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高速公路通信管道集束管敷设结构及施工方法与流程

2022-07-23 04:54:0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通信管道施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高速公路通信管道集束管敷设结构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2.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常常需要进行管道施工,而其中通信管道集束管的敷设工序是比较常见的管道施工,集束管内安装电缆用于通信,集束管对电缆进行防护。
3.集束管的敷设一般都是先在高速公路一侧进行挖掘得到安装沟,然后将集束管安装到安装沟内,然后对集束管进行埋设,然后将电缆通过吹缆设备吹缆到集束管内,以此来实现电缆的安装,但是安装沟挖掘时会出现局部不平整的情况,从而造成集束管出现局部不平整的情况,而且在将泥土回填到安装沟对集束管进行支撑的过程中,也会造成集束管局部不平的情况,从而降低了集束管对电缆的保护效果,因此降低了电缆的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提高电缆的寿命,本技术提供了高速公路通信管道集束管敷设结构及施工方法。
5.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的高速公路通信管道集束管敷设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高速公路通信管道集束管敷设结构,包括两个位于安装沟两侧的移动车体、设置在移动车体上且用于安装集束管的安装装置,所述集束管放置在移动车体上,所述安装装置包括:两个滑移座,两个所述滑移座上下滑移设置在移动车体上;两个移动电推杆,两个所述移动电推杆分别设置在两个移动车体上分别且与两个滑移座连接;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设置在两个滑移座上且用于对集束管进行定位;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设置在两个滑移座上且接住移动车体上重力作用下掉落的集束管进行夹持。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机构打开,集束管掉落到夹持机构上,夹持架构启动对集束管进行夹持,然后移动电推杆启动带动滑移座移动,滑移座带动集束管下移,使得集束管放置到安装沟内,然后向安装沟内回填泥土进行支撑,接着夹持机构松开对集束管的夹持,然后移动电推杆启动带动夹持机构上移,接着继续回填泥土完成对集束管的埋设,以此来实现集束管的敷设,从而降低了集束管出现局部不平整情况的概率,提高了集束管对电缆的保护效果,提高了电缆的寿命;移动车体位于安装沟的两侧,以此来提高了对集束管安装过程中的稳定性,进一步降低了集束管出现局部不平整情况的概率,提高了电缆的寿命;同时通过专用设备对集束管进行安装,无需使用大型吊车设备进行吊运安装,因此具有安装集束管方便和节能的
效果。
7.可选的,位于所述安装沟两侧的移动车体均沿集束管轴线间隔设置有多个,且相邻两个所述移动车体顶端可拆卸连接在一起,所述定位机构包括: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所述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沿靠近或远离集束管方向滑移设置在两个移动车体上且用于对集束管进行定位,同时所述第一定位板位于第二定位板上方;第一电推杆和第二电推杆,所述第一电推杆和第二电推杆分别设置在两个移动车体上且分别与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连接;两个所述移动车体拼接在一起后配合形成有供多个集束管放置的放置空间,所述放置空间底端仅供一个集束管进入;两个锁定组件,两个所述锁定组件分别设置在移动车体上且分别用于对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进行定位。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集束管放置在放置空间上,且集束管两端伸至移动车体外,因此减小了移动车体的体积,而且还能根据集束管的长度来组装移动车体的数目,从而提高了集束管安装过程中的便利性,而且选择合适的移动车体数目,因此降低了驱动移动车体移动时造成的能源损耗,具有节能和便于安装的效果。
