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电池组的制作方法

2022-07-24 00:56:1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电池组。


背景技术:

2.以锂离子电池为代表的二次电池为,多个电池被收纳在外壳内并作为电池组来使用。该电池组对锂离子电池的电流、电压以及温度等逐次进行监视。通过对这些进行监视,能够对锂离子电池的状态进行监视。此外,基于所得到的电流、电压以及温度信息对充放电可能性、soc(state of charge:充电率)等进行计算,进行电池组的充放电运用。这样的二次电池为,根据电池单体的温度履历、充放电模式以及保存条件的不同而劣化速度会改变,因此特别要求对电压以及温度高精度地进行检测的构造或者技术。
3.此外,电池组在高压用途的情况下具有:作为高压电路且具有电池单体的主电路;以及包括作为温度传感器的热敏电阻、电压传感器等的低压电路。这些高压电路与低压电路之间的绝缘必须进行沿面、隔开空间距离等处置。
4.当使高压电路与低压电路物理地隔开距离时,作为低压电路的一部分的温度传感器与电池单体的表面之间的距离变大,电池表面的温度与温度传感器的测定温度产生偏离,难以高精度地检测电池单体的表面温度。
5.此外,也可以考虑经由绝缘物将温度传感器牢固地紧贴固定于电池单体本身的表面,但会产生在对电池单体进行再循环
·
再利用时妨碍电池组的分解这样的弊端。
6.并且,还已知如下技术:通过在二次电池与固定于电路基板的温度传感器之间填充热耦合材来使二次电池与温度传感器热耦合(专利文献1)。
7.现有技术文献
8.专利文献
9.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317454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10.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11.然而,若仅仅是在二次电池与温度传感器中间填充热耦合材的话存在如下问题:热耦合材的热传导率较小,从二次电池发热到其温度传递到温度传感器为止花费时间,电池表面的温度测定产生时间延迟,并且测定精度也会降低。
12.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组,能够应用于高压用途的电池单体,具备高精度的温度检测功能。
13.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14.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实施方式的电池组具有:外壳箱体,收容多个电池单体;监视基板,设置有对上述电池单体的温度进行测定的温度传感器;以及耦合材,以相对于上述监视基板被压缩的状态设置在上述外壳主体内,使上述电池单体与上述温度传感器热耦合。
附图说明
15.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电池组整体的内部构成的概要的分解立体图。
16.图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电池组整体的内部构成的概要的截面图。
17.图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电池组的内部构成的放大截面图。
18.图4a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电池组的耦合材的状态的图。
19.图4b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电池组的耦合材的状态的图。
20.图5a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电池组的电池单体周边的温度的图。
21.图5b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电池组的电池单体周边的相对于时间的温度变化的图。
22.图6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电池组的内部构成的截面图。
23.图7a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电池组的变形例的图。
24.图7b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电池组的变形例的图。
25.图8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电池组的其他变形例的图。
26.图9a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电池组的内部构成的图。
27.图9b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电池组的内部构成的图。
