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全自动桡动脉压迫止血器及监测方法

2022-07-22 21:38:1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自动桡动脉压迫止血器及监测方法。


背景技术:

2.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病人数逐年增加,经皮冠脉介入已成为临床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手段。经桡动脉穿刺因其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易于压迫等优点,也成为经皮冠脉介入治疗首选的穿刺部位。桡动脉穿刺后的出血一直备受临床关注。现有的桡动脉压迫止血设备稳定性仍较差,加压只能凭借医生经验来实行,并且现有设备多为一次性产品,患者使用过后需更换新的产品,而且桡动脉压迫止血去的造价高,存在医疗资源浪费等缺陷,同时,现有设备不能实时检测患者桡动脉穿刺口的信息。因此,研发一种实时监测、全自动的桡动脉压迫止血设备已迫在眉睫。


技术实现要素:

3.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自动桡动脉压迫止血器,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桡动脉压迫止血器半自动化的缺陷,以及解决现有桡动脉压迫止血器不能依据桡动脉波动情况智能调节对桡动脉出穿刺口的压迫压力,提供一种更加全自动的桡动脉压迫止血器;同时,解决不能重复利用的缺陷。
4.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自动桡动脉压迫止血器的监测方法,旨在解决基于临床使用时,现有桡动脉压迫止血器不能实时监测桡动脉穿刺口信息的问题。
5.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6.全自动桡动脉压迫止血器的监测方法,应用于压迫止血器本体上,包括以下步骤:
7.s1.基于桡动脉穿刺口,将压迫止血器本体放置在穿刺口上;其中,将压迫控制装置放置在穿刺口上,实现对桡动脉穿刺口的压迫;
8.s2.控制器设定压迫控制装置的初始压力,并利用脉搏传感器监测患者首次脉搏的强弱以及实时监测患者脉搏次数,同时通过渗血检测仪实时监测穿刺口的出血情况;其中,所述初始压力的数值是依据患者术后收缩压并在此基础上增设20-30mmhg的血压设定的;
9.s3.若渗血检测仪发出渗血报警信号,控制器将在初始压力的基础上,增设一定值压力至压迫控制装置中,加强压紧后再次监测渗血检测仪是否渗血报警以及脉搏是否属于正常范围;
10.若脉搏传感器监测不到脉搏或脉搏微弱,控制器将在初始压力的基础上,释放一定值压力至压迫控制装置中,减少压紧后再次监测渗血检测仪是否渗血报警以及脉搏是否属于正常范围;
11.s4.重复步骤s3若干次,直至渗血检测仪无渗血报警且脉搏传感器监测脉搏在正常范围后,最终确定出控制器设定的压迫控制装置的压迫压力;
12.s5.控制器设定压力释放的总时间并同时设定定值的释放压力和释放间隔时间;
其中,所述压力释放的总时间依据凝血时间、抗凝剂使用剂量、抗凝剂半衰期来设定;所述定值的释放压力设置在10-30mmhg;所述释放间隔时间包括首次压力释放时间和后续释放时间,所述首次压力释放时间根据术中导管直径来设定,所述首次压力释放时间为1-2h,所述后续释放时间设置在1-4h内;
13.s6.在压力释放的过程中,实时监测渗血检测仪是否报警且脉搏是否正常,若出现渗血报警或脉搏不正常的情况下,则在上一次的压迫压力的基础上,重复步骤s3-s4,直至压力释放结束。
14.进一步地,还包括以下步骤:
15.所述控制器将设定的初始压力在显示器显示;
16.所述控制器将压迫控制装置的压迫压力在显示器显示;
17.所述控制器将脉搏传感器监测到的脉搏次数在显示器显示;
18.所述控制器将压力释放的总时间、定值的释放压力和释放间隔时间在显示器显示。
19.进一步地,所述定值压力具体为2-5mmhg。
20.基于上述全自动桡动脉压迫止血器的监测方法,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全自动桡动脉压迫止血器,该全自动桡动脉压迫止血器包括:压迫止血器本体,还包括:
21.多功能检测仪,与压迫止血器本体对立设置在患者腕部,所述多功能检测仪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来接收、发送以及处理分析信号;
22.压迫控制装置,设置在压迫止血器本体上,并与控制器通信连接;所述压迫控制装置提供对患者桡动脉穿刺口的压迫压力,并接收控制器发送的信号,以及向控制器发送压迫压力大小的信号;
