块新制作技术,是今后努力的方向及重要课题。
3.随着科技发展,人们对于科技产品的审美水平也随之提高,故在显示屏的视效宽屏需求方面有着新的要求。其中,背光模组边框的宽度尺寸作为影响整个屏幕可视区的一个重要因素,优化边框宽度的尺寸是一个重要的改进方向,具体的,如对边框的细窄程度进行改进,同时还可以对边框的组装方式作出改进,这些优化手段对于提升整个屏幕的视觉体验都具有一定的优势。胶框和背板框作为背光模组的重要配套部件,通常情况下,胶框与背板多采用分体结构组装式,由于胶框的宽度尺寸加上背板框的宽度尺寸,这样就会导致背光模组边缘尺寸增大,也就是背光模组的边框尺寸显大。
4.目前,现有一种背光模组边框。参照图6,边框距离背光模组可视区的尺寸距离为2.55mm,边框宽度尺寸为1.7mm,边框与背光模组之间通常设置有遮光胶带,遮光胶带与背光模组叠加重合的宽度尺寸至少保证有0.5mm,而这样就会造成边框的宽度尺寸占比较大,也即背光模组的可视区缩小了。
5.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由于背光模组的边框宽度尺寸占比较大,存在整个屏幕的视觉体验不佳且整体上不美观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改善背光模组边框宽度占比较大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嵌入式极窄边框背光模组。
7.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嵌入式极窄边框背光模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嵌入式极窄边框背光模组,包括第一框体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框体的第二框体,所述第二框体呈中空设置;所述第一框体包括起承载安装作用的背板以及设置于所述背板边缘处的弯折条,所述第二框体由若干个首尾相接的框条组成;所述框条嵌装于所述弯折条,所述框条的外壁与所述弯折条的外壁平齐,所述框条靠近所述弯折条的一端抵接于所述背板,所述弯折条的宽度尺寸小于所述框条的宽度尺寸。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框体与第二框体,提供该背光模组的承载与安装基础,以便于形成一个完整的产品,以便于将该背模组进行组装使用,弯折条的宽度尺寸小于框条的宽度尺寸,通过框条嵌装于弯折条,实现框条与弯折条的宽度叠加重合,降低边框宽度占比,使得产品具有超薄美观的特性,同时框条的外壁与弯折条的外壁平齐,减少边框宽度,提升背光模组的可视区域占比,提高显示器的视觉感。
9.可选的,所述框条的外壁下端开设有嵌槽,所述嵌槽将所述框条靠近所述背板的
端面贯穿,所述弯折条插置于所述嵌槽内,所述第二框体的边角处设置有插块,所述第一框体的边角处贯穿有插槽,所述插块插置于所述插槽内,所述插块靠近所述背板的端面与所述背板的底端面平齐。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框条开设有嵌槽,用于弯折条插入,减少边框的宽度尺寸,同时实现第一框体与第二框体的整体嵌装,使得边框边角处得到稳定的连接,提升该产品的稳固性。
11.可选的,所述框条连接有嵌块,所述嵌块沿所述框条自身长度方向均等分布,所述弯折条外侧壁贯穿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沿所述弯折条长度方向均等分布,所述安装槽将所述弯折条远离所述背板的端面贯穿,所述嵌块插置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嵌块的外壁与所述弯折条的外壁以及所述框条的外壁皆平齐。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嵌块嵌入到安装槽内,实现第一框体与第二框体的整体紧密连接,组装结构简单,且易拆卸,拆装便利,简单易操作。
13.可选的,所述嵌块包括连接于所述框条的竖直块以及连接于所述竖直块的弯曲块,所述弯曲块的长度尺寸大于所述竖直块的长度尺寸,所述安装槽包括供所述竖直块插入的竖直槽以及供所述弯曲块插入的弯曲槽,所述竖直槽连通于所述弯曲槽。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弯曲槽限制弯曲块移动,以防框条脱离于弯折条,从而达到框条与弯折条的稳定连接,使得提升该产品的整体稳定性能,此外,竖直槽连通于弯曲槽,便于嵌块一体式移动,增加拆装的便利性。
