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平推铰链及窗户的制作方法

2022-07-30 01:45:3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门窗五金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平推铰链及窗户。


背景技术:

2.窗户是建筑物的基本组成部分,在居家、办公等环境中,窗户的主要作用是使光线或者空气进入到室内环境中(换气)。窗户的组成结构主要包括窗框和窗扇,其中,窗框与窗扇通过铰链形成活动连接,铰链的类型主要有转动式、滑撑式和平推式几种。其中,平推窗在使用过程中,其整个窗扇是整个向外平推出去,相对于转动平开窗,其窗扇与建筑面(如玻璃幕墙)不会产生夹角,进而产生立面效果差异(如反光不一致);其次,平推式窗打开后,窗扇的四周都有空隙,进出空气可方便形成循环,增大换气量和新风量。因此,很多项目特别是写字楼项目的业主以及建筑师越来越青睐并倾向于使用平推窗这种窗型。平推窗通过使用平推铰链来实现窗扇的平推外开,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平推铰链,如申请号201410028329.9,名称为联动、可调整的双x结构平行推出式滑撑铰链,其在使用时存在着占用安装空间大以及容易出现运动不畅或是容易卡塞的问题。具体来说,由于其使用了至少两个组合成x形的托悬臂,且每一托悬臂的两端分别需要和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相连接,因此,当窗户关闭后,铰链的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无法处于同一轴线上,或者说,当窗户关闭后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无法重叠,即,使得铰链会占用相对较大的安装位置;其次,当铰链的受力点偏向于滑轨长度方向的一端时,此时由于滑轨上受力端所受到的力不能有效向另一端传递或发散,即,位于滑轨两端处的x形托悬臂不能有效同步运动(滑块与滑轨的之间的所必须的活动间隙以及使用中的磨损等因素),进而会使得铰链容易出现运动不畅或是卡塞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运动流畅或不易卡塞的平推铰链及窗户。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平推铰链,包括第一滑轨、第二滑轨、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所述第一滑轨与所述第二滑轨相互平行,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位于所述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之间,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支撑组件与所述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连接,且所述第一支撑组件与所述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的连接端相对于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可转动,所述第二支撑组件与所述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连接,且所述第二支撑组件与所述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的连接端相对于所述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可转动,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和/或所述第二支撑组件相对于所述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转动时,带动所述第一滑轨与所述第二滑轨彼此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支撑组件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之间还设置有同步连杆,所述同步连杆与所述第一滑轨和所述第二滑轨相连接,且所述同步连杆与所述第一滑轨和/或所述第二滑轨滑动连接,所述同步连杆与所述第一滑轨和所
述第二滑轨的连接端相对于所述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可转动。
6.作为对所述平推铰链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呈x形或y形,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呈x形或y形。
7.作为对所述平推铰链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相连接并形成y形结构,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滑轨转动连接且相对于所述第一滑轨不可滑动,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杆转动连接,形成第一铰接点,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滑轨转动连接且相对于所述第二滑轨不可滑动,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滑轨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均位于所述第一铰接点的内侧或者均位于所述第一铰接点的外侧。
8.作为对所述平推铰链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滑轨滑动连接,且所述第一滑块可沿着所述第一滑轨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滑块转动连接。
