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高桩码头用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7-20 19:55:2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高桩码头沙地施工领域,更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桩码头用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2.高桩码头,是指由上部结构(桩台或承台)、桩基、接岸结构、岸闸和码头设备等部分组成,上部结构构成码头面并与桩基连成整体,直接承受作用在码头面的垂向及水平荷载,并将其传递给桩基,桩基用来支承上部结构,并将上部结构及码头面的荷载传递到地基深处,同时也有利于稳固岸坡,接岸结构的主要功用是将桩台与港区陆域相连。
3.由于高桩码头的透空结构,使得波浪和水流可在码头平面以下通过,对波浪不发生反射,不影响泄洪,并可减少淤积,因此近年来在软土地基上广泛采用高桩形式建设码头。高桩码头完成沉桩施工后,一般需要进行桩芯-桩帽-立柱-横梁施工,由于施工场地为沙层,一般的支撑装置在进行横梁施工时下部易产生沉降,发生偏移或者倒塌,给现场施工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同时,横梁浇筑后产生的自重对支撑装置的作用力会导致支撑装置难以拆除,难以进行重复利用,增加了人力物力的投入。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上述存在的支撑装置直接作用于沙地易沉降且不易拆除的问题。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高桩码头用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上框架和下框架,所述上框架和所述下框架的连接处倾斜布置且滑动连接,所述上框架和所述下框架之间通过固定部件可拆卸连接。
6.通过本方案,所述支撑架位于横梁和桩帽之间,所述支撑架的顶部和底部分别支撑至横梁和桩帽上,这样可以避免支撑架直接作用在沙地上,导致支撑不牢靠,所述上框架和所述下框架的连接处倾斜设置,这样可以在上框架位置固定完成后将下框架沿着倾斜的坡度直接推入,同时在固定部件的作用下,与所述上框架固定连接,这样操作不仅省时省力,还增强了该支撑装置的稳定性和牢固性,操作完成后,也可以及时将该支撑架拆除,提高了重复利用率。
7.优选地,所述固定部件包括肋板和螺栓,所述螺栓穿过所述肋板与所述支撑架固定连接。
8.通过本方案,将所述肋板抵触在上框架和下框架的通孔上,所述螺栓穿过所述肋板上相对应的孔洞与所述支撑架固定连接,增强了上下框架之间的牢固性。
9.优选地,在所述上框架的侧壁上对称安装有用于调整所述上框架高度的伸缩部件。
10.通过本方案,伸缩部件的设置,能够根据横梁与桩帽之间的高度随时进行调节,从而满足横梁的支撑要求,扩大了该支撑装置的使用范围。
11.优选地,所述上框架的上部和下部为水平分离式布置,所述伸缩部件为千斤顶,所述千斤顶的两端分别固定至所述上部和所述下部。
12.通过本方案,将上框架的上部固定完成后,根据横梁与桩帽之间的高度调整所述上框架的高度,在千斤顶的作用下,将上框架的下部推移至合适的位置上,再将下框架推入上框架进行固定布置,优化了施工工艺,扩大了该支撑装置的适用范围,提高了工作效率。
13.优选地,所述支撑架的上下表面均与支撑面平行设置。
14.通过本方案,所述支撑面即桩帽的顶面,所述支撑架的上下表面与支撑面平行设置,增强了该支撑架在支撑过程中的稳定性,不易发生偏移,有利于横梁施工的顺利进行。
15.优选地,所述支撑架的顶部安装有吊环。
16.通过本方案,在吊环的作用下,上框架的上表面能够随时贴紧或者撤离横梁的下表面,进而完成对该支撑装置的固定或拆卸,操作过程简单快捷,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17.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效果在于,本高桩码头用支撑装置,不仅能够有效地解决传统的支撑装置在沙地支撑固定性能差、易沉降的问题,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高度调节,适用范围更加广泛,优化了施工工艺,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该装置还可随时进行拆卸,可重复利用,操作简单方便,节约人力物力成本。
18.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19.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且连同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高桩码头用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高桩码头用支撑装置的上下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高桩码头支撑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伸缩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24.其中,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25.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6.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27.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28.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29.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30.实施例一