28.图10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电池组的内部构成的图。
29.图11a是表示第5实施方式的电池组的内部构成的图。
30.图11b是表示第5实施方式的电池组的内部构成的图。
31.图12a是表示第6实施方式的电池组的内部构成的图。
32.图12b是表示第6实施方式的电池组的内部构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对用于实施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34.(第1实施方式)
35.使用图1至图5b对第1实施方式的电池组1进行说明。
36.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电池组1的内部构成的概要的分解立体图。
37.图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电池组1的内部构成的概要的截面图。
38.图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电池组1的内部构成的放大截面图。
39.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那样,电池组1具备外壳箱体12、具有正极端子14和负极端子15的电池单体16、设置于电池单体16的开放阀17、汇流条18、监视基板13、螺栓10、垫圈11、螺母19、间隔件9、温度传感器22、以及耦合材21a。
40.外壳箱体12具有外壳主体12a以及盖体12b。在外壳主体12a中收容多个电池单体16。铁道用途、车载用途、工业用途等的电池组例如图1所示那样在外壳箱体12中收容2个以上的电池单体16。
41.电池单体16具备正极端子14以及负极端子15。电池单体16经由粘合剂、胶结剂以及填缝剂等具有紧贴固定以及粘合功能的材料,粘合以及固定于外壳箱体12。
42.此外,电池单体16具有开放阀17。开放阀17具有如下功能:在万一由于过充电等理由而电解液在电池单体16内沸腾、成为雾状的电解液使内压上升的情况下,开放阀使雾状的电解液释放。
43.汇流条18具有将电池单体16的正极端子14以及负极端子15电连接的功能。汇流条18通过焊接等手段与正极端子14以及负极端子15接合。通过汇流条18的形状和与正极端子14以及负极端子15的连接的组合等,在电池组1内构成所希望的串联以及并联数。
44.监视基板13具有使对电池单体16的电压进行检测的电压传感器、对温度进行检测的温度传感器22等电子部件电子地导通的功能。在监视基板13的表面上形成有使用铜箔形成的电路图案。电池单体16的主电路布线等有时也经由监视基板13上而连接。监视基板13的别名被称为cmu(单体监视单元,cell monitoring unit)。监视基板13通过多个螺栓10、垫圈11以及螺母19而固定于汇流条18。
45.电池组1也有时串并联连接多个并收纳在某个其他装置内。在该情况下,有时对主电路侧即电池单体16的正极端子14以及负极端子15施加750v、1500v等高电压。因此,电池组1的内部构造为,在电池单体16的配置有被施加高电压的正极端子14、负极端子15以及汇流条18等的高压侧,与监视基板13的低压电路部之间设置绝缘距离或者沿面距离。或者,通过设置由cti(comparative tracking index;比较跟踪指数)较高的材料形成的间隔件9等来使低压电路与高压电路物理地隔离。
46.温度传感器22是对电池单体16的温度进行测定的机构。温度传感器22设置在监视基板13上。温度传感器22例如也可以是热敏电阻、热电偶等公知的温度传感器。
47.耦合材21a以相对于监视基板13被压缩的状态设置在外壳主体12a内,具有使电池单体16与温度传感器22热耦合的功能。
48.如图3所示那样,耦合材21a以压缩的状态安装在电池单体16与监视基板13之间、以及监视基板13与盖体12b之间,并与电池单体16以及温度传感器22紧贴。
49.例如,如图3所示那样,耦合材21a也可以是,在夹着监视基板13的状态下以被盖体12b压缩的状态固定在电池单体16与盖体12b之间。此时,若电池单体16的开放阀17被耦合材堵塞则在电池单体16的内压上升时无法将雾状的电解液释放,因此耦合材21a设置于从开放阀17的位置避开的位置。
50.此外,图3中的箭头是对耦合材21a施加的压缩力的方向。
51.此时,耦合材21a相对于温度传感器22被向温度传感器22与电池单体16之间的距离缩短的方向压缩。
52.此外,耦合材21a以在盖体12b与监视基板13之间不存在空隙那样的厚度形成。
53.由此,盖体12b与监视基板13在夹着包括温度传感器22的监视基板13的状态下压缩紧贴,能够填埋盖体12b与监视基板13之间的空隙。
54.耦合材21a也可以是热传导率为已知的能够压缩变形的柔软的树脂。此外,耦合材21a也可以是具有挠性的树脂材料。
55.此外,耦合材21a优选使用硅等具有绝缘性、热传导率较大(例如1[w/m
·
k]以上)的材料。
[0056]
耦合材21a例如优选为如下的树脂:cti值较高,表示硬度的asker c为数十程度,绝缘破坏电压为5[kv/mm]以上,作为燃烧性ul94标准的阻燃性树脂级别为v-0以上。
