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白面花菇培养菌包的制作方法

2022-07-16 20:36:4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食用菌栽培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白面花菇培养菌包。


背景技术:

2.白面花菇是香菇的一种,并且是香菇中的精品。由于其需求量较高,目前进行了大量的人工栽培。人工栽培的白面花菇,其生长的营养来源是菌包内的培养料。新疆库尔勒地区富产香梨树,“库尔勒香梨”驰名中外,库尔勒也被称为“梨城”。梨园每年都会修剪枝条,还会将那些自然老化的梨树和一些产量低的梨树淘汰,这样就产生了大批的废弃梨木,废弃的梨木过去尚能当作燃料烧火做饭,现在库尔勒家家户户都天然气入户,香梨树废材已经无人问津,而大量的废材堆放需要侵占宝贵的土地,并且长期堆放还极易引起火灾。因此,将香梨树废材作为主要原料制成白面花菇培养料,既能解决香梨树废材的处理问题,又能用来栽培白面花菇从而产生经济效益。
3.此外,现有技术的培养菌包是将经处理的培养料装入聚乙烯塑料袋中,之后在带体上戳出多个直径1-2厘米、深2厘米左右的孔,将菌种放入孔中,然后在该聚乙烯塑料袋外部再套一个完整的塑料袋,之后再放入菇房进行出菇管理,待白面花菇成熟后,对其进行收割,而塑料袋则被废弃,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了一种白面花菇培养菌包,其培养料采用香梨树废材作为主要原料制成白面花菇培养料,既能解决香梨树废材的处理问题,又能用来栽培白面花菇从而产生经济效益;其外壳能够重复使用,节省了资源,不会污染环境。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白面花菇培养料,其组份按重量份数计包括:香梨木屑70-80份、麸皮15-20份、棉籽壳6-15份、糖0.1-0.5份、石膏2-5份、过磷酸钙1-2份。
6.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白面花菇培养菌包其组份按重量份数计还包括paa粉末0.02-0.05份。
7.制作白面花菇培养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香梨木屑70-80份、麸皮15-20份、棉籽壳6-15份分别淋湿,使其含水量为60%-80%,之后与糖0.1-0.5份、石膏2-5份、过磷酸钙1-2份混合均匀,之后堆成堆进行发酵,在发酵的过程中,进行多次翻堆,发酵完成后,得到发酵培养料;s2、用磷酸二氢钾将步骤s1所得的发酵培养料的ph值调整为4.5-6,并将其含水量调节到52%-58%,得到微酸性培养料;s3、将paa粉末0.02-0.05份吸满水,与步骤s2所得的微酸性培养料混合均匀,得到白面花菇培养料。
8.一种白面花菇培养料的菌包,包括可重复使用的外壳,所述外壳内盛装有白面花
菇培养料,所述外壳包括筒体,所述筒体下部可拆卸的连接有底盖,所述筒体上部可拆卸的连接有上盖,所述筒体的侧面设置有多个生长孔,所述生长孔可拆卸的连接有侧塞。
9.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底盖下部设置有凹台,所述凹台用于容纳筒体下端,所述凹台内设置有拉力管,所述拉力管侧面设置有多个供水孔,所述拉力管顶部设置有螺纹部;所述上盖中部设置有通孔,所述拉力管从该通孔中穿过,螺母与螺纹部螺纹连接以便将上盖固定在筒体上。
10.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拉力管内部设置有海绵。
11.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拉力管顶部可拆卸的连接有上塞,所述上塞包括用于插入拉力管的凸台,所述凸台的一端设置有阻挡部,所述阻挡部上设置有方便人捏住的第一捏持部。
12.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筒体在生长孔的周围设置有多个透气孔。
13.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侧塞的一端为用于插入生长孔的插入部,所述侧塞的中部设置有用于遮挡透气孔的遮挡片,所述侧塞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捏持部,所述侧塞内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贯穿插入部的端面。
14.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筒体的横截面呈正方形。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采用香梨树废材作为主要原料制成白面花菇培养菌包,既能解决香梨树废材的处理问题,又能用来栽培白面花菇从而产生经济效益;2、用磷酸二氢钾来调节菌包的ph值为4.5-6,适合白面花菇的生长;3、ppa吸水颗粒的存在,可以使得本菌包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内的空隙越来越多,与白面花菇的生长需要相吻合,促进了白面花菇的生长;4、筒体、底盖和上盖可拆卸的连接,使得外壳能够重复使用,节约了资源;5、拉力管内设置有海绵,打开上塞能给海绵补水,从而使培养料保持合适的湿度,此种方式加水的效果较好,且比较省水;6、筒体在生长孔的周围设置有多个透气孔,能促进菌丝的呼吸作用;7、筒体的横截面呈正方形,可容纳白面花菇的面积较大,此外,在将该菌包放置在菇架上时,该形状比较稳固,不会滚动。
附图说明
