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帕金森患者胸廓旋转牵伸装置

2022-07-27 21:07:4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神经康复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帕金森患者胸廓旋转牵伸装置。


背景技术:

2.帕金森病起病隐袭,进展缓慢,首发症状通常是一侧肢体的震颤或活动笨拙,进而累及对侧肢体,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障碍,牵伸运动你有助于帕金森病患者,维持肌肉延展性,提高关节灵活性,同时可以促进患者运动控制,维持肢体功能性,胸廓旋转运动是使患者坐在椅子上,身体前倾,双手握住脚踝(或小腿远端),一侧手缓缓抬起当手臂水平时,继续向上抬起手臂并扭动腰部,使手臂指向天花板,同时眼睛跟随手指,左右交替重复多次,现在的帕金森病患者进行胸廓旋转运动时,因为患者手臂运动迟缓并笨拙,牵伸动作不到位,不能起到良好的康复治疗效果,需要医护人员从旁协助进行康复运动。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帕金森患者胸廓旋转牵伸装置,有效的解决了帕金森病患者进行胸廓旋转运动时动作不到位,需要他人协助的问题。
4.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包括阶梯形且内部中空的椅座,椅座内转动连接有上下轴向的转筒,转筒的外侧壁上开设有导向槽,导向槽由三个v形槽和三个横槽组成,v形槽与横槽交错分布且首尾相连,椅座内左右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上下方向的齿条,两个齿条的下端分别设有插入导向槽内的导向柱,左侧的导向柱插入v形槽内,右侧的导向柱插入横槽内,椅座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弧形盒,弧形盒内固定有前后轴向的定轴,定轴上转动连接有可与其对应侧的齿条啮合的不完全齿轮;所述的弧形盒前侧开设有位于不完全齿轮前方的弧形槽,两个弧形槽开口相背,定轴上转动连接有u形且可随不完全齿轮转动的转架,转架下端固定有上下轴向且开口朝下的伸展筒,伸展筒下侧伸出弧形槽,伸展筒内同轴滑动连接有牵引筒,牵引筒上开设有内外贯通的螺旋槽,伸展筒内同轴转动连接有转轴,转轴可随转架的摆动而转动,转轴下端设有插入螺旋槽内的插柱,牵引筒内下侧滑动连接有滑动板,滑动板下侧经拉绳设有伸出伸展筒的拉环。
5.本发明构思新颖,结构巧妙、使用方便,无需他人协助,患者自身即可完成标准的牵伸动作,可以对患者起到良好的康复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6.图1是本发明的轴测图。
7.图2是本发明的全剖主视轴测图。
8.图3是本发明的剖切主视轴测图。
9.图4是本发明的剖切右视轴测图。
10.图5是本发明的剖切右视轴测图。
11.图6是本发明中伸展筒、牵引筒及转轴的轴测图。
12.图7是本发明中转筒的轴测图。
13.图8是本发明中转筒外缘面的展开图。
具体实施方式
1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15.由图1至图8给出,包括阶梯形且内部中空的椅座1,椅座1内转动连接有上下轴向的转筒2,转筒2的外侧壁上开设有导向槽,导向槽由三个v形槽3和三个横槽4组成,v形槽3与横槽4交错分布且首尾相连,椅座1内左右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上下方向的齿条5,两个齿条5的下端分别设有插入导向槽内的导向柱6,左侧的导向柱6插入v形槽3内,右侧的导向柱6插入横槽4内,椅座1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弧形盒7,弧形盒7内固定有前后轴向的定轴8,定轴8上转动连接有可与其对应侧的齿条5啮合的不完全齿轮9;所述的弧形盒7前侧开设有位于不完全齿轮9前方的弧形槽10,两个弧形槽10开口相背,定轴8上转动连接有u形且可随不完全齿轮9转动的转架11,转架11下端固定有上下轴向且开口朝下的伸展筒12,伸展筒12下侧伸出弧形槽10,伸展筒12内同轴滑动连接有牵引筒13,牵引筒13上开设有内外贯通的螺旋槽14,伸展筒12内同轴转动连接有转轴15,转轴15可随转架11的摆动而转动,转轴15下端设有插入螺旋槽14内的插柱16,牵引筒13内下侧滑动连接有滑动板17,滑动板17下侧经拉绳18设有伸出伸展筒12的拉环19。
