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垃圾桶垃圾压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7-20 17:02:3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垃圾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垃圾桶垃圾压紧装置。


背景技术:

2.自动封口智能垃圾桶采用安装在智能桶盖上的抽拉式垃圾袋,除了具备普通智能垃圾桶感应打开投放盖的功能外,在清理调换垃圾袋时,垃圾袋可通过电热装置进行自动封口,封口完成后,打开智能桶盖,垃圾从桶口提出即可,具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卫生干净等特点,但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垃圾之间空虚,占用空间大,热熔封口打包时常常会发生垃圾夹在封口位置,导致垃圾袋封口密封效果差;二是即使垃圾不夹在封口位置,但由于封口位置与垃圾接触,垃圾污渍就粘在封口位置的垃圾袋上,垃圾袋在进行电热封口时,常常会发生封口不密封的现象;三是打开智能桶盖时提取垃圾袋时重心不稳,需在桶底后侧增加稳定板,有待进一步改进。为此,许多生产厂家和有识之士进行开发和研制,但至今尚未有较理想的产品面世。


技术实现要素:

3.(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的垃圾桶垃圾压紧装置;操作使用方便,重心稳定,通过压紧拉伸垃圾袋保证封口质量。
5.(二)技术方案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垃圾桶垃圾压紧装置,包括:外桶体、内桶体和垃圾压紧拉伸机构,所述外桶体设有用于放置垃圾袋的垃圾袋容腔,所述垃圾压紧拉伸机构包括推动件以及通过扭簧铰接在所述内桶体上的垃圾压板,所述外桶体设有与所述垃圾压板对应的定位挡块;正常使用状态时,所述垃圾压板对应抵靠在定位挡块上使所述垃圾压板处于竖起状态;当所述内桶体打开时,所述垃圾压板脱离所述定位挡块,所述垃圾压板在所述扭簧作用下向内侧转动并压紧拉伸垃圾袋;在送出即将结束时,所述推动件抵靠在所述垃圾压板上并带动所述垃圾压板转动至竖起状态,通过压紧拉伸垃圾袋保证封口质量。
7.本实用新型垃圾桶垃圾压紧装置,垃圾袋送出封口及调换过程中自动完成,垃圾看不见、碰不到、闻不到,卫生干净;具有结构简单合理,操作使用方便,重心稳定,通过压紧拉伸垃圾袋保证封口质量;设有两个垃圾压板,垃圾袋压紧拉伸效果更好,进一步提高封口质量;正常使用状态时和内桶体送出结束时,第一垃圾压板和第二垃圾压板均保持竖起状态,便于垃圾正常投入、垃圾袋封口以及取走垃圾袋的操作;送出内桶体时,第一垃圾压板和第二垃圾压板向内侧压紧拉伸垃圾袋,不仅可以压紧垃圾,减少占用空间,而且向下拉伸一定距离的垃圾袋,可以避开在垃圾接触过的位置封口,从而保证垃圾袋封口可靠,提高垃圾袋的封口质量;内桶体设有向外排风的风扇,内桶体收回复位后,风扇使垃圾袋布置在内桶体桶底,使得垃圾袋贴合内桶体内壁。
8.进一步的,所述垃圾压板包括第一垃圾压板和第二垃圾压板,所述定位挡块与所述第一垃圾压板对应设置,所述推动件包括与所述第一垃圾压板对应的第一推动件以及与所述第二垃圾压板对应的第二推动件。设有两个垃圾压板,垃圾袋压紧拉伸效果更好,进一步提高封口质量。正常使用状态时,所述第一垃圾压板对应抵靠在定位挡块上使所述第一垃圾压板处于竖起状态;当所述送出机构送出所述内桶体时,所述第一垃圾压板脱离所述定位挡块,所述第一垃圾压板在第一压板扭簧作用下向内侧转动并压紧拉伸垃圾袋;在送出即将结束时,所述第一推动件抵靠在所述第一垃圾压板上并带动所述第一垃圾压板转动至竖起状态。正常使用状态时和内桶体送出结束时,第一垃圾压板和第二垃圾压板均保持竖起状态,便于垃圾正常投入、垃圾袋封口以及取走垃圾袋的操作;送出所述内桶体时,第一垃圾压板和第二垃圾压板向内侧压紧拉伸垃圾袋,不仅可以压紧垃圾,减少占用空间,而且向下拉伸一定距离的垃圾袋,可以避开在垃圾接触过的位置封口,从而保证垃圾袋封口可靠,提高垃圾袋的封口质量。