23.渗血检测仪,设置在压迫控制装置内,并与控制器通信连接;所述渗血检测仪监测患者穿刺口是否渗血,并向控制器发送是否渗血的报警信号;
24.脉搏传感器,设置在压迫止血器本体上,并与控制器通信连接,所述脉搏传感器监测患者首次脉搏的强弱以及实时监测患者脉搏次数,并向控制器发送脉搏次数,以及脉搏是否属于正常范围的信号。
25.进一步地,所述压迫控制装置包括伸缩气囊、压力传感器、硅胶压迫垫、渗血孔和止血棉,所述伸缩气囊、压力传感器、硅胶压迫垫和止血棉从上到下依次设置固定,所述硅胶压迫垫呈顺应血管走形的条带状,且硅胶压迫垫上均匀设置有渗血孔,所述渗血孔的上方设置有渗血检测仪;控制器通过控制伸缩气囊的伸缩,调整压迫压力的大小,压力传感器实时监测压迫控制装置对穿刺口的压力,并向控制器发送压迫控制装置的压力数值。
26.进一步地,所述渗血检测仪包括渗血传感器、感应池、电磁阀和储血池,所述储血池、电磁阀和感应池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所述感应池设置在穿刺口上,所述渗血传感器置于感应池底部,并与控制器通信连接,所述储血池的下口与感应池的上口之间设置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用来控制储血池与感应池之间的连通。
27.进一步地,所述电磁阀包括滑块、磁铁、电磁铁芯和电极片,所述滑块设置于感应池的上方,所述滑块的一端连接在电磁铁芯的一端,所述电磁铁芯上绕有通电的线圈,线圈与控制器通信连接,并在电磁铁芯的另一端上下设置有磁铁,所述感应池的上方设置有电极片,所述电极片与控制器通信连接,穿刺口流出的血液接触电极片时,控制器通过改变线
圈电流的方向,从而改变电磁铁芯上的磁场,与磁铁磁场作用,致使电磁铁芯带动滑块离开感应池的上方,使感应池与储血池连通。
28.进一步地,所述多功能检测仪还包括显示器,所述显示器与控制器通信连接,所述显示器用来显示压迫控制装置的压迫压力、脉搏传感器监测到的脉搏次数、压力释放的总时间和释放间隔时间。
29.进一步地,所述压迫止血器本体与多功能检测仪通过固定装置设置在患者手腕,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第一绷带、第二绷带和卡扣,第一固定件固定在第二固定件上,第一固定件为凹槽结构,所述多功能检测仪卡接在第一固定件内;所述第二固定件呈中空结构,且第二固定件的一端设置有卡扣;第一绷带的一端连接压迫止血器本体的一侧,另一端连接在第二固定件设置有卡扣的一端;第二绷带的一端连接压迫止血器本体的另一侧,固定时,将第二绷带的另一端从第二固定件没有设置卡扣的一端穿入,并穿过第二固定件的中空结构,穿过后通过第二固定件上的卡扣使全自动桡动脉压迫止血器牢牢固定在患者手腕。
3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31.本发明的全自动桡动脉压迫止血器及监测方法,本发明通过传感器采集桡动脉穿刺口信息,并将采集的信息实时传递到控制器,控制器对采集的信息分析判断后,控制压迫控制装置对桡动脉穿刺口的压迫压力,实现对桡动脉穿刺口压迫的自动调节;可拆卸的多功能检测仪,在使用完成后经消毒后可重复使用,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
附图说明
3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3.图1为本发明全自动桡动脉压迫止血器监测方法的流程图;
34.图2为本发明全自动桡动脉压迫止血器中涉及的压迫止血器本体的框图;
35.图3为本发明全自动桡动脉压迫止血器中涉及的多功能检测仪结构框图;
36.图4为图2中涉及的压迫控制装置结构示意图;
37.图5为本发明全自动桡动脉压迫止血器固定在患者手腕的剖视图;
38.图6为图4中涉及的渗血检测仪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9.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0.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
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41.由于现有桡动脉压迫止血器存在半自动化的缺陷,往往需要医护人员不间断观察患者情况,而且术后观察的时间很长,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而且现有桡动脉止血器还存在不能实时监测患者信息以及不能及时调整对患者穿刺口的压迫压力的缺陷。
42.本技术的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发明人提供了一种全自动桡动脉压迫止血器及监测方法。本发明通过渗血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脉搏传感器实时采集桡动脉穿刺口的信息,并将采集的信息实时传递到控制器,控制器对采集到的信息分析判断,实时控制压迫控制装置的压迫压力,实现对桡动脉压迫压力的全自动调节以及对患者桡动脉穿刺口信息的实时监测。