9.锁定组件解锁对第二定位板的锁定,然后第二电推杆启动带动第二定位板远离集束管,因此集束管掉落到夹持机构上进行夹持,然后第二定位板回移滑移安装到移动车体上,接着锁定组件对第二定位板进行锁定,然后启动移动第一定位板,而第一定位板的移动过程和第二定位板运动过程相同,因此使得集束管掉落到第二定位板进行预先进料,因此锁定组件锁定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进行锁定,因此在进料时,第一定位板或者第二定位板也能对两个移动车体进行定位,提高了集束管安装过程中的稳定性,提高了电缆的寿命,从而实现对夹持机构进行上料的同时也提高了电缆的寿命。
10.可选的,所述锁定组件包括:滑移块,所述滑移块滑移设置在移动车体上;弹簧,所述弹簧两端分别与移动车体和滑移块连接并使得滑移块插接安装在第一定位板上进行定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定位板移动推动滑移块从第一定位板脱离,然后即能移动第一定位板,而回移第一定位板后,第一定位板上的导向角与滑移块接触,导向角推动滑移块移动,使得滑移块与第一定位板表面抵触,第一定位板移动使得滑移块插接安装到第一定位板上进行定位,以此来实现对第一定位板解锁和锁定。
11.可选的,两个所述移动车体上均上下滑移设置有用于推动集束管的推动座,两个所述推动座上配合形成有开设有仅供一个集束管通过的推动孔,两个所述推动座上分别开设有底端与推动孔连通的第一推动面和第二推动面,所述第一推动面和第二推动面呈倾斜状态且倾斜角度不同并使得集束管向下掉落速度不一;所述移动电推杆活塞杆上设置有上移能推动推动座上移的上移板。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移动电推杆上移带动上移板上移,上移板推动推动座上移,推动座上移带动第一推动面和第二推动面上移推动多个集束管上移,然后移动电推杆活塞杆下移带动上移板远离推动座时,因为第一推动面和第二推动面倾斜角度不同,使得与第一推动面和第二推动面接触的集束管掉落的速度不一,使得一个集束管通过推动孔后
掉落到放置空间最低处,因此使得只有一个集束管位于放置空间最低处,降低了集束管堆积而进料不成功的概率,从而提高了集束管安装过程的施工效率。
13.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的应用于如第一方面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高速公路通信管道集束管敷设结构的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应用于高速公路通信管道集束管敷设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一些施工步骤:s1、包括以下施工步骤:s1、开挖安装沟和预留井;s2、安装集束管,安装装置启动将集束管安装到安装沟内,以此来实现分段对集束管进行安装,同时使得预留井位于相邻两个集束管连接处;s3、试吹缆和清理集束管,工作人员进入预留井内,然后工作人员将试吹清理组件塞入集束管内,接着使用吹缆装置通过预留井推动试吹清理组件移动,以此来对集束管试吹缆用于检测集束管内是否通畅,同时对集束管内杂质进行清理;s4、分段吹缆,使用吹缆装置通过预留井向集束管内吹缆,以此来实现电缆的安装。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开挖掘安装沟和预留井,然后安装装置将多个集束管安装到安装沟内,以此来实现分段对集束管进行安装,使得预留井位于两个集束管连接处,然后将试吹清理组件塞入集束管内,然后吹缆装置启动推动试吹清理组件移动,试吹清理组件移动用于检测集束管内是否通畅,同时试吹清理组件移动对集束管内侧壁上的杂质进行清理。
15.然后吹缆装置通过预留井向集束管内吹缆,以此来实现电缆的安装,而先检测集束管内情况和对集束管内杂质进行清理,降低了集束管内堵塞和存在杂质对后续吹缆时造成的不利影响,同时分段进行吹缆,以此来提高了吹缆装置吹缆时的效率。