31.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高桩码头用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架1,所述支撑架1包括上框架11和下框架12,所述上框架11的顶部和所述下框架12的底部均为工字钢构造,进一步增强了该支撑装置在支撑过程中的稳定性,不易发生倾斜或者倒塌,所述上框架11的底部和所述下框架12的顶部均倾斜布置同时所述上框架11与所述下框架12滑动连接,所述上框架11的底部设置有长条形的凹槽,所述凹槽的低端为封闭构造,所述凹槽的高端则为开放构造,这样便于所述下框架12上的凸条6能够沿着所述凹槽的高端插入所述凹槽内,而所述凹槽低端的封闭设计,也能够防止工作人员因操作不到位而导致所述下框架12滑出,从而起到一个较好的定位作用,所述上框架11和所述下框架12上均设置有加强支撑的固定板10,固定板10的设置,使得上下框架更加牢固,进一步增强了上框架11和下框架12在支撑过程中的稳定性,所述固定板10包括第一固定板101和第二固定板102,所述第一固定板101固定安装在所述上框架11的侧壁之间,所述第二固定板102固定安装在所述下框架12的侧壁之间,所述第一固定板101和所述第二固定板102的连接处倾斜布置,所述第一固定板101上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二固定板102上设置有凸条6,在凹槽和凸条6的作用下,实现第一固定板101和第二固定板102之间的滑动连接,使得滑动的过程更加顺畅,在所述上框架11和所述下框架12之间通过固定部件2可拆卸连接,便于在操作完成后及时将该支撑装置拆除,用于下一次的操作,提高了该装置的重复利用率,节约了生产成本。
32.基于上述操作,所述支撑架1位于横梁7和桩帽8之间,所述支撑架1的顶部和底部分别支撑在横梁7和桩帽8上,这样可以避免支撑架1直接作用在沙地9上,发生沉降甚至倒塌,从而导致该装置支撑效果不理想,增加了横梁7的施工难度,所述上框架11和所述下框架12的连接处为倾斜设置,这样可以在上框架11位置固定完成后将下框架12沿着倾斜的坡度由高到低地推入,进而在固定部件2的作用下,与所述上框架11固定连接,这样操作不仅省时省力,同时还增强了该支撑装置的稳定性和牢固性。
33.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部件2包括肋板21和螺栓22,所述上框架11和所述下框架12的侧壁上均对称设置有若干个通孔,而所述肋板21上设置有若干个与所述通孔相对应的孔洞,所述螺栓22穿过所述肋板21上的孔洞和与所述支撑架1固定连接,使得上框架11和下框架12紧密连接在一起,增强了上下框架之间的牢固性,从而对横梁7的施工起到一个较好的支撑作用。
34.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1的上下表面均与支撑面4平行设置,具体地,所述支撑面4即桩帽8的顶面,在该支撑装置的使用过程中,所述下框架12的下表面正好与所述桩帽8的顶面紧密贴合,而所述上框架11的上表面则与所述横梁7的下表面紧密贴合,增强了该支撑架1在支撑过程中的稳定性,不易发生偏移,有利于横梁7施工的顺利进行。
35.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1的顶部安装有吊环5,在吊环5的作用下,上框架11的上表面能够随时贴紧或者撤离横梁7的下表面,在施工完成后,将上框架11下移侧向吊出,进而完成对该支撑装置的固定或拆卸,操作过程简单快捷,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3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37.在需要对横梁7进行施工操作时,使用吊车吊住吊环5,让上框架11的上表面紧贴横梁7的下表面,进而工作人员再将下框架12沿上框架11上的凹槽推入,使得上框架11和下框架12的侧面处于同一垂直面上,再将肋板21放置在上框架11和下框架12的对应通孔处,
并在螺栓22的作用下,穿过肋板21和通孔进行固定连接,从而完成了支撑。
38.当横梁7浇筑完成,横梁7的养护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时,再使用吊车吊住吊环5,进而将螺栓22和肋板21取下,将下框架12取出,最后使用吊车将上框架11下移后侧向吊出,即可进行下一横梁7的施工,极大地提高了施工效率。
39.实施例二
40.如图4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的高桩码头用支撑装置,在所述上框架11的侧壁上对称安装有用于调整所述上框架11高度的伸缩部件3,伸缩部件3的设置,能够根据横梁7与桩帽8之间的高度随时进行调节,从而满足横梁7的支撑要求,扩大了该支撑装置的使用范围。
41.进一步地,所述上框架11的上部和下部为水平分离式布置,所述伸缩部件3为千斤顶,所述千斤顶的两端分别固定至所述上部和所述下部,具体地,所述千斤顶为液压千斤顶,所述千斤顶的顶身固定在所述上部,而所述千斤顶的推杆端则固定在所述下部,当需要调节横梁7与桩帽8之间的高度时,所述千斤顶的推杆端向下推动,从而使得所述上框架11的下部与所述上框架中进行固定布置,优化了施工工艺,扩大了该支撑装置的适用范围,提高了工作效率。
4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43.在上框架11固定完成后,根据所述横梁7与所述桩帽8之间的高度,利用千斤顶进行高度的调整,从而使得上框架11的高度满足施工的要求,进而再将下框架12推入上框架11中进行固定,此装置可随时进行高度的调整,解决了传统施工过程中支撑装置无法调节的问题,扩大了使用范围。
4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效果在于,本高桩码头用支撑装置,不仅能够有效地解决传统的支撑装置在沙地支撑固定性能差、易沉降的问题,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高度调节,适用范围更加广泛,优化了施工工艺,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该装置还可随时进行拆卸,可重复利用,操作简单方便,节约人力物力成本
45.虽然已经通过示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示例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