[0057]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在保持施加了压缩力的状态下保持固定耦合材21a,耦合材21优选作为蠕变较少的材料由硅等实现。
[0058]
如此,由于设置有在相对于监视基板13被压缩的状态下使电池单体16与温度传感
器22热耦合的进行压缩变形的耦合材21a,因此温度传感器22与电池单体16的温度接近,因此能够进行正确的温度检测。此外,从电池单体16的温度变化起到由温度传感器22检测到为止的时间即时间常数也变短。因此,能够根据电池单体16的表面温度的变化来高精度地进行温度检测。
[0059]
接下来,对耦合材21a的状态进行说明。
[0060]
图4a以及图4b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电池组1的耦合材21a的状态的图。
[0061]
此外,图4b中的箭头是对耦合材21a施加的压缩力的方向。
[0062]
图4a表示未施加压缩力的状态的耦合材21a的图。图4b是表示沿着箭头的方向施加有压缩力的状态的耦合材21a的图。
[0063]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耦合材21a压缩例如变形约百分之三十的程度。或者,使被用作压缩构件的螺钉等以紧固扭矩成为167[n
·
cm]的程度的力压缩。
[0064]
耦合材21a若压缩则向所压缩的方向的热传导率增加。此外,耦合材21a在压缩了的情况下,大体上是压缩的方向的热传导率增加。热在热传导率较大的场所较快、较多地传导。因此,若使耦合材21a压缩而紧贴在电池单体16的表面与监视基板13之间,则热向热传导率较大的电池单体16的表面以及热传导率比空气8大的监视基板13传导。
[0065]
关于热传导率,例如,监视基板13为约0.1~0.3[w/m
·
k],电池单体16的表面(铝制)为约137[w/m
·
k],空气8为约0.0257[w/m
·
k],耦合材21a为约1~5[w/m
·
k]。
[0066]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存在于电池单体16、监视基板13的热虽向其周围传导但难以向热传导率较小的空气8传导,因此利用了容易向耦合材21a进行热传导、进而耦合材21a的压缩的方向的热流束[w/m2]增加这样的原理。热容易向热传导率大的一方传导,因此从电池单体16排出的热的大部分经由耦合材21a向监视基板13的背面侧传导,因此由处于监视基板13的背面的温度传感器22取得的温度接近于电池单体16的表面温度。
[0067]
并且,如图4a以及图4b所示那样,在电池单体16的表面以及监视基板13的表面存在微小的凹凸。当在电池单体16与监视基板13之间夹着耦合材21a并沿箭头方向加压时,由于耦合材21a是能够伸缩的材料,因此将电池单体16的表面以及监视基板13的表面的微小凹凸填埋。作为其结果,在电池单体16的表面与耦合材21a之间以及监视基板13与耦合材21a之间,空气减少,接触热阻降低,热传导性能提高。
[0068]
接下来,对电池单体16周边的温度分布进行说明。
[0069]
图5a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电池组1的电池单体16周边的温度的图。图5b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电池组1的电池单体16周边的相对于时间的温度变化的图。
[0070]
如图5a所示那样,将电池单体16的温度计测点设为耦合材21a的上部x、耦合材21a的底部y(即,电池单体16的上表面)、电池单体16的侧面中央部z、电池单体16的表面底部w。
[0071]
例如,x、y、z以及w相对于时间的温度变化成为图5b那样。在想要取得电池单体16的侧面中央部z的温度的情况下,只要取得耦合材21a的上部x的温度,就能够得到精度较高的计测值。
[0072]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使设置在监视基板13上的温度传感器22与汇流条18以及电池单体16的温度接近。
[0073]
此外,能够根据电池单体16的表面温度的变化而由温度传感器22高精度地检测出与电池单体16表面的温度接近的温度。
[0074]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例如即使对电池组1施加了来自外部的振动,也能够通过耦合材21a压缩变形来防止电池组1内部的监视基板13等破损。
[0075]
此外,根据第1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电池组,在对电池单体16进行再循环
·
再利用时,能够将耦合材21a简单地拆卸,能够容易地进行电池组的分解。
[0076]
此外,根据第1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电池组,具备能够应用于高压用途的电池单体的温度检测功能。
