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混凝土喷射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7-29 23:12:1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混凝土喷射系统。


背景技术:

2.近年来,喷射混凝土技术以其简单的工艺、良好的效果、经济造价低等优点,在全国各矿山巷道、铁路和公路隧道、地下工程等的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煤矿巷道工程中,喷浆工艺主要以干喷为主,但是这种喷浆工艺最大的弊端是作业现场粉尘污染严重、回弹多及混凝土品质不稳定,虽然有除尘、防尘、捕尘设备,但效果不明显,工人长期在此环境下工作,大量吸入粉尘很容易引起矽肺病;并且回弹率大会造成回弹料多,浪费材料;品质不稳定容易造成浆皮开裂、脱落,给施工带来安全隐患,专利号201420606343.8公布了一种混凝土喷射机,所述混凝土喷射机包括机体以及设置于所述机体上的用于搅拌物料的搅拌总成,所述搅拌总成的出料口处设有料斗总成,所述料斗总成上设有s阀总成,所述料斗总成的一侧设有泵送系统,所述泵送系统与所述料斗总成连通,所述泵送系统由设置于所述机体上的动力总成提供动力,所述机体上还设有液压系统,所述液压系统通过管道与所述搅拌总成、s阀总成、泵送系统及动力总成连通,该喷射机虽然改善了人工操作的劳动环境问题,但是机构复杂,设施投入成本高,难以广泛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混凝土喷射系统。
4.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混凝土喷射系统,包括喷射装置、空压机和三通接头,所述喷射装置包括混料仓和混料管,所述混料仓下端通过导流管与所述混料管中部连通,所述混料管一端与所述空压机连通,所述混料管另一端与所述三通接头第一端连通,所述三通接头第二端通过喷射软管连接有喷嘴,所述三通接头第三端连接有配剂管。
6.所述混凝土喷射系统还包括压缩空气干燥机,压缩空气干燥机连接于所述空压机与混料管之间。
7.所述混凝土喷射系统还包括储气罐,储气罐连接于所述空压机与压缩空气干燥机之间。
8.所述混凝土喷射系统还包括多个过滤器,多个过滤器串联连接于所述压缩空气干燥机与混料管之间。
9.所述喷射装置还包括驱动电机,驱动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有分流球,分流球容纳于所述导流管内,分流球外表面上设置有若干个碎流齿。
10.所述碎流齿齿顶相对于所述分流球表面的高度不小于所述分流球外径的十分之一。
11.所述分流球外径不小于所述导流管内径的二分之一。
12.所述混料仓上端还安装有搅拌电机,搅拌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有搅拌叶片,搅拌
叶片容纳于所述混料仓以内,所述混料仓外侧表面还设置有进料斗。
13.所述搅拌电机输出轴是沿着竖直方向布置。
14.所述喷射软管是不锈钢波纹管。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当将水泥和平均粒径小于0.5mm的砂砾投入混料仓内,使水泥和砂砾落下在所述导流管内形成混合物流,通过空压机产生气压为0.7mpa至1.2mpa的压缩气流,使混合物流与压缩气流在所述混料管内汇合形成掺混气流,再通过所述三通接头第三端向所述掺混气流掺入水和速凝剂后获得混凝土浆流,最后通过所述喷嘴将混凝土浆流喷射至用户预设工作面上,完成混凝土喷射作业,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有利于提高喷射混凝土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并将工人从恶劣的作业环境中解放出来。因而不仅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还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本实用新型操作简便,设备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制造成本低。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喷射装置,2-空压机,3-三通接头,11-混料仓,12-混料管,13-导流管,14-喷射软管,15-喷嘴,16-配剂管,4-压缩空气干燥机,5-储气罐,6-过滤器,17-驱动电机,18-分流球,19-碎流齿,20-搅拌电机,21-搅拌叶片,22-进料斗。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19.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混凝土喷射系统,包括喷射装置1、空压机2和三通接头3,喷射装置1包括混料仓11和混料管12,混料仓11下端通过导流管13与混料管12中部连通,混料管12一端与空压机2连通,混料管12另一端与三通接头3第一端连通,三通接头3第二端通过喷射软管14连接有喷嘴15,三通接头3第三端连接有配剂管16。
20.进一步地,混凝土喷射系统还包括压缩空气干燥机4,压缩空气干燥机4连接于空压机2与混料管12之间。混凝土喷射系统还包括储气罐5,储气罐5连接于空压机2与压缩空气干燥机4之间。混凝土喷射系统还包括多个过滤器6,多个过滤器6串联连接于压缩空气干燥机4与混料管12之间。
21.另外,喷射装置1还包括驱动电机17,驱动电机17输出轴固定连接有分流球18,分流球18容纳于导流管13内,分流球18外表面上设置有若干个碎流齿19。当水泥和砂砾落下在导流管13内时,经过与碎流齿19的不断撞击,碎流齿19将混合物料不断打散,使物料能够与压缩空气能够充分掺混,防止物料对导流管13或设备中的其他构件造成堵塞。碎流齿19齿顶相对于分流球18表面的高度不小于分流球18外径的十分之一。分流球18外径不小于导流管13内径的二分之一。
22.另外,混料仓11上端还安装有搅拌电机20,搅拌电机20输出轴固定连接有搅拌叶片21,搅拌叶片21容纳于混料仓11以内,混料仓11外侧表面还设置有进料斗22。搅拌电机20输出轴是沿着竖直方向布置。喷射软管14是不锈钢波纹管。
23.此外,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凝土喷射系统时,将水泥和平均粒径小于0.5mm的砂砾投入混料仓11内并使水泥和砂砾落下在导流管13内形成混合物流,通过空压机2产生
气压为0.7mpa至1.2mpa的压缩气流,使混合物流与压缩气流在混料管12内汇合形成掺混气流,再通过三通接头3第三端向掺混气流掺入水和速凝剂后获得混凝土浆流,通过喷嘴15将混凝土浆流喷射至用户预设工作面。优选混合物流流量为0.04-0.08m3/h。压缩气流流速度为0.8m/s至1.5m/s。
24.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当将水泥和平均粒径小于0.5mm的砂砾投入混料仓内,使水泥和砂砾落下在导流管内形成混合物流,通过空压机产生气压为0.7mpa至1.2mpa的压缩气流,使混合物流与压缩气流在混料管内汇合形成掺混气流,再通过三通接头第三端向掺混气流掺入水和速凝剂后获得混凝土浆流,最后通过喷嘴将混凝土浆流喷射至用户预设工作面上,完成混凝土喷射作业,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有利于提高喷射混凝土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并将工人从恶劣的作业环境中解放出来。因而不仅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还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本实用新型操作简便,设备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制造成本低。