15.可选的,所述框条沿其自身长度方向设置有卡块,所述卡块与所述嵌块交替分布,所述弯折条外壁还贯穿有供所述卡块插入的卡槽,所述卡槽沿所述弯折条长度方向均等分布,所述卡槽与所述安装槽沿所述弯折条长度方向交替分布。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卡块与卡槽,进一步的对框条与弯折条的连接进行限定,利用卡槽限定卡块的位置移动,进而以防框条与弯折条的位置产生偏移,提升该产品的整体稳定性。
17.可选的,所述弯折条设置在所述背板三个边缘处,所述框条与所述弯折条一一对应;所述第一框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背板未连接有所述弯折条一边的连接折板,所述连接折板两端均开设有放置槽;所述第二框体还包括连接于所述框条的衔接块,所述衔接块设置有两块,且均置于所述放置槽内。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连接折板用以区分背光模组的正反面,两个衔接块之间留有避让连接折板的间隙,衔接块放置于放置槽内,衔接块与连接折板之间留有间隙,通过利用间隙,提供一个充足的空间便于操作者将框条进行拆卸,提高拆装该产品的便利性。
19.可选的,所述衔接块与所述连接折板之间留有间隙。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利用间隙,提供一个充足的空间便于操作者将框条进行拆卸,提高拆装该产品的便利性。
21.可选的,所述衔接块开设有供所述连接折板靠近所述弯折条一端插入的限位槽,所述连接折板两端开设有连通于所述放置槽的锁紧槽,所述衔接块连接有凸块,所述凸块插置于所述锁紧槽内。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凸块插置于锁紧槽内,不仅起到衔接块与连接折板
整体对齐的效果,而且增加衔接块与连接折板的接触面积,增加连接稳定性。
23.可选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框体上的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依次设置在所述背板上的灯条、反射片、导光板、扩散片以及增亮膜,所述灯条与所述反射片均与所述背板抵接。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白胶带一方面将增亮膜连接在连接折板上,以便将增亮膜进行固定,另一方面透过白胶带可以对光线再次进行传播,同时,通过黑胶带可有效的防止发光亮边现象,便于屏幕可视区域占比加大。
25.可选的,所述第一框体与所述背光模组之间设置有遮光胶带,所述遮光胶带位于所述灯条上方。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将增亮膜连接在连接折板上,以便将增亮膜进行固定,另一方面通过遮光胶带可有效的防止发光亮边现象,便于屏幕占比加大。
27.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框体与第二框体,提供该背光模组的承载与安装基础,以便于形成一个完整的产品,以便于将该背模组进行组装使用,弯折条的宽度尺寸小于框条的宽度尺寸,通过框条嵌装于弯折条,实现框条与弯折条的宽度叠加重合,降低边框宽度占比,使得产品具有超薄美观的特性,同时框条的外壁与弯折条的外壁平齐,减少边框宽度,提升背光模组的可视区域占比,提高显示器的视觉感;2.利用嵌块嵌入到安装槽内,实现第一框体与第二框体的整体紧密连接,组装结构简单,且易拆卸,拆装便利,简单易操作。
附图说明
2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用于展示该产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用于展示该产品整体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30.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用于展示第一框体与第二框体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31.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用于展示背光模组的爆炸示意图。