9.作为对所述平推铰链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包括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所述第三连杆与第四连杆相连接并形成y形结构,所述第三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滑轨转动连接且相对于所述第二滑轨不可滑动,所述第三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连杆转动连接,形成第二铰接点,所述第四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滑轨转动连接且相对于所述第一滑轨不可滑动,所述第四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滑轨滑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杆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四连杆的第一端均位于所述第二铰接点的内侧或者均位于所述第二铰接点的外侧。
10.作为对所述平推铰链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二滑轨滑动连接,且所述第二滑块可沿着所述第二滑轨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所述第四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滑块转动连接。
11.作为对所述平推铰链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均位于所述第一铰接点的外侧,所述第三连杆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四连杆的第一端均位于所述第二铰接点的外侧。
12.作为对所述平推铰链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同步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块转动连接,所述同步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滑轨转动连接且相对于所述第二滑轨不可滑动。
13.作为对所述平推铰链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同步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滑块转动连接,所述同步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块转动连接。
14.作为对所述平推铰链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相对运动时,所述同步连杆、第二连杆、第四连杆始终平行。
15.作为对所述平推铰链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相连接并形成x形结构,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滑轨转动连接且相对于所述第一滑轨不可滑动,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滑轨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滑轨转动连接且相对于所述第二滑轨不可滑动,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滑轨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中部互相铰接,形成第一铰接点,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均位于所述第一铰接点的内侧或者均位于所述第一铰接点的外侧;
16.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包括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所述第三连杆与第四连杆相连接并形成x形结构,所述第三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滑轨转动连接且相对于所述第二滑轨不可滑动,所述第三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滑轨滑动连接,所述第四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滑轨转动连接且相对于所述第一滑轨不可滑动,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滑轨滑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的中部互相铰接,形成第二铰接点,所述第三连杆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四连杆的第一端均位于所述第二铰接点的内侧或者均位于所述第二铰接点的外侧。
17.作为对所述平推铰链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滑轨滑动连接,且所述第一滑块可沿着所述第一滑轨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滑块转动连接;和/或
18.还包括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二滑轨滑动连接,且所述第二滑块可沿着所述第二滑轨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所述第四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滑块转动连接。
