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赤眼蜂转管灯的制作方法

2022-07-20 17:02:5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赤眼蜂实验器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赤眼蜂转管灯。


背景技术:

2.赤眼蜂属膜翅目赤眼蜂科,是寄生性天敌昆虫,其寄主昆虫主要有玉米螟、棉铃虫、烟青虫等危害玉米、水稻、棉花等作物的害虫,赤眼蜂通过产卵寄生在这些害虫虫卵中,从而有效控制害虫数量,因此赤眼蜂是农林虫害生物防治的有效措施之一;
3.赤眼蜂是重要的昆虫生物之一,在目前农药大量使用的情况下,为了评估农药对其的危害风险,在农药登记环境试验中,赤眼蜂被列入寄生性天敌昆虫毒性试验的受试生物,根据《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第17部分“天敌赤眼蜂急性毒性试验”(gb/t 31270.17-2014)规定,赤眼蜂毒性试验采用药膜管法,将赤眼蜂引入药膜管内避光爬行1h后需要转入无药指形管中继续试验24h,但赤眼蜂在药膜管内爬行1h后转管过程会出现诸多问题,例如下管避光不完全导致赤眼蜂滞留不爬新管,试验环境光线暗淡导致赤眼蜂趋光性较弱,赤眼蜂活性较弱爬行缓慢时转管时间较长导致无法及时转其余试验管等,因此为解决赤眼蜂转管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我们提出一种用于赤眼蜂毒性试验的转管灯装置。
4.现有的赤眼蜂转管灯,使用时存在赤眼蜂毒性试验转管过程中遇到的下管避光不完全导致部分赤眼蜂滞留不爬新管、试验环境光线暗淡导致赤眼蜂趋光性较弱爬管效率低、赤眼蜂因供试农药或其他因素导致活性较弱爬行缓慢转管时间较长无法及时转其余试验管出现试验误差以及长时间手持药膜管转管不小心震动、晃动导致赤眼蜂掉落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赤眼蜂毒性试验转管过程中遇到的下管避光不完全导致部分赤眼蜂滞留不爬新管、试验环境光线暗淡导致赤眼蜂趋光性较弱爬管效率低、赤眼蜂因供试农药或其他因素导致活性较弱爬行缓慢转管时间较长无法及时转其余试验管出现试验误差以及长时间手持药膜管转管不小心震动、晃动导致赤眼蜂掉落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赤眼蜂转管灯。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赤眼蜂转管灯,包括灯体与转管座,所述灯体下部设置有多个led灯,所述灯体与转管座两侧的中间处均固定连接有旋转机构,所述灯体通过一侧设置的旋转机构连接有电源线,所述电源线外表面安装有开关控制器,所述电源线远离灯体的一端安装电源插头,所述灯体的两侧位于旋转机构的内部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内部设置有连接圆环,所述旋转机构与连接杆相连接,所述连接杆另一端连接转管座侧壁的旋转机构,所述转管座上面设置有多个转管洞。
8.优选地,所述旋转接机构包括两个旋转接头,一个所述旋转接头内部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旋转平底,所述旋转平底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旋转柱,所述旋转柱凸出旋转平底,所述
旋转柱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旋转柱为空心结构,另一个所述转接头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旋转螺帽,所述连接杆两端为圆环结构,所述连接杆套接在旋转柱上并通过旋转螺帽固定。
9.优选地,所述旋转接头内开设有通孔,所述电源线一端贯穿旋转接头内开设的通孔并与灯体相连接,所述灯体和转管座通过连接杆与旋转接头安装连接。
10.优选地,所述led灯的数量为6*13颗,且等距分布在灯体的下部,所述转管洞的数量为3*8个,且等距分布在转管座上。
11.优选地,所述转管洞为空心圆柱体。
12.优选地,所述灯体与连接杆为白色不透明聚乙烯材质,所述转管座为黑色不透明聚乙烯材质。
13.优选地,所述旋转螺帽的突起圆柱内部设置有内螺纹,所述旋转柱外表面设置的外螺纹与旋转螺帽内部的内螺纹尺寸相适配,所述连接圆环为镂空设计。
14.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5.1、转管座采用黑色聚乙烯材质,转管座上具有适合试验指形管的转管洞,而药膜管在转管时都是在新指形管下方,将试验药膜管放入转管洞,可以防止人工操作无法使药膜管完全避光的技术问题,避免下方药膜管出现透光导致赤眼蜂滞留不爬行的问题。
16.2、采用led灯近距离提供光源,从而激发赤眼蜂的趋光性,提高赤眼蜂转管效率,避免在光照强度不足光线暗淡的试验环境中出现赤眼蜂不转管,转管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17.3、转管座上具有3*8个转管洞,可一次放入最多24支药膜管同时进行赤眼蜂转管操作,避免由于供试农药或其他因素导致赤眼蜂活性低爬管慢转管效率低在单人或少人操作中无法及时将已爬行1h的赤眼蜂转出,出现试验误差。
