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锁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7-23 17:25:5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屏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锁合装置。


背景技术:

2.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显示屏用来显示文字、图像和视频等各种信息。led显示屏集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于一体,采用模块化结构进行显示控制,通过点亮或熄灭灯珠以更换文字、动画、图片或视频等屏幕显示内容。led显示屏具有色彩鲜艳、动态范围广、亮度高、寿命长和工作稳定可靠等优点,从而广泛应用于商业传媒、文化演出市场、体育场馆、信息传播、新闻发布和证券交易等,可以满足不同环境的需要。
3.led显示屏通常采用若干个显示模组拼接而成,即相邻两个显示模组通常采用锁合装置进行拼接。对于传统的led显示屏,尽管锁合装置可以改变两个显示模组之间的拼接角度,但无法实现led显示屏的吊装功能,从而降低锁合装置的通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锁合装置的通用性。
5.一种锁合装置,包括:
6.锁合机构,所述锁合机构包括相互拼接的第一锁合组件和第二锁合组件,所述第一锁合组件和所述第二锁合组件能够相对转动以改变拼接角度;及
7.悬吊机构,所述悬吊机构用于悬挂在支撑物上并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吊臂和第二吊臂,所述第一吊臂固定在所述第一锁合组件上,所述第二吊臂固定在所述第二锁合组件上,所述第一吊臂和所述第二吊臂能产生相互转动和移动以适用所述拼接角度。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吊臂上开设有长条形孔,所述第一吊臂包括与所述长条形孔配合的调节柱,所述调节柱能够相对所述长条形孔产生转动和移动。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吊臂具有界定所述长条形孔边界的内表面,所述第二吊臂包括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内表面连接并相对所述内表面凸出;当所述拼接角度为180
°
时,所述调节柱位于所述长条形孔的中间位置并与所述凸起部并抵压所述凸起部。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吊臂还包括限位台,所述限位台的横截面尺寸大于所述调节柱的横截面尺寸,所述限位台具有限位面,所述调节柱与所述限位面连接并相对所述限位面凸出,所述第二吊臂与所述限位面相抵接。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柱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用于将所述调节柱固定在支撑物上。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吊臂还包括第一连接杆和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的横截面尺寸大于所述第一连接杆的横截面尺寸,所述第一固定件固定在所述第一锁合组件上,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一固定件连接。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件上开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包括同轴设置而相互连通的第一大孔和第一小孔,所述第一大孔的口径大于所述第一小孔的口径。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吊臂还包括第二连接杆和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的横截面尺寸大于所述第二连接杆的横截面尺寸,所述第二固定件固定在所述第二锁合组件上,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第二固定件连接。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固定件上开设有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孔包括同轴设置而相互连通的第二大孔和第二小孔,所述第二大孔的口径大于所述第二小孔的口径。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一吊臂和所述第二吊臂上均开设有凹槽。
17.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一个技术效果是:当第一锁合组件和第二锁合组件两者之间的拼接角度改变而使得锁合机构的拼接状态改变时,通过第一吊臂和第二吊臂之间产生的相互转动和移动,使得悬吊机构能适用锁合机构的不同拼接状态,最终确保锁合装置能够悬挂在支撑物上,使得与锁合装置连接的显示屏能实现吊装功能,继而使得锁合装置能适用显示屏的不同安装工况,提高锁合装置的通用性。
