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超低能耗混凝土T型组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7-20 03:46:5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一种超低能耗混凝土t型组合结构
技术领域
1.本发明属于装配式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低能耗混凝土t型组合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双碳”是我国的一个减碳政策,即二氧化碳的排放争取在2030年达到峰值,到2060年实现中和。在“双碳”政策的大背景下,对于建筑工程来讲,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建造超低能耗的绿色建筑。
[0003]
建筑外墙一般都需要做保温处理和装饰处理。传统的装饰处理是在保温处理后,利用粘接沙浆通过人工的方式将装饰板粘贴于建筑外墙上,但有很多弊端,特别是如果采用双层保温加装饰涉及到3个粘接层,无论哪个粘接层遭到破坏,都会引起脱落,另外人工方式粘接,都会引起铺贴误差,影响整体美观。
[0004]
而对于预制建筑外墙,比较巧妙的装饰处理是将要铺贴的装饰板反向铺放于混凝土模具内,然后直接在上面浇筑混凝土并振捣成型,但也会存在问题,例如振捣时,装饰板会移动,而且装饰板整体接触面大,不好脱模。一般的保温连接件,由于保温板两侧缺少支撑,因此较长的保温连接件难以达到受力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利用钢板作为支撑的新型连接件连接双层保温板;
[0006]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是利用双层保温板达到超低能耗要求;
[0007]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三是利用钢板连接结构和竖向连接组件形成受力体系,再没有大幅增加材料成本的基础上方便工业化生产。
[0008]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9]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一种超低能耗混凝土t型组合结构,包括:第一预制混凝土层、第一保温板层、第二保温板层、第一钢板层和t型后浇混凝土层;第一预制混凝土层位于最外侧,第一保温板层设于第一预制混凝土层内侧,第二保温板层设于第一保温板层内侧,第一钢板层设于第二保温板层(3)内侧, t型后浇混凝土层设于最内侧;
[0010]
第一预制混凝土层、第一保温板层、第二保温板层、第一钢板层和t型后浇混凝土层之间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第一连接件一端埋置在第一预制混凝土层中,第一连接件另一端埋置在t型后浇混凝土层中。
[0011]
所述第一预制混凝土层采用20mm-50mm厚c30-c60混凝土一次性浇筑。
[0012]
可选的,第一预制混凝土层材料采用轻集料混凝土、eps填料混凝土。
[0013]
所述第一保温板层为真空绝热保温板,厚度为20-40mm;所述第二保温板层材料为聚氨酯或聚苯板的一种,厚度为60-100mm。
[0014]
所述第一钢板层采用厚度为4-8mm的q345b热轧钢板。
[0015]
所述t型后浇混凝土层包括若干个钢板连接结构和竖向连接组件;竖向连接组件
设于t型后浇混凝土层的3个端部和芯部,钢板连接结构沿竖向连接组件间隔布设。
[0016]
所述钢板连接结构,包括1个四周封闭的第二钢板和1个u型第三钢板,第二钢板和第三钢板互为垂直并榫卯连接形成钢板套。
[0017]
所述竖向连接组件,包括:2个第一钢筋和若干u型第四钢板,2个第一钢筋位于u型第四钢板的转角内侧,第四钢板沿第一钢筋间隔布设且与钢板连接结构固定连接。
[0018]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预制超低能耗保温结构装饰一体化结构,加工简单,安装方便。同时具备超低能耗、保温结构装饰一体化等众多优点。
附图说明
[0019]
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与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其中包括了这些附图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附图包括在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
[0020]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种超低能耗混凝土t型组合结构的三维示意图。
[0021]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一种超低能耗混凝土t型组合结构的二维剖面示意图。
[0022]
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钢板连接结构的三维示意图。
[0023]
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竖向连接组件三维示意图。
[0024]
附图标记:1
‑ꢀ
第一预制混凝土层; 2-第一保温板层; 3-第二保温板层; 4-第一钢板层;5
‑ꢀ
t型后浇混凝土层;6-第一连接件;7-第二钢板;8-第三钢板;9-第一钢筋;10-第四钢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公开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相关内容,而非对本公开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公开相关的部分。
[0026]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公开。
[0027]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一种超低能耗混凝土t型组合结构,包括:第一预制混凝土层1、第一保温板层2、第二保温板层3、第一钢板层4和t型后浇混凝土层5;其特征在于,第一预制混凝土层1位于最外侧,第一保温板层2设于第一预制混凝土层1内侧,第二保温板层3设于第一保温板层2内侧,第一钢板层4设于第二保温板层3内侧, t型后浇混凝土层5设于最内侧。
[0028]
如图2所示,第一预制混凝土层1、第一保温板层2、第二保温板层3、第一钢板层4和t型后浇混凝土层5之间通过第一连接件6连接,第一连接件6一端埋置在第一预制混凝土层1中,第一连接件6另一端埋置在t型后浇混凝土层5中。
[0029]
所述第一预制混凝土层1采用20mm-50mm厚c30-c60混凝土一次性浇筑。
[0030]
所述第一保温板层2为真空绝热保温板,厚度为20-40mm;所述第二保温板层3材料为聚氨酯或聚苯板的一种,厚度为60-100mm。
[0031]
所述第一钢板层2采用厚度为4-8mm的q345b热轧钢板。
[0032]
所述t型后浇混凝土层5包括若干个钢板连接结构和竖向连接组件;竖向连接组件
设于t型后浇混凝土层5的3个端部和芯部,钢板连接结构沿竖向连接组件间隔布设。
[0033]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所述钢板连接结构,包括1个四周封闭的第二钢板7和1个u型第三钢板8,第二钢板7和第三钢板8互为垂直并榫卯连接形成钢板套。
[0034]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所述竖向连接组件,包括:2个第一钢筋9和若干u型第四钢板10,2个第一钢筋9位于u型第四钢板10的转角内侧,第四钢板10沿第一钢筋9间隔布设且与钢板连接结构固定连接。
[0035]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方式”、“一些实施例/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方式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0036]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7]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清楚地说明本公开,而并非是对本公开的范围进行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上述公开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变化或变型,并且这些变化或变型仍处于本公开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