16.可选的,所述吹缆装置包括:吹缆头,所述吹缆头可拆卸设置在集束管上;移动活塞,所述移动活塞滑移设置在集束管内侧壁上且与电缆可拆卸连接;空气发生器,所述空气发生器放置在地面上且与吹缆头连接并用于提供空气推动移动活塞移动;加油机构,所述加油机构设置在移动活塞上且用于向位于移动活塞远离吹缆头一侧的集束管内添加润滑油。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电缆穿过吹缆头后和移动活塞固定连接,接着将移动活塞塞到集束管内,然后将吹缆头固定安装到集束管的一端上,而加油机构向集束管内侧壁上添加润滑油,接着空气发生器启动产生气体推动移动活塞移动,润滑油对移动活塞进行润滑,以此来实现对电缆进行吹缆,而润滑油对移动活塞杆进行润滑,从而降低了移动活塞移动时产生的阻力和移动活塞受到的磨损,因此提高了施工效率和移动活塞的寿命。
18.可选的,所述加油机构包括:加油环,所述加油环设置在移动活塞上且位于移动活塞远离吹缆头一侧并与集束管内侧壁抵触,所述加油环内开设有加油腔且外侧壁上均匀开设有多个与加油腔连通的加油孔;加油软囊,所述加油软囊设置在加油腔内且开设有多个与加油孔对应的出油孔并
具有弹性,当所述加油软囊未受到压力时,所述出油孔呈封闭状态;推动组件,所述推动组件设置在移动活塞上且在空气推力下挤压加油软囊,使得润滑油通过所述加油孔添加到集束管内侧壁上;吸油海绵,所述吸油海绵设置在移动活塞上且位于移动活塞靠近吹缆头一侧并抵触在集束管内侧壁上用于吸收多余的润滑油。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空气吹动通过推动组件挤压加油软囊,加油软囊挤压后使得出油孔打开,因此加油软囊内润滑油通过出油孔和加油孔喷射到集束管内侧壁上,因此润滑油对移动活塞移动过程中进行润滑,而吸油海绵对润滑后多余润滑油吸收,从而降低了润滑油流动到电缆和其他结构上而造成损伤的概率。
20.可选的,所述推动组件包括:挤压环,所述挤压环滑移设置在加油腔内且位于加油软囊靠近吹缆头一侧并设置有伸至移动活塞靠近吹缆头一侧的挤压杆;吹动环,所述吹动环设置在挤压杆靠近吹缆头的一端上且在空气推动下移动。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空气推动吹动环移动,吹动环移动通过挤压杆带动挤压环移动,挤压环移动对加油软囊进行挤压。
22.可选的,所述电缆上且位于移动活塞靠近吹缆头一侧设置有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环,所述支撑环套设在电缆上且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支撑环支撑在集束管内侧壁上且开设有供空气通过的通气孔;连接绳,所述连接绳设置有多个且将支撑环与移动活塞之间、相邻两个支撑环之间连接在一起。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电缆穿过吹缆头,然后将多个支撑环套设到电缆上且多个支撑环首尾抵触在一起,接着将移动活塞固定安装到电缆端部,然后将移动活塞和多个支撑环塞入集束管内,接着将吹缆头固定安装到集束管上,而空气通过通气孔推动移动活塞移动,移动活塞移动带动连接绳移动,连接绳移动拉直后拉动多个支撑环移动,以此来实现将多个支撑环均与分散在集束管内对电缆进行支撑,从而降低了电缆与集束管内侧壁接触后造成电缆损伤的概率,同时也降低了电缆与集束管接触后对电缆移动造成阻力的概率,从而同时提高了电缆的寿命和电缆的施工效率。
24.而且电缆吹缆完成后,取下移动活塞通过连接绳拉动支撑环,以此来取下多个支撑环,从而移动活塞和多个支撑环能重复运用,因此在提高电缆的寿命同时也节省了资源的浪费。
25.可选的,所述试吹清理组件包括:浮通球,所述浮通球滑移在集束管内且用于检测集束管内的情况;清理环,所述清理环设置在浮通球上且抵压在集束管内侧壁上并用于清理杂质。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空气推动浮通球移动,浮通球移动带动清理环移动,因此浮通球移动检测集束管内是否通畅,而清理环对集束管内侧壁杂质进行清理,以此来实现对集束管情况进行检测同时也对集束管内进行清理。
27.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通过集束管掉落到夹持机构上进行夹持,而移动电推杆启动带动集束管放置到安