19.作为对所述平推铰链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同步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块转动连接,所述同步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滑轨转动连接且相对于所述第二滑轨不可滑动;或者
20.所述同步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块转动连接,所述同步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滑块转动连接。
21.作为对所述平推铰链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连杆为分体结构,其包括第一连杆首段和第一连杆尾段,所述第一连杆首段和第一连杆尾段在所述第一铰接点处连接,且将所述第二连杆夹持于其中;
22.所述第三连杆为分体结构,其包括第三连杆首段和第三连杆尾段,所述第三连杆首段和第三连杆尾段在所述第二铰接点处连接,且将所述第四连杆夹持于其中,或者所述第四连杆为分体结构,其包括第四连杆首段和第四连杆尾段,所述第四连杆首段和第四连杆尾段在所述第二铰接点处连接,且将所述第三连杆夹持于其中。
23.作为对所述平推铰链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平推铰链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滑轨与所述第二滑轨的轴线或投影面相互重合,
24.和/或,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位于所述第一滑轨和所述第二滑轨之间,且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的投影面位于所述第一滑轨与所述第二滑轨的投影面之内。
25.作为对所述平推铰链的进一步改进,当所述平推铰链从折叠状态变为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滑轨相对于所述第二滑轨运动,所述第一滑轨可运动至所述第二滑轨的第一侧,也可运动至所述第二滑轨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
26.或者,当所述平推铰链从折叠状态变为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二滑轨相对于所述第一滑轨运动,所述第二滑轨可运动至所述第一滑轨的第一侧,也可运动至所述第一滑轨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
27.作为对所述平推铰链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滑轨内还设置有第一限位块,和/或,所述第二滑轨内还设置有第二限位块;
28.所述第一滑轨相对于所述第二滑轨运动到预设位置后,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
限位块相抵接,和/或,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二限位块相抵接。
29.作为对所述平推铰链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第四连杆相平行,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三连杆相平行;
30.和/或,所述同步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和第四连杆相平行。
31.作为对所述平推铰链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平推铰链为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连杆、第四连杆与所述第一滑轨形成夹角,所述第二连杆、第三连杆与所述第二滑轨形成夹角,所述夹角为锐角
32.一种窗户,其包括窗扇、窗框以及如上所述的平推铰链,所述平推铰链的第一滑轨与所述窗扇相连接,所述平推铰链的第二滑轨与所述窗框相连接;或者,所述平推铰链的第二滑轨与所述窗扇相连接,所述平推铰链的第一滑轨与所述窗框相连接。
33.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通过在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之间设置了同步连杆,同时,同步连杆设置在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之间;当施加在平推铰链上的驱动力(推力或拉力)不均衡时,即,受力点偏向于第一滑轨或第二滑轨长度方向上的一端时,同步连杆此时可以将第一滑轨或第二滑轨上一端受到的力向其另一端进行传导,使得位于第一滑轨或第二滑轨另一端的支撑组件可以同步受力并在驱动力下进行相应的同步动作,进而减少或避免了平推铰链在使用时运动不流畅或易卡塞的问题。
附图说明
34.通过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更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且并未刻意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缩放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主旨。
3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平推铰链(y形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平推铰链(y形结构)的不完全分解示意图;
