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雾化器的制作方法

2022-07-20 20:24:1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雾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水烟壶抽吸的分体式的雾化器。


背景技术:

2.目前,电子雾化器大都采用陶瓷片加热方式或电磁感应加热方式将雾化材料雾化以产生蒸汽,在采用电磁感应加热时,由于所需加热功率较大,电池利用率不足,往往需要增大电池容量,如此,将导致产品的外形尺寸较大,影响产品的使用和携带。另外,传统的电子雾化器的雾化部件和电源多为一体式设计,电源距离加热组件较近,电源长期处于较高温度条件下易加速损坏,缩短雾化器的使用寿命,且当雾化器出现故障时,需要将雾化器整体拆卸才能进行维修或更换,雾化器的拆装难度大,往往需要整机进行更换,提高了雾化器的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尺寸较大不便携带、电源寿命不足以及拆装及维修难度大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用于水烟壶抽吸的分体式的雾化器。
4.一种雾化器,该雾化器包括:
5.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烟锅容器、与烟锅容器内腔连通的中空气道结构、以及收容于烟锅容器内腔或安装在烟锅容器外表面的加热元件;
6.雾化组件,所述雾化组件包括套设在烟锅容器上并与中空气道结构连通的固定壳,所述固定壳的内腔设有与加热元件电连接的导电元件,且固定壳的侧壁开设有插接口;
7.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头、第二连接头以及电连接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的连接线,第一连接头插装在插接口内并与导电元件电连接;以及
8.电源组件,所述电源组件包括电池壳和收容在电池壳内的电池,电池壳上设有与电池连接并供第二连接头插装的充电接口。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空气道结构沿烟锅容器底部的两侧延伸,包括延伸设置于烟锅容器内腔的第一气道、以及沿远离烟锅容器底部外侧延伸并与第一气道连通的第二气道。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元件设置在烟锅容器底部的外侧。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元件设置在烟锅容器的内腔。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烟锅容器的底部或侧壁开设有气孔,所述中空气道结构与所述气孔连通,所述加热元件设置在烟锅容器的外侧壁。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烟锅容器或固定壳上还设有假负载和电连接假负载的第一微控制单元,第一微控制单元与导电元件连接,所述电池壳内设有用于检测假负载阻值或识别假负载类型信息的第二微控制单元,所述第二微控制单元在检测到阻值信息或类型信息时,控制加热元件以预设功率和温度进行加热。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微控制单元通过连接线与第二微控制单元电连接或数据连接,第一微控制单元检测假负载的阻值并发送至第二微控制单元。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第一微控制单元与第二微控制单元电连接时,第二微控制单元根据接收的假负载阻值信息判断加热组件类型,并进入预设加热模式;当第一微控制单元与第二微控制单元数据连接且第一微控制单元发送的假负载阻值达到第二微控制单元内预设的阈值时,第二微控制单元向假负载发送指令并接收假负载发送的数据,以识别加热组件的类型。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壳的底部还插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用于与外部水烟壶的气道入口配合。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壳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微控制单元电连接的发声装置,所述发声装置接收第二微控制单元发送的信息并播放预定内容的音频,以指示雾化器加热状态。