16.为了带动转筒2转动并实现动作的交替衔接,所述的椅座1底部设有上下轴向的电机,电机输出端与转筒2同轴固定连接。
17.为了使不完全齿轮9与其对应侧的齿条5啮合,所述的椅座1上端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上下方向且左右贯通的通槽20,齿条5的一侧插入通槽20内,两个弧形盒7的相对侧分别开设有与通槽20连通的矩形槽21,两个不完全齿轮9的相对侧分别经矩形槽21插入通槽20内。
18.为了使齿条5与不完全齿轮9脱离后保持当前的角度和姿势不变,所述的齿条5靠近不完全齿轮9的端面上下两侧分别为平面,平面位于齿条5的齿根与齿顶之间,不完全齿轮9下端左右两侧的两个轮齿可与齿条5上的平面接触。
19.为了使转架11可随不完全齿轮9转动,所述的不完全齿轮9下侧设有l形的摇杆22,摇杆22前端与转架11后侧固定连接。
20.为了使转轴15可随转架11的摆动而转动,所述的弧形槽10内设有与定轴8同轴的弧形板23,两个弧形板23的相对侧分别与其对应侧的弧形盒7固定连接,弧形板23位于转轴15后方,弧形板23前侧设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均布的齿块24,转轴15上端贯穿转架11且同轴设有可与齿块24啮合的齿轮柱25。
21.为了控制牵引筒13的伸展与收缩,及适用于臂长不同的患者,所述的牵引筒13内设有位于螺旋槽14下方的固定板26,固定板26与滑动板17之间经拉簧连接。
22.为了实现齿条5与椅座1和牵引筒13与伸展筒12的滑动连接,所述的齿条5的前后
两侧与伸展筒12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上下方向的滑槽27,椅座1的前后两侧与牵引筒13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上下方向且插入其对应侧的滑槽27内的滑块28。
23.本发明在使用时,其初始状态为左侧的导向柱6插入v形槽3内,右侧的导向柱6插入横槽4内,不完全齿轮9上侧的轮齿沿其圆周方向均布且占180
°
,不完全齿轮9下端的两个轮齿与齿条5下侧的平面接触,v形槽3与横槽4占转筒2圆周的幅度分别为60
°
,齿块24分布的区域占90
°
,左侧弧形板23上的齿块24位于第二象限的区域,右侧的弧形板23上的齿块24位于第一象限的区域;使患者坐着椅座1上,身体前倾,双手握住对应侧的拉环19,使患者臀部不要离开椅座1,启动电机,电机正转并带动转筒2顺时针转动,因为此时左侧的导向柱6插入v形槽3内,右侧的导向柱6插入横槽4内,当转筒2顺时针转动时,左侧的导向柱6在v形槽3内向下滑动,并带动左侧的齿条5向下滑动,因为右侧的导向柱6位于横槽4内,当转筒2转动时,右侧的导向柱6在横槽4内水平滑动,右侧的齿条5的位置固定;当左侧的不完全齿轮9下端右侧的两个轮齿与齿条5下侧的平面接触时,不完全齿轮9不随齿条5转动,直至左侧的齿条5移动至与左侧的不完全齿轮9啮合时,齿条5带动左侧的不完全齿轮9顺时针转动,不完全齿轮9经摇杆22带动转架11顺时针转动,转架11带动伸展筒12顺时针转动并向上抬起,伸展筒12内的牵引筒13经拉绳18和拉环19带动患者左侧的手臂向上摆动抬起,患者右侧的手臂保持不动,当患者左侧的手臂摆动至与肩部平齐时,转架11转动90
°
,此时齿轮柱25即将与齿块24啮合;不完全齿轮9在齿条5的带动下继续顺时针转动,转架11继续带动伸展筒12顺时针向上摆动,齿轮柱25与齿块24啮合,在转架11向上摆动的过程中齿轮柱25带动转轴15顺时针转动,因为转轴15下端设有插入螺旋槽14内的插柱16,转轴15带动插柱16在螺旋槽14内滑动,使得牵引筒13在伸展筒12内朝远离伸展筒12的方向滑动,牵引筒13逐渐伸出伸展筒12,牵引筒13经拉绳18与拉环19带动患者左侧的手臂逐渐向上抬升,并使得患者顺时针扭动腰部,患者在转动手臂的过程中眼睛盯住手臂,头部随手臂移动,因为固定板26与滑动板17之间经拉簧连接,在伸展筒12和牵引筒13牵伸转手臂的过程中,滑动板17可在牵引筒13内滑动并拉伸拉簧,以适用于不同臂长的患者;当将患者左侧的手臂牵拉至最高点时,两条手臂展开,左侧的不完全齿轮9转动180
°
