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环境友好型简易茶树害虫诱捕器

2022-07-29 22:47:2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环境友好型简易茶树害虫诱捕器,属于害虫绿色防控领域。


背景技术:

2.茶树是一种重要经济作物,许多茶区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也非常有利于各类茶树害虫的孳生繁衍。现有的茶树害虫已记载的约有840种,并且每年因害虫危害造成茶叶减产达总量的15%以上。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quaintanca)和茶蚜toxoptera aurantii(boyer)是茶树上危害较重的3种小型刺吸式食叶害虫,这些小型刺吸式食叶害虫多发时可使茶树的芽叶生长迟缓,焦边、焦叶或形成煤污,严重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此外,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等尺蠖类害虫也是茶树上一类危害严重的食叶害虫,并在各茶区广泛发生;这类害虫多发时可能会将茶树叶片取食殆尽,造成茶树枝梗光秃,以致毁产绝收。
3.传统的茶树害虫防治方法主要依靠喷施化学杀虫剂,但化学杀虫剂的长期使用已使许多茶树害虫产生了较强的抗药性。当前利用害虫对颜色和信息素的趋性开展诱杀防治是重要的绿色防控措施,该技术高效经济、绿色环保,且不存在使害虫产生抗药性等问题,符合可持续植保策略的基本要求。
4.然而,当前在生产中广泛使用的色板(例如黄板、蓝板等)诱杀装置普遍存在色板易老化、变形、重复利用率低(多为一次性)、使用寿命短、支撑杆(多为竹竿)易风化腐蚀折断及大量杀伤农田益虫等问题。同时,信息素诱杀装置也存在成本偏高,且诱芯易受雨淋及日晒而影响其持效期等问题。此外,对于一些小绿叶蝉及尺蠖类害虫发生并重的茶园,同时布置色板和信息素诱捕器不仅材料成本高、且费工费时。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环境友好型简易茶树害虫诱捕器,可同时诱杀小型刺吸式口器害虫和鳞翅目害虫,诱捕装置生态环保、经济耐用且灵活便利。
6.本实用新型一种环境友好型简易茶树害虫诱捕器将色板和信息素两种诱杀方式有机结合,并且采用两种颜色相间组合的引诱色板制成的诱捕器生态环保、经济耐用且灵活便利,特别适合众多山区茶园防治茶树害虫,对防治其他作物小型刺吸式口器害虫和鳞翅目害虫也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7.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环境友好型简易茶树害虫诱捕器,所述诱捕器包括诱集面板、可调式支撑杆、信息素引诱单元;其中,所述诱集面板包括引诱色板及设置于引诱色板背面的遮光面板;所述诱集面板通过固定卡口安装在所述可调式支撑杆的顶部;所述诱集面板引诱色板为不同颜色相间排列的引诱色板;所述信息素引诱单元包括诱芯及诱芯固定套;所述可调式支撑杆还包括诱芯固定套插孔及高度调节装置,所述信息素引诱单元通过诱芯固定套插孔连接至所述可调式支撑杆。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环境友好型简易茶树害虫诱捕器,所述诱捕器可设置两块诱集面板,每块诱集面板的正面为用于诱捕害虫的引诱色板,背面为遮光面板;两块诱集面板均安装在所述可调式支撑杆的顶部,并且所述两块诱集面板的引诱色板朝向外部空间,遮光面板互相贴合在一起。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环境友好型简易茶树害虫诱捕器,所述诱捕器在不进行害虫诱杀时,可将所述两块诱集面板的正面和背面调换方向,使遮光面板朝向外部空间,引诱色板互相贴合在一起,避免误伤益虫及诱集面板老化。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环境友好型简易茶树害虫诱捕器,所述诱集面板的引诱色板的尺寸根据害虫密度和诱捕器的布置密度进行选择。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环境友好型简易茶树害虫诱捕器,所述引诱色板为两种颜色相间的引诱色板。