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流动水中污水生物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7-23 04:36:5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流动水中污水生物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全国对污水处理及资源化的目标为:到2025年,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区生活污水直排口和收集处理设施空白区,全国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力争达到70%以上;城市和县城污水处理能力基本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县城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水环境敏感地区污水处理基本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全国地级及以上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5%以上,京津冀地区达到35%以上,黄河流域中下游地级及以上缺水城市力争达到30%;城市和县城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利用水平进一步提升,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0%以上;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京津冀地区建制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污泥无害化处置水平明显提升。到2035年,城市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基本全覆盖,城镇污水处理能力全覆盖,全面实现污泥无害化处置,污水污泥资源化利用水平显著提升,城镇污水得到安全高效处理,全民共享绿色、生态、安全的城镇水生态环境。同时对于水产养殖区域的水生态处理,空气中的臭气治理都是一个问题。
3.从而可以看出,如果有一种产品能对流动水中污水处理能力高,其将具有很好的工业应用。
4.水通过生物菌种处理已经达成了共识,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静态的污水容易处理,生物法;但是对于动态水,处理存在很大的困难;如一种技术专利名称为用于污水处理的立体网格填料,专利号为201520219429x中公开了技术,该技术可以用于流动水域的污水处理,但是它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浪费空间,

比表面积小,

处理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不足而提供一种对流动水中污水处理能力强的污水生物处理装置。
6.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流动水中污水生物处理装置,包括若干根中空网格管,其中若干根中空网格管排列成一排集成管,多排集成管堆叠,中空网格管之间连接为一体,在所述的中空网格管内和/或中空网格管间设置微生物载体材料,在中空网格管所连接成的一体结构的其中至少两个相对的端面设置有阻挡件,阻挡件使中空网格管内或中空网格管间的微生物载体材料不会从中空网格管所连接成的一体结构内流出。
7.中空网格管的所排列成的集成管中的中空网格管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相邻的中空网格管之间的间距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如果微生物载体材料仅设置在中空网格管内部,所述阻挡件可以仅将中空网格管的端部封闭即可,若微生物载体材料在中空网格管之间也设置,可以将设置有中空网格管之间的间隙两端整体封闭即可,当然可以采用网格板进行封闭。
8.为了使上述技术对污水处理能力更强,生物活性更高,在中空网格管所连接成的
一体结构的底部区域和/或侧边区域设置有若干根管子,管子一端密封,另一端用于连接空气输送机构,并且在该管子上设置有众多的通孔,空气输送机构工作时,空气通过该管子上的通孔在压力作用下排出。使流动水中污水处理生物处理装置上工作的微生物有更多的氧气获得,提高生物的生命活性。所述空气输送机构可以为空压泵,或其他能提供加压空气的装置。与空压泵相通的管子可以设置若干个与空压泵相接的接口,提高供空气能力。
9.在中空网格管所连接成的一体结构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的连接构件。由于所述流动水中污水生物处理装置主要用于河流、水渠等地方,河流中水流较急,为了使流动水中污水生物处理装置不会随水的流动随意改变位置,所以在中空网格管所连接成的一体结构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的连接构件。所述连接构件形式多样,所述连接构件为桩孔或连接环。或者所述连接构件为桩孔,并在桩孔内设置有桩,所述桩用于插入河道底部。在其周围设置桩孔,插入桩就可以固定本装置在河流中;也可以在其周围设置连接环,可供链条、绳等连接,链条、绳另一端与河岸固定连接即可;为了在河上让船通过,在中空网格管所连接成的一体结构上设置有配重块,配重块使其下沉在河流的合适区域,如底部或静止悬浮,配重块与上述污水生物处理装置的连接形式可以:在中空网格管所连接成的一体结构上设置有抱箍,所述配重块设置在抱箍上;或者在其底部固定有网,网中放置配重块,使其沉入河流的底部区域。
10.由于众多中空网格管集束成一体的连接方式有很多,并且都是常用的手段,如通过焊接、捆扎、或借助其它物体连接,所以在此不作陈述。
11.微生物载体材料是有很多,只要对水不形成污染的,能够工业化生产的材料单一、或混合均可以,在此不作详细陈述。
12.以上所述的流动水中污水生物处理装置,它的每一层上的中空网格管数量可以是不一致的;相邻层的中空网格管朝向可以不同,如上一层管子与下一层管子的轴向成90度。也可以是其它角度。
13.其中在中空网格管中的微生物载体材料为相同形式或不同形式的微生物载体。
14.本发明所得到的一种流动水中污水生物处理装置,在所述中空网格管中放置微生物载体材料,充分地利用了处理空间,成倍提升了生物处理的比表面积,比表面积比原来不填充微生物载体材料的处理装置提高了至少2倍,大大提高了污水处理能力。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发明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发明的中空网格管排列后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发明的管子的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发明的阻挡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22.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实现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24.实施例1:
25.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流动水中污水生物处理装置,包括25根中空网格管1,其中5根中空网格管1排列成一排集成管,5排集成管从下往上堆叠,中空网格管1之间连接为一体,在所述的中空网格管1中设置微生物载体材料4,在中空网格管1两端有阻挡件3,阻挡件3使中空网格管1中的微生物载体材料4不会从管中流出。所述阻挡件3可以为在排列后的中空网格管1端部的网格板。
26.为了使上述技术对污水处理能力更强,生物活性更高,上述的流动水中污水生物处理装置中底部区域设置有6根管子2,管子2一端密封,另一端汇合后用于连接空压泵,并且在该管子2上设置有众多的通孔5,空压泵工作时,空气通过该管子2上的通孔5在压力作用下排出,并且往上冒,使流动水中污水处理生物处理装置上工作的生物有更多的氧气获得,提高生物的生命活性。
27.在中空网格管1所连接成的一体结构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的连接构件。由于所述流动水中污水生物处理装置主要用于河流、水渠等地方,河流中水流较急,为了使流动水中污水生物处理装置不会随水的流动随意改变位置,可以是在流动水中污水生物处理装置的中空网管外部包覆有抱箍6,在抱箍6的下端设置有配重块7,使其沉入河流的底部。
28.微生物载体材料4是有很多,只要对水不形成污染的,能够工业化生产的材料单一、或混合均可以,在此不作详细陈述。
29.实施例2:
30.如图6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流动水中污水生物处理装置,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在流动水中污水生物处理装置的中空网格管1所连接呈的一体结构外设置抱箍6,在抱箍6上设置桩孔8,在桩孔8中插入桩,并将桩固定在河底,就可以固定本装置在河流中。
31.实施例3:
32.如图7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流动水中污水生物处理装置,其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所述的管子2设置在中空网格管1所连接成的一体结构的侧边,管子2上的通孔5设置朝向中空网格管1的一侧,空气从管子2上的通孔5喷出的方向可以水平,也可以倾斜向上,或倾斜向下。
33.实施例4:
34.如图8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流动水中污水生物处理装置,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中空网格管1总共21根,第一排、第三排、第五排均为5根,第二排、第四排为三根,所以在第二排、第四排的中空网格管1之间形成间隙,所述微生物载体材料4设置在中空网格管1内及中空网格管1之间,中空网格管1与管子2通过抱箍6捆扎在一起,抱箍6底部设置有配重块7。
3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
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7.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8.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化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