18.实施本实用新型的雾化器,采用分体式设置加热组件、雾化组件、连接组件以及电源组件,在携带或运输雾化器时,可以将各部分拆卸后分开携带,降低了携带难度,且通过连接线连接的方式,延长了加热组件与电源组件之间的距离,避免加热组件长时间烤炙电源组件,造成的电源组件损坏问题,有利于延长电源组件的使用寿命;再者,分体式设置的方式降低了雾化器的拆装难度,在雾化器的部分元件损坏时,可单独对损坏部件进行更换,无需整机更换,降低了雾化器的使用成本和维修难度;此外,本实用新型将重量最大的电源组件外置设计,减少了水烟壶的承重,可防止雾化器摔落或损坏水烟壶壶体。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雾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雾化器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雾化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头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电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加热组件的雾化器盖的结构示意图;
25.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加热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6.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加热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7.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加热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8.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雾化器的电路原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30.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水烟壶抽吸的分体式的雾化器10,该雾化
器10是针对传统的将电源组件400、雾化组件200和加热组件100一体式设计的雾化器10所做出的改进,具体通过将加热组件100和雾化组件200组装于一体,采用外置于雾化组件200的连接组件300实现雾化组件200与电源组件400的连接,连接组件300通过插接方式分别与雾化组件200和电源组件400配合,即雾化器10为易于拆装的模块化结构,这样,当某些部件出现故障后,可以单独对该故障部件进行更换,其余部件仍可继续使用,可以显著降低雾化器10的使用成本。
31.具体的,请结合图1至图5以及图10,本实施例的雾化器10包括加热组件100、雾化组件200、连接组件300以及电源组件400,加热组件100包括烟锅容器110、与烟锅容器110内腔连通的中空气道结构120、以及收容于烟锅容器110内腔或安装在烟锅容器110外表面的加热元件130;雾化组件200包括套设在烟锅容器110上并与中空气道结构120连通的固定壳210,固定壳210的内腔设有与加热元件130电连接的导电元件,且固定壳210的侧壁开设有插接口220;连接组件300包括第一连接头310、第二连接头320以及电连接第一连接头310和第二连接头320的连接线330,第一连接头310插装在插接口220内并与导电元件电连接,第一连接头310内还设有pcb板340,该pcb板340用于提供雾化组件200内的电线与第一连接头310内电极的连接部位,方便电线与电极进行焊接,电源组件400包括电池壳410和收容在电池壳410内的电池420,电池壳410上设有与电池420连接并供第二连接头320插装的充电接口430。在雾化器10的使用过程中,烟锅容器110内放置待加热的药物,如烟丝、烟油或烟膏等,第二连接头320从充电接口430接入电压,并通过连接线330、第一连接头310以及导电元件将电压传输至加热元件130,以使加热元件130工作并发热,加热元件130发热后,对烟锅容器110产生热传导和热辐射,使得烟锅容器110的内腔温度升高,从而烤炙药物,使得药物中的有效成分蒸发出来,由于中空气道结构120与雾化组件200的固定壳210直接连通,蒸发气体将在外部抽吸力的作用下经由固定壳210内的气流通道直接排出,从而供用户吸食。
32.请结合图1与图2,加热组件100还包括套设在烟锅容器110外表面的加热芯外壳140,雾化组件200的固定壳210套接在加热芯外壳140上,加热芯外壳140用于保护烟锅容器110。优选的,加热芯外壳140采用隔热材料,以阻断烟锅容器110内的热量散失,即起到保温的作用,以提高雾化器10的热能利用效率。进一步的,请结合图2、图6以及图7,加热组件100还包括雾化器盖500,烟锅容器110的顶部开口,雾化器盖500盖设在烟锅容器110的顶部,且雾化器盖500的下边缘与固定壳210的上边缘抵接,以在烟锅容器110内形成封闭的气道,避免雾化器10使用时出现烟气窜流问题,提升雾化器10的使用体验并降低雾化器10的清洗难度。