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环境友好型简易茶树害虫诱捕器,所述引诱色板选用金黄色-橘红色相间的组合色板,既可有效诱杀茶园小型刺吸式害虫,又对天敌等益虫具有一定的驱避作用,有利于保护农田生态系统。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环境友好型简易茶树害虫诱捕器,所述可调式支撑杆包括上支撑杆、下支撑杆及高度调节器,所述上支撑杆和所述下支撑杆通过高度调节器连接,并且所述诱集面板和所述信息素引诱单元均固定于所述上支撑杆。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环境友好型简易茶树害虫诱捕器,所述诱集面板的中心位置设置圆形开口,并且在所述诱集面板固定至所述可调式支撑杆后,所述圆形开口与所述诱芯固定套插孔的位置对应。
16.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诱捕器的引诱色板尺寸为20cm(高)
×
30cm(宽),并且相间的两种颜色设置在不同的斑块中,每行6个斑块,每列4个斑块,每个斑块尺寸5cm(高)
×
5cm(宽)。
17.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引诱色板选用亚克力有机玻璃板作为底板,并在玻璃板上粘贴金黄色-橘红色相间的组合色块,有机玻璃板的背面为遮光面板;所述遮光面板材料为聚氯乙烯,通过粘胶固定于所述引诱色板的背面。
18.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诱捕器可在有机玻璃板的正面刮涂一层粘虫胶;并且色板可重复利用。
19.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可选地,所述诱捕器的引诱色板中心的圆形开口直径为0.6cm;并且在使用时诱芯固定套的上端设置的伸出部从此圆孔插入支撑杆的诱芯固定套插孔中,使诱芯位置位于诱集面板的中心,并且还能够对色板起固定作用。
20.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诱捕器的信息素引诱单元对应于两个诱集面板也设置有两个诱芯固定套,每个诱芯固定套从对应诱集面板中心的圆形开口插入支撑杆的诱芯固定套插孔中,使每个引诱色板的中心具有诱芯。
21.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诱捕器的可调式支撑杆根据作物的高度调节诱集面板的高度,并且下支撑杆的底部为锲型,方便插入土中。
22.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诱捕器的诱芯固定套为上端封闭、下端敞开的构造,倒碗型结构的内侧设置有三根尖端略为朝上的锲型条,所述三根锲型条具有弹性,对诱芯进行可拆卸式固定,诱芯可从中取出、更换。
23.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诱捕器的诱芯固定套的上端封闭,使得固定套具有避雨、避光效果,以避免雨淋、日晒影响信息素的诱捕效果,从而延长诱芯的持效期。
24.本实用新型一种环境友好型简易茶树害虫诱捕器的有益效果:
25.(1)本实用新型的诱捕器在诱杀害虫时,诱集面板的引诱色板朝向外部空间,黑色避光面板互相贴合;在冬季,或害虫越冬期间等诱捕器不进行害虫诱杀时,可将色板从上支撑杆卡勾中取下,并将正面和背面调换方向位置后重新固定至支撑杆,以避免误伤益虫并延缓诱集面板老化。
26.(2)本实用新型的诱捕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当引诱色板表面粘附的害虫尸体数量过多而影响粘捕效果时,可用刮刀将害虫尸体刮除,并重新刮涂粘虫胶后进行循环使用,能够节约资源。
27.(3)本实用新型的诱捕器整体质量轻,携带轻便,适合大部分山区茶园的安装及回收存放,并且支撑杆采用实心塑料杆,塑料为聚甲醛(pom)材质,缓解传统的利用竹竿悬挂黄板易老化腐蚀折断问题,具有一次投入高,但长期经济效益显著的优点。
28.(4)本实用新型的诱捕器可根据茶园灰茶尺蠖等害虫成虫种群密度,确定是否悬挂性信息素诱芯,或悬挂两种不同的性信息素诱芯,具有同时诱杀多种靶标害虫的优点。
29.(5)本实用新型的诱捕器的诱芯固定装置为上端封闭、下端敞开的构造,具有避雨、避光效果,避免雨淋、日晒影响信息素的诱捕效果,延长诱芯的持效期。
附图说明
3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诱捕器的总体构造示意图;