装沟内,然后向安装沟内回填泥土进行支撑,接着夹持机构松开对集束管的夹持,然后移动电推杆启动带动夹持机构上移,接着继续回填泥土完成对集束管的埋设,以此来实现集束管的敷设,从而降低了集束管出现局部不平整情况的概率,提高了集束管对电缆的保护效果,提高了电缆的寿命。
附图说明
28.图1是本技术中敷设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安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对导向板侧壁进行了剖视;图4是本技术中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中试吹清理组件和吹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中移动活塞和加油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中a-a的剖面示意图。
29.附图标记:1、移动车体;11、放置空间;12、固定杆;13、支撑座;14、支撑杆;15、导向板;16、引导板;17、卡接槽;18、推动座;181、第一推动面;182、第二推动面;183、推动孔;19、上移板;2、安装装置;21、滑移座;22、移动电推杆;3、定位机构;31、第一定位板;32、第二定位板;33、第一电推杆;34、第二电推杆;35、锁定组件;36、滑移块;37、弹簧;38、导向角;4、夹持机构;41、夹持气缸;42、夹持板;43、竖直段;44、弧形段;5、试吹清理组件;51、浮通球;52、清理环;6、吹缆装置;61、吹缆头;611、通气腔;62、空气发生器;63、移动活塞;631、安装管;632、固定环;64、安装孔;65、封堵管;66、进气管;7、加油机构;71、加油环;711、加油腔;712、加油孔;72、加油软囊;73、推动组件;731、挤压环;732、吹动环;733、挤压杆;74、吸油海绵;8、支撑组件;81、支撑环;82、连接绳;83、通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对1-7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高速公路通信管道集束管敷设结构及施工方法。
32.参照图1,高速公路通信管道集束管敷设结构包括两个位于安装沟两侧的移动车体1,两个移动车体1顶端可拆卸连接在一起,同时两个移动车体1连接在一起后形成有供多个集束管放置的放置空间11,位于安装沟两侧的移动车体1均沿平行于集束管轴线间隔设置有多个,同时位于安装沟两侧且相对应的两个移动车体1上均设置有用于安装集束管的安装装置2。
33.参照图1,移动车体1底端转动安装有滚动在地面上的滚轮,且移动车体1上固定安装有驱动滚轮转动的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启动带动移动车体1沿平行于集束管轴线方向移动;两个移动车体1相对一侧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水平的支撑座13,两个支撑座13上表面上均固定安装有竖直的支撑杆14,两个支撑杆14相对一侧侧壁上且位于支撑杆14顶端处开设有卡接槽17,同时移动车体1与集束管轴线垂直的相背两侧壁上也均开设有与移动车体1顶端连通的卡接槽17,且卡接槽17竖直方向上的投影呈t形,两个卡接槽17上竖向卡接安装有固定杆12,以此来将相邻两个移动车体1固定连接在一起,而拆卸固定杆12后即能将两个移动车体1分拆开。
34.参照图1和图2,两个支撑座13相对一端的下表面上固定安装有竖直的导向板15,两个导向板15相对两侧壁之间的距离和两个支撑座13相对一端之间的距离均与集束管外径数值相同,而两个支撑杆14之间的距离为两个导向板15相对两侧壁之间的距离的n倍,且n为自然数并大于1。
35.参照图1和图2,安装装置2包括两个滑移座21、两个移动电推杆22和定位机构3,两个滑移座21分别竖向滑移安装在两个导向板15的侧壁上,两个移动电推杆22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支撑座13侧壁上,且两个移动电推杆22活塞杆竖直向下并与滑移座21上表面固定连接。
36.参照图2和图3,定位机构3设置在两个导向板15上且用于对集束管进行定位,定位机构3包括第一定位板31和第二定位板32、第一电推杆33和第二电推杆34、两个锁定组件35,第一定位板31和第二定位板32均水平滑移穿设在两个导向板15上且位于滑移座21上方,同时第一定位板31位于第二定位板32上方,第一定位板31下表面和第二定位板32上表面之间的距离等于集束管外径的数值。