33.请参阅图7,一实施例中,加热组件100还包括安装在中空气道结构120底部外周上的第一内电极150以及与第一内电极150隔离设置的第一外电极160,第一内电极150和第一外电极160分别通过导线与加热元件130的两端触点电连接。优选的,第一内电极150与第一外电极160之间设有第一绝缘环170,且第一外电极160位于加热芯外壳140的底部并与加热芯外壳140的内壁面抵接,烟锅容器110的底部与第一外电极160之间设有隔热支架180,用于支撑烟锅容器110,并阻断热量传播通道,防止热量散失以提高蒸发效率。
34.本实用新型中雾化器10的中空气道结构120包括了三种情况,以下对三种不同结构的中空气道结构120进行一一阐述。
35.请参阅图7,一实施例中,中空气道结构120沿烟锅容器110底部的两侧延伸,包括
延伸设置于烟锅容器110内腔的第一气道121、以及沿远离烟锅容器110底部外侧延伸并与第一气道121连通的第二气道122。优选的,第一气道121的顶部与烟锅容器110的顶部齐平,这样,当药物放置在烟锅容器110的内底部并被加热时,药物受热产生的烟气由烟锅容器110的底部运动至烟锅容器110的顶部,再从烟锅容器110的顶部经由中空气道结构120输出,如此,延长了烟气在烟锅容器110以及中空气道结构120内停留的时间,使得烟气能够更加均匀的混合在一起,从而得到口味均一的烟气。
36.进一步的,加热元件130设置在烟锅容器110底部的外侧。也就是说,加热元件130设置在烟锅容器110的底部与隔热支架180的顶部之间,即对烟锅容器110的外表面直接加热,不仅方便清洗烟锅容器110,同时使得吸入用户口中的蒸发气体不会经过加热元件130,避免了吸入加热元件130升温产生的金属离子,降低了对用户健康带来的风险,更加的安全;且加热元件130与烟锅容器110底部外侧紧密接触,可以防止热量散失以提高蒸发效率。
37.请参阅图8,另一个实施例中,当中空气道结构120沿烟锅容器110底部的两侧延伸时,加热元件130设置在烟锅容器110的内腔。优选的,加热元件130设置在烟锅容器110的内底面。如此,在雾化器10的使用过程中,药物放置在加热元件130上并直接被发热的加热元件130加热,缩短了药物的加热时间,可显著提升雾化器10对药物的蒸发效果,并减少热量散失。
38.需要说明的是,当中空气道结构120沿烟锅容器110底部的两侧延伸时,雾化器盖500上设有一向雾化器盖500的开口方向延伸的楔形块510,当雾化器盖500盖设在加热芯外壳140上并转动雾化器盖500时,楔形块510可以对设置在烟锅容器110内的原料(药物)进行搅拌,以使得原料均匀受热。本实施例中,雾化器盖500与加热芯外壳140之间设有进气孔柱,进气孔柱的顶部高度低于中空气道结构120顶部的高度,以避免空气直接经由进气孔柱导入中空气道结构120,进而造成烟锅容器110内的烟气难以被空气带入中空气道结构120问题的发生,以保证雾化器10工作的可靠性。
39.又一个实施例中,烟锅容器110的底部或侧壁开设有气孔190,中空气道结构120与气孔190连通,加热元件130设置在烟锅容器110的外侧壁。请参阅图9,图9示出了烟锅容器110的底部中心部位开设有气孔190的情形,在此情况下,中空气道结构120的顶部与烟锅容器110的底部外侧抵接,且中空气道结构120与气孔190连通以形成烟气通道。由于情况下烟锅容器110的底部与中空气道结构120抵接,因此,将加热元件130设置在烟锅容器110的外侧壁以对烟锅容器110进行加热,以实现药物与加热元件130的隔离,从而降低烟锅容器110和中空气道结构120的清洗难度。当然,在中空气道结构120设置在烟锅容器110底部时,同样也可以将加热元件130设置在烟锅容器110的内腔,于此不再赘述。
40.在上述三种不同实施例中,加热元件130可以为电热片、电热丝或其他电热电源,相应的,加热元件130呈片状平铺在烟锅容器110的外侧面或内表面,加热元件130也可以为环状结构或螺旋结构或波浪状结构,以增大烟锅容器110的受热面积,从而提升加热效果。
41.导电元件包括与第一内电极150电连接的第二内电极230和与第一外电极160电连接的第二外电极240,第二内电极230与第二外电极240之间设有第二绝缘环250。第一连接头310上设有分别对应与第二内电极230和第二外电极240电连接的内电极311和外电极312,并在内电极311和外电极312之间设置绝缘环313。本实施例中,各内电极和外电极分别为环状结构。进一步的,第一连接头310上于对应插接口220的部位设有磁铁314,同样的,插
接口220内设有与该磁铁314配合的铁磁性物体,这样,当第一连接头310靠近插接口220时,第一连接头310在磁场作用下被吸入插接口220内并与插接口220的内壁限位配合,降低了第一连接头310的插接难度,且增大了第一连接头310与插接口220配合的牢固度,保证了雾化器10使用的可靠性。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头310的外壳底部设有卡持件315,该卡持件315套设在连接线330上并用于对连接线330与第二内电极230及第二外电极240的连接部进行加固,以保证电路的可靠通断。
