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7-22 21:35:4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显示技术中液晶显示器仍然是主流,由于液晶显示面板本身不发光,所以需要在液晶显示面板下方设置提提供光源的背光模组,进而使得液晶显示面板能够实现显示的功能。
3.而目前的背光模组通常是采用双面胶固定光学膜片的凸耳,不整边固定,同时显示面板固定于胶框四周双面胶上,该双面胶宽度一般大于显示面板的贴附宽度,延伸到光学膜片上方。但这种固定方式,在背光模组运输过程中,受到冲击震动,最上层的光学膜片跳出显示面板固定的双面胶上方,双面胶贴附面减少,显示面板固定性减弱,膜片位移,造成光学品味变差,或是在组装过程中,人员错误拿取背光模组,背后施加左右不平衡的力,对光学膜片施加向上的力,导致光学膜片跳出双面胶,造成组装不良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避免了背光模组在运输过程中,受到冲击震动,导致膜片位移,造成光学品味变差的问题。
5.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光学膜片和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可拆卸固定在所述背板上,且设置在所述背板靠近所述光学膜片的一侧;所述光学膜片上设置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设置在所述光学膜片的非显示区域,且对应所述固定件设置;所述固定件包括软体结构和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背板之间可拆卸固定,所述软体结构穿过所述固定孔,用于固定所述光学膜片,所述固定孔的径向宽度大于所述软体结构的径向宽度;其中,所述软体结构可弹性形变。
6.可选的,所述背板靠近所述光学膜片的一侧设置有凸台,所述固定部对应所述凸台设置有固定槽,所述固定部通过所述固定槽固定在所述凸台上,且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凸台过盈配合。
7.可选的,所述软体结构包括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分别设置在所述固定部远离所述背板的一侧上,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受力时,可朝向所述间隙形变。
8.可选的,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的间隙的宽度,沿所述背板朝向所述光学膜片的方向上逐渐增大。
9.可选的,所述第一限位部远离所述第二限位部的一侧设置有锯齿结构,所述第二限位部远离所述第一限位部的一侧也设置有锯齿结构,所述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向所述间隙形变时,所述第一限位部的锯齿结构和所述第二限位部的锯齿结构不突出于所述固定部的侧壁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未向所述间隙形变时,部分所述第一限位部的锯齿结构和部分所述第二限位部的锯齿结构突出于所述固定部的侧壁的延伸
方向。
10.可选的,所述间隙内设置有扩张件,所述扩张件分别与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抵接,用于调节所述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的形变程度。
11.可选的,所述扩张件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扩张件沿所述背板朝向所述光学膜片的方向上依次排列,所述扩张件的径向宽度在沿所述背板朝向所述光学膜片的方向上逐渐增大,且每个所述扩张件分别与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抵接。
12.可选的,所述第一限位部靠近所述第二限位部的一侧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凹槽,每个所述扩张件靠近所述第一限位部的一侧与对应所述第一凹槽卡接;所述第二限位部靠近所述第一限位部的一侧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凹槽;每个所述扩张件靠近所述第二限位部的一侧与对应所述第二凹槽卡接;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扩张件抵接并限位于所述扩张件;所述扩张件的形状为圆柱或球。
13.可选的,所述软体结构和所述固定部采用硅胶材料一体成型。
14.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上述的背光模组,所述显示面板设置在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面。
15.相对于采用固定显示面板的双面胶延伸到光学膜片上以此固定光学膜片的方式,本技术通过在背板上设置固定件,固定件包括软体结构和固定部,软体结构可弹性形变,在光学膜片非显示区的位置对应固定件设置固定孔,固定孔的数量与固定件的数量相等,软体结构穿过固定孔且与固定孔处的光学膜片内壁抵接,从而固定光学膜片,避免了背光模组在运输过程中,受到冲击震动,导致光学膜片位移,造成光学品味变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16.所包括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的理解,其构成了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例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与文字描述一起来阐释本技术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17.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截面示意图;
