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皮带机对接过渡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7-29 23:25:1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裹运输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皮带机对接过渡装置。


背景技术:

2.新世纪的发展过程中,网络通讯技术迅速发展,伴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升,开启了网购时代的新浪潮,进而推动了快递行业的迅猛发展,目前每个社区都有多个快递接收站,而对于县市等高一级的快递存储仓,面临着越来越大的货量压力,因而急需提升快递的输送、分拣效率。
3.包裹多采用皮带机进行运输,皮带机的主要结构是两端的端板和位于端板之间的运输皮带,根据不同场地的需求,为满足运输需求输送机会有不同的汇流对接方式,现有的袋装包裹尤其是小件包裹在皮带机设备汇流对接时常常卡在缝隙中,既包裹从上传输带到下传输带的过程中造成卡件情况,所以,根据此状况,需设计一种皮带机对接过渡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皮带机对接过渡装置。
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6.一种皮带机对接过渡装置,包括安装在上传输带两端端板上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设有基座,所述基座一端设有刮板,所述刮板的一端与所述上传输带履带的距离为1-20mm,所述基座一端设有过渡板,所述过渡板延伸到下传输带上,所述刮板和过渡板组合形成供包裹从上传输带无动力过渡到下传输带的过渡区间,通过刮板连接上传输带的履带,实现与上传输带履带的微缝对接,过渡板位于下传输带上侧,进而实现与下传输履带的无缝对接,基座配合刮板和过渡板形成的过渡区间覆盖上传输带和下传输带之间的缝隙区间,有效防止了小件包裹卡在缝隙区间的情况,且减少了缝隙卡破袋装包括的情况,进而大幅度提升运输效率。
7.优选的,所述固定座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安装在所述端板上,所述第一部分上设有定位梢,所述第二部分上设有与所述定位梢适配的定位槽,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可拆卸连接,将固定座分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便于安装和拆卸,第一部分起到底座的作用,与端板进行连接,第二部分与上传输带位置相互配合,便于调试,通过定位梢和定位槽使得安装更加便捷。
8.优选的,所述第一部分上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二部分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滑槽滑动连接的第一凸起,进而在调试时更加便捷。
9.优选的,所述挂板包括定位板和刮头,所述定位板和刮头可拆卸连接,便于后期更换刮头,减少刮头磨损后更换的成本。
10.优选的,所述定位板上下侧面相对设有第二凹槽,所述刮头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凹槽适配的第二凸起,所述刮头为橡胶材质,第二凹槽和第二凸起相互配合使得卡接刮头,橡胶材质的刮头不会损害包裹,且便于安装。
11.优选的,所述挂板位于所述基座上侧,所述过渡板位于所述基座下侧,所述过渡板的上表面呈弧形。
12.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3.本实用新型通过刮板连接上传输带的履带,实现与上传输带履带的微缝对接,过渡板位于下传输带上侧,进而实现与下传输履带的无缝对接,基座配合刮板和过渡板形成的过渡区间覆盖上传输带和下传输带之间的缝隙区间,有效防止了小件包裹卡在缝隙区间的情况,且减少了缝隙卡破袋装包括的情况,进而大幅度提升运输效率。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装配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装配后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16.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的放大图;
17.图4是本实用新型轴侧结构示意图;
18.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图4中b处的放大图。
19.图中:1、固定座;11、第一部分;111、定位梢;112、第一滑槽;12、第二部分;121、定位槽;2、基座;3、刮板;31、定位板;311、第二凹槽;312、第三凹槽;32、刮头;321、第二凸起;322、第三凸起;4、过渡板。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22.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做进一步详述:
24.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皮带机对接过渡装置,包括安装在上传输带两端端板上的固定座1,固定座1上设有基座2,基座2一端设有刮板3,刮板3的一端与上传输带履带的距离为1-20mm,基座2一端设有过渡板,过渡板延伸到下传输带上,刮板3和过渡板组合形成供包裹从上传输带无动力过渡到下传输带的过渡区间,通过刮板3连接上传输带的履带,实现与上传输带履带的微缝对接,过渡板位于下传输带上侧,进而实现与下传输履带的无缝对接,基座2配合刮板3和过渡板形成的过渡区间覆盖上传输带和下传输带之间的
缝隙区间,有效防止了小件包裹卡在缝隙区间的情况,且减少了缝隙卡破袋装包括的情况,进而大幅度提升运输效率,挂板位于基座2上侧,过渡板位于基座2下侧,过渡板的上表面呈弧形。
25.如图2和图3所示,固定座1包括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第一部分11安装在端板上,第一部分11上设有定位梢111,定位梢111凸出设置在第一部分11上,且呈长方体状,第二部分12上设有与定位梢111适配的定位槽121,定位槽121贯穿第二部分12,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可拆卸连接,具体的,如图5所示,第一部分11上设有第一滑槽112,第二部分12分为主连接板和副连接板,主连接板上设有与第一滑槽112滑动连接的第一凸起122,第一部分11上垂直设有螺栓座,主连接板上设有供螺栓穿过的螺栓孔,进而通过螺栓将主连接板和第一部分11固定起来,定位槽121位于副连接板上,主连接板和副连接板通过螺栓固定,进而在调试时更加便捷,基座2呈“l”型与副连接板连接,将固定座1分为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便于安装和拆卸,第一部分11起到底座的作用,与端板进行连接,第二部分12与上传输带位置相互配合,便于调试,通过定位梢111和定位槽121使得安装更加便捷。
26.挂板包括定位板31和刮头32,刮头32朝向上传输带的一侧呈折角设置,定位板31通过沉头螺栓固定在基座2上,定位板31和刮头32可拆卸连接,便于后期更换刮头32,减少刮头32磨损后更换的成本,具体的,定位板31上下侧面相对设有第二凹槽311,刮头32上设有与第二凹槽311适配的第二凸起321,上侧第二凹槽311相较于下侧凹槽较小,下侧的第二凹槽311侧壁沿其轴向设有第三凸起322,刮头32上配合设有第三凹槽312,第三凸起322为半圆柱状,刮头32为橡胶材质,第二凹槽311和第二凸起321相互配合使得卡接刮头32,橡胶材质的刮头32不会损害包裹,且便于安装,第二凸起321略小于第二凹槽311,进而较为宽松,刮头32具有一定的活动空间,不会因为卡接过于紧密而造成刚性损伤。
27.具体实施时,固定座1的第一部分11固定在上传输带的两侧端板上,每个第一部分11通过螺栓连接第二部分12,且第一部分11的定位梢111与第二部分12的定位槽121配合,刮头32卡接在定位板31上,与上传输带的履带之间的距离控制在2-10mm内,定位板31和过渡板均通过沉头螺栓固定在基座2上,在包裹进行传输时,上传输带上的包裹进入到刮板3上,在自身惯性的作用下,经由过渡板达到下传输带,挂板为软性材料,如橡胶,不会刮伤包裹包装袋。
28.需要强调的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实施例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实施例,凡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同样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