37.参照图2和图3,放置空间11通过两个支撑杆14、两个支撑座13、两个导向板15和第一定位板31形成,因此放置空间11底端即第一定位板31上表面和两个导向板15之间仅供一个集束管进入,第一定位板31支撑在集束管上进行定位;同时两个支撑座13上且位于两个支撑杆14之间固定安装有引导板16,而引导板16倾斜向上并与支撑杆14固定连接,引导板16将集束管引导到两个导向板15之间。
38.参照图2和图3,第一电推杆33和第二电推杆34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导向板15相背一侧的侧壁上,且第一电推杆33活塞杆与第一定位板31连接,而第二电推杆34活塞杆与第二定位板32连接;因此第一电推杆33启动带动第一定位板31远离集束管,集束管掉落到第二定位板32上,然后第一电推杆33带动第一定位板31回移对集束管进行定位,而第二电推杆34启动带动第二定位板32运动过程和第一定位板31运动过程相同,以此来使得集束管向下掉落实现进料。
39.参照图3,两个锁定组件35设置在两个导向板15相背一侧的侧壁上,同时锁定组件35分别位于第一定位板31远离第一电推杆33一侧和第二定位板32远离第二电推杆34一侧;下面以第一定位板31为例进行讲解,锁定组件35包括滑移块36和弹簧37,导向板15侧壁上且位于第一定位板31上方竖向间隔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第一固定块位于第二固定块上方,而滑移块36竖向滑移穿设在第二固定块上表面上,弹簧37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块下表面和滑移块36顶端固定连接,同时滑移块36在弹簧37的作用下插接安装在第一定位板31上表面上进行定位,而且滑移块36在第一定位板31拉动下能与第一定位板31脱离;滑移块36上开设有在与第一定位板31脱离时进行导向的导角。
40.参照图3,第一定位板31和第二定位板32相背的一端上开设有导向角38,且导向角38以便于滑移块36插接安装到第一定位板31和第二定位板32上,第一定位板31移动使得导向角38与滑移块36接触,导向角38推动滑移块36上移,使得滑移块36与第一定位板31上表面接触,最后滑移块36插接安装在第一定位板31上进行定位。
41.参照图1和图2,安装装置2还包括夹持机构4,夹持机构4设置有两个为位于两个滑移座21上,夹持机构4包括夹持气缸41和夹持板42,夹持气缸41固定安装在滑移座21上,且两个夹持气缸41活塞杆水平相对设置;夹持板42包括竖直段43和弧形段44,竖直段43固定
安装在夹持气缸41活塞杆且竖直向下伸至滑移座21、导向板15和夹持气缸41下方,两个竖直段43之间的距离和集束管外径数值相同,而弧形段44一端一体设置在竖直段43底端上且朝向两个竖直段43之间弯曲设置;集束管通过两个导向板15移至两个竖直段43之间,然后集束管掉落到两个弧形段44上进行定位,因此两个竖直段43和两个弧形段44配合夹持集束管。
42.参照图1和图2,位于第二定位板32的集束管通过导向板15和竖直段43掉落到两个弧形段44上,两个夹持气缸41启动带动两个竖直段43相互靠近夹持集束管,然后移动电推杆22启动带动滑移座21和集束管下移,使得集束管移至挖掘好的安装沟内,接着将泥土回填到安装沟内对集束管进行支撑,然后夹持气缸41启动带动两个竖直段43相互远离,接着移动电推杆22带动夹持气缸41和夹持板42上移,最后继续回填泥土将集束管埋设在泥土内,以此来实现集束管的安装。
43.参照图1和图2,两个支撑座13侧壁上开设有竖向的移动槽,两个移动槽上均竖向滑移安装有推动座18,两个推动座18相对一侧的侧壁上配合形成有推动孔183,且推动孔183上仅能供一个集束管通过,同时两个推动座18相对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底端与推动孔183连通第一推动面181和第二推动面182,且第一推动面181和第二推动面182均倾斜朝向远离推动孔183一侧佘泽,同时第一推动面181和第二推动面182与水平面之间的倾斜角度不同。