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垃圾压板通过第一压板扭簧铰接在所述内桶体上,所述第二垃圾压板通过第二压板扭簧铰接在所述内桶体上,所述第一推动件通过第一扭力弹簧铰接在所述外桶体上,所述第二推动件通过第二扭力弹簧铰接在所述外桶体上。正常使用状态时,所述第二推动件在第二扭力弹簧作用下抵靠在所述第二垃圾压板上,使得所述第二垃圾压板保持竖起状态。当所述送出机构送出所述内桶体时,所述第二推动件脱离所述第二垃圾压板,所述第二垃圾压板在所述第二压板扭簧作用下向内侧转动一定角度并压紧拉伸垃圾袋。
10.进一步的,所述外桶体滑动安装有滑动拉杆,所述外桶体设有与所述滑动拉杆对应的滑道,所述滑动拉杆一端与所述第二垃圾压板的一端铰接,所述滑动拉杆另一端设有限位凸起,所述外桶体设有与所述限位凸起对应的限位挡块;在内桶体送出即将结束时,所述限位凸起抵靠在所述限位挡块上,继续送出所述内桶体,所述滑动拉杆拉动所述第二垃圾压板使所述第二垃圾压板转动至竖起状态。所述滑道为滑槽,滑动拉杆可沿滑槽滑动。
11.进一步的,所述外桶体上设有将所述内桶体送出的送出机构。所述送出机构包括送出电机、传动齿轮和螺杆,所述传动齿轮设置在所述螺杆一端并与所述送出电机的输出齿轮啮合,所述送出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外桶体上,所述内桶体底部固定设置有与所述螺杆对应的螺母,所述螺杆两端设有轴承。通过送出电机带动螺杆转动,使得螺母带动内桶体沿所述螺杆轴线方向运动。通过送出电机正反转实现内桶体送出和收回功能。当然送出机构还可以采用同步带送出机构或齿轮与齿条送出机构。
12.进一步的,所述外桶体设有抽屉口,所述内桶体设有与所述抽屉口对应的抽屉式垃圾桶门,使用方便。
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垃圾压板的下端部设有斜挡板,所述定位挡块为与所述斜挡板对应的斜挡块,正常使用状态时,所述第一垃圾压板对应抵靠在定位挡块上使所述第一垃圾压板处于竖起状态。
14.进一步的,所述内桶体的底部两侧通过滚轮固定件对应设有与地面滚动配合的滚轮,便于内桶体送出和收回。
15.进一步的,所述内桶体设有向外排风的风扇,所述内桶体设有与所述风扇对应的排风口。内桶体收回复位后,所述风扇使垃圾袋布置在内桶体桶底,使得垃圾袋贴合内桶体
内壁。
16.进一步的,所述内桶体上端设有用于对垃圾袋进行封口的电热块,内桶体送出时带动所述电热块向一侧运动并封口垃圾袋,封口效果好。
17.(三)有益效果
18.本实用新型垃圾桶垃圾压紧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合理,操作使用方便,重心稳定,通过压紧拉伸垃圾袋保证封口质量;设有两个垃圾压板,垃圾袋压紧拉伸效果更好,进一步提高封口质量;正常使用状态时和内桶体送出结束时,第一垃圾压板和第二垃圾压板均保持竖起状态,便于垃圾正常投入、垃圾袋封口以及取走垃圾袋的操作;送出内桶体时,第一垃圾压板和第二垃圾压板向内侧压紧拉伸垃圾袋,不仅可以压紧垃圾,减少占用空间,而且向下拉伸一定距离的垃圾袋,可以避开在垃圾接触过的位置封口,从而保证垃圾袋封口可靠,提高垃圾袋的封口质量;内桶体设有向外排风的风扇,内桶体收回复位后,风扇使垃圾袋布置在内桶体桶底,使得垃圾袋贴合内桶体内壁;垃圾袋送出封口及调换过程中自动完成,垃圾看不见、碰不到、闻不到,卫生干净。