18.4、转管洞采用垂直设计,管洞大小根据试验指形管设计,在试验转管过程中可以使药膜管及新管稳定不动的竖直放置,避免发生人工转管操作时震动、晃动导致已转管赤眼蜂掉落。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赤眼蜂转管灯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赤眼蜂转管灯的灯体下部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赤眼蜂转管灯的转管洞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赤眼蜂转管灯的旋转螺帽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赤眼蜂转管灯的旋转接头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赤眼蜂转管灯的连接杆结构示意图。
25.图中:1、灯体;2、转管座;3、连接杆;4、转管洞;5、旋转接头;6、电源线;7、开关控制器;8、电源插头;9、led灯;10、旋转螺帽;11、旋转柱;12、旋转平底;13、连接圆环。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7.参照图1-6,一种赤眼蜂转管灯,包括灯体1与转管座2,灯体 1下部设置有多个led灯9,灯体1与转管座2两侧的中间处均固定连接有旋转机构,灯体1通过一侧设置的旋转机构连接有电源线6,电源线6外表面安装有开关控制器7,电源线6远离灯体1的一端安装电源插头8,灯体1的两侧位于旋转机构的内部安装有连接杆3,连接杆3的内部设置有连接圆环13,旋转机构与连接杆3相连接,连接杆3另一端连接转管座2侧壁的旋转机构,转管座2上面设置有多个转管洞4;
28.多个转管洞4的设置有利于放置药膜管,防止人工操作无法使药膜管完全避光,从而导致下方药膜管出现透光导致赤眼蜂滞留不爬行的问题,以及避免农药或其他因素导致赤眼蜂活性低爬管慢转管效率低在单人或少人操作中无法及时将已爬行1h的赤眼蜂转出,出现试验误差的情况出现,有利于提高试验的准确性。
29.参照图4-5,旋转接机构包括两个旋转接头5,一个旋转接头5 内部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旋转平底12,旋转平底1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旋转柱11,旋转柱11凸出旋转平底12,旋转柱11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旋转柱11为空心结构,另一个转接头5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旋转螺帽10,连接杆3两端为圆环结构,连接杆3套接在旋转柱11上并通过旋转螺帽10固定,利用旋转柱11和旋转螺帽10之间的外螺纹与内螺纹的连接,满足连接杆3和旋转接头5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30.参照图1-4,旋转接头5内开设有通孔,连接电源线6一端贯穿旋转接头5内开设的通孔并与灯体1相连接,灯体1和转管座2通过连接杆3与旋转接头5安装连接,通孔的设置有利于电源线6与灯体 1之间的连接,从而方便电源线6控制灯体1的开关。
31.参照图1-2,led灯9的数量为6*13颗,且等距分布在灯体1的下部,转管洞4的数量为3*8个,且等距分布在转管座2上,多个转管洞4的设置有利于放置多个药膜管,多个led灯9的设置有利于提供近距离的光源。
32.参照图1-3,转管洞4为空心圆柱体,空心圆柱设置有利于对药膜管的放置提供空间。
33.参照图1和6,灯体1与连接杆3为白色不透明聚乙烯材质,转管座2为黑色不透明聚乙烯材质,黑色不透明聚乙烯材质的设置有利于起到良好的避光,避免透光导致赤眼蜂滞留不爬行的情况出现。
34.参照图4-5,旋转螺帽10的突起圆柱内部设置有内螺纹,旋转柱11外表面设置的外螺纹与旋转螺帽10内部的内螺纹尺寸相适配,连接圆环13为镂空设计,内螺纹与外螺纹的设置满足旋转螺帽10和旋转柱11之间的链接,镂空设置有利于连接圆环13套接在旋转柱 11。
35.本实用新型中,该赤眼蜂转管灯主要用于赤眼蜂毒性试验的转管操作,转管灯的灯体1上安装有78颗led灯9,可提供足够光照且转管座2采用黑色材料制作不会出现漏光,能很好激发赤眼蜂的趋光性,转管洞4竖直设置,使指形管垂直于操作台且不会出现震动/晃动,能够充分显现赤眼蜂的向上特性,使赤眼蜂快速从药膜管往上爬入无药指形管,转管座2设置有24个转管洞4,能够放入多组试验药膜管,同时进行转管操作,避免由于各因素导致转管时间长影响后面试验药膜管不能及时转管出现实验误差。
36.以一组赤眼蜂毒性试验为例,步骤如下:
37.s1、每组按6个处理组 空白对照 溶剂对照,每个处理、空白、溶剂为三个平行对
照,每个平行对照药膜管中计数转入100
±
10只赤眼蜂,避光爬行1h后进行转管试验。
38.s2、将赤眼蜂转管灯连接电源打开开关控制器7,提供光源。
39.s3、根据赤眼蜂爬行时间先后顺序依次将已爬行1h的赤眼蜂药膜管取出,通过自制转管套(根据指形管外周长使用卡纸制作的宽 2cm的圆形指环套)与无药指形管连接,然后将药膜管一端放入转管洞4中,在趋光性与向上性的作用下,赤眼蜂迅速爬向新管。
40.s4、在转管操作过程中可以观察在转管座2上的赤眼蜂爬行情况,若存活赤眼蜂均已爬入无药指形管,及时将其取下封口。
41.综上可得,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灯体1、转管座2、转管洞4、 led灯9,解决了当前赤眼蜂毒性试验转管过程中存在的下管避光不完全导致部分赤眼蜂滞留不爬新管、试验环境光线暗淡导致赤眼蜂趋光性较弱爬管效率低、赤眼蜂因供试农药或其他因素导致活性较弱爬行缓慢转管时间较长无法及时转其余试验管出现试验误差以及长时间手持药膜管转管不小心震动、晃动导致赤眼蜂掉落的问题。
4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