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林下雨量计引水漏斗防堵塞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7-20 02:30:5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环境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林下雨量计引水漏斗防堵塞结构。


背景技术:

2.翻斗式雨量计是用来测量自然界降雨量的设备,本设备改良方法适用于气象台(站)、水文站、农林、国防等有关部门安装于树林、竹林下用来遥测液体降水量、降水强度、降水起止时间的雨量计设备。
3.根据专利号cn202110114729.1,公开(公告)日:2021-06-08,公开了一种翻斗式雨量计,包括底座:底座上设置有顶部开口的外筒;外筒内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第一漏斗、收集仓、第二漏斗和翻斗组件;第一漏斗、收集仓与第二漏斗的同一中垂线在同一条直线上;第一漏斗、收集仓与第二漏斗的底部中心位置均设置有第一注水口;第一漏斗与第二漏斗固定在外筒的内壁上,收集仓固定在第二漏斗的外壁上;第二漏斗的内壁上纵向固定有第一环形挡板和第二环形挡板,第一环形挡板的外径大于第二环形挡板的外径,第一环形挡板的高度高于第二环形挡板的高度;第一环形挡板与第二环形挡板的第二漏斗上开设有第二注水口,第二注水口设置有虹吸管;虹吸管包括插入到第四注水口的主管,主管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远离主管的第一支管的一端伸入至第一环形挡板与第二环形挡板之间的区域;远离主管的第二支管的一端伸入至第二环形挡板与第二漏斗内壁之间的区域;远离主管的第一支管的端口低于远离主管的第二支管的端口;主管顶部为封闭端;翻斗组件包括设置在外筒底部的第一翻斗组件和第二翻斗组件,第一翻斗组件设置在第二漏斗上第一注水口下方,第二翻斗组件设置在第四注水口下方;第一翻斗组件与第二翻斗组件的结构相同,均包括固定在外筒底部的翻斗支架及铰接在翻斗支架上的翻斗,翻斗的中部设置有竖直挡板,竖直挡板将翻斗分为左右两个区域,翻斗前后两端的外筒底部均设置有排水仓,排水仓固定在外筒内壁上;与排水仓相对应的外筒上开设有排水口;第一翻斗组件与第二翻斗组件之间的外筒底部设置有干簧管支架,干簧管支架上设置有记录第一翻斗组件的第一计数元件,及记录第二翻转组件的第二计数元件。适合不同降雨强度,避免降雨强度大小变化对翻斗雨量计带来很大的误差影响。
4.当前各类翻斗式雨量计基本上都由承雨口、过滤网、一体化支架、引水漏斗、一体化翻斗组件、信号输出端、外筒身(含排水孔)、底座支承脚等组成。在空旷场地,现有雨量计设计基本无堵塞问题存在。但是在森林生态站、竹林生态站等林下使用翻斗式雨量计时往往会因为林内枯落物分解物、植被花粉、粉尘、鸟类粪便等多种物质与林冠穿透雨的混合液悬停导致引水漏斗的堵塞,进而发生林冠穿透雨量记录中断,结果数据与实际降雨量和林冠截留等森林水文效应不匹配。枯枝落叶已经被过滤网过滤,不会进入引水漏斗里面,堵塞部位主要为引水漏斗的下出水口,堵塞物并非枯枝落叶,而是林间穿透雨携带的各类粉末物与雨水混合物在下出水口处流通不畅导致的堵塞,积水后藻类的繁殖导致堵塞更加严重,必须要依靠外力才能疏通。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林下雨量计引水漏斗防堵塞结构,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林下雨量计引水漏斗防堵塞结构,包括本体,其内设置有引水漏斗,所述引水漏斗的进液端内设置有过滤网,所述引水漏斗的内壁设置有多个呈圆周阵列分布的导流槽,多个所述导流槽用于引导所述引水漏斗内液体由进液端螺旋向下流动;
7.所述引水漏斗的下液口设置有下出水管,所述下出水管所述下出水管的端部设置有斜切口,其中:
8.所述下出水管整体高度为7mm,而斜切口占所述下出水管的高度为 5mm。
9.作为优选的,所述本体包括外筒,所述外筒的端口螺纹连接有引流斗座,所述外筒内设置有压筋,所述引水漏斗受所述压筋依托,使其下液口与所述外筒底部保持预定间距,以形成检测区。
10.作为优选的,所述外筒内安装有信号传输器以及液位检测器,所述液位检测器用于检测所述检测区内的蓄液高度,并通过所述信号传输器将其检测数据进行反馈。
11.作为优选的,所述引流斗座具体为圆环形结构,且横截面为直角梯形结构,其斜面为引流斗座的内壁。
12.作为优选的,所述导流槽的螺距为85mm-96mm。
13.作为优选的,所述本体内设置有一体化翻斗组件,所述一体化翻斗组件包括对称设置、且保持轴向转动的翻斗舱,两个所述翻斗舱逐次翻转使其中一个保持水平以承接所述引水漏斗下液口排放液体,另一个保持倾斜。