附图说明
18.图1为一实施例提供悬挂在支撑物上的锁合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图1所示锁合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图1所示锁合装置中悬吊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图1所示锁合装置中悬吊机构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图1所示锁合装置在“平整”状态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图1所示锁合装置在“平整”状态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24.图7为图1所示锁合装置在“平整”状态下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25.图8为图1所示锁合装置在“前翘”状态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6.图9为图1所示锁合装置在“前翘”状态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27.图10为图1所示锁合装置在“前翘”状态下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28.图11为图1所示锁合装置在“后翘”状态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9.图12为图1所示锁合装置在“后翘”状态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30.图13为图1所示锁合装置在“后翘”状态下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32.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内”、“外”、“左”、“右”以及
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33.参阅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以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锁合装置10包括悬吊机构11和锁合机构12。锁合机构12包括第一锁合组件12a和第二锁合组件12b,第一锁合组件12a和第二锁合组件12b相互拼接。第一锁合组件12a锁合在用于显示图像的第一显示模组上,第二锁合组件12b锁合在用于显示图像的第二显示模组上,显示面积相对较小的第一显示模组和第二显示模组可相互拼接形成显示面积较大的显示屏。当第一显示模组和第二显示模组之间的拼接角度改变时,第一锁合组件12a和第二锁合组件12b之间的拼接角度跟着改变以进行适用性调整,以便对拼接角度已经改变的第一显示模组和第二显示模组进行锁合。悬吊机构11可以通过螺栓等紧固件固定并悬挂在支撑物20上,悬吊机构11包括第一吊臂100和第二吊臂200,第一吊臂100和第二吊臂200相互配。第一吊臂100固定在第一锁合组件12a上,第二吊臂200固定在第二锁合组件12b上,第一吊臂100和第二吊臂200能产生相互转动和移动,从而第一锁合组件12a和第二锁合组件12b之间的拼接角度。
3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吊臂100包括第一固定件110、第一连接杆120、限位台130和调节柱140。第一固定件110可以大致呈圆柱性,第一固定件110上开设有第一固定孔111,第一固定孔111中可以穿设螺栓等紧固件,即通过螺栓将第一固定件110固定在第一锁合组件12a上,从而实现第一吊臂100和第一锁合组件12a之间的固定连接。第一固定孔111可以为台阶孔,即第一固定孔111包括第一大孔111a和第一小孔111b,第一大孔111a的口径大于第一小孔111b的口径,第一大孔111a和第一小孔111b两者相互连通且同轴设置。第一大孔111a和第一小孔111b之间的连通处具有台阶面,当螺栓穿设在该第一固定孔111中时,螺栓的螺帽可以与该台阶面抵压,从而对螺栓的安装进行限位。第一连接杆120大致为杆状结构,第一连接杆120的横截面尺寸小于第一固定件110的横截面尺寸,第一连接杆120上可以开设凹槽,通过设置凹槽,一方面可以合理减轻第一吊臂100的重量,另一方面可以保证第一吊臂100具有合理的抗拉强度和抗弯轻度。
35.参阅图2、图3和图4,限位台130可以大致呈圆柱状,限位台130的横截面尺寸大于第一连接杆120和调节柱140的横截面尺寸,限位台130具有限位面131,调节柱140的一端固定在限位面131上,调节柱140的另一端相对限位面131凸出一定的长度。当调节柱140穿设在第二吊臂200中时,第二吊臂200将与限位面131相抵压,即限位面131对第二吊臂200的安装起到很好的限位作用。调节柱140上开设有安装孔141,该安装孔141可以沿调节柱140的轴向延伸,安装孔141可以与螺栓等紧固件进行配合,通过将螺栓穿设在安装孔141中,从而通过螺栓将悬吊机构11和整个锁合装置10固定并悬挂在支撑物20上。在其他实施例中,调节柱140上可以不开设安装孔141,安装孔141设置在支撑物20上,通过将调节柱140固定在安装孔141中,同样可以将锁合装置10悬挂在支撑物20上。
