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动度测量仪驱动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7-23 23:53:0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口腔健康检查的动度测量仪驱动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作为消化道的开端,口腔的健康对于人体健康而言极为重要。食物进入口腔后,经过牙齿的充分咀嚼再进入胃部,并经过肠道的消化进行营养吸收,从而为人们日常活动提供必要的能量,更为人们健康提供必要的养分。可以说,牙齿是否坚固,在一定程序上左右了人体健康程度。
3.在口腔健康检查时,特别是检查牙齿是否坚固时,一般而言,最简单的方法是用手指抵接到牙齿后对其进行晃动并同时感知其松紧程度,再结合自身经验来判断此颗牙齿是否坚固。更为科学的方式是利用动度测量仪进行检测,通过动度测量仪测量牙齿受到外力后的偏移程度,从而将是否坚固这一概念数值化,为判断牙齿健康提供可参考、可量化的数据。
4.现有技术中,动度测量仪的驱动检测方式各不相同,最常见的是驱动后配合加速度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利用加速度传感器所采集到的数据来反映牙齿的坚固程度,从而为医生提供判断参考。加速度传感器存在成本过高的问题,如要兼顾精度,则需要配置较为精密的加速度传感器,这会造成成本负担。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动度测量仪驱动检测装置,通过磁性检测组件和磁性驱动组件来实现驱动和检测,具有成本负担低和数据精度高等优点。
6.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7.一种动度测量仪驱动检测装置,包括:
8.动度测量轴,所述动度测量轴上设置有磁性检测组件和磁性驱动组件;
9.限位套筒,所述动度测量轴活动套设于所述限位套筒内,所述磁性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动度测量轴在所述限位套筒内运动,所述磁性检测组件用于检测所述动度测量轴的运动状态。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基于磁性检测组件和磁性驱动组件,利用电与磁之间的相互转换作用驱动动度测量轴,并对动度测量轴的运动状态进行检测,从而将牙齿坚固程度量化为可直接读取的数据,具有成本负担低和数据精度高等优点。
11.进一步地,所述动度测量轴包括检测部轴体、驱动部轴体和撞击部轴体,所述检测部轴体、所述驱动部轴体和所述撞击部轴体相互同轴并依次首尾相连;
12.所述检测部轴体上设置有第一安装空腔,所述磁性检测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空腔内;所述驱动部轴体上设置有第二安装空腔,所述磁性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
空腔内。
13.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将动度测量轴分为检测部轴体、驱动部轴体和撞击部轴体等几个相互独立的部件,能够利用第一安装空腔和第二安装空腔,在不同部件之间固定磁性检测组件和磁性驱动组件,从而使得本装置的结构更加紧凑。
14.进一步地,所述动度测量轴还包括过渡部轴体,所述过渡部轴体与所述检测部轴体、所述驱动部轴体和所述撞击部轴体相互同轴,所述过渡部轴体位于所述驱动部轴体和所述撞击部轴体之间;
15.所述检测部轴体、所述驱动部轴体和所述过渡部轴体依次固定连接,所述撞击部轴体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过渡部轴体的前端。
16.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驱动部轴体和撞击部轴体之间设置有过渡部轴体,且使得过渡部轴体和撞击部轴体通过可拆卸地方式相互连接,有助于在使用完成后取下与牙齿直接接触的撞击部轴体进行消毒,使得本装置的结构设计更加科学。
1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空腔位于所述检测部轴体的前端,所述驱动部轴体的后端固定套设于所述第一安装空腔内,所述磁性驱动组件位于所述检测部轴体和所述驱动部轴体之间;
18.所述第二安装空腔位于所述驱动部轴体的前端,所述过渡部轴体的后端固定套设于所述第二安装空腔内,所述磁性检测组件位于所述驱动部轴体和所述撞击部轴体之间。