,左侧的不完全齿轮9另一侧的两个轮齿与左侧的齿条5上侧的平面接触,齿条5继续向下移动,不完全齿轮9不随齿条5转动,左侧的导向柱6在v形槽3内移动至最低位置,转筒2继续顺时转动,左侧的导向柱6在v形槽3内向上滑动,左侧的齿条5向上滑动,因为此时左侧的不完全齿轮9一侧的两个轮齿与左侧的齿条5上侧的平面接触,齿条5向上移动时,不完全齿轮9不随齿条5转动,患者左侧的手臂在最高点维持保持两秒;直至左侧的齿条5移动至与左侧的不完全齿轮9啮合时,齿条5带动左侧的不完全齿轮9逆时针转动,不完全齿轮9经摇杆22带动转架11逆时针转动,转架11带动伸展筒12逆时针转动并向下摆动,伸展筒12内的牵引筒13经拉绳18和拉环19带动患者手臂向下摆动,同时,齿轮柱25与齿块24啮合,在转架11向下摆动的过程中齿轮柱25带动转轴15逆时针转动,因为转轴15下端设有插入螺旋槽14内的插柱16,转轴15带动插柱16在螺旋槽14内滑动,使得牵引筒13在伸展筒12内朝靠近伸展筒12的方向滑动,牵引筒13逐渐进入伸展筒12内,牵引筒13经拉绳18与拉环19带动患者左侧的手臂逐渐向下摆动,并使得患者逆时针扭动腰部;
当齿轮柱25与齿块24啮合脱离啮合时,牵引筒13完全进入伸展筒12内,此时左侧的不完全齿轮9和转架11转动90
°
,不完全齿轮9在齿条5的带动下继续逆时针转动,转架11继续带动伸展筒12逆时针向上摆动,齿轮柱25与齿块24脱离啮合,当左侧的不完全齿轮9下端右侧的两个轮齿与齿条5下侧的平面接触时,转架11转动了90
°
,伸展筒12恢复到初始位置,患者左侧的手臂重新回到初始位置,此时左侧的导向柱6滑动至v形槽3的最高点并即将进入横槽4内,右侧的导向柱6即将进入v形槽3内;转筒2继续顺时转动,左侧的导向柱6进入横槽4内,左侧的齿条5保持不动,右侧的导向柱6进入v形槽3内并逐渐向下滑动,右侧的导向柱6带动右侧的齿条5向下滑动,右侧的齿条5带动右侧的不完全齿轮9逆时针转动,不完全齿轮9经摇杆22带动转架11逆时针转动,转架11经伸展筒12逆时针向上摆动,伸展筒12内的牵引筒13经拉绳18和拉环19带动患者右侧的手臂向上摆动,当患者右侧的手臂摆动至与肩部平齐时,齿轮柱25即将与齿块24啮合,转架11继续带动伸展筒12逆时针向上摆动时,齿轮柱25逆时针转动,使得插柱16在螺旋槽14内滑动,使得牵引筒13朝远离伸展筒12的方向滑动,牵引筒13逐渐滑出伸展筒12,牵引筒13经拉绳18与拉环19带动患者左侧的手臂逐渐向上抬升,并使得患者顺时针扭动腰部;当右侧的齿条5移动至最下侧位置时,右侧的不完全齿轮9另一侧的两个轮齿与右侧的齿条5上侧的平面接触,右侧的导向柱6滑动至v形槽3内最下侧的位置,转筒2继续转动,使得右侧的导向柱6带动齿条5向上滑动,齿条5带动不完全齿轮9顺时针向下摆动,同时齿轮柱25与齿块24啮合带动转轴15顺时针转动,使得插柱16在螺旋槽14内滑动,使得牵引筒13逐渐进入伸展筒12内,当不完全齿轮9转动90
°
后,齿轮柱25与齿块24脱离啮合,齿条5继续带动不完全齿轮9顺时针转动,不完全齿轮9经摇杆22带动转架11与伸展筒12,带动患者右侧的手臂向下摆动直至回到初始位置;在电机带动转筒2转动,使得患者一侧的手臂向上摆动,摆动至与肩部平齐时,手臂向上抬升并扭动腰部,对上半身骨骼和肌肉进牵拉和锻炼,同时患者另一侧的手臂保持向下竖直不动,在最高点位置保持两秒后,重复相反过程,患者这一侧手臂回到初始位置,患者另一侧手臂向上摆动重复上述步骤,左右两侧的导向柱6在v形槽3与横槽4内交替,使得患者两侧的手臂交替向上摆动并进行牵伸。
24.本发明构思新颖,结构巧妙,操作方便,设置了转筒、v形槽及横槽,通过导向柱在v形槽与横槽内交替滑动,实现了左右两侧的齿条交替上下滑动,同时设置了不完全齿轮、转架及伸展筒,通过齿条与其对应侧的不完全齿轮的配合,使得不完全齿轮往复转动,并摆动患者手臂往复转动,同时通过齿条与不完全齿轮的形状,在齿条与不完全齿轮脱离后,保持患者手臂当前的角度和姿势不变,通过设置了齿块、齿轮柱、转轴、插柱及螺旋槽,通过齿轮柱与齿块的啮合,转轴带动插柱在螺旋槽内滑动,使得患者手臂高于肩部时,牵引筒逐渐从伸展筒内滑出,对患者手臂和腰部进牵伸,并在返程复位,无需他人协助,患者自身即可完成标准的牵伸动作,可以对患者起到良好的康复治疗效果,维持肌肉延展性,提高关节灵活性,促进运动控制,维持肢体功能性,可见,利用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有效解决了帕金森病患者进行胸廓旋转运动时动作不到位,需要他人协助的问题。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