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便于拆卸的可变径旋挖钻机动力头与套管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7-20 20:57:3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旋挖钻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拆卸的可变径旋挖钻机动力头与套管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进步,各类基础建设项目蓬勃发展。各类旋挖钻孔灌注桩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全套管旋挖钻孔灌注桩,在应对卵石等易塌孔、卡钻的地层时有着良好的效果,其中全套管咬合桩作为一种新兴的支护、止水工艺,由于具有工期短、支护止水效果好等优点,被大量应用在基坑支护工程中。
3.现有的全套管旋挖钻孔灌注桩,下套管方式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旋挖钻机搭配摆管机等机械设备下套管,并通过旋挖钻机钻进成孔;二是通过在旋挖动力头上加装一个连接套管的装置,通过旋挖动力头的旋转下放套管。第一种方法由于需要额外的施工机械,往往占地面积较大且场地设备位移困难,造成施工成本增加,同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而对于第二种方法,在进行全套管灌注桩施工时,若遇到一个项目需使用两种不同直径灌注桩的情况,每套装置只能下放一种固定直径的套管,在施工不同桩径时必须更换套管连接装置,同时常用的套管多为插销、螺纹等连接方式,套管拆卸过程繁琐,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便于拆卸的可变径旋挖钻机动力头与套管连接装置。通过旋挖钻机动力头直接加装套管连接装置来下放套管,套管连接装置下端设置有轨道以及方形孔洞,并与特制套管(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7131345u)上的固定块连接。目的是使旋挖钻机动力头与套管的连接更为快速、便捷,大大减少人力物力的使用;同时实现在不更换套管连接装置的情况下,快速切换使用两种不同直径的套管。
5.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
6.一种便于拆卸的可变径旋挖钻机动力头与套管连接装置,包括上接体1、下接体3以及固定环2;
7.所述上接体1为一体结构,分为上中下三部分,其中,上部分为圆筒结构,其顶端直接焊接到旋挖钻机动力头下端,中间部分为圆环结构,位于圆筒结构底端的外围,下部分为两块对称布置的上接体圆弧板6,上接体圆弧板6的中轴线上设置有圆形孔洞;
8.所述固定环2沿周向对称设置四个圆形孔洞;
9.所述下接体3为一体结构,分为上中下三部分,其中,中间部分为圆环结构,上部分为两块对称布置的下接体圆弧板7,对称布置在圆环结构的上表面,下接体圆弧板7的中轴线上设置有圆形孔洞,上接体1与下接体3对接时,两个上接体圆弧板6分别位于两个下接体圆弧板7之间的空隙,上接体圆弧板6与下接体圆弧板7组成一个圆环结构,固定环2套在上接体1与下接体3的对接部分的外侧,且固定环2上的圆形孔洞分别与上接体圆弧板6与下接
体圆弧板7上的圆形孔洞一一对应,在圆形孔洞中插入销轴4,通过销轴4与圆形孔洞的配合,将固定环2、上接体1和下接体3固定为一体,形成一个完整的套筒连接装置;下接体3的下部分由外套筒8和内套筒9组成,内套筒9的顶面与圆环结构的下表面连接,外套筒8设置在内套筒9外部,且外套筒8的顶面设有环形连接板,连接板的内壁与圆环结构的外壁连接;外套筒8和内套筒9的下部内壁上分别设有外套筒圆环板10和内套筒圆环板11,外套筒圆环板10和内套筒圆环板11上均沿周向对称开有多个方形孔洞13和轨道12,轨道12为长方形开槽,底端为开口结构,顶端与方形孔洞13连通;特制套管14上的固定块15通过轨道12滑入方形孔洞13中,实现特制套管14与旋挖钻机动力头连接。
10.所述销轴4上设有防退销轴5。
11.所述方形孔洞13的宽度大于轨道12的宽度;所述轨道12宽度大于固定块15宽度,方形孔洞13高度大于固定块15高度。
12.所述内套筒9的长度大于外套筒8。