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垃圾桶垃圾压紧装置的立体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垃圾桶垃圾压紧装置的爆炸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垃圾桶垃圾压紧装置垃圾袋容腔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垃圾桶垃圾压紧装置正常使用状态时的剖视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垃圾桶垃圾压紧装置正常使用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垃圾桶垃圾压紧装置送出内桶体时的结构示意图;
25.图7为本实用新型垃圾桶垃圾压紧装置内桶体送出结束时的结构示意图;
26.图8为图7中a部的放大图;
27.图9为本实用新型垃圾桶垃圾压紧装置滑道的结构示意图;
28.图10为本实用新型垃圾桶垃圾压紧装置内桶体的结构示意图;
29.其中:1为外桶体、101为垃圾袋容腔、102为定位挡块、2为内桶体、3为垃圾压板、4为推动件、5为排风口、6为第一垃圾压板、601为第一压板扭簧、602为斜挡板、7为第二垃圾压板、701为第二压板扭簧、8为第一推动件、801为第一扭力弹簧、9为第二推动件、901为第二扭力弹簧、10为滑动拉杆、11为滑道、12为限位凸起、13为限位挡块、14为送出电机、15为传动齿轮、16为螺杆、17为轴承、18为抽屉口、19为抽屉式垃圾门、20为滚轮固定件、21为滚轮、22为风扇、23为电热块、24为通槽、25为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30.参阅图1~图10,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垃圾桶垃圾压紧装置,包括:外桶体1、内桶体2和垃圾压紧拉伸机构,外桶体1设有用于放置垃圾袋的垃圾袋容腔101,外桶体1包括垃圾桶智能盖,垃圾袋容腔101设置在垃圾桶智能盖上;垃圾压紧拉伸机构包括推动件4以及通过扭簧铰接在内桶体2上的垃圾压板3,外桶体1设有与垃圾压板3对应的定位挡块102;正常使用状态时,垃圾压板3对应抵靠在定位挡块102上使垃圾压板3处于竖起状态;当内桶体2打开时,垃圾压板3脱离定位挡块102,垃圾压板3在扭簧作用下向内侧转动并压紧拉伸垃
圾袋;在送出即将结束时,推动件4抵靠在垃圾压板3上并带动垃圾压板3转动至竖起状态,通过压紧拉伸垃圾袋保证封口质量。
31.本实用新型垃圾桶垃圾压紧装置,内桶体设有向外排风的风扇,内桶体收回复位后,风扇使垃圾袋布置在内桶体桶底,使得垃圾袋贴合内桶体内壁;垃圾袋送出封口及调换过程中自动完成,垃圾看不见、碰不到、闻不到,卫生干净;具有结构简单合理,操作使用方便,重心稳定,通过压紧拉伸垃圾袋保证封口质量;设有两个垃圾压板,垃圾袋压紧拉伸效果更好,进一步提高封口质量;正常使用状态时和内桶体送出结束时,第一垃圾压板和第二垃圾压板均保持竖起状态,便于垃圾正常投入、垃圾袋封口以及取走垃圾袋的操作;送出内桶体时,第一垃圾压板和第二垃圾压板向内侧压紧拉伸垃圾袋,不仅可以压紧垃圾,减少占用空间,而且向下拉伸一定距离的垃圾袋,可以避开在垃圾接触过的位置封口,从而保证垃圾袋封口可靠,提高垃圾袋的封口质量。