44.参照图1和图2,当推动座18在重力作用下抵触在移动槽上进行定位时,第一推动面181和第二推动面182位于与引导板16接触的集束管下方;移动电推杆22活塞杆上固定安装有上移板19,而移动电推杆22带动夹持气缸41上移到原位的过程中,上移板19推动推动座18上移,因此第一推动面181和第二推动面182推动集束管上移,而移动电推杆22带动上移板19下移时,多个集束管在第一推动面181和第二推动面182导向下下落速度不一,从而使得单个集束管进入两个导向板15之间和推动孔183,以此来实现单个集束管的进料,降低了集束管堆积而没有集束管与第一定位板31接触而上料不成功的概率。
45.本技术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第一电推杆33启动使得集束管掉落到第二定位板32,然后第二电推杆34启动使得集束管掉落到夹持板42上,夹持气缸41启动带动夹持板42夹紧集束管,然后移动电推杆22启动带动夹持板42和集束管下移,使得集束管移至安装沟内,然后将开挖安装沟的泥土回填对集束管进行支撑,接着夹持气缸41启动带动夹持板42远离集束管,然后移动电推杆22启动带动夹持气缸41上移,同时移动电推杆22带动上移板19推动推动座18上移,推动座18推动集束管,而当移动电推杆22带动夹持气缸41下移时,上移板19远离推动座18,使得集束管下移与第一定位板31接触,从而完成集束管的上料,然后继续安装多个集束管,以此来实现分段安装集束管,从而提高了集束管对电路的保护效果,提高了电缆的寿命。
46.本技术实施例公开应用于高速公路通信管道集束管敷设结构的施工方法。
47.参照图1,应用于高速公路通信管道集束管敷设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施工步骤:s1、开挖安装沟和预留井,预留井沿安装沟间隔设置有多个;s2、安装集束管,安装装置2启动将集束管安装到安装沟内,以此来实现分段对集束管进行安装,同时使得预留井位于相邻两个集束管连接处,因此相邻两个集束管两端位
于预留井内且留有间隙;参照图4,s3、试吹缆和清理集束管,工作人员进入预留井中,然后工作人员将试吹清理组件5塞入集束管内,接着使用吹缆装置6通过预留井推动试吹清理组件5移动,以此来对集束管进行试吹缆用于检测集束管内是否通畅,同时试吹清理组件5对集束管内杂质进行清理;s4、分段吹缆,使用吹缆装置6通过预留井向集束管内吹缆,以此来实现电缆的安装。
48.参照图4,试吹清理组件5包括浮通球51和清理环52,浮通球51球径和集束管内径相同,清理环52固定安装在浮通球51外侧壁上,且清理环52轴线和集束管的轴线重合,清理环52具有弹性且抵压在集束管内侧壁上,因此将浮通球51和清理环52塞入集束管内,吹缆装置6启动推动浮通球51移动,浮通球51移动带动清理环52移动,以此来对集束管内侧壁上杂质进行清理,而浮通球51移动用于检测集束管内是否通畅。
49.参照图4和图5,吹缆装置6包括吹缆头61、空气发生器62、移动活塞63,吹缆头61可拆卸安装到集束管上,且吹缆头61的连接方式可以为夹爪和锁定环,夹爪夹紧在集束管上而锁定环用于对夹爪进行锁定,同时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其他连接方式;吹缆头61呈圆柱形并同轴开设有贯通吹缆头61两端的安装孔64,安装孔64上开设有螺纹;吹缆头61靠近集束管的一端上开设有通气腔611,空气发生器62为空压机,且空压机放置在地面上并用于生产空气,空压机上固定安装有与吹缆头61外侧壁固定连接的进气管66,且进气管66与通气腔611连通。
50.参照图4和图5,当需要推动浮通球51移动时,安装孔64上螺纹连接封堵安装孔64的安装螺钉,而当需要推动电缆移动进行吹缆时,安装孔64螺纹连接有具有弹性的封堵管65,将电缆穿过封堵管65伸至集束管内,封堵管65在弹性作用下抵压在电缆上;移动活塞63套设在电缆的一端上,且移动活塞63呈环状并抵压在集束管内侧壁上,移动活塞63上螺纹连接抵紧在电缆上的移动螺钉,且移动螺钉头部位于移动活塞63内。
51.参照图4和图5,电缆上且位于移动活塞63靠近吹缆头61一侧设置有支撑组件8,支撑组件8包括支撑环81和连接绳82,支撑环81设置有多个且首尾叠加套设在电缆上,支撑环81支撑在集束管内侧壁上,且支撑环81侧壁上均匀开设有多个供空气通过的通气孔83;连接绳82设置有多个,且其中一个连接绳82两端与移动活塞63和支撑环81相对一侧的侧壁固定连接,而其他连接绳82两端分别与相邻两个支撑环81相对一侧的侧壁固定连接,以此来将移动活塞63和相邻支撑环81之间、相邻两个支撑环81之间固定连接在一起。