13.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4.套管连接装置的上接体直接焊接到旋挖动力头上,下接体通过固定环、销轴与上接体连接在一起,形成整个套管连接装置。所述套管连接装置直接固定在旋挖钻机上,不需要额外配合辅助设备,减少整套设备的占地面积;整套装置通过销轴连接,装卸便捷,维修方便;下端设置有带轨道和方形孔洞的圆环板用来与特制的套管连接,整套装置连接方式简单,拆卸方便,节省人力物力,还可以提高钻进效率;下接体下端设置两个不同直径的圆环板用以连接不同直径的套管,可以在不更换连接装置的情况下,切换使用不同直径的套管进行灌注桩施工;内套筒的长度略大于外套筒,这样在选用不同直径的套管施工时,可以有效减少套筒与套管之间的碰撞与磨损。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装置的正视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装置的a-a剖面图;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装置的俯视图;
18.图中:1上接体,2固定环,3下接体,4销轴,5防退销轴,6上接体圆弧板,7下接体圆弧板,8外套筒,9内套筒,10外套筒圆环板,11内套筒圆环板,12轨道,13方形孔洞,14特制套管,15固定块。
具体实施方式
19.以下结合附图和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20.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装置包括上接体1、固定环2和下接体3。
21.所述上接体1,其顶端直接焊接到旋挖钻机动力头下端,上接体1下端对称设置有两块上接体圆弧板6;所述上接体圆弧板6上设置有圆形孔洞;所述固定环2沿周向对称设置四个圆形孔洞;所述下接体3上部对称设置两块下接体圆弧板7;所述下接体圆弧板7上设置有圆形孔洞;所述下接体3下部由内外两个直径不同的套筒组成(外套筒8、内套筒9),套筒下端内部设置有圆环板(外套筒圆环板10、内套筒圆环板11),圆环板上沿周向均匀设置轨道12与方形孔洞13,所述方形孔洞13设置在轨道12的上方,方形孔洞13的宽度大于轨道12
的宽度;所述固定环2套接在下接体圆弧板7外侧,所述上接体圆弧板6插到下接体圆弧板7中间的凹槽,保证固定环2、上接体圆弧板6、下接体圆弧板7上的圆形孔洞对正,在圆形孔洞中插入销轴4固定,可以安装防退销轴5,使三者形成一个完整的套管连接装置;所述套筒连接装置通过下端圆环板的方形孔洞13与特制套管14的固定块15连接。
22.所述特制套管14的连接处外壁上设置有固定块15,固定块15宽度小于所述轨道12宽度,所述固定块15高度小于所述方形孔洞高度13。
23.所述固定块15通过圆环板内侧轨道12滑入方形孔洞13,之后旋挖动力头带动套管连接装置旋转,使所述固定块15卡在方形孔洞13内,完成套管连接作业。
24.所述下接体3下端设有两个直径不同的套筒(外套筒8、内套筒9),套筒下端内侧设置有圆环板(外套筒圆环板10、内套筒圆环板11)。由于设置有两个不同直径的圆环板(外套筒圆环板10、内套筒圆环板11),在施工过程中可以在不更换套管连接装置的情况下,切换进行两种不同直径的套管施工。
25.所述内套筒9的长度略大于外套筒8,具有导正作用,这样在选用不同直径的套管施工时,可以有效减少套筒(外套筒8、内套筒9)与特制套管14之间的磕碰。
2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27.具体的,上接体1直接焊接到旋挖动力头上,固定环2套在下接体圆弧板7外侧,上接体1下端的上接体圆弧板6插到下接体圆弧板7中间的凹槽,保证固定环2、上接体圆弧板6、下接体圆弧板7上的圆形孔洞对正,在圆形孔洞中插入销轴4固定,使三者形成一个完整的套管连接装置。在进行套管连接时,先将套筒(外套筒8、内套筒9)的轨道12与特制套管14的固定块15对齐,通过旋挖钻机动力头带动套管连接装置下放,待固定块15沿着轨道12进入到方形孔洞13中以后,旋转套筒(外套筒8、内套筒9),使固定块15卡在方形孔洞13中,即可完成动力头与套管的连接,将以上步骤反向操作即可脱开连接。
28.本实用新型核心在于公开了一种便于拆卸的可变径旋挖钻机动力头与套管连接装置,通过套筒内壁上设置的轨道以及方形孔洞,配合特制套管上设置的固定块,可以实现旋挖钻机与套管的快速拆卸,减少了人力物力的使用,实现在提升钻进效率的同时,降低施工成本;通过设置内外两个不同直径的套筒,实现了在不更换套管连接装置的情况下,快速切换使用两种不同直径的套管,节约了更换套管连接装置的时间,大幅提升了旋挖钻进效率。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