42.请结合图1与图2,固定壳210的底部还插接有连接管600,连接管600用于与外部水烟壶的气道入口配合。具体的,固定壳210内设有阶梯管状结构的固定座260,固定座260的顶部为小径端,固定座260的底部为大径端,中空气道结构120的底部插入固定座260的小径端并与固定座260的内腔连通,连接管600的顶部插入固定座260的大径端并与固定座260的内腔连通,如此,即可将中空气道结构120内的烟气经由连接管600导入水烟壶,形成完整的烟气通道。优选的,固定座260由陶瓷支撑,以保证中空气道结构120内没有异味,并保持中空气道结构120的洁净。固定座260上与中空气道结构120配合的部位以及与连接管600配合的部位分别设置有软性密封结构,以避免烟气经由固定座260与中空气道结构120以及与连接管600之间的缝隙扩散,降低了雾化器10的清洗难度,并削弱了烟气对雾化器10内部结构的影响。进一步的,固定座260顶部套设有硅胶件,第一内电极150抵接在该硅胶件上以实现与雾化组件200的密封连接。
43.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实用新型的雾化器10采用分体式结构,且加热组件100与雾化组件200为可拼装的结构,因此,在满足尺寸和外形的情况下,可采用多种加热组件100与雾化组件200进行配合,例如,采用前述的三种不同结构的加热组件100与雾化组件200进行装配,并对药物进行加热蒸发,由于在上述三种加热组件100中,加热元件130与烟锅容器110的相对位置并不相同,因此,烟锅容器110内药物的受热条件明显不同,对药物进行加热所需的温度和加热功率等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本实施例中,还进一步公开了对不同型号的加热组件100进行识别的识别单元,通过检测不同型号的加热组件100,控制加热元件130以不同功率及加热温度工作,以使得不同型号的加热组件100满足药物的蒸发作业。
44.请参阅图10,烟锅容器110或固定壳210上还设有假负载131和电连接假负载131的第一微控制单元132,第一微控制单元132与导电元件(图未示出)连接,电池壳410内设有用于检测假负载131阻值或识别假负载131类型信息的第二微控制单元440,第二微控制单元440在检测到阻值信息或类型信息时,控制加热元件130以预设功率和温度进行加热。优选的,假负载131设置在固定壳210内,以避免烟锅容器110内的高温影响假负载131的寿命。进一步的,第一微控制单元132通过连接线330与第二微控制单元440电连接或数据连接,第一微控制单元132检测假负载131的阻值并发送至第二微控制单元440。当第一微控制单元132与第二微控制单元440电连接时,第二微控制单元440根据接收的假负载131阻值信息判断加热组件100的类型,并进入预设加热模式;当第一微控制单元132与第二微控制单元440数据连接且第一微控制单元132发送的假负载131阻值达到第二微控制单元440内预设的阈值时,第二微控制单元440向假负载131发送指令并接收假负载131发送的数据,以识别加热组件100的类型。
45.本实施例中,每种类型加热组件100的假负载131电阻值在不同区间范围内,通过检测假负载131阻值即可判断是何种类型的加热组件100。具体的,当第一微控制单元132与
第二微控制单元440电连接(即直接通过假负载131阻值识别加热组件100类型)时,关机或未开始加热前,电子开关1处于断开状态,加热组件100没有电源不工作。用户操作机器启动加热功能,电子开关1导通,在第一微控制单元132未正常工作之前电子开关2默认导通,电子开关3默认断开。加热组件100的供电电路2向第一微控制单元132供电,第一微控制单元132控制电子开关2导通,同时控制电子开关3断开。随后,电池420通过采样电阻、电子开关1、连接线330、假负载131和电子开关2放电,采样电阻上的压降经过电流放大器放大后送到第二微控制单元440进行采样,第二微控制单元440基于电池420电压和采样电阻压降推算出假负载131的电阻值。当加热组件100的第一微控制单元132在预估电源组件400已经完成假负载131阻值检测后(可在第一微控制单元132上设置计时器,接收计时器发送的时间信号,当检测预定时间后,即判断假负载131阻值检测完成),控制电子开关2断开,假负载131不导通,控制电子开关3导通以使雾化器10负载可以工作,至此,完成加热组件100的识别。
46.加热组件100识别完成后,第二微控制单元440根据识别到的加热组件100类型开始启动相应的加热程序,控制电子开关1的导通和关闭以控制加热元件130的功率和温度等工作状态。在加热和维持加热组件100温度的过程中,第一微控制单元132持续控制电子开关2断开,使假负载131不导通,并持续控制电子开关3导通,直至电源组件400控制电子开关1断开并结束一次加热过程,第一微控制单元132失去电源则加热组件100回到默认状态。