3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平推铰链(y形结构)另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8.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平推铰链(y形结构)另一实施例的不完全分解示意图;
39.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平推铰链(x形结构)的不完全分解示意图;
40.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平推铰链(x形结构)图5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41.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平推铰链(x形结构)另一实施例的不完全分解示意图;
42.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平推铰链(x形结构)图7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在本实施例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44.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并与之结合为一体,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术语“安
装”、“一端”、“另一端”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45.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平推铰链,包括第一滑轨1、第二滑轨2、第一支撑组件4和第二支撑组件5,相对于第一滑轨1和第二滑轨2的宽度方向,第一滑轨1和第二滑轨2彼此间隔,相对于第一滑轨1和第二滑轨2的长度方向第一支撑组件4和第二支撑组件5彼此间隔,或者说第一支撑组件4和第二支撑组件5位于第一滑轨1和第二滑轨2之间,第一支撑组件4分别与第一滑轨1和第二滑轨2相铰接,且第一支撑组件4与第一滑轨1和第二滑轨2的连接端相对于第一滑轨1和第二滑轨2可转动;第二支撑组件5分别与第一滑轨1和第二滑轨2相铰接,且第二支撑组件5与第一滑轨1和第二滑轨2的连接端相对于第一滑轨1第二滑轨2转动。进一步的,相对于第一滑轨1或第二滑轨2的长度方向,第一支撑组件4与第二支撑组件5间隔设置;其中,第一支撑组件4和/或第二支撑组件5运动时带动第一滑轨1与第二滑轨2彼此靠近或远离,且所述第一滑轨1与所述第二滑轨2相互平行;或者说,第一支撑组件4和/或第二支撑组件5与第一滑轨1和第二滑轨2相互配合并实现第一滑轨1与第二滑轨2之间平行相对运动或平行反向运动。进一步的,在第一支撑组件4和第二支撑组件5之间还设置有同步连杆3,同步连杆3的一端与第一滑轨1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滑轨2相连接,且同步连杆3的一端与第一滑轨1和/或第二滑轨2滑动连接,同步连杆3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的连接端相对于所述第一滑轨1第二滑轨2转动。第一滑轨1和第二滑轨2之间设置了同步连杆3,同时,同步连杆3设置在第一支撑组件4和第二支撑组件5之间;当施加在平推铰链上的驱动力(推力或拉力)不均衡时,即,受力点偏向于第一滑轨1或第二滑轨2长度方向上的一端时,同步连杆3此时可以将滑轨上一端受到的力向另一端进行传导,使得位于滑轨另一端的支撑臂可以同步受力并在驱动力下进行相应的同步动作,进而提高了平推铰链在使用时的流畅度,即,开窗和关窗时的流畅度。
46.如图1-4所示,在优选实施例中,第一支撑组件4和第二支撑组件5呈x形或y形,且第一支撑组件4和第二支撑组件5相对于第一滑轨1和/或第二滑轨2旋转对称。具体来说,第一支撑组件4包括第一连杆41和第二连杆42,第一连杆41与第二连杆42转动连接并形成y形结构,第一连杆41的第一端与第一滑轨1相铰接且相对于第一滑轨1不可滑动,第一连杆41的第二端与第二连杆42相铰接并形成第一铰接点,第二连杆42的第一端与第二滑轨2相铰接且相对于第二滑轨2不可滑动,第二连杆42的第二端与第一滑轨1滑动连接,第二连杆42的第一端和第一连杆41的第一端均位于第一铰接点的内侧或者均位于所述第一铰接点的外侧,其中,内侧与外侧是以同步连杆3作为参照。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所提到的y形,具体是指第一支撑组件4或第二支撑组件大体上呈y形,例如,当铰链展开后,第一支撑组件4中的第一连杆41与第二连杆42形成一个为锐角的夹角,此时,就可以称为之第一支撑组件4呈y形。进一步的,第一连杆41的第一端与第一滑轨1通过销轴形成转动连接或者说形成铰接,第一连杆41的第二端与第二连杆42通过销轴形成转动连接或者说铰接,第二连杆42的第一端与第二滑轨2通过销轴形成转动连接或者说铰接,第二连杆42的第二端与第一滑轨1滑动连接。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滑块43,第一滑块43与第一滑轨1滑动连接,且第一滑块43可沿着第一滑轨1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第二连杆42的第二端与第一滑块43通过销轴形成转动连接或者说铰接。具体来说,第一滑轨1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滑槽,而第一滑块43则置于滑槽内进而沿着滑槽进行移动,即,第一滑块43与第一滑轨1形成滑动连接;同理,第二滑轨2可以使用与第一滑轨1相同的结构,即,第二滑块53则可沿着第二滑轨2的滑槽进行移
动。其中,第一支撑组件4和第二支撑组件5相对于第一滑轨1和/或第二滑轨2旋转对称时,可以使得第二连杆42和第四连杆52的活动端分别位于第一滑轨1和第二滑轨2上,进而使得铰链上可以均衡受力。
