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电气工程自动化用线缆整合装置

2022-07-27 19:09:1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气工程自动化用线缆整合装置。


背景技术:

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一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电气类专业,该专业是强电与弱电相结合的专业,要求掌握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基础、高电压技术、供配电与用电技术等知识领域的核心内容,培养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和相应的电气工程专业知识,电气自动化离不开线缆,线缆主要用于控制安装、连接设备、输送电力等多重作用,是日常生活中常见而不可缺少的一种东西。
3.在对线缆进行整合时大都将其简单缠绕在一起,杂乱无章,再次使用时费时费力,现有的装置仅将线缆缠绕在其周侧面,不人为控制的话,经常会出现装置周侧面的一段已经缠满线缆,而另一段并没有线缆缠绕或只缠绕了几圈。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气工程自动化用线缆整合装置,能够更加快速便捷的对线缆进行整合收纳工作,同时能够排列有序的进行整合工作。
5.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6.一种电气工程自动化用线缆整合装置,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一侧设置有整合筒,所述整合筒的顶部活动连接有固定杆,所述整合筒内部且位于所述固定杆的底部固定有第一弹簧,所述整合筒的底部固定有多边杆,所述固定架内部的底端依次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与所述第二转动杆为垂直设置,第一转动杆与第二转动杆垂直相接处的一端均固定有锥齿轮,所述第二转动杆远离所述锥齿轮的一端延伸至固定架的外侧,且固定有转动把,所述第二转动杆周侧面靠近转动把的一端固定有偏心轮,所述固定架内部且位于所述偏心轮的上方滑动连接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的底部固定有固定柱,所述移动杆顶部的一侧固定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的一侧开设有通槽,所述固定柱的顶部固定有第二弹簧,且所述第二弹簧套设于移动杆的周侧面,第一转动杆的顶部开设有容腔,且与多边杆相适配,所述固定架内侧的顶壁开设有固定槽,且所述固定槽的位置与第一转动杆相对应。
7.所述容腔的顶部为圆角设置,形成向外扩张的端角。
8.所述偏心轮与所述固定柱的周侧面均固定有耐磨层。
9.所述第一转动杆的顶部贯穿固定架,且与固定架内侧的底壁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10.所述整合筒内部位于固定杆的部位开设有滑槽,固定杆通过滑槽与整合筒滑动连接。
11.所述固定杆底部的两侧固定有限位板。
12.滑槽两侧位于所述限位板的部位开设有限位槽,且与限位板相适配。
13.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技术效果为:
14.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按压固定杆,固定杆向下移动,迫使第一弹簧发生形变,将整合筒放置在固定架一侧,使固定架内侧顶壁抵住固定杆,同时移动整合筒,当使用者听到啪嗒声时,代表第一弹簧推动固定杆进入固定槽,随后放下整合筒,多边杆同时插入第一转动杆的内部,然后将线缆的一端穿过导向块一侧开设的通槽,穿过的部分缠绕在整合筒周侧面,并贴近顶壁或底壁,随后摇动转动把,两个锥齿轮啮合连接,使得第一转动杆能够随第二转动杆一同进行转动,第一转动杆顶部开设的容腔与多边杆相适配,便于带动整合筒转动,将线缆缠绕在整合筒周侧面进行整合工作,偏心轮能够随第二转动杆一同进行转动,配合第二弹簧不断重复形变复原动作,使得移动杆带动导向块进行上下往复移动,便于对线缆整合时,将线缆有序且均匀的缠绕在整合筒的周侧面,有效的避免线缆仅缠绕在整合筒周侧面一处的情况。
15.本实用新型,容腔的顶部为圆角设置,形成向外扩张的端角,第一转动杆的顶部贯穿固定架,且与固定架内侧的底壁处于同一水平线上,便于多边杆能够更加方便的插入,偏心轮与固定柱的周侧面均固定有耐磨层,有效的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整合筒内部位于固定杆的部位开设有滑槽,固定杆通过滑槽与整合筒滑动连接,使得固定杆能够在整合筒内部移动,固定杆底部的两侧固定有限位板,滑槽两侧位于限位板的部位开设有限位槽,且与限位板相适配,便于对固定杆起到限位的效果,防止固定杆在整合筒内部转动。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整合筒的剖视示意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固定架的剖视示意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固定柱的结构示意图。
