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腹带的制作方法

2022-07-29 18:38:4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直接涉及一种腹带。


背景技术:

2.有些患者在腹部手术后留置腹腔引流管,其目的是引流出术后腹腔内的积存的渗血、渗液,同时有利于观察并及时发现有无腹腔出血、切口渗血及术后吻合口瘘等并发症。术后留置的引流管由于患者活动或牵拉易引起引流管移位及脱落,使用腹带固定又容易出现引流管被腹带压迫弯折变形问题。
3.中国实用新型专利202120556361.x公开了一种医用腹带,包括腹带本体、松紧带和勾面粘接带,松紧带的一端与腹带本体连接,另一端与勾面粘接带连接,腹带本体的一侧设有与勾面粘接带相配合的毛绒粘接区;腹带本体上设有多个均用于引流管穿过的通孔,避免了引流管被腹带挤压弯折变形,方便医护人员进行护理。但是,该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引流管受力牵拉牵扯穿刺口,甚至导致脱管,同时更换穿刺口敷贴十分不便,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腹带,解决了现有腹带在使用时,引流管受力牵拉牵扯穿刺口,甚至导致脱管,并且更换穿刺口敷贴不方便的问题,引流管被牵拉时得到足够缓冲阻挡,避免穿刺口受到伤害,且穿刺口敷贴更换方便,工作效率高。
5.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6.一种腹带,包括:
7.腹带主体,其为中心缺口的长方体;
8.调节带,其为条状,且对称设置在腹带主体两端,并与腹带主体固定一体连接;
9.调节带子母扣,其设置在调节带外端,并与调节带固定一体连接;
10.腹带可调节部,其为长方体,且周向设置在腹带主体中心缺口上方,腹带可调节部一端与腹带主体固定一体连接,腹带可调节部另一端与腹带主体通过魔术贴相连接;
11.调节部缝隙,其横向设置在腹带可调节部上,并由腹带可调节部中心延伸至腹带可调节部自由端,用于使引流管穿过;
12.引流管穿过孔,其为圆孔,且设置在调节部缝隙前端,并与腹带可调节部固定一体连接;
13.引流管穿过支撑,其设置在引流管穿过孔中,并与引流管穿过孔固定一体连接;
14.引流管支撑部,其为上端缺口的圆柱状,整体呈u型,且设置在腹带可调节部上,并与腹带可调节部固定一体连接;
15.覆盖层,其为长方体状,且竖向设置在腹带可调节部上方,覆盖层一端与腹带主体固定一体连接,覆盖层另一端与腹带主体通过魔术贴相连接。
16.优选的是,腹带主体采用弹性透气布料制成。
17.优选的是,腹带,还包括:
18.防滑层,其为条状,且设置在腹带主体边缘上,并与腹带主体固定一体连接。
19.优选的是,防滑层为硅胶材质。
20.优选的是,腹带可调节部长度为腹带主体的1/3-1/2。
21.优选的是,引流管穿过支撑的底座为圆形,且在底座中心垂直设置一侧开口的中空圆柱状支撑部,底座为硅胶材质,支撑部为硬质塑料材质。
22.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腹带,由于引流管支撑部整体呈u型,引流管受到外部牵拉,经过u型弯部时,阻力陡然增大,牵拉被有效缓冲阻挡,避免患者穿刺口受到伤害;由于在腹带主体上设置腹带可调节部,并在腹带可调节部上设置调节部缝隙,需要更换穿刺口敷贴时,可以将腹带可调节部向上掀起,腹带可调节部与引流管分离,暴露穿刺口敷贴,根据需要更换,同时能够及时观察穿刺口情况,无需将整个腹带卸下更换并检查;本实用新型引流管被牵拉时得到足够缓冲阻挡,避免穿刺口受到伤害,且穿刺口敷贴更换方便,工作效率高。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腹带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腹带主体、所述调节带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腹带可调节部结构示意图。
27.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防滑层结构示意图。
28.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引流管穿过支撑结构示意图。
29.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引流管支撑部结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说明