14.作为优选的,所述下出水管的内径为5mm。
1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林下雨量计引水漏斗防堵塞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在保证雨量计测量精度的前提下,不改变引水漏斗下出水口内径,将现有的内径5mm下出水通道改为上内径为5mm,高2 mm,再向下为高5mm的斜切口,即改圆柱形下出水通道为过滤漏斗尖嘴形,以减小下出水通道对液体的毛管作用,防止林冠穿透雨混合液在通道内悬停;在引水漏斗内设置两条环形向下的导流槽,汇集穿透雨量,加大流速,同样避免穿透雨混合液在下出水通道悬停,从而有效避免引水漏斗堵塞导致数据监测中断,提升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精准性。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0.附图标记说明:
21.1、本体;11、外筒;2、引水漏斗;3、过滤网;4、导流槽;5、引流斗座;6、一体化翻斗组
件;61、翻斗舱;62、支架;8、下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23.如图1-3所示,一种林下雨量计引水漏斗防堵塞结构,包括本体1,其内设置有引水漏斗2,引水漏斗2的进液端内设置有过滤网3,引水漏斗2的内壁设置有多个呈圆周阵列分布的导流槽4,多个导流槽4用于引导引水漏斗2 内液体由进液端螺旋向下流动;
24.引水漏斗2的下液口设置有下出水管8,下出水管8下出水管8的端部设置有斜切口,其中:
25.下出水管8整体高度为7mm,而斜切口占下出水管8的高度为5mm,并且下出水管8的内径为5mm。
26.具体的,上述实施例中的在引水漏斗2内部设置两条交互向下的环形导流槽4,汇集引水漏斗2收集的液体,并使其沿导流槽4向下汇集成水流,加速液体流失,同时使其从下出水口尖角方向流下,避免液体充满下出水口因毛管作用导致混合液长时间悬停而堵塞下出水口尖嘴。
27.进一步的,将引水漏斗2下出水口由现有的内径5mm,高7mm的圆柱形下出水通道参考实验室过滤漏斗的尖嘴造型,改良好为上内径为5mm,高2mm,再向下为高5mm的斜切口,形成金属材质的过滤漏斗尖嘴。可有效防止雨水混合液因毛管作用而导致悬停,从而防止林间穿透雨和各类固态微粒的混合液在引水漏斗2下出水口处的堵塞。
28.更为进一步的,根据毛细现象中液体上升下降的高度可知:式中r为细管半径;ρ为液体密度;θ为液面与管壁的交角,它取决于液、气种类和管壁材料等因素,对于水和洁净的玻璃θ=0
°
,水银和玻璃θ=140
°
;σcosθ为表面张力系数。由此可知,想要减小设备对降雨水流的毛管作用的有效方式为改变管壁材质和增大下出水口半径两个途径。由于考虑翻斗式雨量计在计量翻斗翻转时候的水量浪费而导致测量误差偏大,因此下出水口内径不宜增加太多,而通过本方案改良,便使得原为2.5mm半径的圆形下出水口变成了长半轴3.54mm
×
短半轴2.5mm的椭圆形下出水口,显著减小了下出水口对水流的毛管作用。
29.作为本实用进一步提供的技术方案,根据图3可知,本体1包括外筒11,外筒11的端口螺纹连接有引流斗座5,外筒11内设置有压筋,引水漏斗2 受压筋依托,使其下液口与外筒11底部保持预定间距,以形成检测区。进一步的,在外筒11内安装有信号传输器以及液位检测器,液位检测器用于检测检测区内的蓄液高度,并通过信号传输器将其检测数据进行反馈。上述实施例中的信号传输器以及液位检测器均属于现有技术,在本技术文中不作详细展开,其信号传输器可以通过无线或2g/3g/4g/5g网络外界的终端设备进行连接,将检测的数据进行传递展示。
30.其终端可以为电脑或手机,利用运行的app或者程序软件进行数据查看和展示,详细的app或者程序软件不作详细公开。
31.进一步的,根据图3可知,引流斗座5具体为圆环形结构,且横截面为直角梯形结构,其斜面为引流斗座5的内壁。
32.实施例中的,导流槽4的螺距为85mm-96mm。
33.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的再一个实施例,根据图2及图3可知,本体1内设置有一体化翻斗组件6,一体化翻斗组件6包括对称设置、且保持轴向转动的翻斗舱61,两个翻斗舱61逐次翻转使其中一个保持水平以承接引水漏斗2下液口排放液体,另一个保持倾斜。具体的,在外筒11内侧的底部安装有支架62,而两个翻斗舱61之间的连接部则转动设置在支架62的转轴上,以使其可以如同跷跷板一般,驱使两个翻斗舱61位于水平状和倾斜状来回切换,当其中一个水平的翻斗舱61承接由引水漏斗2下液口排放液体达到满载之后,则空置的翻斗舱61会由倾斜状翻转至水平状,同步的满载液体的翻斗舱61翻转至倾斜状进行倾倒液体。
34.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