43.基于上述原理,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全自动桡动脉压迫止血器的监测方法具体步骤为:
44.s1.基于桡动脉穿刺口,将压迫止血器本体放置在穿刺口上;其中,将压迫控制装置放置在穿刺口上,实现对桡动脉穿刺口的压迫,并将带有渗血检测仪的一端设置在桡动脉穿刺口上;
45.s2.控制器设定压迫控制装置的初始压力,并利用脉搏传感器监测患者首次脉搏的强弱以及实时监测患者脉搏次数、并实时发送给控制器,同时通过渗血检测仪实时监测穿刺口的出血情况、并实时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对监测到的数据分析判断,同时,控制器将设定的初始压力数值以及监测到的脉搏次数在显示器显示;其中,初始压力的数值是依据患者术后收缩压并在此基础上增设20-30mmhg的血压设定的;
46.s3.若渗血检测仪发出渗血报警信号,控制器将在初始压力的基础上,增设一定值压力至压迫控制装置中,加强压紧后再次监测渗血检测仪是否渗血报警以及脉搏是否属于正常范围;
47.若脉搏传感器监测不到脉搏或脉搏微弱,控制器将在初始压力的基础上,释放一定值压力至压迫控制装置中,减少压紧后再次监测渗血检测仪是否渗血报警以及脉搏是否属于正常范围;
48.s4.重复步骤s3若干次,直至控制器得到渗血检测仪无渗血报警信号且脉搏传感器监测脉搏在正常范围信号后,最终确定出控制器设定的压迫控制装置的压迫压力;同时控制器将设定的压迫控制装置的压迫压力在显示器显示;
49.s5.控制器设定压力释放的总时间并同时设定定值的释放压力和释放间隔时间;同时,控制器将压力释放的总时间、定值的释放压力和释放间隔时间在显示器显示;其中,所述压力释放的总时间依据凝血时间、抗凝剂使用剂量、抗凝剂半衰期来设定;所述定值的释放压力设置在10-30mmhg;所述释放间隔时间包括首次压力释放时间和后续释放时间,所述首次压力释放时间根据术中导管直径来设定,所述首次压力释放时间为1-2h,所述后续释放时间设置在1-4h内;
50.s6.在压力释放的过程中,控制器实时监测渗血检测仪是否报警且脉搏是否正常,若控制器接收到出现渗血报警或脉搏不正常的信号,控制器则在上一次的压迫压力的基础上,重复步骤s3-s4,直至压力释放结束。
51.基于上述步骤,所述定值压力具体为2-5mmhg。
52.实时例1
53.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全自动桡动脉压迫止血器,如图2-3所示。
54.全自动桡动脉压迫止血器,包括:压迫止血器本体1、多功能检测仪2、压迫控制装置3、渗血检测仪4和脉搏传感器5。
55.压迫止血器本体1底部采用磨砂结构,使用时将压迫止血器本体1放置在患者穿刺口上。
56.多功能检测仪2,与压迫止血器本体1对立设置在患者腕部,所述多功能检测仪2包括控制器201、显示器202和气泵(图中未标注),所述控制器201用来接收、发送以及处理分析信号;所述显示器202与控制器201通信连接,用来显示压迫控制装置3的压迫压力、脉搏传感器5监测到的脉搏次数、设定压力释放的总时间和释放间隔时间,所述气泵与控制器2通信连接。
57.脉搏传感器5,设置在压迫止血器本体1上,并与控制器201通信连接,脉搏传感器5监测患者首次脉搏的强弱以及实时监测患者脉搏次数,其工作原理为:当脉搏传感器5监测到患者的脉搏次数时,脉搏传感器5将监测到的脉搏次数发送给控制器201,同时控制器201将监测到的脉搏次数发送给显示器202显示。
58.压迫控制装置3,如图4所示,设置在压迫器本体1上,并与控制器201通信连接;压迫控制装置3提供对患者桡动脉穿刺口的压迫压力,压迫控制装置3包括伸缩气囊301、压力传感器302、硅胶压迫垫303、渗血孔304和止血棉305,所述伸缩气囊301、压力传感器302、硅胶压迫垫303和止血棉305从上到下依次设置固定,所述伸缩气囊301与气泵通过导管连接,所述硅胶压迫垫303呈顺应血管走形的条带状,且硅胶压迫垫303上均匀设置有渗血孔304,在渗血孔304上方设置有渗血检测仪4;其工作原理为:控制器201通过控制气泵对伸缩气囊301的充、排气控制伸缩气囊301的伸缩,实时调整压迫压力的大小,同时压力传感器302实时监测压迫控制装置3对穿刺口的压力,并向控制器201发送压迫控制装置3的压力数值后,控制器201将监测到的压力数值在显示器202显示;渗血检测仪4也与控制器201通信连接,当穿刺口发生渗血时,血液通过硅胶压迫垫303上的渗血孔304被渗血检测仪4监测到,渗血检测仪4会对控制器201发送渗血的信号,控制器201报警提醒医护人员及时处理。
59.在多功能检测仪2上还设置有按键(图中未标注),与控制器201连接,用来设定压力释放的总时间、设定定值的释放压力和释放间隔时间。