[0077]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进行温度检测的温度传感器22以及耦合材21a也可以配置为从电池单体16所具有的开放阀17的位置、即雾状的电解液的释放方向避开的位置。
[0078]
此外,在图3中,以将监视基板13的两面的空隙填埋的方式进行配置,但也可以构成为,汇流条18仍保持具有空隙的状态以避免来自汇流条18的热传递至温度传感器22,以仅将螺栓10、垫圈11、盖体12b、温度传感器22以及螺母19附近的空隙填埋的方式固定耦合材21a。
[0079]
(第2实施方式)
[0080]
第2实施方式为,通过监视基板13对耦合材21b进行压缩。
[0081]
使用图6至图8对第2实施方式的电池组2进行说明。
[0082]
此外,对于电池组2的与第1实施方式的电池组1具有同样功能的构成,赋予相同的符号而省略说明。
[0083]
图6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电池组2的内部构成的截面图。此外,图6中的箭头是对耦合材21b施加的压缩力的方向。
[0084]
第1实施方式的电池组1与第2实施方式的电池组2的不同点在于,温度传感器22所配置的位置。
[0085]
第2实施方式的电池组2为,温度传感器22配置在监视基板13的电池单体16侧。一般情况下,基板能够在两面上进行蚀刻而配置电路图案,因此也能够将温度传感器22配置在电池单体16侧。
[0086]
本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温度传感器22与电池单体16表面配置于对置的位置。
[0087]
温度传感器22配置于当万一从电池单体16所具有的开放阀17释放雾状的电解液时不会被该雾状的电解液直接冲击的位置。
[0088]
耦合材21b为,在电池单体16与监视基板13之间夹有温度传感器22的状态下,以被监视基板13压缩的状态固定。
[0089]
耦合材21b也可以是耦合材21a所使用的硅等、热传导率明显且能够压缩变形的柔软的树脂。此外,耦合材21b也可以是绝缘树脂。绝缘树脂以及能够压缩变形的柔软的树脂例如是指如下树脂:cti值较高,热传导率为1[w/m
·
k]以上,表示硬度的asker c为数十程度,绝缘破坏电压为5[kv/mm]以上,作为燃烧性ul94标准的阻燃性树脂级别为v-0以上。
[0090]
通过用压缩的耦合材21b填埋电池单体16的表面与监视基板13之间,由此在温度传感器22与电池单体16的表面之间形成固体导热路径。
[0091]
通过本实施方式的构造,仅在温度传感器22附近夹有耦合材21b,因此能够减少耦合材21b的材料成本,能够成为简单的构造。
[0092]
图7a以及图7b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电池组2的变形例的图。此外,图7a以及图7b中的箭头是对耦合材21b施加的压缩力的方向。
[0093]
图7a是第2实施方式的电池组2的变形例的主视图。图7b是第2实施方式的电池组2的变形例的侧视图。
[0094]
如图7a以及图7b所示那样,监视基板13的位置也可以是相对于电池单体16的正极端子14侧直立的位置。此时,也可以构成为,监视基板13具有对耦合材21b进行按压并压缩的按压板7。在图7a以及图7b中,在通过设置于监视基板13的按压板7将耦合材21b向电池单体16侧按压压缩了的状态下,通过螺栓10以及螺母19将监视基板13固定于汇流条18。或者,也可以是通过其他部件(外壳主体12a、盖体12b等)对耦合材21b进行按压压缩的构造。
[0095]
图8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电池组2的其他变形例的图。此外,图8中的箭头是对耦合材21b施加的压缩力的方向。
[0096]
如图8所示那样,监视基板13的位置也可以是与电池单体16的侧面并列的位置。
[0097]
(第3实施方式)
[0098]
第3实施方式为,耦合材21c形成有抑制相对于监视基板13移动的突起部31。
[0099]
使用图9a以及图9b对第3实施方式的电池组3进行说明。
[0100]
此外,对于电池组3的与第1实施方式以及第2实施方式的电池组具有同样功能的构成,赋予相同的符号而省略说明。
[0101]
图9a以及图9b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电池组3的内部构成的图。此外,图9a中的箭头是对耦合材21c施加的压缩力的方向。
[0102]
如图9a所示那样,监视基板13具有贯通孔25。此外,图9a以及图9b所示的耦合材21c由紫外线固化树脂形成。
[0103]
耦合材21c在贯通了贯通孔25的状态下被照射紫外线而固化,由此形成有抑制相对于贯通孔25移动的突起部31。
[0104]
在贯通孔25的周围也可以具有作为监视基板13的表面与背面之间的电路布线起作用的金属箔(焊盘)26。在温度传感器22处于监视基板13的电池单体16侧的情况下,在将与电池单体16相反侧的电路和温度传感器22进行连接时使用金属箔(焊盘)26。
[0105]
耦合材21c作为使监视基板13与电池单体16的表面之间热耦合的导热部件起作用。
[0106]
耦合材21c由具有通过紫外线照射而硬度提高并固化的特征的树脂材料成型。
[0107]