20.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21.1、固定架;11、整合筒;12、多边杆;13、固定杆;14、第一弹簧;15、第一转动杆;16、第二转动杆;17、锥齿轮;18、偏心轮;19、移动杆;20、固定柱;
22.2、第二弹簧;21、导向块;22、固定槽。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说明。应当理解,以下文字仅仅用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并不对本实用新型具体请求的保护范围进行严格限定。
24.如图1-3所示,一种电气工程自动化用线缆整合装置,包括固定架1,固定架1的一侧设置有整合筒11,整合筒11的顶部活动连接有固定杆13,整合筒11内部且位于固定杆13的底部固定有第一弹簧14,整合筒11的底部固定有多边杆12,固定架1内部的底端依次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杆15和第二转动杆16,第一转动杆15与第二转动杆16为垂直设置,第一转动杆15与第二转动杆16垂直相接处的一端均固定有锥齿轮17,第二转动杆16远离锥齿轮17的一端延伸至固定架1的外侧,且固定有转动把,第二转动杆16周侧面靠近转动把的一端固定有偏心轮18,固定架1内部且位于偏心轮18的上方滑动连接有移动杆19,移动杆19的底部
固定有固定柱20,移动杆19顶部的一侧固定有导向块21,导向块21的一侧开设有通槽,固定柱20的顶部固定有第二弹簧2,且第二弹簧2套设于移动杆19的周侧面,第一转动杆15的顶部开设有容腔,且与多边杆12相适配,固定架1内侧的顶壁开设有固定槽22,且固定槽22的位置与第一转动杆15相对应。
25.使用时,按压固定杆13,固定杆13向下移动,迫使第一弹簧14发生形变,将整合筒11放置在固定架1一侧,使固定架1内侧顶壁抵住固定杆13,同时移动整合筒11,当使用者听到啪嗒声时,代表第一弹簧14推动固定杆13进入固定槽22,随后放下整合筒11,多边杆12同时插入第一转动杆15的内部,然后将线缆的一端穿过导向块21一侧开设的通槽,穿过的部分缠绕在整合筒11周侧面,并贴近顶壁或底壁,随后摇动转动把,两个锥齿轮17啮合连接,使得第一转动杆15能够随第二转动杆16一同进行转动,第一转动杆15顶部开设的容腔与多边杆12相适配,便于带动整合筒11转动,将线缆缠绕在整合筒11周侧面进行整合工作,偏心轮18能够随第二转动杆16一同进行转动,配合第二弹簧2不断重复形变复原动作,使得移动杆19带动导向块21进行上下往复移动,便于对线缆整合时,将线缆有序且均匀的缠绕在整合筒11的周侧面,有效的避免线缆仅缠绕在整合筒11周侧面一处的情况。
26.参照附图2,整合筒11内部位于固定杆13的部位开设有滑槽,固定杆13通过滑槽与整合筒11滑动连接,使得固定杆13能够在整合筒11内部移动。
27.参照附图2,固定杆13底部的两侧固定有限位板,滑槽两侧位于限位板的部位开设有限位槽,且与限位板相适配,便于对固定杆13起到限位的效果,防止固定杆13在整合筒11内部转动。
28.参照附图3,第一转动杆15的顶部贯穿固定架1,且与固定架1内侧的底壁处于同一水平线上,便于使用者放置整合筒11。
29.参照附图4,容腔的顶部为圆角设置,形成向外扩张的端角,便于多边杆12能够更加方便的插入。
30.参照附图4,偏心轮18与固定柱20的周侧面均固定有耐磨层,有效的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
3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使用时,按压固定杆13,固定杆13向下移动,迫使第一弹簧14发生形变,将整合筒11放置在固定架1一侧,使固定架1内侧顶壁抵住固定杆13,同时移动整合筒11,当使用者听到啪嗒声时,代表第一弹簧14推动固定杆13进入固定槽22,随后放下整合筒11,多边杆12同时插入第一转动杆15的内部,然后将线缆的一端穿过导向块21一侧开设的通槽,穿过的部分缠绕在整合筒11周侧面,并贴近顶壁或底壁,随后摇动转动把,两个锥齿轮17啮合连接,使得第一转动杆15能够随第二转动杆16一同进行转动,容腔与多边杆12相适配,便于带动整合筒11转动,将线缆缠绕在整合筒11周侧面进行整合工作,偏心轮18能够随第二转动杆16一同进行转动,配合第二弹簧2不断重复形变复原动作,使得移动杆19带动导向块21进行上下往复移动,便于对线缆整合时,将线缆有序且均匀的缠绕在整合筒11的周侧面,有效的避免线缆仅缠绕在整合筒11周侧面一处的可能,容腔的顶部为圆角设置,形成向外扩张的端角,第一转动杆15的顶部贯穿固定架1,且与固定架1内侧的底壁处于同一水平线上,便于多边杆12能够更加方便的插入,偏心轮18与固定柱20的周侧面均固定有耐磨层,有效的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整合筒11内部位于固定杆13的部位开设有滑槽,固定杆13通过滑槽与整合筒11滑动连接,使得固定杆13能够在整合筒11内部移动,固
定杆13底部的两侧固定有限位板,滑槽两侧位于限位板的部位开设有限位槽,且与限位板相适配,便于对固定杆13起到限位的效果,防止固定杆13在整合筒11内部转动。
32.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中未具体描述和解释说明的结构、装置以及操作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和限定,均按照本领域的常规手段进行实施。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