16.图1为培养菌包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底盖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上塞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侧塞的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筒体;11、生长孔;12、透气孔;2、底盖;21、凹台;22、拉力管;221、供水孔;222、螺纹部;23、海绵;3、上盖;4、螺母;5、上塞;51、凸台;52、阻挡部;53、第一捏持部;6、侧塞;61、插入部;62、空腔;63、遮挡片;64、第二捏持部。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发明的概念。
22.实施例1:一种白面花菇培养料,其组份按重量份数计包括:香梨木屑70-80份、麸皮15-20份、棉籽壳6-15份、糖0.1-0.5份、石膏2-5份、过磷酸钙1-2份。
23.香梨木屑由废弃的香梨木粉碎而成,从而能解决了香梨树废材的处理问题,又能用来栽培白面花菇从而产生经济效益。
24.将上述组份的原料进行发酵,将其含水量调节到52%-58%,得到白面花菇培养料。
25.实施例2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其组份按重量份数计还包括paa粉末0.02-0.05份。paa为高吸水性的聚丙烯酸及其共聚物。
26.本实施例的白面花菇培养料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香梨木屑70-80份、麸皮15-20份、棉籽壳6-15份分别淋湿,使其含水量为60%-80%,之后与糖0.1-0.5份、石膏2-5份、过磷酸钙1-2份混合均匀,之后堆成堆进行发酵,所堆成的堆最好呈长方体状,其延伸方向为南北方向,且其顶部为龟背型,并用草帘覆盖在堆的顶部,堆的东西两侧能依次得到日照获得热量,发酵的效果较好,如果延伸方向为东西方向,则堆的北面发酵较差;在发酵的过程中,要进行多次翻堆,翻堆的总次数为4-5次就可以,第一次翻堆的时间为开始发酵的第6天,第二次翻堆的时间为开始发酵的第11天,之后每隔3-4天翻堆一次;发酵完成后,得到发酵培养料;s2、用磷酸二氢钾将步骤s1所得的发酵培养料的ph值调整为4.5-6,此ph值比较适合白面花菇的生长,同时将其含水量调节到52%-58%,得到微酸性培养料;实际上最佳ph值为5.0-5.5,当ph值大于7时白面花菇的生长将较缓慢;s3、将paa粉末0.02-0.05份吸满水后,与步骤s2所得的微酸性培养料混合均匀后装袋,得到白面花菇培养菌包。
27.paa粉末能吸收存储大量的水分,存储的水分不会滴落或流出。在本菌包刚制作好后,其中的香梨木屑、麸皮、棉籽壳中含有大量的水分,随着白面花菇的生长以及水分的蒸发,香梨木屑、麸皮、棉籽壳中的水分会逐渐减少,水分减少后它们之间出现容空气通过的空隙,能加强菌丝的呼吸作用,促进白面花菇的生长,而由于paa粉末存储着大量的水分,此时不用对菌包进行补水。由于白面花菇生长的越大需要菌包中空隙越多,而本菌包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内的空隙增多,与白面花菇的生长需要相吻合。当菌包需要补水而向其内注入一定量的水时,注入的水会快速被paa吸收,使得菌包内的空隙得以存在,不会被水填满而消失。
28.实施例3结合图1-4所示,一种白面花菇培养料的菌包,包括可重复使用的外壳,所述外壳内盛装有实施例1中的白面花菇培养料,所述外壳包括筒体1,所述筒体1下部可拆卸的连接有底盖2,所述筒体1上部可拆卸的连接有上盖3,所述筒体1的侧面设置有多个生长孔11,所述筒体1用来盛放培养料。所述生长孔11可拆卸的连接有侧塞6。筒体1和侧塞6采用透明度较好的材料制作,优选亚克力材质,便于观察白面花菇初期的生长情况。
29.所述底盖2下部设置有凹台21,所述凹台21用于容纳筒体1下端,所述凹台21内设置有拉力管22,所述拉力管22侧面设置有多个供水孔221,所述拉力管22顶部设置有螺纹部222;所述上盖3中部设置有通孔,所述拉力管22从该通孔中穿过,螺母4与螺纹部222螺纹连
接以便将上盖3固定在筒体1上。
30.所述拉力管22内部设置有海绵23,用于存水并向培养料供水。
31.所述拉力管22顶部可拆卸的连接有上塞5。所述上塞5包括用于插入拉力管22的凸台51,所述凸台51的一端设置有阻挡部52,所述阻挡部52上设置有方便人捏住的第一捏持部53。
32.所述筒体1在生长孔11的周围设置有多个透气孔12,用于增氧,加强菌丝的呼吸作用。
33.所述侧塞6的一端为用于插入生长孔11的插入部61,所述侧塞6的中部设置有用于遮挡透气孔12的遮挡片63,所述侧塞6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捏持部64,所述侧塞6内设置有空腔62,所述空腔62贯穿插入部61的端面,空腔62用于容纳菇蕾。
34.所述筒体1的横截面优选呈正方形,而现有技术的塑料袋装满培养料后呈圆柱状。我们知道,在体积和高度一定的情况下,所有柱体中圆柱的侧面积最小,因此可容纳白面花菇的面积也较小。正四棱柱型的外观增加了其侧面积,可容纳白面花菇的面积较大,此外,在将该菌包放置在菇架上时,该形状比较稳固,不会滚动。
35.实际使用时,向外壳内装入培养料的具体过程为,先将底盖2放置在地面上,之后将筒体1放置在底盖2中,生长孔11中插入侧塞6,之后从上方向筒体1内加满培养料,然后盖上上盖3,拧紧螺母4,塞上上塞5,然后取下侧塞6,用棒在生长孔11处戳出孔洞,将菌种放入孔洞中,再塞上侧塞6,之后将该菌包放入菇房中的菇架上即可。在发菌期间,菌种长出菌丝,随着菌丝越长越多,侧塞6要人工逐渐向外拔出(仍位于生长孔11中),此时透气孔12与外界连通,氧气进入筒体1内菌种周围的培养料中,加强菌丝的呼吸作用,造成培养料温度升高,促进生长。当菇蕾长到1-1.5厘米时,取下侧塞6,以便其生长。之后适时打开上塞5,向拉力管22内的海绵23上加水,以对培养料补充水分,加完水后需将上塞5塞回。当白面花菇收割后,可卸下上盖3和底盖2,将筒体1内的培养料取出后外壳能进行下一次使用。
36.如果本实施例中的外壳内盛装的是实施例2中的培养料,则可以不在拉力管22内部设置海绵23。但是设置海绵23可以增强向菌包内补水的均匀性。
37.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