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避雷器总成的制作方法

2022-07-20 14:48:5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系统配套避雷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避雷器总成。


背景技术:

2.在电力系统中,避雷器作为重要的过电压保护装置,与其所保护的电器设备并联,用于防止所保护电器设备遭受雷电波及操作波冲击的危害。
3.在一些超高压、特高压电力系统中,如750kv电力系统,由于其电压等级高,一般情况下,考虑到外绝缘等方面的要求,这类电力系统中的避雷器的整体结构尺寸大,对地杂散电容造成沿电阻片柱的电压分布不均匀变大,最大的电压应力通常出现在避雷器的上端。为此需要采用均压措施以减小电压分布不均匀对电阻片长期运行可靠性的影响。
4.对于电压分布不均匀的问题目前常采用均压环来解决。但对于如750kv等超高压电力系统中的避雷器而言,若采用均压环来进行均压,将需采用具有更大环径和罩入深度的均压环,并配合多个环结构,才能够满足电力系统的性能需求,但若如此做,则需增设大量的支撑部件来保证避雷器竖直方向上的绝缘间隙尺寸,这不仅会造成避雷器系统内环的结构复杂,致使避雷器顶端的负荷加大,外绝缘干弧距离变小,也会因均压环自身环径等尺寸过大导致设备所需的相间距离变大,占用更大的安装空间,给电力系统的相关设备布置和安装造成诸多不利影响。
5.因此,如何精简超高压电力系统配套避雷器的组件结构,降低其所需的装配空间,并使其安装更加方便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避雷器总成,该避雷器总成的结构简单紧凑,所需的装配空间较小,且其安装较为便捷高效。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避雷器总成,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避雷器元件,还包括位于所述避雷器元件底部的低压接线板以及位于所述避雷器元件顶部的高压接线板,所述低压接线板的底部设置有绝缘底座,所述高压接线板的下方设置有同轴套设于所述避雷器元件外周部的均压环,所述均压环的内环面与所述避雷器元件的外周面间隙配合;
8.所述避雷器元件包括若干沿竖直方向依次排布的电容组件,所述电容组件内设置有若干沿竖直方向依次排布的电容器。
9.优选地,所述高压接线板的上方设置有与所述均压环同轴对位配合的防晕环。
10.优选地,所述避雷器元件的顶部设置有沿水平方向延展的固定板,所述均压环拆装连接于所述固定板的下方,所述防晕环拆装连接于所述固定板的上方。
11.优选地,所述均压环上沿其周向均布有若干下撑杆,所述下撑杆的底端与所述均压环焊接固定,且所述下撑杆的顶端通过螺栓拆装连接于所述固定板上。
12.优选地,所述均压环内具有下环形空腔,所述下环形空腔内嵌装有与所述下撑杆
一一对应并对位配合的下加强环,所述下加强环的外壁与所述下环形空腔的内壁紧密贴合。
13.优选地,所述防晕环上沿其周向均布有若干上撑杆,所述上撑杆的顶端与所述防晕环焊接固定,且所述上撑杆的底端通过螺栓拆装连接于所述固定板上。
14.优选地,所述防晕环内具有上环形空腔,所述上环形空腔内嵌装有与所述上撑杆一一对应并对位配合的上加强环,所述上加强环的外壁与所述上环形空腔的内壁紧密贴合。
15.优选地,所述防晕环的管径不小于200mm。
16.优选地,所述均压环的环径不大于2500mm,管径不小于200mm,罩入深度不大于1150mm。
17.优选地,所述电容组件的端部设置有过渡板,相邻两所述电容器之间通过与过渡板适配的螺栓拆装连接。
18.相对上述背景技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避雷器总成,其装配运行过程中,通过均压环与电容组件内各电容器间的协同配合,使得均压环无需具备较大的环径尺寸和罩入深度即可满足超高压电力系统中的避雷器性能需求,避免杂散电容等造成的电压不均现象,从而大幅降低了均压环的结构尺寸,使避雷器总成的整体体积相应减小;同时,各电容组件沿竖直方向依次排布,形成对均压环的结构支撑,并保证了高压接线板与低压接线板间的绝缘距离,从而无需另外布置用以支撑均压环和高压接线板等顶部构件的支撑件,大幅简化了所述避雷器总成的组件结构,优化其装配空间,使避雷器总成所需的装配空间更小,减小避雷器相间的距离,空间利用率更高,且该避雷器总成的组装简便易行,安装效率得以相应提高。