耦合材21c具备圆筒形或者长方体的能够压缩变形的部分、以及以在贯通了贯通孔25的状态下卡止于监视基板13的锥面状的突起部31。
[0108]
锥面状的突起部31具有从监视基板13的电池单体16侧贯通并以钩挂的状态被保持的特征。耦合材21c为,在夹着在监视基板13与电池单体16表面之间被保持的状态下,从突起部31的顶点部30照射紫外线而固化。
[0109]
由此,贯通孔25与耦合材21c被更牢固地固定保持。
[0110]
在本实施方式中,温度传感器22与电池单体16的表面之间具有固体导热路径,由此能够使温度传感器22与电池单体16的表面温度接近而实现高精度的温度检测。
[0111]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监视基板13的贯通孔25与耦合材21c被牢固地固定保持,因此能够防止耦合材21c在电池组3内部移动。
[0112]
此外,为了使耦合材21c成为压缩状态,也可以使用未图示的螺栓以及螺母将监视基板13固定于汇流条18。
[0113]
(第4实施方式)
[0114]
第4实施方式为,通过固定工具23将耦合材21d固定于监视基板13。
[0115]
使用图10对第4实施方式的电池组4进行说明。
[0116]
此外,对于电池组4的与第1~3实施方式的电池组具有同样功能的构成,赋予相同的符号而省略说明。
[0117]
图10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电池组4的内部构成的图。此外,图10中的箭头是对耦合材21d施加的压缩力的方向。
[0118]
如图10所示那样,监视基板13具有贯通孔25,耦合材21d具有固定工具23,该固定工具23在插通于贯通孔25的状态下被固定,由于抑制耦合材21d相对于贯通孔25移动。
[0119]
与第3实施方式同样,在贯通孔25周围也可以具有金属箔(焊盘)26。
[0120]
如图10所示那样,使用固定工具23来实现对监视基板13与电池单体16表面之间进行热耦合的耦合材21d及其固定。
[0121]
耦合材21d预先以固定工具23能够插通的方式形成孔,并以进入孔的方式使固定工具23插通。
[0122]
在监视基板13与电池单体16之间首先夹入能够变形压缩的耦合材21d,在监视基板13的电池单体16侧存在温度传感器22。
[0123]
当从监视基板13的与电池单体16相反侧经由贯通孔25将固定工具23插通而赋予力时,固定工具23的前端打开而向耦合材21d进入且刺入,被固定保持。
[0124]
耦合材21d只要是热传导率较大且具有绝缘性的树脂材料即可。例如能够列举硅等,但在本实施方式中不特别限定于硅。
[0125]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实现监视基板13与电池单体16之间的紧贴固定,在温度传感器22与电池单体16之间形成固体导热路径,使电池单体16的表面温度与监视基板13上的温度传感器22的检测温度接近。
[0126]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监视基板13的贯通孔25与耦合材21d被牢固地固定保持,因此能够防止耦合材21d在电池组4内部移动。
[0127]
此外,为了使耦合材21d成为压缩状态,也可以使用未图示的螺栓以及螺母将监视基板13固定于汇流条18。
[0128]
(第5实施方式)
[0129]
第5实施方式为,耦合材21e具有吸附于监视基板13的吸盘形状。
[0130]
使用图11a以及图11b对第5实施方式的耦合材21e进行说明。
[0131]
此外,对于电池组5的与第1~4的实施方式的电池组具有同样功能的构成,赋予相同的符号而省略说明。
[0132]
图11a以及图11b是表示第5实施方式的电池组5的内部构成的图。此外,图11a中的箭头是对耦合材21e施加的压缩力的方向。
[0133]
如图11a以及图11b所示那样,耦合材21e具有成为被按压于平面状的部件而变形的吸盘形状的吸盘部32。吸盘部32成为图11b所示那样的圆形状的盘那样的形状。吸盘部32的构造为,在吸附时,所吸附的平面状的部件与圆形状的盘的内部之间的空气被排气而紧贴。
[0134]
耦合材21e作为使监视基板13与电池单体16表面热耦合的导热部件起作用。
[0135]
耦合材21e优选由热传导率较高且具有绝缘性以及挠性的弹性体形成。例如,为硅、氟橡胶等。
[0136]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1a所示那样,吸盘部32设置在监视基板13侧,但也可以设置在电池单体16侧以及监视基板13侧的双方。
[0137]
耦合材21e优选构成为,预先比电池单体16与监视基板13之间的距离大地成型,在被压溃时紧贴。
[0138]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实现监视基板13与电池单体16之间的紧贴固定,在温度传感器22与电池单体16之间形成固体导热路径,使电池单体16的表面温度与监视基板13上的温度传感器22的检测温度接近。
[0139]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能够由具有挠性的橡胶等形成,因此与由树脂等形成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制造成本。
