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胶原蛋白植入剂无菌混合乳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7-20 01:57:5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生物混合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胶原蛋白植入剂无菌混合乳化装置。


背景技术:

2.胶原蛋白植入剂在经过辐照交联处理后会析出大量的水分,蛋白呈块状,其均匀度较低,目前,为了提高其均匀度,通常所采用的方式为:首先将经辐照交联处理后的胶原蛋白植入剂置于均质乳化袋中,再利用均质乳化器对均质乳化袋多次拍击以对胶原蛋白植入剂进行均质乳化,但采用这种方式,一方面,拍击均质乳化袋有时会造成均质乳化袋的袋体破损,从而造成胶原蛋白植入剂的污染与浪费;另一方面,胶原蛋白植入剂在均质乳化袋中的乳化效率低,且乳化效果差,因此,现有技术中仍存在缺点和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胶原蛋白植入剂无菌混合乳化装置,解决目前在提高经辐照交联处理后的胶原蛋白植入剂的均匀度时,会造成胶原蛋白植入剂的污染与浪费;且乳化效率低,乳化效果差的问题。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
5.一种胶原蛋白植入剂无菌混合乳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空腔结构且两端封闭的混合筒,所述混合筒外的两端分别固定连通有第一进出料管与第二进出料管,所述第二进出料管与第一进出料管上均套设有可拆卸的护帽;混合筒内的两端固定连接有两根对称分布且与混合筒径向平行设置的固定杆,两根固定杆之间设置有与混合筒同轴线设置的搅拌杆,所述搅拌杆上沿搅拌杆轴向固定连接有与搅拌杆同轴线设置且呈螺旋状的切割刀片,所述切割刀片位于混合筒内。
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进出料管的轴向线、第二进出料管的轴向线与混合筒的轴向线平行,且第一进出料管的轴向线与第二进出料管的轴向线交错设置。
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进出料管、第二进出料管均与混合筒同轴线设置。
8.进一步的,所述搅拌杆的中间位置套设有与混合筒同轴线设置且由钢丝编织而成的环形过滤筛网,所述环形过滤筛网外径与混合筒内径相等,且环形过滤筛网与混合筒内壁固定连接,环形过滤筛网将切割刀片分隔为第一切割刀片与第二切割刀片。
9.进一步的,所述搅拌杆的两端与固定杆之间为固定连接或转动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切割刀片与混合筒内相适配。
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2.本实用新型在使用前经灭菌处理,且在无菌环境下使用;在使用时需要与现有的医用注射器配合使用,具体的,医用注射器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医用注射器内盛满经辐照交联处理后的胶原蛋白植入剂,另一个为空医用注射器,在使用过程中,首先将第二进出料管与第一进出料管上的护帽拆下,随之将两个医用注射器分别与第二进出料管与第一进出
料管插接,然后,通过按压盛满胶原蛋白植入剂的医用注射器的活塞杆将胶原蛋白植入剂挤入混合筒内,当胶原蛋白植入剂在混合筒内流动的过程中,胶原蛋白植入剂中的块状胶原蛋白将被切割刀片切割,然后抽拉另一个医用注射器的活塞杆以吸入被切割刀片切割后的胶原蛋白植入剂,这样通过反复挤压、抽拉两个医用注射器的活塞杆可以使胶原蛋白植入剂中的块状胶原蛋白在混合筒内被反复来回切割,而在来回切割的过程中能够对胶原蛋白植入剂进行混合乳化,采用这种方式与现有所采用的方式相比,由于胶原蛋白植入剂是在流动过程中进行乳化,从而能够提高胶原蛋白植入剂的乳化效率,改善乳化效果;此外,在使用过程中,胶原蛋白植入剂处于一个相对密封的空间内被反复抽拉挤压,从而能够避免造成胶原蛋白植入剂的污染与浪费。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14.图2为图1在使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17.附图标记:1、混合筒;2、第一进出料管;3、第二进出料管;4、护帽;5、固定杆;6、搅拌杆;7、切割刀片;71、第一切割刀片;72、第二切割刀片;8、环形过滤筛网;9、医用注射器;91、活塞杆。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19.