47.当第一微控制单元132与第二微控制单元440数据连接(即通过数据通信识别加热组件100类型)时,用于识别的假负载131的阻值不同于雾化器10负载的特定阻值,电源组件400检测到该阻值的负载则启动通讯程序,收到假负载131发过来的数据后识别数据中所包含的加热组件100类型等信息。也就是说,在此情况下,假负载131的阻值仅作为用于触发数据通信识别的条件,不同型号的加热组件100的假负载131阻值相同,且各假负载131内存储的加热组件100的类型信息不同,以便于识别加热组件100的类型。本实施例的数据连接和前一实施例中第一微控制单元132与第二微控制单元440的电连接可采用同一连接线,即该连接线既可以实现电连接,也可以实现数据连接,是否进入阻值识别或数据通信识别仅在于是否达到触发数据通信识别的阻值条件。
48.具体的,在采用数据通信识别时,关机或未开始加热前,电子开关1处于断开状态,加热组件100没有电源不工作。用户操作机器启动加热功能,电子开关1导通,在第一微控制单元132未正常工作之前电子开关2默认导通,电子开关3默认断开。加热组件100的供电电路2向第一微控制单元132供电,第一微控制单元132控制电子开关2导通,同时控制电子开关3断开。随后,电池420通过采样电阻、电子开关1、连接线330、假负载131和电子开关2放电,采样电阻上的压降经过电流放大器放大后送到第二微控制单元440进行采样,第二微控制单元440基于电池420电压和采样电阻压降推算出假负载131的电阻值,并等候加热组件100发送数据。
49.加热组件100的第一微控制单元132在预估电源组件400已经完成假负载131阻值检测后(同样设置计时器,通过检测时长判断检测是否完成),开始通过连接线330向电源组件400发送包含加热组件100类型等信息的数据。发送数据时根据发送数据的二进制值来控制电子开关2断开和导通,每个二进制的0或1分别控制电子开关2断开或导通相同的时间间隔dt。第二微控制单元440发送完数据后,控制电子开关3导通以使雾化器10负载(即加热元件130)可以工作。本实施例中,电源组件400的第二微控制单元440通过检测采样电阻上的
压降来判断假负载131是导通还是断开,并按相同时间间隔dt的时序检测假负载131的通断从而还原得到加热组件100所发送的数据,根据所得数据判断加热组件100类型和雾化器10负载的初始阻值,即完成加热组件100类型的识别。
50.加热组件100识别后,第二微控制单元440根据加热组件100的类型开始启动相应的加热程序,控制电子开关的导通和关闭以控制加热组件100的功率和温度等工作状态。在加热和维持加热组件100温度的过程中,第二微控制单元440持续控制电子开关2断开,假负载131不导通,持续控制电子开关3导通,直至电源组件400控制电子开关1断开并结束一次加热过程,第二微控制单元440失去电源则加热组件100回到默认状态。
51.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在雾化器10的工厂模式中,第二微控制单元440接收加热组件100发送的类型数据信息的过程中,电源组件400的第二微控制单元440通过控制电子开关1的通断来实现向加热组件100发送包含所测得的雾化器10负载的初始阻值,加热组件100的第一微控制单元132在检测到电源组件400发来的数据后,将数据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中,加热组件100断电后其数据仍可以保留。在实际应用中,用工厂模式操作过的加热组件100在向第二微控制单元440发送的数据中,包含了雾化器10负载的阻值,从而使得第二微控制单元440可以根据加热元件130的初始阻值来进行雾化器10的温度和功率控制。
52.一实施例中,电池壳410上设有与第二微控制单元440电连接的发声装置,发声装置接收第二微控制单元440发送的信息并播放预定内容的音频,以指示雾化器10加热状态。具体的,发声装置为扬声器,其收容在电池壳410的内腔,且发声装置的出声端位于电池壳410的外侧,当第二微控制单元440控制加热元件130加热预定时长或加热元件130达到预设的加热温度时,第二微控制单元440向发声装置发送指令,以播放语音并提示用户。进一步的,电池壳410上设置有多个与第二微控制单元440电连接并用于向第二微控制单元440发送操作指令的开关或手控件450,还设置有用于显示电源组件400工作状态的指示灯460,以便用户操作雾化器10并掌握雾化器10的工作情况。
53.实施本实用新型的雾化器10,采用分体式设置加热组件100、雾化组件200、连接组件300以及电源组件400,在携带或运输雾化器10时,可以将各部分拆卸后分开携带,降低了携带难度,且通过连接线330连接的方式,延长了加热组件100与电源组件400之间的距离,避免加热组件100长时间烤炙电源组件400,造成的电源组件400损坏问题,有利于延长电源组件400的使用寿命;再者,分体式设置的方式降低了雾化器10的拆装难度,在雾化器10的部分元件损坏时,可单独对损坏部件进行更换,无需整机更换,降低了雾化器10的使用成本和维修难度;此外,本实用新型将重量最大的电源组件400外置设计,减少了水烟壶的承重,可防止雾化器摔落或损坏水烟壶壶体。
54.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55.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