32.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用于展示背光模组的局部剖视图。
33.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用于展示一种背光模组边框的结构平面示意图。
34.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框体;11、背板;12、弯折条;121、安装槽;1211、竖直槽;1212、弯曲槽;122、卡槽;13、连接折板;131、放置槽;132、锁紧槽;14、插槽;2、第二框体;21、框条;211、嵌槽;212、嵌块;2121、竖直块;2122、弯曲块;213、卡块;22、衔接块;221、限位槽;222、凸块;23、插块;3、背光模组;31、灯条;32、反射片;33、导光板;34、扩散片;35、增亮膜;4、遮光胶带;41、白胶带;42、黑胶带。
具体实施方式
3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6.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嵌入式极窄边框背光模组。参照图1,一种嵌入式极窄边框背光模组包括第一框体1以及可拆卸连接于第一框体1的第二框体2,第二框体2呈中空设置。具体的,第一框体1嵌装于第二框体2,进而减少边框宽度尺寸,降低边框宽度占比,提升整个屏幕的视觉体验感。
37.参照图2,第一框体1包括起承载安装作用的背板11以及一体成型于背板11边缘处的弯折条12,第二框体2由若干个首尾相接的框条21组成。框条21嵌装于弯折条12,框条21的外壁与弯折条12的外壁平齐,框条21靠近弯折条12的一端抵接于背板11,弯折条12的宽度尺寸小于框条21的宽度尺寸。相对于原有老的边框结构,本技术的边框做到了极窄的程度,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框条21的宽度尺寸为0.4mm,框条21的宽度尺寸也可以小于0.4mm,此处仅为示例说明,并不对框条21的宽度尺寸作限定。第一框体1嵌装于第二框体2,不仅组装起来便捷,而且缩小了边框尺寸,使得显视区域大屏化,具体的,框条21与弯折条12的宽度叠加重合,进而降低边框的宽度占比,使得边框整体上具有轻薄超窄的优势,提升整个屏幕的视觉体验。
38.参照图2,框条21的外壁下端开设有嵌槽211,嵌槽211将框条21靠近背板11的端面贯穿,弯折条12插置于嵌槽211内。位于第二框体2的边角处,第二框体2一体成型有插块23,位于第一框体1的边角处,第一框体1贯穿有插槽14,插块23镶嵌于插槽14内,插块23靠近背板11的端面与背板11的底端面平齐。框条21开设有嵌槽211,用于弯折条12插入,一方面实现第一框体1与第二框体2嵌装,另一方面减少边框的宽度尺寸,此外,在实际安装的过程中,通过插块23插置于插槽14内,实现第一框体1与第二框体2的整体嵌装,使得边框边角处得到稳定的连接,提升该产品的稳固性。
39.参照图2,框条21一体成型有嵌块212,嵌块212位于嵌槽211内,嵌块212沿框条21自身长度方向均等分布。弯折条12外侧壁贯穿有安装槽121,安装槽121沿弯折条12长度方向均等分布,安装槽121将弯折条12远离背板11的端面贯穿,嵌块212嵌装于安装槽121内。嵌块212的外壁与弯折条12的外壁以及框条21的外壁皆平齐,以便于提升边框的整体性。
40.具体的,嵌块212包括一体成型于框条21的竖直块2121以及一体成型于竖直块2121的弯曲块2122,弯曲块2122的长度尺寸大于竖直块2121的长度尺寸,嵌块212的形状呈t字形。安装槽121包括供竖直块2121插入的竖直槽1211以及供弯曲块2122插入的弯曲槽1212,竖直槽1211连通于弯曲槽1212。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框体1采用塑胶材质制成,也即是第一框体1具有塑性,此处仅为示例说明,并不对第一框体1的材质进行限定。在实际组装第一框体1与第二框体2的过程中,弯曲块2122嵌入弯曲槽1212内,竖直块2121嵌入竖直槽1211内,此时弯折条12的内壁与嵌槽211的壁面紧紧贴合,进而实现框条21与弯折条12的嵌装。通过弯曲槽1212限制弯曲块2122移动,以防框条21脱离于弯折条12,从而达到框条21与弯折条12的稳定连接,使得提升该产品的整体稳定性能。