18.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背板的俯视示意图;
19.图3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固定件的示意图;
20.图4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软体结构的示意图;
21.图5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背板和固定件的截面示意图;
22.图6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第二种固定件的截面示意图;
23.图7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第三种固定件的截面示意图;
24.图8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25.其中,10、显示装置;20、显示面板;100、背光模组;110、背板;111、凸台;120、光学膜片;121、固定孔;130、固定件;131、固定部;133、软体结构;135、第一限位部;137、第二限位部;139、间隙;141、锯齿结构;143、扩张件;145、第一凹槽;147、第二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26.需要理解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公开的具体结构和功能细节,仅仅是为了描述
具体实施例,是代表性的,但是本技术可以通过许多替换形式来具体实现,不应被解释成仅受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例。
2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除非另有说明,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包括”及其任何变形,意为不排他的包含,可能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单元、组件和/或其组合。
28.另外,“中心”、“横向”、“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相对位置关系描述的,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的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29.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或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0.下面参考附图和可选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
31.实施例一
32.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截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背光模组100包括:背板110,光学膜片120和固定件130,所述固定件130可拆卸固定在所述背板110上,且设置在所述背板110靠近所述光学膜片120的一侧;所述光学膜片120上设置有固定孔121,所述固定孔121设置在所述光学膜片120的非显示区域,且对应所述固定件130设置;所述固定件130包括软体结构133和固定部131,所述固定部131与所述背板110之间可拆卸固定,所述软体结构133穿过所述固定孔121,用于固定所述光学膜片120,所述固定孔121的径向宽度大于所述软体结构133的径向宽度;其中,所述软体结构133可弹性形变,所述固定孔121的数量与所述固定件130的数量相等。
33.相对于采用固定显示面板20的双面胶延伸到光学膜片120上固定光学膜片120,在运输中受到冲击震动,光学膜片120位移,导致光学品味变差的问题。本技术通过在背板110上设置固定件130,固定件130包括固定部131和软体结构133,通过冲压出两个凸台111,固定部131对应凸台111设置有固定槽,固定槽与凸台111之间过盈配合,光学膜片120上设置固定孔121,软体结构133穿过固定孔121后朝向垂直于背板110到显示面板20的方向延伸形成限位部,限位部与光学膜片120靠近显示面板20的一面抵接,以此限位光学膜片120,避免了在运输中受到冲击震动,光学膜片120位移,导致光学品味变差的问题。将凸台111与固定件130设置在背板110上,背板110的硬度较高受到冲击后能够将冲击力分散到整个背板110,且凸台111通过模具挤压形成,表面无毛刺或异物,结构稳定。
34.具体地,所述背板110靠近所述光学膜片120的一侧设置有凸台111,所述固定部131对应所述凸台111设置有固定槽,所述固定部131通过所述固定槽固定在所述凸台111上,且所述固定部131与所述凸台111过盈配合。本实施例中的背板110一般采用金属材料形成,强度更高,当背板110较薄时,背板110可通过模具挤压形成至少一个凸台111,该凸台111的表面无毛刺或异物,结构稳定,不易产生新的不良异物等。固定部131对应凸台111设
置有固定槽,其中,固定部131可采用具有一定形变量的材质,例如硅胶,且将固定槽的径向宽度小于凸台111的径向宽度,使得固定部131产生一定形变后固定于凸台111上,使得软体结构133固定的更牢固。进而使得背光模组100中的背板110、光学膜层组装更稳定。而且背板110与固定件130之间的摩擦较难产生异物,因而背光模组100中的异物更少。
35.具体地,所述凸台111的数量设置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别设置背板110对应显示面板20的非显示区。一般来说,显示面板20具有四条边,分别对应上侧、下侧、左侧和右侧。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背板的俯视示意图,如图2所述,背板110对应显示面板20可被划分为显示区和非显示区,凸台111设置在背板110的上侧,且两个凸台111对称设置。对于背光模组100来说,其上侧的结构较为简单,具有空间来设置凸台111。相对于示例性技术中采用光学膜片120凸耳和胶带配合固定光学膜层的方式来说,本实施例可以取消光学膜片120的凸耳,同时还可避免凸耳造成的亮影。其中凸耳为光学膜片120凸出的小支脚,通过胶带与胶框或者背板110来固定。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对凸台111、固定件130和固定孔121的数量及形状不做限制。