47.如图1-4所示,第二支撑组件5包括第三连杆51和第四连杆52,第三连杆51与第四连杆52转动连接并形成y形结构,第三连杆5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滑轨2铰接且相对于第二滑轨2不可滑动,第三连杆51的第二端与第四连杆52相铰接,形成第二铰接点,第四连杆52的第一端与第一滑轨1相铰接且相对于第一滑轨1不可滑动,第四连杆52的第二端与第二滑轨2滑动连接,第三连杆51的第一端和第四连杆52的第一端均位于第二铰接点的内侧或者均位于第二铰接点的外侧,其中,内侧与外侧是以同步连杆3作为参照。第三连杆51的第一端与第二滑轨2通过销轴形成转动连接或者说铰接,第三连杆51的第二端与第四连杆52通过销轴形成转动连接或者说铰接,第四连杆52的第一端与第一滑轨1通过销轴形成转动连接或者说铰接,第四连杆52的第二端与第二滑轨2滑动连接。进一步的,还包括有第二滑块53,第二滑块53与第二滑轨2滑动连接,且第二滑块53可沿着第二滑轨2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第四连杆52的第二端与第二滑块53转动连接。第一滑块43和第二滑块53对第二连杆42和第四连杆52的自由端的运动方向进行引导,以保证第二连杆42和第四连杆52的第二端相对于第一滑轨1和第二滑轨2的流畅运动。进一步的,第二连杆的第一端和第一连杆的第一端均位于第一铰接点的外侧,第三连杆的第一端和第四连杆的第一端均位于第二铰接点的外侧。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使用y形的第一支撑组件4和第二支撑组件5,当平推铰链在收纳状态时,可以使得第一滑轨1和第二滑轨2的轴线相互重合,或者说,第一滑轨1和第二滑轨2的投影面彼此重合,又或者,平推铰链收纳后,第一支撑组件4和第二支撑组件5的投影面积位于第一滑轨1和第二滑轨2的投影面之内;具体来说,在x形的第一支撑组件4或第二支撑组件5中,其第一连杆41与第二连杆42交叉连接并形成x形,且第一连杆41与第二连杆4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滑轨1和第二滑轨2相连接时,那么相对于第一支撑组件4长度方向的两端来说,由于第一连杆41与第二连杆4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滑轨1和第二滑轨2相连接,这样,必然会在第一支撑组件4的一端产生一个闭合端,即,该闭合端使得第一滑轨1和第二滑轨2形成交叉,进而使得平推铰链收纳后第一滑轨1和第二滑轨2不能重叠;故,此时将第一连杆41上处于封闭端的那一段截去,即,将截去第一连杆41上与第二滑轨2相连的那一段,从而只保留其开放端,进一步的,则形成了本实施例中所述的y形第一支撑组件4,进而使得平推铰链在收纳后第一滑轨1和第二滑轨2可以重叠,即第一滑轨1和第二滑轨2长度方向的轴线相互重合;和/或,所述第一连杆41、第二连杆42、第三连杆51和第四连杆52长度方向的轴线相互重合,使得铰链收纳后的体积相对较小,进一步来说就是铰链占用的安装空间会相对较小。
48.如图1-4所示,在优选实施例中,当平推铰链从折叠状态变为展开状态时,第一滑轨1相对于所述第二滑轨2运动,第一滑轨1可以运动到第二滑轨2的第一侧,也可运动到第二滑轨2的第二侧。或者,当所述平推铰链从折叠状态变为展开状态时,第二滑轨2运动到第一滑轨1的第一侧,也可运动到第一滑轨1的第二侧。进一步来说,当需要打开窗户时可以使得窗扇水平向室外推出,也可以使得窗扇向室内水平拉开;又或者说,当铰铰安装在窗户上是可以不必区分铰链的具体安装位置,即,铰链的哪一端与窗扇连接,哪一端与窗框连接。
49.如图1-4所示,在优选实施例中,同步连杆3的一端与第二滑块53通过销轴形成转
动连接或者说铰接,同步连杆3的另一端与第一滑轨1通过销轴形成转动连接或者说铰接;或者,同步连杆3的一端与第一滑块43通过销轴形成转动连接或者说铰接,同步连杆3的另一端与第二滑轨2通过销轴形成转动连接或者说铰接。所述平推铰链为展开状态时,第一连杆41、第四连杆52与第一滑轨1形成夹角,第二连杆42、第三连杆51与第二滑轨形成夹角,夹角为锐角,即锐角有助于有助第一滑轨1、第二滑轨与第二连杆42、第四连杆52围成的平行四边形在受到外力时(特别是作用于第一滑轨1或第二滑轨2)上的力时,铰链易于变形;进一步来说,如果铰链刚好处于一个直角矩形时,此时铰链在受到垂直于第一滑轨1或第二滑轨2上的力时,铰链往往能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此时便不利于窗户的关闭。进一步的,第一滑轨1与第二滑轨2相平行,第二连杆42与第四连杆52相平行,第一连杆41与第三连杆51相平行,进一步的第一滑轨1和第二滑轨2相对运动时,同步连杆3、第二连杆42、第四连杆52始终平行,即第一滑轨1、第二滑轨、第二连杆、同步连杆3和第四连杆52共同形成平行四边形;进一步的,同步连杆3与第二连杆42和第四连杆52相平行。同步连杆3的一端与第一滑块43相铰接,同步连杆3的另一端与第二滑轨2相铰接且相对于第二滑轨2不可滑动。具体来说,由于第二连杆42和第四连杆52分别与第一滑轨1和第二滑轨2形成夹角,即倾斜设置,且由于第二连杆42和第四连杆52的一端分别与第一滑轨1和第二滑轨2滑动连接,同时第一连杆41和第三连杆51分别与第二连杆42和第四连杆52相连接,当对平推铰链施加一个驱动力(推力或拉力)的时候,此时,一部分驱动力通过第一连杆41和第三连杆51传递到第一连杆41和第三连杆51上,进而推动第一连杆41和第三连杆51上的活动端分别相对于第一滑1轨和第二滑轨2的轴线往复移动,从而实现第一滑轨1和第二滑轨的相对运动,即,转换成窗扇相对于窗框的开或关的动作。进一步的,当施加在平推铰链上的力不均衡时,例如,相对于第一滑轨1的长度方向而言,当施加的力偏向于同步连杆3的活动端时,即,受力偏向于第一滑轨1的第一端时,此时同步连杆3的活动端则会通过第二滑块53拉动第四连杆52的活动端相对于第二滑轨2进行移动,进而,同步连杆3将受到的力向其另一端传递,即第一滑轨2的第二端传递;同理,当施加的力偏向于同步连杆3的铰接端时,即,受力偏向于第一滑轨1的第二端时,此时第四连杆52则会通过第一滑块53推动同步连杆3的活动端向远离受力端(铰接端)处移动,进而,同步连杆3将受到的力向其另一端传递,即第一滑轨2的第一端处传递;进而使得平推铰链可以流畅运动。
50.如图3-4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同步连杆3的一端与第二滑块53通过销轴形成转动连接,同步连杆3的另一端与第一滑块43通过销轴形成转动连接。第一连杆41、第四连杆52与第一滑轨1形成夹角,第二连杆42、第三连杆51与第二滑轨2形成夹角,夹角为锐角;第一滑轨1与第二滑轨2相平行,第二连杆42与第四连杆52相平行,第一连杆41与第三连杆51相平行。在该实施例中的,同步连杆3的两端与第一滑轨1和第二滑轨2皆形成滑动连接。