3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诱捕器的侧视图;
3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诱捕器的示意图;
33.图4(a)为本实用新型的诱捕器的诱集面板的引诱色板示意图;
34.图4(b)为本实用新型的诱捕器的诱集面板的遮光面板示意图;
35.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诱捕器的上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36.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诱捕器的高度调节器结构示意图;
37.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诱捕器的诱芯固定套结构示意图;
38.其中:1-1第一诱集面板;1-2第二诱集面板;2-1上固定卡口;2-2下固定卡口;3-1第一诱芯固定套;3-2第二诱芯固定套;4上支撑杆;5下支撑杆;6高度调节器;9-1第一诱芯固定套插孔;9-2第二诱芯固定套插孔,10-1上固定卡勾,10-2下固定卡勾。
具体实施方式
39.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环境友好型简易茶树害虫诱捕器做进一步的阐述。
40.实施例一:
4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环境友好型简易茶树害虫诱捕器,结合如图1至图6所示,所述诱捕器包括诱集面板、可调式支撑杆、信息素引诱单元;其中,所述诱集面板包括引诱色板及设置于引诱色板背面的遮光面板;所述诱集面板通过固定卡口安装在所述可调式支撑杆的顶部;所述诱集面板引诱色板为不同颜色相间排列的引诱色板;所述信息素引诱单元包
括诱芯及诱芯固定套;所述可调式支撑杆还包括诱芯固定套插孔及高度调节装置,所述信息素引诱单元通过诱芯固定套插孔连接至所述可调式支撑杆。
42.参见图1和图3所示,所述诱捕器可设置两块诱集面板,即第一诱集面板1-1、第二诱集面板1-2;第一诱集面板1-1上设置有上固定卡口2-1及下固定卡口2-2,并通过上固定卡口2-1及下固定卡口2-2固定至可调式支撑杆4的上固定卡勾10-1,下固定卡勾10-2,如图5所示;第二诱集面板1-2与第一诱集面板1-1结构相同,每块诱集面板的正面为用于诱捕害虫的引诱色板,背面为遮光面板;两块诱集面板均安装在所述可调式支撑杆的顶部,并且所述两块诱集面板的引诱色板朝向外部空间,遮光面板互相贴合在一起。
43.根据本实施例,所述诱捕器在不进行害虫诱杀时,可将所述两块诱集面板的正面和背面调换方向,使遮光面板朝向外部空间,并且引诱色板互相贴合在一起,以避免误伤天敌等益虫及诱集面板老化。
44.根据本实施例,所述诱集面板正面的引诱色板的尺寸根据害虫密度和诱捕器的布置密度进行选择。所述引诱色板为两种颜色相间的组合色板,其正面和背面分别如图4(a)和4(b)所示,根据本实施例,所述引诱色板选用金黄色-橘红色相间的组合色板,既可有效诱杀茶园小型刺吸式害虫,又对天敌等益虫具有一定的驱避作用,有利于保护农田生态系统。
45.参见图1至图3所示,所述可调式支撑杆包括上支撑杆4;下支撑杆5及高度调节器6,所述上支撑杆4和所述下支撑杆5通过所述高度调节器6连接,并且所述第一诱集面板1-1、第二诱集面板1-2均固定于所述上支撑杆4。所述信息素引诱单元也设置有两个,即具有第一诱芯固定套3-1和第二诱芯固定套3-2,每个诱芯固定套中设置有诱芯,并且第一诱芯固定套3-1和第二诱芯固定套3-2分别插入设置于上支撑杆4上的第一诱芯固定套插孔9-1和第二诱芯固定套插孔9-2。
46.根据本实施例,所述诱集面板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开口,并且在所述诱集面板固定至所述可调式支撑杆后,所述开口与所述可调式支撑杆的诱芯固定套插孔的位置对应。
47.根据本实施例,参见附图7所示,每个所述诱芯固定套均为上端封闭、下端敞开的构造,并且内部设置有三根尖端略为朝上的弹性锲型条,所述诱芯进行可拆卸地被固定在三根所述弹性锲型条中。所述第一诱芯固定套3-1和第二诱芯固定套3-2的上端均具有伸出部,所述伸出部通过两个诱集面板中心的开口分别插入所述可调式支撑杆的诱芯固定套插孔中。