[0140]
此外,为了使耦合材21e成为压缩状态,也可以使用未图示的螺栓以及螺母将监视基板13固定于汇流条18。
[0141]
(第6实施方式)
[0142]
第6实施方式为,耦合材21f从监视基板13到电池单体16具有蛇腹形状。
[0143]
使用图12a以及图12b对第6实施方式的电池组6进行说明。
[0144]
此外,对于电池组6的与第1~5的实施方式的电池组具有同样功能的构成,赋予相同的符号而省略说明。
[0145]
图12a以及图12b是表示第6实施方式的电池组6的内部构成的图。此外,图12a中的箭头是对耦合材21f施加的压缩力的方向。
[0146]
耦合材21f是使电池单体16表面与监视基板13之间热耦合的导热部件。
[0147]
耦合材21f优选由热传导率较大且具有绝缘性以及挠性的弹性体形成。例如为硅、氟橡胶等。
[0148]
耦合材21f具有蛇腹形状。耦合材21f的蛇腹形状为弹簧那样伸缩自如的构造。在本实施方式中,蛇腹33的个数不限定,在能够成型的范围设为一个以上。此外,耦合材21f为用树脂等填充而非中空的构造。
[0149]
预先将耦合材21f成型为比电池单体16与监视基板13之间的距离稍长,将其夹在电池单体16与监视基板13之间并从两侧进行压缩而使其溃缩,由此实现电池单体16与监视基板13之间的紧贴固定。由此,在电池单体16与温度传感器22之间形成固体导热路径。
[0150]
根据本实施方式,实现电池单体16与监视基板13之间的紧贴固定,在电池单体16与温度传感器22之间形成固体导热路径,使电池单体16的表面温度与监视基板13上的温度传感器22的检测温度接近。
[0151]
此外,为了使耦合材21f成为压缩状态,也可以使用未图示的螺栓以及螺母将监视基板13固定于汇流条18。
[0152]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能够由具有挠性的橡胶等形成,因此与由树脂等形成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制造成本。
[0153]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提供耐振动性及耐老化性较高、能够应用于铁道用途、车载用途、工业用途等的电池组。
[0154]
如此,根据第1实施方式至第6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电池组,能够应用于高压用
途的电池单体,且具备精度较高的温度检测功能。
[0155]
此外,根据第1实施方式至第6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电池组,耐振动性及耐老化性较高,且能够应用于铁道用途、车载用途、工业用途等。
[0156]
此外,根据第1实施方式至第6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电池组,在对电池单体进行再循环
·
再利用时,能够将耦合材简单地拆卸,能够容易地进行电池组的分解。
[0157]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以棱柱型的电池单体为例的电池组,但只要是相对为刚体的构造的圆筒型的电池单体或扁平型的电池单体,则也能够同样地实施。
[0158]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电池组的构成单位以电池组1~6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在串并联更多的封装或装置中也能够应用本发明。
[0159]
在本实施方式中提出了将温度传感器22与电池单体16之间的空隙填埋而使其具有绝缘性以及热传导性的构造,因此汇流条18与正极端子14以及负极端子15的连接方法不特别限定。
[0160]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汇流条18与正极端子14以及负极端子15通过焊接进行接合,但接合方法不限定于基于焊接的接合。
[0161]
对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提示的,不意图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新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来实施,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及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于发明的范围、主旨,并且包含于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发明及其等同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