19.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将检测部轴体、驱动部轴体和撞击部轴体相互安装的同时,实现了磁性检测组件和磁性驱动组件的固定,具有结构合理和安装方便等优点。
20.进一步地,所述磁性驱动组件为驱动磁铁,所述磁性检测组件为检测磁铁;
21.所述限位套筒外设置有第一绕组固定槽和第二绕组固定槽,所述第一绕组固定槽和所述第二绕组固定槽上分别设置有驱动绕组和检测绕组,所述第一绕组固定槽位于所述驱动磁铁的对应外围,所述第二绕组固定槽位于所述检测磁铁的对应外围。
22.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磁铁作为磁性驱动组件和磁性检测组件的核心部件,再配合第一绕组固定槽和第二绕组固定槽,磁性驱动组件利用电生磁效应能够驱动动度测量轴,磁性检测组件再利用电磁感应检测动度测量轴的运动状态,从而精确测量牙齿的松紧程度。
23.进一步地,所述动度测量轴上设置有限位插销,所述限位插销垂直设置于所述动度测量轴上;所述限位套筒上开设有限位通孔,所述限位插销自内向外贯穿所述限位通孔。
24.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限位插销和限位通孔的相互配合,能够防止动度测量轴在运行过程中向前而造成过度位移。
25.进一步地,所述限位通孔的前端设置有一缓冲片,所述缓冲片一体成型设置于所述限位套筒上。
26.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当动度测量轴带动限位插销向前运行并撞击到缓冲片时,通过缓冲片能够吸收限位插销的撞击能量,从而对动度测量轴起到缓冲和保护作用。
27.进一步地,所述限位通孔为v型结构,所述限位通孔前端的宽度大于其后端的宽度。
28.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将限位通孔设置为v型结构,通过限位通孔前端较大的宽度,能够提高安装的便利性。
29.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套筒上设置有若干走线槽,所述走线槽沿前后方面设置于所述限位套筒的外侧。
30.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限位套筒的外侧上沿前后方面设置走线槽,将装置的线路埋设于走线槽中,能够避免线路杂乱分布,使得本装置的内部结构设计更加科学。
31.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套筒的后端可拆卸地设置有一套筒盖,所述套筒盖上设置有走线槽,所述套筒盖的后端设置有芯片安装部;
32.所述限位套筒一侧的后端设置有一定位凹部,所述套筒盖一侧的外部设置有一定位凸起部,当所述限位套筒和所述套筒盖通过所述定位凹部和所述定位凸起部的相互插接而套设固定时,所述套筒盖上的走线槽与所述限位套筒上的走线槽相互对应。
33.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套筒盖的后端设置有芯片安装部,能够将芯片固定于套筒盖上,减小本装置的横截面尺寸,便于握持和操作;通过定位凹部和定位凸起部的相互配合起到防呆作用,使得套筒盖上的走线槽与限位套筒上的走线槽相互对应,便于线路沿前后方面延伸。
附图说明
34.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动度测量仪驱动检测装置的整体示意图。
35.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动度测量仪驱动检测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36.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动度测量仪驱动检测装置中限位通孔和限位插销的示意图。
37.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动度测量仪驱动检测装置中定位凹部和定位凸起部的示意图。
38.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39.动度测量轴1、限位套筒2;
40.检测部轴体101、驱动部轴体102、撞击部轴体103、过渡部轴体104、限位插销105;
41.第一绕组固定槽201、第二绕组固定槽202、限位通孔203、缓冲片204、走线槽205、套筒盖206、定位凹部207、定位凸起部208。
具体实施方式