36.具体的,凸台111的尺寸还可设置为由靠近显示面板20的一端朝向背板110的方向上的尺寸逐渐减小,呈类似倒圆台的形状,相对的固定部131的固定槽形状与凸台111的形状相对应。该形状使得固定部131与凸台111之间的固定更加牢固。
37.图3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固定件的示意图,如图3结合图1所示,所述软体结构133包括第一限位部135和第二限位部137,所述第一限位部135和第二限位部137分别设置在所述固定部131远离所述背板的一侧上,也可以为靠近所述光学膜片120的一侧上,所述第一限位部135与所述第二限位部137之间设置有间隙139,所述第一限位部135和所述第二限位部137受力时,可朝向所述间隙139形变。软体结构133可采用具有弹性形变的材料形成,例如硅胶等,其软体结构133固定在固定部131上。第一限位部135可朝第二限位部137方向形变,第一限位部135也可以朝远离所述第二限位部137方向形变。即第一限位部135可朝两个方向形变,需要说明的是,其图3也为软体结构133的截面示意图,而当固定件130的截面为圆时,其第一限位部135的截面为半圆或劣弧形成的半圆,其第一限位部135在其它方向上的形变程度较小。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限位部135和第二限位部137具有一定的形变能力,因此在固定光学膜片120时,还使得光学膜片120具有一定的活动范围,特别是在较大型的显示面板20中,使得光学膜片120具有一定的活动可防止固定件130将光学膜片120固定的太牢固而损坏光学膜片120。
38.需要说明的是,软体结构133未弹性形变前的直径大于所述固定孔121的孔径,软体结构133弹性形变后的直径小于固定孔121的孔径,软体结构133在不受力时,第一限位部135和第二限位部137分别为自然舒展状态,在两侧受力时,第一限位部135和第二限位部137向中间聚拢时。即组装光学膜片120前,将活动结构向中间聚拢,光学膜片120对应的孔可正常组装,组装完成后,不再施力,该结构向两边舒展,固定膜片。例如在软体结构133靠近显示面板20的一端套设橡皮筋,软体结构133发生弹性形变,此时软体结构133的直径小于固定孔121的孔径,软体结构133穿过固定孔121,靠近显示面板20的一端朝向垂直于从背板110到显示面板20地方向延伸形成限位部,当取消对软体结构133施加的力时,软体结构133靠近固定孔121的一面与固定孔121的内壁抵接,限位部与光学膜片120靠近显示面板20的一面抵接,限位该光学膜片120。
39.图4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软体结构的示意图,所述第一限位部135和所述第二限位部137之间的间隙139的宽度,沿所述背板110朝向所述光学膜片120的方向上逐渐增大,所述间隙139呈倒三角状。即第一限位部135靠近所述第二限位部137的一侧为斜面,且向第一限位部135的方向倾斜,第一限位部135远离所述第二限位部137的一侧为垂直面,与背板110垂直。进而使得第一限位部135的两侧的面积不同,而使得第一限位部135朝向第二限位部137形变的难度相对较大,而沿第二限位部137朝向第一限位部135的方向上相对较易。具体地,软体结构133在背板110朝向显示面板20的方向上的长度大于光学膜片120。
40.具体地,所述第一限位部135远离所述第二限位部137的一侧设置有锯齿结构141,所述第二限位部137远离所述第一限位部135的一侧也设置有锯齿结构141,所述第一限位部135和第二限位部137向所述间隙139形变时,所述第一限位部135的锯齿结构141和所述第二限位部137的锯齿结构141不突出于所述固定部131的侧壁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限位部135和第二限位部137未向所述间隙139形变时,部分所述第一限位部135的锯齿结构141和部分所述第二限位部137的锯齿结构141突出于所述固定部131的侧壁的延伸方向。第一限位部135和第二限位部137靠近固定孔121内壁的一面呈锯齿状,第一限位部135和第二限位部137靠近显示面板20的一根锯齿与光学膜片120靠近显示面板20的一面抵接。便于安装时使第一限位部135和第二限位部137聚拢,在组装时只需第一限位部135的两根锯齿之间与第二限位部137的两根锯齿之间套设橡皮筋,使得第一限位部135和第二限位部137聚拢,在安装完光学膜片120后再将橡皮筋取下。需要说明的是,该齿状结构可以设置为最外面一个齿或多个齿的径向宽度大于固定孔121的径向宽度,从而通过齿状结构将光学膜片120在垂直于背板110的方向上不再晃动,避免膜片跳脱。
41.具体地,在另一变形实施例中,固定件的固定部的径向宽度小于软体结构的径向宽度,所述固定部的侧壁还可以设置有缓冲结构,例如锯齿结构等,对应的光学膜片的固定孔内设置有保护涂层,例如缓冲胶等。本实施例可以达到更好保护光学膜片和固定件的效果。
42.实施例二
43.图5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背板和固定件的截面示意图,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在间隙139中设置有扩张件143,所述间隙139内设置有扩张件143,所述扩张件143分别与第一限位部135和第二限位部137抵接,用于调节所述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的形变程度,即用于限制所述第一限位部135和第二限位部137向间隙处形变,而使得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朝远离间隙的方向分别舒展,使得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的径向宽度更大。所述第一限位部135靠近所述第二限位部137的一侧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凹槽145,每个所述扩张件143靠近所述第一限位部135的一侧与对应所述第一凹槽145卡接;所述第二限位部137靠近所述第一限位部135的一侧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凹槽147;每个所述扩张件143靠近所述第二限位部137的一侧与对应所述第二凹槽147卡接;所述第一凹槽145、所述第二凹槽147与所述扩张件143抵接并限位于所述扩张件143;所述扩张件143的形状为圆柱或球。