52.参照图4和图5,将电缆穿过封堵管65,然后将多个支撑环81和移动活塞63首尾叠加放置在一起后,接着将电缆穿过多个支撑环81和移动活塞63,拧动移动螺钉抵紧在电缆上进行定位,然后将移动活塞63和多个支撑环81塞入集束管内,接着将吹缆头61安装到集束管上,然后空压机启动产生空气,空气通过进气管66和通气腔611后进入集束管内,接着空气推动移动活塞63和电缆移动,移动活塞63移动使得连接绳82张紧而拉动支撑环81移动,以此来使得多个支撑环81均与分散在集束管内,以此来实现对电缆进行吹缆,而支撑环81对电缆进行支撑。
53.参照图5和图6,吹缆装置6还包括加油机构7,加油机构7设置在移动活塞63上,且加油机构7用于向移动活塞63远离吹缆头61一侧的集束管内侧壁上添加润滑油。
54.参照图6和图7,加油机构7包括加油环71、加油软囊72、推动组件73和吸油海绵74。
55.参照图5和图7,移动活塞63背离吹缆头61的一端同轴固定安装在安装管631,安装管631内径等于移动活塞63的内径;加油环71螺纹连接在安装管631外侧壁上且抵紧在移动活塞63上进行定位;而加油环71外侧壁与集束管内侧壁抵触,且加油环71靠近移动活塞63的一端同轴开设有加油腔711,加油环71外环面上均匀开设有多个与加油腔711连通的加油孔712。
56.参照图5和图7,加油软囊72呈环形,且加油软囊72具有弹性并在弹力作用上卡接安装在加油腔711上,同时加油软囊72内有含有润滑油,且加油软囊72覆盖整个加油孔712,加油软囊72上开设有多个与加油孔712一一对应设置的出油孔,出油孔孔径小于加油孔712,且出油孔在未受到挤压力时呈封闭状态;移动活塞63背离安装管631的一端上同轴安装有固定环632,而吸油海绵74呈环形并卡接安装在固定环632上,同时吸油海绵74抵触在集束管内侧壁上,且吸油海绵74用于吸收集束管内侧壁上多余的润滑油。
57.参照图5和图7,推动组件73设置在移动活塞63上,且推动组件73在空气推动下挤压加油软囊72,推动组件73包括挤压环731和吹动环732,挤压环731滑移安装在加油腔711内侧壁上,且挤压环731位于加油软囊72靠近吹缆头61一侧,同时挤压环731靠近吹缆头61一侧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两个滑移穿设在移动活塞63上的挤压杆733,且挤压杆733穿出位于固定环632内侧的移动活塞63后伸至移动活塞63靠近吹缆头61一侧。
58.参照图5和图7,吹动环732固定安装在挤压杆733靠近吹缆头61的一端,且吹动环732轴线和移动活塞63轴线垂直,且吹动环732在空气推动下带动挤压杆733移动,挤压杆733移动带动挤压环731移动对加油软囊72进行挤压,加油软囊72受到挤压后使得出油孔变大,使得润滑油通过出油孔喷出,润滑油穿过加油孔712添加到集束管内侧壁上。
59.本技术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开挖安装沟和预留井,然后安装装置2启动将集束管安装到安装沟内,然后回填泥土对集束管进行支撑,接着安装装置2移出安装沟外,然后继续回填对集束管进行埋设,以此来分段埋设多个集束管;工作人员进入预留井,接着工作人员将浮通球51和清理环52塞入集束管内,然后将吹缆头61固定安装到集束管上,空压机启动,空气进入集束管内推动浮通球51和清理环52移动,浮通球51移动检测集束管内是否通畅,而清理环52对集束管内杂质进行清理。
60.然后取下吹缆头61,将电缆穿过封堵管65,然后将多个支撑环81和移动活塞63首尾叠加放置在一起后,再将电缆穿过多个支撑环81和移动活塞63,接着将拧动移动螺钉抵紧在电缆上,使得移动活塞63和电缆固定连接在一起,接着移动活塞63和多个支撑环81塞入集束管内,然后空压机启动,空气推动移动活塞63移动。
61.移动活塞63移动张紧连接绳82后拉动支撑环81移动,使得多个支撑环81分散在集束管内,因此移动活塞63移动带动电缆移动,而多个支撑环81对电缆进行支撑,当空气推动移动活塞63时,空气推动吹动环732移动,吹动环732移动带动挤压环731挤压加油软囊72,加油软囊72中的润滑油通过加油孔712添加到集束管内侧壁上,因此润滑油在移动活塞63移动时进行润滑,同时吸油海绵74吸收集束管内侧壁上多余的润滑油,而当移动活塞63移出集束管后,拧动移动螺钉远离电缆,然后即能取下移动活塞63,然后通过拉动连接绳82即能取下多个支撑环81,以此来实现电缆的安装,从而提高了电缆的寿命和施工效率。
62.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