42.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4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4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
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组件内部的连通。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含义。
45.在口腔健康检查时,特别是检查牙齿是否坚固时,一般而言,最简单的方法是用手指抵接到牙齿后对其进行晃动并同时感知其松紧程度,再结合自身经验来判断此颗牙齿是否坚固。更为科学的方式是利用动度测量仪进行检测,通过动度测量仪测量牙齿受到外力后的偏移程度,从而将是否坚固这一概念数值化,为判断牙齿健康提供可参考、可量化的数据。
46.现有技术中,动度测量仪的驱动检测方式各不相同,最常见的是驱动后配合加速度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利用加速度传感器所采集到的数据来反映牙齿的坚固程度,从而为医生提供判断参考。加速度传感器存在成本过高的问题,如要兼顾精度,则需要配置较为精密的加速度传感器,这会造成成本负担。
47.如图1所示,为了降低成本负担和提高数据精度,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动度测量仪驱动检测装置,包括动度测量轴1和限位套筒2;所述动度测量轴1活动套设于所述限位套筒2内,所述磁性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动度测量轴1在所述限位套筒2内运动,所述磁性检测组件用于检测所述动度测量轴1的运动状态。
48.当需要使用本装置时,利用电和磁的相互作用,控制磁性驱动组件驱动动度测量轴1向前运动,动度测量轴1会撞击到牙齿;当动度测量轴1与牙齿接触后,受到牙齿的反弹作用,动度测量轴1向后运动,此时,利用电和磁的相互作用,磁性检测组件即可采集到能够反映动度测量轴1运动状态的数据,如运动速度或者运动加速度,或者动度测量轴1与牙齿的接触时间。通过上述数据即可知道获知牙齿的坚固程度,如当动度测量轴1与牙齿接触时间越长,说明牙齿越松动,当动度测量轴1与牙齿接触时间越短,说明牙齿越牢固。
49.现有技术的动度测量仪一般通过加速度传感器来采集数据,而本实用新型创造性地基于磁性检测组件和磁性驱动组件,利用电与磁之间的相互转换作用驱动动度测量轴1,并对动度测量轴1的运动状态进行检测,从而将牙齿的坚固程度转化成相关数据。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方案中的磁性检测组件和磁性驱动组件的抗干扰性更强,因此在应用的过程中,同等精度标准下,成本负担更低;同等成本要求下,数据精度更高。
5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方案中,“前”指的是撞击部轴体103指向牙齿的方面,而“后”指的是牙齿指向撞击部轴体103的方面。
51.如图2所示,所述动度测量轴1包括检测部轴体101、驱动部轴体102和撞击部轴体103,所述检测部轴体101、所述驱动部轴体102和所述撞击部轴体103相互同轴并依次首尾相连;所述检测部轴体101上设置有第一安装空腔,所述磁性检测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空腔内;所述驱动部轴体102上设置有第二安装空腔,所述磁性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空腔内。
52.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将动度测量轴1分为检测部轴体101、驱动部轴体102和撞击部轴体103等几个相互独立的部件,一方面,当将检测部轴体101、驱动部轴体102和撞击部轴体103组合成动度测量轴1时,能够实现撞击牙齿的功能,为数据采集提供基础。另一方面,
利用第一安装空腔和第二安装空腔,在不同部件之间固定磁性检测组件和磁性驱动组件,从而使得本装置的结构更加紧凑。
53.如图2所示,优选地,所述动度测量轴1还包括过渡部轴体104,所述过渡部轴体104与所述检测部轴体101、所述驱动部轴体102和所述撞击部轴体103相互同轴,所述过渡部轴体104位于所述驱动部轴体102和所述撞击部轴体103之间;所述检测部轴体101、所述驱动部轴体102和所述过渡部轴体104依次固定连接,所述撞击部轴体103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过渡部轴体104的前端。