3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吊臂200包括第二固定件210、第二连接杆220、调节套230和凸起部240。第二连接杆220的一端固定在第二固定件210上,第二连接杆220的另一端固定在调节套230上。第二固定件210可以大致呈圆柱性,第二固定件210上开设有第二固定孔211,第二固定孔211中可以穿设螺栓等紧固件,即通过螺栓将第二固定件210固定在第二锁合组件12b上,从而实现第二吊臂200和第二锁合组件12b之间的固定连接。第二固定孔211可以为台阶孔,即第二固定孔211包括第二大孔211a和第二小孔211b,第二大孔211a的口径大于第二小孔211b的口径,第二大孔211a和第二小孔211b两者相互连通且同轴设置。第二
大孔211a和第二小孔211b之间的连通处具有台阶面,当螺栓穿设在该第二固定孔211中时,螺栓的螺帽可以与该台阶面抵压,从而对螺栓的安装进行限位。第二连接杆220大致为杆状结构,第二连接杆220的横截面尺寸小于第二固定件210和调节套230的横截面尺寸,第二连接杆220上可以开设凹槽11a,通过设置凹槽11a,一方面可以合理减轻第二吊臂200的重量,另一方面可以保证第二吊臂200具有合理的抗拉强度和抗弯轻度。
37.在一些实施例中,调节套230内开设有长条形孔231,该长条形可以为腰形孔、椭圆形孔或跑道形孔等。调节柱140与该长条形孔231配合,使得调节柱140能够相对长条形孔231产生转动和移动。调节套230具有内表面,该内表面界定长条形孔231的边界,凸起部240与该内表面连接,使得凸起部240相对该内表面凸出一定的高度。调节柱140在长条形孔231的中间位置(也即正中央位置)时,调节柱140跟该凸起部240相抵压。当调节柱140穿设在该长条形孔231中时,调节套230将与上述限位台130的限位面131相抵压,即限位面131对调节套230的安装进行定位。当通过螺栓穿设在安装孔141中以将悬吊机构11固定在支撑物20时,调节套230的上端将与支撑物20相抵压,调节套230的下端将与限位面131相抵压,即通过支撑物20和限位面131的共同作用,确保调节套230被夹置在支撑物20和限位面131之间,从而实现悬吊机构11在支撑物20上的固定。
38.在装配过程中,可以先将第一吊臂100的第一固定件110通过螺栓与第一固定孔111配合,从而将第一固定件110和整个第一吊臂100固定在第一锁合组件12a上。然后将调节柱140与长条形孔231配合,使得调节套230与限位面131相抵压,并将将第二吊臂200的第二固定件210通过螺栓与第二固定孔211配合,从而将第二固定件210和整个第二吊臂200固定在第二锁合组件12b上。最后将螺栓穿设在支撑物20中并与调节柱140上的安装孔141配合,从而将整个悬吊机构11悬挂在支撑物20上。
39.参阅图5、图6和图7,在使用过程中,当第一锁合组件12a和第二锁合组件12b之间的拼接角度为180
°
时,调节柱140位于长条形孔231的正中央位置,调节柱140将与凸起部240相抵压。
40.参阅图8、图9和图10,对于锁合机构12的拼接状态,第一锁合组件12a和第二锁合组件12b的拼接角度等于180度时的状态记为“平整”状态,第一锁合组件12a和第二锁合组件12b拼接角度大于180度时的状态记为“前翘”状态。当第一锁合组件12a和第二锁合组件12b相互运动并使锁合机构12从“平整”状态转化至“前翘”状态时,调节柱140将相对调节套230转动一定角度并移动一定距离,使得调节柱140靠近长条形孔231的右侧。此时,对处于“前翘”状态的锁合机构12,与“平整”状态的锁合机构12相比较,第一固定件110和第二固定件210之间的距离相对减少,且第一连接杆120和第二连接杆220之间的夹角减少。因此,通过将调节柱140从长条形孔231的中央位置运动到右侧位置,可以使得悬吊机构11适用“前翘”状态的锁合机构12。
41.参阅图11、图12和图13,对于锁合机构12的拼接状态,第一锁合组件12a和第二锁合组件12b的拼接角度等于180度时的状态记为“平整”状态,第一锁合组件12a和第二锁合组件12b拼接角度小于180度时的状态记为“后翘”状态。当第一锁合组件12a和第二锁合组件12b相互运动并使锁合机构12从“平整”状态转化至“后翘”状态时,调节柱140将相对调节套230转动一定角度并移动一定距离,使得调节柱140靠近长条形孔231的左侧。此时,对处于“后翘”状态的锁合机构12,与“平整”状态的锁合机构12相比较,第一固定件110和第二固
定件210之间的距离相对增大,且第一连接杆120和第二连接杆220之间的夹角增大。因此,通过将调节柱140从长条形孔231的中央位置运动到左侧位置,可以使得悬吊机构11适用“后翘”状态的锁合机构12。
42.因此,当第一锁合组件12a和第二锁合组件12b两者之间的拼接角度改变而使得锁合机构12的拼接状态改变时,通过调节柱140相对调节套230产生的移动和转动,从而改变调节柱140在长条形孔231中的位置,使得悬吊机构11能适用锁合机构12的不同拼接状态,最终确保锁合装置10能够悬挂在支撑物20上,使得与锁合装置10连接的显示屏能实现吊装功能,继而使得锁合装置10能适用显示屏的不同安装工况,提高锁合装置10的通用性。
43.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44.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