19.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方案中,所述高压接线板的上方设置有与所述均压环同轴对位配合的防晕环。该防晕环能够有效防止电晕现象对避雷器总成及其相关电力设备的危害,保证避雷器总成及其相关电力设备的稳定可靠运行。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避雷器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图1中均压环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图2中下加强环的轴向示意图;
24.图4为图3的侧视图;
25.图5为图1中防晕环的结构示意图。
26.其中:
27.11-避雷器元件;
28.111-电容组件;
29.112-电容器;
30.113-过渡板;
31.12-低压接线板;
32.13-高压接线板;
33.14-绝缘底座;
34.15-均压环;
35.151-下环形空腔;
36.152-下加强环;
37.16-防晕环;
38.161-上环形空腔;
39.162-上加强环;
40.17-固定板;
41.171-下撑杆;
42.172-上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43.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避雷器总成,该避雷器总成的结构简单紧凑,所需的装配空间较小,且其安装较为便捷高效。
44.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45.请参考图1至图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避雷器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均压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下加强环的轴向示意图;图4为图3的侧视图;图5为图1中防晕环的结构示意图。
46.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避雷器总成,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避雷器元件11,还包括位于避雷器元件11底部的低压接线板12以及位于避雷器元件11顶部的高压接线板13,低压接线板12的底部设置有绝缘底座14,高压接线板13的下方设置有同轴套设于避雷器元件11外周部的均压环15,均压环15的内环面与避雷器元件11的外周面间隙配合;避雷器元件11包括若干沿竖直方向依次排布的电容组件111,电容组件111内设置有若干沿竖直方向依次排布的电容器112。
47.装配运行过程中,通过均压环15与电容组件111内各电容器112间的协同配合,使得均压环15无需具备较大的环径尺寸和罩入深度即可满足超高压电力系统中的避雷器性能需求,避免杂散电容等造成的电压不均现象,从而大幅降低了均压环15的结构尺寸,使避雷器总成的整体体积相应减小;同时,各电容组件111沿竖直方向依次排布,形成对均压环15的结构支撑,并保证了高压接线板13与低压接线板12间的绝缘距离,从而无需另外布置用以支撑均压环15和高压接线板13等顶部构件的支撑件,大幅简化了所述避雷器总成的组件结构,优化其装配空间,使避雷器总成所需的装配空间更小,减小避雷器相间的距离,空间利用率更高,且该避雷器总成的组装简便易行,安装效率得以相应提高。
48.进一步地,高压接线板13的上方设置有与均压环15同轴对位配合的防晕环16。该防晕环16能够有效防止电晕现象对避雷器总成及其相关电力设备的危害,保证避雷器总成及其相关电力设备的稳定可靠运行。
49.更进一步地,避雷器元件11的顶部设置有沿水平方向延展的固定板17,均压环15拆装连接于固定板17的下方,防晕环16拆装连接于固定板17的上方。该固定板17能够为均压环15和防晕环16提供可靠的装配位置,保证均压环15及防晕环16与避雷器元件11及高压接线板13等邻近部件间的相对位置和配合间隙,避免邻近部件间发生结构干涉和影响。
50.具体地,均压环15上沿其周向均布有若干下撑杆171,下撑杆171的底端与均压环15焊接固定,且下撑杆171的顶端通过螺栓拆装连接于固定板17上。通过下撑杆171与均压环15及固定板17间的对位配合,能够为均压环15提供可靠的结构支撑,同时保证均压环15与固定板17间的相对位置稳定,以此保证均压环15的装配位置稳定可靠。
51.更具体地,均压环15内具有下环形空腔151,下环形空腔151内嵌装有与下撑杆171一一对应并对位配合的下加强环152,下加强环152的外壁与下环形空腔151的内壁紧密贴合。该下加强环152能够有效保证均压环15的整体结构强度,尤其是通过下加强环152与下撑杆171间的对位配合结构,能够显著提高下撑杆171与均压环15间连接处的焊接强度和组件结构可靠性,使均压环15的装配位置和相关组件结构更加稳固可靠。