48.根据本实施例,结合图1至图3及图5所示,两块诱集面板均通过上、下两个固定卡口分别与上支撑杆的两个上、下卡勾固定,上支撑杆的诱芯固定套插孔与第一和第二诱集面板中心的开孔相对应,诱芯固定套的锲型伸出部由诱集面板中心的开孔插入诱芯固定插孔内,使诱芯位于诱集面板的中心;
49.根据本实施例,结合图6所示,上支撑杆4和下支撑杆5为空心杆,并通过高度调节器6连接、固定;下支撑杆5的尺寸(直径/宽度)略大于上支撑杆4,下支撑杆5的底端为锲型构造;根据作物高度,通过高度调节器松紧螺丝调节上支撑杆的伸出长度,以调节诱集面板的高度。
50.利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环境友好型简易茶树害虫诱捕器诱杀害虫时,先将下支撑杆底端插入土中固定,然后通过高度调节器将下支撑杆与上支撑杆连接,旋紧高度调节器
下部松紧螺丝,再根据作物高度,调节上支撑杆长度,并通过高度调节器上部松紧螺丝将其固定,保证诱集面板底部高于作物顶部20cm~30cm。然后,在两块诱集面板正面均匀涂抹一层粘虫胶,分别挂在上支撑杆卡勾上,并使两块诱集面板正面的引诱色板朝外;然后,将信息素诱芯固定在诱芯固定套内后,插入前后2个诱芯固定插孔内,即完成害虫诱捕器的布置工作。
51.当诱集面板粘满害虫尸体时,可使用例如不锈钢或其他的刮刀将害虫的尸体刮除,再次适量刮涂粘虫胶,达到循环使用诱集面板的目的;并且信息素诱芯超过使用期限后,可直接更换新诱芯;害虫处于越冬期或不需防治时,可先将前后两个诱芯固定套取下,然后调整两块诱集面板的方向使引诱色板互相贴合并且黑色遮光面板朝外,再将诱芯固定套装上或带回室内后期择机重新安装。
52.实施例二:
53.本实施例提供不同颜色组合粘虫色板对环境友好型简易茶树害虫的诱捕效果,具体如下所述。
54.(1)试验方法
55.采用五种组合的引诱色板进行诱捕试验,分别为:金黄-橘红色、金黄-正红色、金黄-玫红色、土黄-正红色、橙黄-正红色,另以金黄色(ck)单色板为对照。试验在安徽省皖南茶园进行,茶园坡度平缓,连片成行种植且长势基本一致。茶园行距为1.5米。试验时间为2021年11月。诱集面板中心位置高于茶树顶部约0.3米。诱捕器按6.7米
×
3米进行布置,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排列,重复5次。连续诱集28天后,统计色板上粘捕的蚜虫、小绿叶蝉、蓟马、盲蝽等小型刺吸式害虫数量。
56.(2)试验结果
57.不同颜色组合引诱色板对环境友好型简易茶树害虫的诱捕效果见表1所示,结果表明,五种组合的引诱色板以金黄-橘红色对害虫的诱捕效果最好,诱捕28天后,其诱捕数量为103.8头/盏;其次为金黄-正红色,诱捕数量为100.8头/盏;金黄-玫红色,土黄-正红色,橙黄-正红色的诱捕数量比较接近,为94头/盏左右,与对照金黄色差异不明显。
58.表1
[0059][0060][0061]
对皖南茶园关键害虫小绿叶蝉而言,五种组合的引诱色板以金黄-橘红色对小绿叶蝉的诱捕效果最好,诱捕28天后其诱捕数量为36.8头/盏,明显高于金黄-正红色、金黄-玫红色、土黄-正红色和橙黄-正红色四种组合处理。此外,金黄-橘红色对小绿叶蝉的诱捕效果又明显低于对照,这与对照面板的金黄色面积明显高于金黄-橘红色面板的金黄色面积有关。
[0062]
实施例三:
[0063]
本实施例提供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环境友好型简易茶树害虫的诱捕器对茶园主要昆虫群落的诱捕效果,具体如下所述。
[0064]
(1)试验方法:
[0065]
采用五种组合的引诱色板进行诱捕试验,分别为:金黄-橘红色、金黄-正红色、金黄-玫红色、土黄-正红色、橙黄-正红色,另以金黄色(ck)单色板为对照。试验在安徽省皖南茶园进行,茶园坡度平缓,连片成行种植且长势基本一致。茶园行距为1.5米。试验时间为2021年11月。诱集面板中心位置高于茶树顶部约0.3米。诱捕器按6.7米
×
3米进行布置,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排列,重复5次。连续诱集28天后,统计色板上粘捕的昆虫种类数量。
[0066]
(2)试验结果:
[0067]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环境友好型简易茶树害虫诱捕器对茶园主要昆虫的诱捕效果如表2所示。试验结果表明,对茶园主要害虫类群而言,五种组合的引诱色板以金黄-橘红色的诱捕效果最好,连续诱捕28天后,其诱捕数量为105.6头/盏;其次为金黄-正红色,诱捕数量为102.4头/盏;金黄-玫红色,土黄-正红色,橙黄-正红色的诱捕数量比较接近,与对照金黄色无明显差异。