41.参照图3,框条21沿其自身长度方向一体成型有卡块213,卡块213与嵌块212交替分布。弯折条12外壁还贯穿有供卡块213插入的卡槽122,卡槽122沿弯折条12长度方向均等分布,卡槽122与安装槽121沿弯折条12长度方向交替分布。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卡块213的形状可以是方形,也可以是矩形的,还可以其它形状,同样的,卡槽122的形状与卡块213的形状相对应,此处不作过多赘述。通过卡块213与卡槽122,进一步的对框条21与弯折条12的连接进行限定,利用卡槽122限定卡块213的位置移动,进而以防框条21与弯折条12的位置产生偏移,提升该产品的整体稳定性。
42.参照图3,弯折条12设置在背板11三个边缘处,框条21与弯折条12一一对应。第一框体1还包括一体成型在背板11未连接有弯折条12一边的连接折板13,连接折板13两端均开设有放置槽131。第二框体2还包括一体成型于框条21的衔接块22,衔接块22设置有两块,
且均置于放置槽131内。通过连接折板13用以区分该产品的正反面,两个衔接块22之间留有避让连接折板13的间隙,衔接块22放置于放置槽131内,衔接块22与连接折板13之间留有间隙,通过利用间隙,提供一个充足的空间便于操作者将框条21进行拆卸,提高拆装该产品的便利性。
43.参照图3,衔接块22开设有供连接折板13靠近弯折条12一端插入的限位槽221,连接折板13两端开设有连通于放置槽131的锁紧槽132,锁紧槽132的横截面呈具有缺口的圆形。衔接块22一体成型有凸块222,凸块222插置于锁紧槽132内。通过凸块222插置于锁紧槽132内,提高衔接块22与连接折板13的连接稳定性,此外,连接折板13的靠近背板11的壁面与限位槽221的壁面紧紧贴合,不仅起到衔接块22与连接折板13整体对齐的效果,而且增加衔接块22与连接折板13的接触面积,增加连接稳定性。
44.参照图4,一种嵌入式极窄边框背光模组还包括设置在第一框体1上的背光模组3,背光模组3包括依次粘贴在背板11上的灯条31、反射片32、导光板33、扩散片34以及增亮膜35,灯条31与反射片32均贴合于背板11,灯条31与反射片32之间留有间隙。通过灯条31发光,并将光传播至反射片32处,通过反射片32将光或者未被散射的光源反射再进入导光板33处,实现将光线完全送入导光板33内,尽可能的减少无益的耗损,利用导光板33将光线导向正面,扩散片34将光线修正为均匀的面光源,从而达到光学扩散的效果,最后通过增亮膜35的折射和全反射,集中于一定的角度再从背光源发射出去,起到屏幕增亮的显示效果,从而增强显示器变现在外的视觉感。
45.参照图4,第一框体1与背光模组3之间设置有遮光胶带4,遮光胶带4包括粘贴在增亮膜35与连接折板13靠近背板11端面的白胶带41以及粘贴在连接折板13远离背板11端面的黑胶带42。黑胶带42两端压贴在第一框体1上,黑胶带42覆盖在白胶带41的上面,灯条31位于黑胶带42的下方。通过白胶带41一方面将增亮膜35连接在连接折板13上,以便将增亮膜35进行固定,另一方面透过白胶带41可以对光线再次进行传播,同时,通过黑胶带42可有效的防止发光亮边现象,便于屏幕占比加大。
46.参照图5,框条21的宽度尺寸为0.4mm,背光模组可视区到框条21的距离为1.32mm,该背光模组边框宽度尺寸占比小,使得边框整体上具有轻薄超窄的优势,提升整个屏幕的视觉体验。
47.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嵌入式极窄边框背光模组的实施原理为:弯折条12插入有嵌槽211,一方面实现第一框体1与第二框体2嵌装,另一方面减少边框的宽度尺寸,实现第一框体1与第二框体2的整体嵌装,第一框体1嵌装于第二框体2,不仅组装起来便捷,而且缩小了边框尺寸,使得显视区域大屏化,具体的,框条21与弯折条12的宽度叠加重合,进而降低边框的宽度占比,减少边框浪费,使得边框整体上具有轻薄超窄的优势,提升整个屏幕的视觉体验。
48.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