54.在驱动部轴体102和撞击部轴体103之间设置有过渡部轴体104,且使得过渡部轴体104和撞击部轴体103通过可拆卸地方式相互连接,有助于在使用完成后取下与牙齿直接接触的撞击部轴体103进行消毒,使得本装置的结构设计更加科学。
55.具体地,所述第一安装空腔位于所述检测部轴体101的前端,所述驱动部轴体102的后端固定套设于所述第一安装空腔内,所述磁性驱动组件位于所述检测部轴体101和所述驱动部轴体102之间;所述第二安装空腔位于所述驱动部轴体102的前端,所述过渡部轴体104的后端固定套设于所述第二安装空腔内,所述磁性检测组件位于所述驱动部轴体102和所述撞击部轴体103之间。在将检测部轴体101、驱动部轴体102和撞击部轴体103相互安装的同时,实现了磁性检测组件和磁性驱动组件的固定,具有结构合理和安装方便等优点。
56.具体地,所述磁性驱动组件为驱动磁铁,所述磁性检测组件为检测磁铁。对应地,在所述限位套筒2外,设置有第一绕组固定槽201和第二绕组固定槽202,所述第一绕组固定槽201和所述第二绕组固定槽202上分别设置有驱动绕组和检测绕组,所述第一绕组固定槽201位于所述驱动磁铁的对应外围,所述第二绕组固定槽202位于所述检测磁铁的对应外围。
57.在驱动动度测量轴的过程中,向驱动绕组通电后驱动绕组会产生磁场,此磁场会与驱动磁铁自身的磁场相互作用,利用两个磁场之间的作用,驱动动度测量轴向前进。在检测动度测量轴运动状态的过程中,动度测量轴会带动检测磁铁切割检测绕组,检测绕组上则会产生电动势,通过检测此电动势的大小,即可判断牙齿的坚固程度。
58.因此,基于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磁铁作为磁性驱动组件和磁性检测组件的核心部件,再配合第一绕组固定槽201和第二绕组固定槽202,磁性驱动组件利用电生磁效应能够驱动动度测量轴,磁性检测组件再利用电磁感应检测动度测量轴的运动状态,从而精确测量牙齿的松紧程度。
59.如图2和图3所示,优选地,为了防止动度测量轴1过度位移,所述动度测量轴1上设置有限位插销105,所述限位插销105垂直设置于所述动度测量轴1上;所述限位套筒2上开设有限位通孔203,所述限位插销105自内向外贯穿所述限位通孔203。
60.在日常使用过程中,根据个人习惯不同,有的医生可能在正式使用动度测量仪开始对牙齿的坚固程度进行检测前驱动动度测量轴1运动,以此测试设备是否运行良好。在此过程中,动度测量轴1由于不会与牙齿接触,存在一定的可能是一直保持向前运动的状态,这就会导致过度位移。基于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限位插销105和限位通孔203的相互配合,当动度测量轴1即将发生过度位移时,限位插销105就会被卡在限位通孔203上,从而防止动度测量轴1在运行过程中向前而造成过度位移。
61.如图3所示,优选地,所述限位通孔203的前端设置有一缓冲片204,所述缓冲片204
一体成型设置于所述限位套筒2上。
62.通过限位插销105和限位通孔203的配合,当动度测量轴1带动限位插销105向前运动时,限位插销105在限位通孔203内运动,若出现过度向前时,限位插销105会打到缓冲片204上,由缓冲片204吸收冲击力,从而防止动度测量轴1过度移位,同时防止其因冲击力过大而导致损坏。
63.如图3所示,优选地,所述限位通孔203为v型结构,所述限位通孔203前端的宽度大于其后端的宽度。
64.将限位通孔203设置为v型结构,通过限位通孔203前端较大的宽度,能够提高安装的便利性。当需要安装或者拆卸时,可通过限位通孔203较宽的前端放入限位插销105,此时限位通孔203内会预留更多的空间余量,从而更加便于操作。
65.如图2所示,所述限位套筒2上设置有若干走线槽205,所述走线槽205沿前后方面设置于所述限位套筒2的外侧。通过在限位套筒2的外侧上沿前后方面设置走线槽205,将装置的线路埋设于走线槽205中,能够避免线路杂乱分布,使得本装置的内部结构设计更加科学。
66.如图4所示,所述限位套筒2的后端可拆卸地设置有一套筒盖206,所述套筒盖206上设置有走线槽205,所述套筒盖206的后端设置有芯片安装部。所述限位套筒2一侧的后端设置有一定位凹部207,所述套筒盖206一侧的外部设置有一定位凸起部208,当所述限位套筒2和所述套筒盖206通过所述定位凹部207和所述定位凸起部208的相互插接而套设固定时,所述套筒盖206上的走线槽205与所述限位套筒2上的走线槽205相互对应。
67.基于上述结构,在套筒盖206的后端设置有芯片安装部,能够将芯片固定于套筒盖206上,减小本装置的横截面尺寸,便于握持和操作;通过定位凹部207和定位凸起部208的相互配合起到防呆作用,使得套筒盖206上的走线槽205与限位套筒2上的走线槽205相互对应,便于线路沿前后方面延伸。
68.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