60.如图5所示,全自动桡动脉压迫止血器还包括有固定装置(图中未标注),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件601、第二固定件602、第一绷带603和第二绷带604,第一固定件601固定在第二固定件602上,第一固定件601为凹槽结构,将多功能检测仪2卡接在第一固定件601内,使用完成后,将多功能检测仪2从固定装置拆下消毒后可继续使用;第二固定件602呈中空结构,且第二固定件602的一端设置有卡扣605;第一绷带603的一端连接压迫止血器本体1的一侧,另一端连接在第二固定件602设置有卡扣605的一端;第二绷带604的一端连接压迫止血器本体1的另一侧,使用时,放置好压迫止血器本体1和第二固定件602,第二绷
带604的另一端从第二固定件602没有设置卡扣605的一端穿入,并从第二固定件602的中空结构穿过,穿过后通过第二固定件602上的卡扣605使全自动桡动脉压迫止血器牢牢固定在患者手腕。使用完成后,只需要通过松掉第二固定件602上的卡扣605就可以将全自动桡动脉压迫止血器从患者腕部拆卸。
61.本发明全自动桡动脉压迫止血器相较于现有桡动脉压迫止血器只有压迫止血器本体1和固定装置为一次性产品,多功能检测仪2为可拆卸产品,当全自动桡动脉压迫止血器使用完成后,只需要将多功能检测仪2从固定装置上拆卸下来并对其消毒,就可以实现对多功能检测仪2的重复使用,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
62.实时例2
63.基于上述实施例,如图6所示,渗血检测仪4包括感应池401、电磁阀(图中未标注)和储血池402,储血池402、电磁阀和感应池401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感应池401设置在渗血孔304的上方,在感应池401的底部设置有渗血传感器403,所述渗血传感器403与控制器201通信连接,在储血池402的下口与感应池401的上口之间设置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用来控制储血池402与感应池401之间的连通;
64.所述储血池402有定值的容量,储血池402设置有排血管404和液位传感器405,液位传感器405与控制器201通信连接,液位传感器405监测储血池402内的血液容量,并将监测的血液容量值发送给控制器201,同时控制器201将监测的血液容量值在显示器202显示;排血管404一端设置在储血池402底部,排血管404的另一端设置在压迫止血器本体1外;医护人员通过监测显示器202上显示的血液容量值,及时将储血池402内的血液排出压迫止血器外,排出时只需要医护人员在排血管404漏出压迫止血器本体1外的一端连接注射器,就可以将储血池内402的血液排出储血池402。
65.所述电磁阀(图中未标注)包括滑块406、磁铁407、电磁铁芯408、电极片409、挡板410、滑轨411和第一限位杆412,在感应池401与储血池402之间形成的通道一侧设置有挡板410,在感应池401与储血池402之间形成的通道另一侧上下设置有滑轨411,在所述滑轨411的一端都设置有第一限位杆412,滑块406将感应池401与储血池402之间形成的通道封闭,滑块406且在滑轨411内移动,滑块406的一端与电磁铁芯408的一端连接,所述电磁铁芯408上绕有通电的线圈(图中未标注),线圈与控制器2通信连接,并在电磁铁芯408的另一端上下设置有磁铁407,所述感应池401的上方设置有电极片409,所述电极片409与控制器2通信连接;其工作原理为:渗血传感器403监测穿刺口无渗血时,线圈内电流产生的磁场与磁铁407产生的磁场相互作用,通过电磁铁芯408的移动使滑块406向挡板410移动,挡板410限制滑块406继续移动,滑块406将感应池401与储血池402之间形成的通道封闭;当渗血传感器403监测到穿刺口渗血时,渗血传感器403将渗血信号发送给控制器2,控制器2发出渗血报警,患者或医护人员得到渗血报警后,将患者胳膊旋转至穿刺口朝下,同时感应池401内的血液依靠自身重力向下接触电极片409,电极片409将接触信号发送给控制器2,控制器2改变线圈内电流方向,从而改变电磁铁芯408上的磁场,并与磁铁407的磁场作用,通过电磁铁芯408的移动使滑块406沿滑轨411向磁铁407方向移动,通过滑轨411上设置的第一限位杆412限制滑块406继续移动,从而感应池401与储血池402之间形成的通道打开,穿刺口流出的血液从感应池401流进储血池402,一段时间后,将患者胳膊旋转至穿刺口朝上,电极片409无血液接触,电极片409将无接触信号发送给控制器2,控制器2将线圈内电流方向恢复
到无渗血时的方向,滑块406通过电磁铁芯408恢复到起始位置,将感应池401与出血池402之间的通道关闭。
6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