32.参阅图1~图7,垃圾压板3包括第一垃圾压板6和第二垃圾压板7;定位挡块102与第一垃圾压板6对应设置,推动件4包括与第一垃圾压板6对应的第一推动件8以及与第二垃圾压板7对应的第二推动件9。设有两个垃圾压板,垃圾袋压紧拉伸效果更好,进一步提高封口质量。正常使用状态时,第一垃圾压板6对应抵靠在定位挡块102上使第一垃圾压板6处于竖起状态;当送出机构送出内桶体2时,第一垃圾压板6脱离定位挡块102,第一垃圾压板6在第一压板扭簧作用下向内侧转动并压紧拉伸垃圾袋;在送出即将结束时,第一推动件8抵靠在第一垃圾压板3上并带动第一垃圾压板6转动至竖起状态。正常使用状态时和内桶体送出结束时,第一垃圾压板6和第二垃圾压板7均保持竖起状态,便于垃圾正常投入、垃圾袋封口以及取走垃圾袋的操作;送出内桶体2时,第一垃圾压板6和第二垃圾压板7向内侧压紧拉伸垃圾袋,不仅可以压紧垃圾,减少占用空间,而且向下拉伸一定距离的垃圾袋,可以避开在垃圾接触过的位置封口,从而保证垃圾袋封口可靠,提高垃圾袋的封口质量。
33.参阅图2~图9,第一垃圾压板6通过第一压板扭簧601铰接在内桶体2上,第二垃圾压板7通过第二压板扭簧701铰接在内桶体2上,第一推动件8通过第一扭力弹簧801铰接在外桶体1上,第二推动件9通过第二扭力弹簧901铰接在外桶体1上。正常使用状态时,第二推动件9在第二扭力弹簧901作用下抵靠在第二垃圾压板7上,使得第二垃圾压板7保持竖起状态。当送出机构送出内桶体2时,第二推动件9脱离第二垃圾压板7,第二垃圾压板7在第二压板扭簧701作用下向内侧转动一定角度并压紧拉伸垃圾袋。外桶体1滑动安装有滑动拉杆10,外桶体1设有与滑动拉杆10对应的滑道11,滑动拉杆10一端与第二垃圾压板7的一端铰接,滑动拉杆10另一端设有限位凸起12,外桶体1设有与限位凸起12对应的限位挡块13;在内桶体2送出即将结束时,限位凸起12抵靠在限位挡块13上,继续送出内桶体2,滑动拉杆10拉动第二垃圾压板7使第二垃圾压板7转动至竖起状态。滑道11为滑槽,滑动拉杆10可沿滑槽滑动。
34.参阅图2和图4,外桶体1上设有将内桶体2送出的送出机构。送出机构包括送出电机14、传动齿轮15和螺杆16,传动齿轮15设置在螺杆16一端并与送出电机14的输出齿轮啮合,送出电机14固定安装在外桶体1上,内桶体2底部固定设置有与螺杆16对应的螺母25,螺杆16两端设有轴承17。通过送出电机带动螺杆16转动,使得螺母25带动内桶体2沿螺杆16轴线方向运动。通过送出电机正反转实现内桶体送出和收回功能。当然送出机构还可以采用同步带送出机构或齿轮与齿条送出机构。外桶体1设有抽屉口18,内桶体2设有与抽屉口18
对应的抽屉式垃圾桶门19,使用方便。
35.参阅图1、图2、图4和图10,第一垃圾压板6的下端部设有斜挡板602,定位挡块102为与斜挡板602对应的斜挡块,正常使用状态时,第一垃圾压板6对应抵靠在定位挡块102上使第一垃圾压板6处于竖起状态。内桶体底部设有与第一垃圾压板6和第二垃圾压板7对应的通槽24。内桶体2的底部两侧通过滚轮固定件20对应设有与地面滚动配合的滚轮21,便于内桶体送出和收回。内桶体2外侧固定设有向外排风的风扇22,内桶体2设有与风扇22对应的排风口5。内桶体收回复位后,风扇22使垃圾袋布置在内桶体桶底,使得垃圾袋贴合内桶体内壁。内桶体2上端设有用于对垃圾袋进行封口的电热块23,内桶体送出时带动电热块23向一侧运动并封口垃圾袋,封口效果好。
36.本实用新型垃圾桶垃圾压紧装置,送出内桶体时,第一垃圾压板和第二垃圾压板向内侧压紧拉伸垃圾袋,不仅可以压紧垃圾,减少占用空间,而且向下拉伸一定距离的垃圾袋,可以避开在垃圾接触过的位置封口,从而保证垃圾袋封口可靠,提高垃圾袋的封口质量,内桶体设有向外排风的风扇,内桶体收回复位后,风扇使垃圾袋布置在内桶体桶底,使得垃圾袋贴合内桶体内壁;垃圾袋送出封口及调换过程中自动完成,垃圾看不见、碰不到、闻不到,卫生干净;具有结构简单合理,操作使用方便,重心稳定,通过压紧拉伸垃圾袋保证封口质量;设有两个垃圾压板,垃圾袋压紧拉伸效果更好,进一步提高封口质量;正常使用状态时和内桶体送出结束时,第一垃圾压板和第二垃圾压板均保持竖起状态,便于垃圾正常投入、垃圾袋封口以及取走垃圾袋的操作。
37.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