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胶原蛋白植入剂无菌混合乳化装置,包括具有空腔结构且两端封闭的混合筒1,具体的,混合筒1为筒状结构,在使用时,混合筒1内的体积要大于医用注射器9内的体积;混合筒1外的两端分别固定连通有第一进出料管2与第二进出料管3,第二进出料管3与第一进出料管2上均套设有可拆卸的护帽4,具体的,护帽4可以与第二进出料管3、第一进出料管2插接或螺纹连接,从而便于拆下护帽4;混合筒1内的两端固定连接有两根对称分布且与混合筒1径向平行设置的固定杆5,两根固定杆5之间设置有与混合筒1同轴线设置的搅拌杆6,搅拌杆6上沿搅拌杆6轴向固定连接有与搅拌杆6同轴线设置且呈螺旋状的切割刀片7,切割刀片7位于混合筒1内,具体的,切割刀片7为不锈钢材质制成,还可以在切割刀片7的螺旋刀面上设置开刃的凸棱以提高切割刀片7的切割效果,本实用新型在使用前经灭菌处理,且在无菌环境下使用;在使用时需要与现有的医用注射器9配合使用,具体的,医用注射器9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医用注射器9内盛满经辐照交联处理后的胶原蛋白植入剂,另一个为空医用注射器,在使用过程中,首先将第二进出料管3与第一进出料管2上的护帽4拆下,随之将两个医用注射器9分别与第二进出料管3与第一进出料管2插接,然后,通过按压盛满胶原蛋白植入剂的医用注射器9的活塞杆91将胶原蛋白植入剂挤入混合筒1内,当胶原蛋白植入剂在混合筒1内流动的过程中,胶原蛋白植入剂中的块状胶原蛋白将被切割刀片7切割,然后抽拉另一个医用注射器9的活塞杆91以吸入被切割刀片7切割后的胶原蛋白植入剂,这样通过反复挤压、抽拉两个医用注射器9的活塞杆
91可以使胶原蛋白植入剂中的块状胶原蛋白在混合筒1内被反复来回切割,而在来回切割的过程中能够对胶原蛋白植入剂进行混合乳化,采用这种方式与现有所采用的方式相比,由于胶原蛋白植入剂是在流动过程中进行乳化,从而能够提高胶原蛋白植入剂的乳化效率,改善乳化效果;此外,在使用过程中,胶原蛋白植入剂处于一个相对密封的空间内被反复抽拉挤压,从而能够避免造成胶原蛋白植入剂的污染与浪费;经测试,反复推挤30-40次可使胶原蛋白植入剂混合均匀。
20.进一步的,第一进出料管2与第二进出料管3的其中一种设置方式如下:如图1与图2所示,第一进出料管2的轴向线、第二进出料管3的轴向线与混合筒1的轴向线平行,且第一进出料管2的轴向线与第二进出料管3的轴向线交错设置,具体的,以图1为例,第一进出料管2与第二进出料管3位于混合筒1的对角线上,此时,在使用时,需要将混合筒1如图2所示处于水平状态,具体的,以图2为例,第一进出料管2位于混合筒1的顶部与盛满胶原蛋白植入剂的医用注射器9插接,第二进出料管3位于混合筒1底部与另一个空的医用注射器9插接,这样能够便于向混合筒1内注入胶原蛋白植入剂,也便于混合筒1内的胶原蛋白植入剂被吸入空的医用注射器9中;由于需要来回反复向混合筒1内注入胶原蛋白植入剂,即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多次将混合筒1绕混合筒1的轴向线转动180度以便于使用。
21.进一步的,第一进出料管2与第二进出料管3的另一种设置方式如下:如图3与图4所示,第一进出料管2、第二进出料管3均与混合筒1同轴线设置,此时,在使用时,需要将混合筒1处于竖直状态,而在向混合筒1内注入胶原蛋白植入剂时,需要将盛满胶原蛋白植入剂的医用注射器9与位于混合筒1顶端的第一进出料管2或第二进出料管3插接,将空的医用注射器9与位于混合筒1底端的第一进出料管2或第二进出料管3插接,这样能够便于向混合筒1内注入胶原蛋白植入剂,也便于混合筒1内的胶原蛋白植入剂被吸入空的医用注射器9,由于需要来回反复向混合筒1内注入胶原蛋白植入剂,即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多次将混合筒1逆时针或顺时针转动180度以便于使用。
22.进一步的,如图1至图4所示,搅拌杆6的中间位置套设有与混合筒1同轴线设置且由钢丝编织而成的环形过滤筛网8,环形过滤筛网8外径与混合筒1内径相等,且环形过滤筛网8与混合筒1内壁固定连接,环形过滤筛网8将切割刀片7分隔为第一切割刀片71与第二切割刀片72,通过设置环形过滤筛网8,当胶原蛋白植入剂在混合筒1内流经环形过滤网8时,在流动力的作用下,胶原蛋白植入剂中不能穿过环形过滤筛网8的块状胶原蛋白能够被环形过滤网8少量分割,以提高乳化效率。
23.进一步的,如图1至图4所示,搅拌杆6的两端与固定杆5之间为固定连接或转动连接,具体的,当搅拌杆6与固定杆5固定连接时,胶原蛋白植入剂只有在流经切割刀片7时,胶原蛋白植入剂中的块状胶原蛋白才能被切割;当搅拌杆6与固定杆5转动连接时,在胶原蛋白植入剂流动的过程中会给予切割刀片7一个转动的力,将使切割刀片7产生转动,从而能够加快对块状蛋白的切割效率。
24.进一步的,如图1至图4所示,切割刀片7与混合筒1内相适配,具体的,切割刀片7的螺旋外径略小于混合筒1的内径,这样能够使切割刀片7在混合筒1内具有更大的切割范围。
25.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
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等同物界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