31.1.腹带主体;2.调节带;3.调节带子母扣;4.腹带可调节部;5.调节部缝隙;6.引流管穿过孔;7.引流管穿过支撑;8.引流管支撑部;9.覆盖层;10.防滑层。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结合图1至图6,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33.本实用新型可以有许多不同的形式实施,而不应该理解为限于再此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公开将是彻底和完整的。在附图中,为了清晰起见,会夸大结构和区域的尺寸和相对尺寸。
34.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腹带,包括中心缺口的长方体腹带主体1;条状调节带2对称设置在腹带主体1两端,并与腹带主体1固定一体连接;调节带子母扣3设置在调节带2外端,并与调节带2固定一体连接;腹带可调节部4为长方体,且周向设置在腹带主体1中心缺口上方,腹带可调节部4一端与腹带主体1固定一体连接,腹带可调节部4另一端与腹带主体1通过魔术贴相连接;调节部缝隙5横向设置在腹带可调节部4上,并由腹带可调节部4中心延伸至腹带可调节部4自由端,用于使引流管穿过;引流管穿过孔6为圆孔,且设置在调节部缝隙5前端,并与腹带可调节部4固定一体连接;引流管穿过支撑7设置在引流管穿过孔6中,并与引流管穿过孔6固定一体连接;引流管支撑部8为上端缺口的圆柱
状,整体呈u型,且设置在腹带可调节部4上,并与腹带可调节部4固定一体连接;长方体状覆盖层9竖向设置在腹带可调节部4上方,覆盖层9一端与腹带主体1固定一体连接,覆盖层9另一端与腹带主体1通过魔术贴相连接。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打开覆盖层9自由端的魔术贴,将覆盖层9从腹带主体上分离,然后打开腹带可调节部4自由端的魔术贴,使腹带可调节部4与腹带主体1分离,引流袋由腹带主体1中心缺口处穿过,然后将引流管由调节部缝隙5末端横向移动到前端的引流管穿过支撑7处,并在引流管穿过支撑7一侧的缺口处挤入,并将引流管穿过支撑7沿着引流管向下调整到患者穿刺口处,使引流管穿过支撑7与患者穿刺口敷贴相贴合,通过设置引流管穿过支撑7,将引流管根部固定在其中,有效避免了引流管根部牵拉、摇晃对患者穿刺口的伤害,同时还能有效避免引流管弯折,影响引流效果,引流管根部固定完成后,将腹带可调节部4自由端通过魔术贴与腹带主体1粘结在一起,然后将外部的引流管由腹带可调节部4上的引流管支撑部8的上部缺口处挤入固定,当引流管外端受到强烈的牵拉时,由于引流管支撑部8整体呈u型,引流管经过u型弯部时,阻力陡然增大,牵拉被有效缓冲阻挡,避免患者穿刺口被牵拉,受到伤害,引流管固定牢固,同时能有效避免弯折,外部引流管固定完成后,将覆盖层9覆盖在腹带可调节部4上,并用魔术贴粘结在腹带主体1上,设置覆盖层9覆盖住腹带可调节部4,可以有效避免患者在穿脱衣物时挂到引流管,最后拉紧调节带2,将腹带主体1通过调节带子母扣3固定在患者身体上;在更换穿刺口敷贴时,将覆盖层9魔术贴打开,腹带可调节部4暴露出来,用手将引流管由引流管支撑部8、引流管穿过支撑7中取出,然后将腹带可调节部4魔术贴打开,向上掀起,引流管经调节部缝隙5与腹带可调节部4分离,穿刺口暴露,根据需要更换穿刺口敷贴,并观察穿刺口情况,无需将腹带主体1全部拆下更换穿刺口敷贴,并观察穿刺口情况,方便快捷,工作效率高;敷贴更换后,将引流管由调节部缝隙5处横向移动到引流管穿过支撑7中固定,外部引流管挤入引流管支撑部8中固定,将腹带可调节部4通过魔术贴与腹带主体1固定在一起,最后将覆盖层9覆盖在腹带可调节部4上,并用魔术贴粘结在腹带主体1上。解决了现有腹带在使用时,引流管受力牵拉牵扯穿刺口,甚至导致脱管,并且更换穿刺口敷贴不方便的问题,引流管被牵拉时得到足够缓冲阻挡,避免穿刺口受到伤害,并由覆盖层9覆盖保护,穿刺口敷贴更换方便,工作效率高。
35.腹带主体1采用弹性透气布料制成,患者使用时更加舒适,有利于患者恢复;腹带还包括条状防滑层10,其设置在腹带主体1边缘上,并与腹带主体1固定一体连接,防滑层10为硅胶材质,增加腹带主体1与患者皮肤之间的摩擦力,避免腹带主体1滑动;腹带可调节部4长度为腹带主体1的1/3-1/2,长度适中,有利于医护人员操作和引流管的固定;引流管穿过支撑7的底座为圆形,且在底座中心垂直设置一侧开口的中空圆柱状支撑部,底座为硅胶材质,支撑部为硬质塑料材质,底座由硅胶制成,防滑效果好,避免引流管穿过支撑7滑动牵拉引流管,对患者造成伤害,材质柔软,患者使用时更加舒适,支撑部采用硬质塑料,并且一侧开口,方便医护人员将引流管挤入其中固定,并避免引流管挤压变形。
3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腹带,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了现有腹带在使用时,引流管受力牵拉牵扯穿刺口,甚至导致脱管,并且更换穿刺口敷贴不方便的问题,引流管被牵拉时得到足够缓冲阻挡,避免穿刺口受到伤害,且穿刺口敷贴更换方便,工作效率高。
37.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
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