51.如图2、4所示,在优选实施例中,第一滑轨1内还设置有第一限位块11,和/或,第二滑轨2内还设置有第二限位块21;第一滑轨1相对于第二滑轨2运动到预设位置后,第一滑块43与第一限位块11相抵接,和/或,第二滑块53与第二限位块21相抵接,以阻止第一滑块43和第二滑块53沿着第一滑轨1和第二滑轨2继续运动。预设位置为平推铰链的最大开度,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可以在第一滑轨1和/或第二滑轨上不同位置上设置相应的第一限位块11和第二限位块21,进而实现平推铰链不同的最大开度调节。本实施例中的限位块为使用冲压设置在第一滑轨1或第二滑轨2上冲压出来的凸块,其位于第一滑块或第二滑块的运动
路径中。
52.在另一实施例中(未图示),第一支撑组件4包括第一连杆41和第二连杆42,第一连杆41与第二连杆42相连接并形成x形结构,第一连杆41的第一端与第一滑轨1转动连接且相对于第一滑轨1不可滑动,第一连杆41的第二端与第二滑轨2滑动连接,第二连杆42的第一端与第二滑轨2转动连接且相对于第二滑轨2不可滑动,第二连杆42的第二端与第一滑轨1滑动连接,第一连杆41和第二连杆42的中部互相铰接,形成第一铰接点,第二连杆42的第一端和第一连杆41的第一端均位于第一铰接点的内侧或者均位于第一铰接点的外侧;第二支撑组件5包括第三连杆51和第四连杆52,第三连杆51与第四连杆52相连接并形成x形结构,第三连杆51的第一端与第二滑轨2转动连接且相对于第二滑轨2不可滑动,第三连杆51的第二端与第一滑轨1滑动连接,第四连杆52的第一端与第一滑轨1转动连接且相对于第一滑轨1不可滑动,第二连杆42的第二端与第二滑轨2滑动连接,第三连杆51和第四连杆52的中部互相铰接,形成第二铰接点,第三连杆51的第一端和第四连杆52的第一端均位于第二铰接点的内侧或者均位于第二铰接点的外侧。
53.进一步的,还包括有第一滑块43,第一滑块43与第一滑轨1滑动连接,且第一滑块43可沿着第一滑轨1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第二连杆的第二端与第一滑块43转动连接;和/或还包括有第二滑块53,第二滑块53与第二滑轨2滑动连接,且第二滑块53可沿着第二滑轨2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第四连杆的第二端与第二滑块53转动连接。同步连杆3的一端与第一滑块43转动连接,同步连杆3的另一端与第二滑轨2转动连接且相对于第二滑轨2不可滑动;或者同步连杆3的一端与第一滑块43转动连接,同步连杆3的另一端与第二滑块53转动连接。
54.如图5-8所示,在优选实施例中,第一连杆41为分体结构,其包括第一连杆41首段和第一连杆41尾段,第一连杆41首段和第一连杆41尾段在第一铰接点处连接,且两根第一连杆41将第二连杆42夹持于其中;或者说,第一连杆41设有两根,单根第一连杆41的长度为第二连杆42的一半,且两根第一连杆41的第一端皆与第一铰接点相连,其中一根第一连杆41的第二端与第一滑轨相铰接,另一根第一连杆41的第二端与第三滑块44相铰接,第三滑块44则与第二滑轨2滑动连接,且第三滑块44可沿第二滑轨2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第三连杆51为分体结构,其包括第三连杆51首段和第三连杆51尾段,第三连杆51首段和第三连杆51尾段在第二铰接点处连接,且将第四连杆52夹持于其中;或者说,第三连杆51设有两根,单根第三连杆51的长度为第四连杆52的一半,且两根第三连杆51皆的第一端皆与第二铰接点相连,其中一根第三连杆51的第二端与第二滑轨2相铰接,另一根第三连杆51的第二端则与第四滑块54相铰接,第四滑块54与第一滑轨1滑动连接,且第四滑块54可沿第一滑轨1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两根第一连杆41分别链接在第二连杆42的两侧,同理,将两根第三连杆51分别接在第四连杆52的两侧,并配合同步边杆3也同样可以实现铰连的流畅开启,同时当铰连收纳时,第一滑轨1与第二滑轨2的轴线也可以重合,进一步的,相对于第二滑轨2的宽度方向,第一滑轨1可以分别运动至第二滑轨2的两侧处。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两根第一连杆41以及两根第三连杆51,进而使得第一支撑组件4和第二支撑组件5各自形成x形。
55.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窗户,其包括窗扇、窗框以及如上所述的平推铰链,平推铰链的第一滑轨1与窗扇通过螺栓或铆钉连接,平推铰链的第二滑轨2与窗框通过螺栓或铆钉
连接;或者,所述平推铰链的第二滑轨与所述窗扇相连接,所述平推铰链的第一滑轨与所述窗框相连接。
56.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通过在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之间设置了同步连杆,同时,同步连杆设置在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5之间;当施加在平推铰链上的驱动力(推力或拉力)不均衡时,即,受力点偏向于第一滑轨或第二滑轨长度方向上的一端时,同步连杆此时可以将第一滑轨或第二滑轨上一端受到的力向其另一端进行传导,使得位于第一滑轨或第二滑轨另一端的支撑组件可以同步受力并在驱动力下进行相应的同步动作,进而减少或避免了平推铰链在使用时运动不流畅或易卡塞的问题。
57.在本说明书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58.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优选实施例”、“再一实施例”、“其他实施例”或“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59.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