技术特征:
1.一种混凝土喷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喷射装置(1)、空压机(2)和三通接头(3),所述喷射装置(1)包括混料仓(11)和混料管(12),所述混料仓(11)下端通过导流管(13)与所述混料管(12)中部连通,所述混料管(12)一端与所述空压机(2)连通,所述混料管(12)另一端与所述三通接头(3)第一端连通,所述三通接头(3)第二端通过喷射软管(14)连接有喷嘴(15),所述三通接头(3)第三端连接有配剂管(16)。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喷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喷射系统还包括压缩空气干燥机(4),压缩空气干燥机(4)连接于所述空压机(2)与混料管(12)之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喷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喷射系统还包括储气罐(5),储气罐(5)连接于所述空压机(2)与压缩空气干燥机(4)之间。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喷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喷射系统还包括多个过滤器(6),多个过滤器(6)串联连接于所述压缩空气干燥机(4)与混料管(12)之间。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喷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射装置(1)还包括驱动电机(17),驱动电机(17)输出轴固定连接有分流球(18),分流球(18)容纳于所述导流管(13)内,分流球(18)外表面上设置有若干个碎流齿(19)。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喷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碎流齿(19)齿顶相对于所述分流球(18)表面的高度不小于所述分流球(18)外径的十分之一。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喷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球(18)外径不小于所述导流管(13)内径的二分之一。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喷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料仓(11)上端还安装有搅拌电机(20),搅拌电机(20)输出轴固定连接有搅拌叶片(21),搅拌叶片(21)容纳于所述混料仓(11)以内,所述混料仓(11)外侧表面还设置有进料斗(22)。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喷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电机(20)输出轴是沿着竖直方向布置。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喷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射软管(14)是不锈钢波纹管。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混凝土喷射系统,包括喷射装置、空压机和三通接头,喷射装置包括混料仓和混料管,混料仓下端通过导流管与混料管中部连通,混料管一端与空压机连通,混料管另一端与三通接头第一端连通,三通接头第二端通过喷射软管连接有喷嘴,三通接头第三端连接有配剂管。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使水泥和砂砾落下在导流管内形成混合物流,通过空压机产生气压为0.7MPa至1.2MPa的压缩气流,使混合物流与压缩气流在混料管内汇合形成掺混气流,再通过三通接头第三端向掺混气流掺入水和速凝剂后获得混凝土浆流,最后经由喷嘴喷出,既大幅提升了混凝土喷射作业效率,又改善了工人劳动环境,并且设备结构简单,投入成本低。投入成本低。投入成本低。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勇 刘洪德 熊安英 周顺天 戴浩 任瑢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水利水电第九工程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6.10
技术公布日:2022/7/28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