[0068]
对茶园主要中性昆虫类群而言,五种组合的引诱色板以金黄-玫红色的诱捕数量最多,连续诱捕28天后,其诱捕数量为71.2头/盏;其次为金黄色对照,诱捕数量为64.7头/盏;金黄-橘红色、金黄-正红色、土黄-正红色,橙黄-正红色的诱捕数量均低于对照。
[0069]
表2
[0070][0071][0072]
对茶园主要益虫类群(包括天敌昆虫、蜜蜂等授粉昆虫)而言,五种组合的引诱色
板以金黄-玫红色的诱捕数量最多,连续诱捕28天后,其诱捕数量为42.4头/盏;其次为金黄-正红色,诱捕数量为22.2头/盏;金黄-橘红色和橙黄-正红色的诱捕数量均低于与对照。金黄-玫红色组合对蜜蜂有很大的杀伤作用,其诱捕数量是其他各处理的2倍以上,不宜在蜜蜂种群较多的田间使用。
[0073]
从各处理对茶园主要昆虫的诱捕益害比看,金黄-玫红色的诱捕益害比最高,达0.44;此外,金黄-正红色、土黄-正红色板的诱捕益害比也高于对照,也不宜在茶园使用。金黄-橘红色处理的诱捕益害比最低(0.15),且对害虫的诱捕数量高,对茶园生态环境最为友好。
[0074]
实施例四:
[0075]
本实施例提供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环境友好型简易茶树害虫诱捕器对茶园灰茶尺蠖的诱捕效果,如下所述。
[0076]
(1)试验方法
[0077]
试验在安徽省皖南山区茶园进行,诱集点茶园坡度平缓,茶园连片种植且管理水平基本一致。试验期间正处于灰茶尺蠖成虫羽化盛期,夜间无雨,气温28
±
2℃,空气相对湿度80
±
5%。诱捕器试验时只安装一个诱芯,另以普通船型诱捕器为对照。诱捕器诱集面板正面为金黄-正红色组合。诱芯均购于国内同一厂家。诱芯位置高于茶树顶部约0.3米。
[0078]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环境友好型简易茶树害虫诱捕器和船型诱捕器各6个,每行布置4个,共布置3行,处理和对照相间排列,相邻诱捕器之间的距离均为12米,连续诱集3个晚上,每天统计并累计诱捕的灰茶尺蠖成虫数量。30天后,分别清除诱集面板和船型诱捕器上粘捕的昆虫尸体,再次连续诱集3个晚上,每天统计并累计诱捕数量。
[0079]
(2)试验结果
[0080]
表3
[0081][0082]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环境友好型简易茶树害虫诱捕器对茶园灰茶尺蠖成虫的诱集效果如表3所示,试验结果表明,本实用新型的诱捕器在第1次连续诱集3天后,其诱捕数量为18头/盏,高于船型诱捕器13头/盏。在诱芯使用30天后,再次进行诱捕试验,一种环境友好型简易茶树害虫的诱捕器在第2次连续诱集3天后,其诱捕数量为13头/盏,高于船型诱捕器10头/盏。综上所述,一种环境友好型简易茶树害虫的诱捕器由于粘虫板面积大,且诱芯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小,诱捕效果整体优于船型诱捕器。
[0083]
综合分析表1和表2的试验结果可知,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环境友好型简易茶树害虫的诱捕器采用金黄-橘红色处理时,对茶园小绿叶蝉、蚜虫、蓟马等害虫诱捕效果好,对益虫也最为安全。本一种环境友好型简易茶树害虫诱捕器对灰茶尺蠖成虫也具有很好的诱捕效果。
[0084]
利用本一种环境友好型简易茶树害虫诱捕器防治茶园主要害虫时,可按下列要求实施:
[0085]
1.茶园刺吸式害虫以小绿叶蝉为优势种时,采用金黄-橘红色面板进行诱杀。
[0086]
2.茶园防治小绿叶蝉在成虫始盛期开始诱杀防治,中号(20cm
×
30cm)面板田间按每亩30~40个进行布置,大号(30cm
×
40cm)面板田间按每亩15~20个进行布置。
[0087]
3.茶园灰茶尺蠖为害较重时,每个诱捕器装一个诱芯,每亩均匀布置4~6个诱芯。
[0088]
4.诱捕器面板粘附虫量太大时要及时刮除虫尸,并重新刮涂适量的粘虫胶。
[0089]
5.冬季害虫处于越冬期或不需防治时,将两个诱集面板调转方向,使引诱色板互相贴合,且黑色遮光面板朝外。
[0090]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是在本实用新型构思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本领域的专业人员能够做出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