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无动力海绵填料深度处理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7-20 19:52:1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动力海绵填料深度处理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2.污水出水的ss(悬浮物浓度)直接影响出水水质的多项指标。经研究表明,出水中ss增加1mg/l,则cod增加1.42mg/l,bod增加0.61mg/l,总磷增加0.02mg/l左右,tn增加0.12mg/l,所以要保证出水水质稳定达标排放,污水深度处理中悬浮物的去除显得至关重要。随着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标准不断提高,二级生物处理已经很难满足不断提高的出水标准要求,污水深度处理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目前主流污水深度处理技术主要有砂滤、纤维转盘滤池、mbr膜等。砂滤去除ss是一种相对经济的方法,但砂滤池存在反冲洗频繁,水头损失较大,石英砂流失率较高等缺点;纤维转盘滤池及mbr膜存在前期设备采购费用和后期运行维护费用较高等问题。现阶段传统活性污泥法工艺无法保证出水的ss稳定达到国家或地方标准的要求,所以常需加装深度处理单元有效降低出水ss。目前的深度处理单元包括砂滤罐,所述砂滤罐中的介质层主要为无烟煤、石英砂、鹅卵石等填充物;其工作原理为需过滤的水通过上部进水口进入介质层,这时大部分污染物被截留在介质上表面,细小的悬浮物及部分有机物被截留在介质层内部。当水中杂质和各种悬浮物达到一定量时,将反冲洗水从砂滤罐的出水口进入,持续冲刷砂滤罐的介质层,从而达到清洗介质的效果,冲洗后的污水在水压的作用下由砂滤罐的排污口进入排污管道,完成一次反冲洗过程。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无动力海绵填料深度处理过滤装置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5.一种无动力海绵填料深度处理过滤装置,包括罐体,罐体内设置过滤单元,所述过滤单元上方设置出水管,下方设置支撑过滤网,所述出水管连接上下折返的沉淀单元;所述过滤单元以藤棉为填充介质,所述填充介质厚度1000mm-1500mm。
6.进一步,所述罐体材质为pe或玻璃钢。
7.进一步,所述藤棉材质为pe或pp,所述藤棉密度:40千克/立方米。
8.进一步,所述过滤单元位于所述过滤装置中部,方形结构,四周空间设置上下折返的沉淀单元,达到更好的沉淀效果。
9.进一步,所述罐体上部设置反冲洗单元,所述反冲洗单元包括冲洗管和气冲管,所述冲洗管连接自水站清水池,通过清水池安装的反冲洗泵通过pvc管路及弯头到达过滤藤棉上部,用于过滤单元的反冲洗。所述气冲管位于过滤藤棉正下方,当过滤藤棉需要反冲洗时打开气冲管管路阀门通入压缩空气,使反冲洗达到理想的效果。
10.进一步,所述罐体底部设置集泥斗,集泥斗内部设置锥形分水器,所述分水器设置
在进水管尾端的下方,集泥斗的上方,为锥型结构,主要作用为减缓进水水流的冲击,防止扰动底部集泥斗中污泥。
11.进一步,所述集泥斗下部设置气提排泥装置,所述气提排泥装置结构为在排泥管管底端上方400mm管路处安装气管,通过通入压缩空气使泥水混合物的密度降低从而得以提升。
12.进一步,所述过滤单元底部设置曝气单元,所述曝气单元与气冲管连接,所述曝气单元设置在过滤单元下方,为穿孔曝气管,通入气冲管的压缩空气以实现气体在过滤藤棉中强力吹扫达到预期反洗效果。所述过滤装置还配置了消毒液加入管,其位于所述沉淀单元最后一格空间,出水口的前端。
13.本实用新型将无动力海绵填料深度处理过滤装置技术应用于污水处理,从而进一步降低出水悬浮物,出水水质更好。过滤装置底部设置集泥斗并设置气提排泥装置。无动力海绵填料深度处理过滤装置无需二次提升,降低污水处理能耗。此装置为一体化设备,一次性吊装,安装方便快捷,适用于小型污水处理站深度处理单元,除可满足出水水质标准外,还具有占地面积小,基建费用低,反冲洗次数少,水头损失较小,前期设备采购费用和后期运行费用较低等特点。此装置的罐体材质为pe/玻璃钢,填充物为过滤藤棉,材质为pe/pp,耐腐蚀使用寿命长。
1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地说明。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无动力海绵填料深度处理过滤装置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无动力海绵填料深度处理过滤装置俯视示意图。
17.图中:1罐体,2过滤单元,3出水管,5进水管,6冲洗管,7支撑过滤网,8气冲管,9沉淀单元,10排泥管,11分水器,12集泥斗。
具体实施方式
18.本实用新型无动力海绵填料深度处理过滤装置包括罐体1,罐体内设置过滤单元2,所述过滤单元上方设置出水管3,下方设置支撑过滤网7,所述出水管连接上下折返的沉淀单元9;所述过滤单元以藤棉为填充介质,所述填充介质厚度1000mm-1500mm。所述罐体材质为pe或玻璃钢。所述藤棉材质为pe或pp,所述藤棉密度:40千克/立方米。所述过滤单元位于所述过滤装置中部,方形结构,四周空间设置上下折返的沉淀单元9,达到更好的沉淀效果。所述罐体上部设置反冲洗单元,所述反冲洗单元包括冲洗管6和气冲管8,所述冲洗管连接自水站清水池,通过清水池安装的反冲洗泵通过pvc管路及弯头到达过滤藤棉上部,用于过滤单元的反冲洗。所述气冲管8位于过滤藤棉正下方,当过滤藤棉需要反冲洗时打开气冲管管路阀门通入压缩空气,使反冲洗达到理想的效果。所述罐体底部设置集泥斗,集泥斗内部设置锥形分水器11,所述分水器11设置在进水管5尾端的下方,集泥斗12的上方,为锥型结构,主要作用为减缓进水水流的冲击,防止扰动底部集泥斗12中污泥。所述集泥斗12下部设置气提排泥装置,所述气提排泥装置结构为在排泥管10管底端上方400mm管路处安装气管,通过通入压缩空气使泥水混合物的密度降低从而得以提升。所述过滤单元底部设置曝气单元,所述曝气单元与气冲管连接,所述曝气单元设置在过滤单元下方,为穿孔曝气管,