44.本实施例中,扩张件143的直径大于间隙139的最小宽度,对应间隙139位置处,第一限位部135和第二限位部137与扩张件143接触的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一凹槽145和第二凹槽147用于固定所述扩张件143,在光学膜片120安装完后,取消对第一限位部135和第二限位部137的施力后,第一限位部135和第二限位部137舒展,将扩张件143放入间隙139,卡在
定位槽内,因扩张件143的直径大于间隙139的最小宽度,当放入扩张件143后第一限位部135和第二限位部137的舒展距离增大,使得第一限位部135和第二限位部137向间隙139形变的程度更小,进而固定光学膜片120。而且可以适用于不同型号的光学膜片120。特别是对于生产有不同类型、不同尺寸的显示面板而言,其光学膜片也各不相同的情况下,本实施例设置相同尺寸的软体结构,仅设置不同的尺寸的扩张件可适用于不同的光学膜片,形成通用型的部件。而且同一软体结构也可以选择多种不同尺寸的扩张件,来使得在同一光学膜片中调节出不同舒展程度的软体结构,例如,有些产品需要更为稳定的光学膜片,则选择较大尺寸的扩张件,使得软体结构中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能够分别舒展到最大尺寸用于限位光学膜片的固定孔,从而使得该光学膜片稳定性加强。而有些产品需要更为活动的光学膜片,则选择较小尺寸的扩张件,使得光学膜片与软体结构之间有更大的活动空间。
45.图6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第二种固定件的截面示意图;如图6结合图5所示,所述扩张件143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扩张件143沿所述背板110朝向所述光学膜片120的方向上依次排列,所述扩张件143的径向宽度在沿所述背板110朝向所述光学膜片120的方向上逐渐增大,且每个所述扩张件143分别与所述第一限位部135和所述第二限位部137。具体地,所述软体结构133和所述固定部131采用硅胶材料一体成型,随着模组尺寸增大,光学膜片120的尺寸及厚度相应变大,为了保证活动结构对光学膜片120的限位和固定,本实施例通过在间隙139中设置直径大于间隙139最小宽度的扩张件143,使得第一限位部135和第二限位部137的舒展距离增大,适用于各种尺寸的光学膜片120,不需要针对光学膜片120的尺寸变化生产不同尺寸的固定件130,只需要根据不同尺寸的光学膜片120放入对应尺寸的扩张件143即可。
46.具体的,在间隙139中放有多个扩张件143,同样的,间隙139中对应扩张件143设置有多个定位槽,在光学膜片120安装完后,第一限位部135和第二限位部137舒展,按照从小到大的尺寸顺序依次放入扩张件143。多个扩张件143的设置使得第一限位部135和第二限位部137的舒展更加平均,也就是第一限位部135与第二限位部137与固定孔121的内壁贴合更加精密,固定效果更好。
47.图7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第三种固定件的截面示意图,如图7所示,所述扩张件143为三棱锥,所述三棱锥的一侧棱插入间隙139中,利用三棱锥扩大第一限位部135和第二限位部137的舒展程度,使得各种尺寸的光学膜片120都可适用,不需要针对光学膜片120的尺寸变化生产不同尺寸的固定件130,只需要根据不同尺寸的光学膜片120放入对应尺寸的扩张件143即可,当然除了三棱锥外,还可以为凸台111,棱柱等能够将第一限位部135和第二限位部137舒展的扩张件143即可。
48.实施例三:
49.图8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显示装置10包括显示面板20和上述任意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100,所述显示面板20设置在所述背光模组100的出光面。本技术通过在背板110上设置固定件130,固定件130包括固定部131和软体结构133,通过冲压出两个凸台111,固定部131对应凸台111设置有固定槽,固定槽与凸台111之间过盈配合,光学膜片120上设置固定孔121,软体结构133穿过固定孔121后朝向垂直于背板110到显示面板20的方向延伸形成限位部,限位部与光学膜片120靠近显示面板20的一面抵接,以此限位光学膜片120,避免了在运输中受到冲击震动,光学膜片120位移,导致光学品味变
差的问题。将凸台111与固定件130设置在背板110上,背板110的硬度较高受到冲击后能够将冲击力分散到整个背板110,且凸台111通过模具挤压形成,表面无毛刺或异物,结构稳定。
50.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广泛用于各种显示面板,如tn(twisted nematic,扭曲向列型)显示面板、ips(in-plane switching,平面转换型)显示面板、va(vertical alignment,垂直配向型)显示面板、mva(multi-domain vertical alignment,多象限垂直配向型)显示面板,当然,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显示面板,如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均可适用上述方案。
51.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可选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技术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