52.应当说明的是,上述下撑杆171的数量一般为4个,但在实际应用中,该下撑杆171的数量可以依据实际工况需求灵活选择和调整,原则上,只要是能够保证均压环15与固定板17间的可靠连接,并满足所述避雷器总成的实际应用需要均可。
53.此外,防晕环16上沿其周向均布有若干上撑杆172,上撑杆172的顶端与防晕环16焊接固定,且上撑杆172的底端通过螺栓拆装连接于固定板17上。与上文所述下撑杆171功能相似地,通过上撑杆172与防晕环16及固定板17间的对位配合,能够为防晕环16提供可靠的结构支撑,同时保证防晕环16与固定板17间的相对位置稳定,以此保证防晕环16的装配位置稳定可靠。
54.具体而言,防晕环16内具有上环形空腔161,上环形空腔161内嵌装有与上撑杆172一一对应并对位配合的上加强环162,上加强环162的外壁与上环形空腔161的内壁紧密贴合。与上文所述的下加强环152功能相似地,该上加强环162能够有效保证防晕环16的整体结构强度,尤其是通过上加强环162与上撑杆172间的对位配合结构,能够显著提高上撑杆172与防晕环16间连接处的焊接强度和组件结构可靠性,使防晕环16的装配位置和相关组件结构更加稳固可靠。
55.需要相应说明的是,上述上撑杆172的数量一般为4个,但在实际应用中,该上撑杆172的数量可以依据实际工况需求灵活选择和调整,原则上,只要是能够保证防晕环16与固定板17间的可靠连接,并满足所述避雷器总成的实际应用需要均可。
56.此外应当说明的是,考虑到再各自主体部件内的装配位置及作用比较相似,上述上加强环162的结构形状可以依据如图3和图4所示的下加强环152相应参考理解。
57.另一方面,考虑到大部分工况下的装配运行需求,防晕环16的管径不小于200mm。
58.此外,均压环15的环径不大于2500mm,管径不小于200mm,罩入深度不大于1150mm。
59.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上述罩入深度,是指均压环15与所述避雷器总成的避雷器元件11的顶部之间沿竖直方向的间距,通常来讲,也即所述避雷器总成的主体部分位于均压环15与其下撑杆171配合形成的“罩子”状结构内的有效长度尺寸,该罩入深度的尺寸过大,会导致均压环15与绝缘底座14间的绝缘间距过小,从而影响所述避雷器总成的整体性能,并对相关电力设备的稳定运行造成不利影响。
60.当然,实际应用中,上述防晕环16及均压环15的各尺寸参数均可依据具体工况需求和装配空间需要灵活选择和调整,原则上,只要是能够满足所述避雷器总成的实际装配运行需求均可。
61.另外,电容组件111的端部设置有过渡板113,相邻两电容组件111之间通过与过渡板113适配的螺栓拆装连接。各过渡板113不仅能够保证相邻两电容组件111之间的配合间隙,还能够避免电容组件111间的装配连接结构对电容组件111主体结构的影响,优化各电容组件111间的结构布局和装配强度。
62.应当指出的是,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工况需求而通过拆装连接实现对电容组件111数量及其装配位置的调整,并且,各电容组件111内的电容器112数量并不一定相同,根据具体工况需求而换装具有不同电容器112数量的电容组件111,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基于实际工况条件和装配需求而进行调整和选择的,原则上,只要是能够满足所述避雷器总成的实际应用需要均可。
63.综上可知,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避雷器总成,其装配运行过程中,通过均压环与电容组件内各电容器间的协同配合,使得均压环无需具备较大的环径尺寸和罩入深度即可满足超高压电力系统中的避雷器性能需求,避免杂散电容等造成的电压不均现象,从而大幅降低了均压环的结构尺寸,使避雷器总成的整体体积相应减小;同时,各电容组件沿竖直方向依次排布,形成对均压环的结构支撑,并保证了高压接线板与低压接线板间的绝缘距离,从而无需另外布置用以支撑均压环和高压接线板等顶部构件的支撑件,大幅简化了所述避雷器总成的组件结构,优化其装配空间,使避雷器总成所需的装配空间更小,减小避雷器相间的距离,空间利用率更高,且该避雷器总成的组装简便易行,安装效率得以相应提高。
64.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避雷器总成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