通入气冲管的压缩空气以实现气体在过滤藤棉中强力吹扫达到预期反洗效果。所述过滤装置还配置了消毒液加入管,其位于所述沉淀单元9最后一格空间,出水口的前端。
19.本实用新型无动力海绵填料深度处理过滤装置的工艺流程是以过滤藤棉为填充介质,污水处理站沉淀池出水与本过滤装置进水管5连接,污水先进入过滤单元2底部,由于沉淀池与本过滤装置的液位差使污水自下而上通过所述藤棉过滤层,截留大部分悬浮物,由上部出水管3流入四周上下折返的沉淀单元9,进一步沉淀部分悬浮物,最终排出。当过滤藤棉填料压力达到一定值时,停止进出水,由所述过滤单元底部设置的曝气单元开始曝气,所述过滤装置上部设置的反冲洗单元开始自动进行反冲洗,开启所述集泥斗12下部设置的气提排泥装置,将泥水混合物提升至储泥池。


技术特征:
1.一种无动力海绵填料深度处理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罐体内设置过滤单元,所述过滤单元上方设置出水管,下方设置支撑过滤网,所述出水管连接上下折返的沉淀单元;所述过滤单元以藤棉为填充介质,所述填充介质厚度1000mm-1500mm。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动力海绵填料深度处理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材质为pe或玻璃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动力海绵填料深度处理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藤棉材质为pe或pp,所述藤棉密度:40千克/立方米。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动力海绵填料深度处理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单元位于所述过滤装置中部,方形结构,四周空间设置上下折返的沉淀单元,达到更好的沉淀效果。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动力海绵填料深度处理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上部设置反冲洗单元,所述反冲洗单元包括冲洗管和气冲管,所述冲洗管连接自水站清水池,通过清水池安装的反冲洗泵通过pvc管路及弯头到达过滤藤棉上部,用于过滤单元的反冲洗;所述气冲管位于过滤藤棉正下方。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动力海绵填料深度处理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底部设置集泥斗,集泥斗内部设置锥形分水器,所述分水器设置在进水管尾端的下方,集泥斗的上方,为锥型结构,主要作用为减缓进水水流的冲击,防止扰动底部集泥斗中污泥。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动力海绵填料深度处理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泥斗下部设置气提排泥装置,所述气提排泥装置结构为在排泥管管底端上方400mm管路处安装气管,通过通入压缩空气使泥水混合物的密度降低从而得以提升。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动力海绵填料深度处理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单元底部设置曝气单元,所述曝气单元与气冲管连接,所述曝气单元设置在过滤单元下方,为穿孔曝气管,通入气冲管的压缩空气以实现气体在过滤藤棉中强力吹扫达到预期反洗效果。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动力海绵填料深度处理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还配置了消毒液加入管,其位于所述沉淀单元最后一格空间,出水口的前端。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动力海绵填料深度处理过滤装置,其包括罐体,罐体内设置过滤单元,所述过滤单元上方设置出水管,所述出水管连接上下折返的沉淀单元;所述过滤单元以藤棉为填充介质,所述填充介质厚度1000mm-1500mm。本实用新型将无动力海绵填料深度处理过滤装置技术应用于污水处理,从而进一步降低出水悬浮物,出水水质更好。过滤装置底部设置集泥斗并设置气提排泥装置。无动力海绵填料深度处理过滤装置无需二次提升,降低污水处理能耗。耗。耗。


技术研发人员:刘彬 史大林 曹宁 果长军 芦艳平 商文秀 余正学 王卫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新城禹潞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21
技术公布日:2022/7/19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