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用于换热器的分液装置及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2022-07-16 12:12:1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换热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用于换热器的分液装置及换热器。


背景技术:

2.现有的换热器仍存在换热效率低的问题。
3.以干式蒸发器为例,常规干式蒸发器对于管侧分液的研究并不细致,导致多数干式蒸发器偏冷凝效果好,蒸发效果相对较差,从而大大浪费了换热器性能,使得换热器不能充分发挥其效果。
4.现有的干式蒸发器在进口处制冷剂存在两相分离的情况,这就会导致制冷剂在进入换热管时存在气液两相混合不均的现象,影响换热器换热效果。
5.因此,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即,解决现有的换热器在制冷剂进入到换热管时存在气液两相混合不均,影响换热效果的问题。
7.在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换热器的分液装置,该分液装置包括:进液管;分液构件,其具有混合腔,所述混合腔与所述进液管连通,从所述进液管进入到所述混合腔内的液相制冷剂和气相制冷剂相混合;以及增速构件,其一端与所述混合腔连通,所述增速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换热器的换热管连通,所述增速构件能够使所述混合腔内的制冷剂快速地喷射到所述换热管内。
8.在上述分液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增速构件包括相连通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通道的内径,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混合腔连通,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换热管连通。
9.在上述分液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通道和/或所述第二通道的内径沿远离所述混合腔的方向逐渐减小。
10.在上述分液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平滑地连接。
11.在上述分液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进液管内设置有增速通道,所述增速通道能够提高制冷剂进入所述混合腔的流速。
12.在上述分液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增速通道包括相连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第二流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所述第二流道的另一端与所述混合腔连通,所述第一流道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流道的内径。
13.在上述分液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流道和/或所述第二流道的内径沿靠近所述混合腔的方向逐渐减小。
14.在上述分液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增速通道还包括第三流道,所述第三流道用于连通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所述第三流道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一流道的内径且大于所述第二流道的内径。
15.在上述分液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分液构件在所述混合腔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凸起结构,以对所述混合腔内的制冷剂进行扰动从而防止所述混合腔内的气液混合制冷剂相分离。
16.在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换热器,本发明的换热器包括上述介绍的分液装置。
17.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分液装置包括:进液管;分液构件,其具有混合腔,混合腔与进液管连通,从进液管进入到混合腔内的液相制冷剂和气相制冷剂相混合;以及增速构件,其一端与混合腔连通,增速构件的另一端与换热器的换热管连通,增速构件能够使混合腔内的制冷剂快速地喷射到换热管内。通过这样的设置,当制冷剂从进液管进入到混合腔内,使得气相制冷剂和液相制冷剂混合均匀,防止气相制冷剂和液相制冷剂分离,从而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并且在增速构件的作用下,能够将混合腔内的制冷剂快速地喷射到的换热器的换热管内,从而进一步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18.进一步地,增速构件包括相连通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通道的内径大于第二通道的内径,第一通道与混合腔连通,第二通道与换热管连通。通过这样的设置,便于使混合腔内的气液两相制冷剂进入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内时,制冷剂沿内径逐渐减小的渐缩式通道流动,会使制冷剂的压力降低,流速提高,从而使制冷剂快速地喷射到换热管内,进而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19.又进一步地,第一通道和/或第二通道的内径沿远离混合腔的方向逐渐减小。通过这样的设置,即,将第一通道或第二通道设置成沿制冷剂的流动方向内径逐渐减小的渐缩式通道,或者,将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都设置成沿制冷剂流道的方向逐渐减小的渐缩式通道,能够进一步地提高制冷剂进入到换热管内的流速,从而进一步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20.又进一步地,进液管内设置有增速通道,增速通道能够提高制冷剂进入混合腔的流速。通过在进液管内设置增速通道,便于当制冷剂从进液管进入到混合腔内时,对制冷剂进行降压提速,从而使得制冷剂快速地进入到混合腔内,有利于气相制冷剂与液相制冷剂相混合。
21.又进一步地,增速通道包括相连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第二流道的一端与第一流道连通,第二流道的另一端与混合腔连通,第一流道的内径大于第二流道的内径。通过这样的设置,便于使制冷剂从第一流道进入到第二流道内时,流道的内径变小,制冷剂的压力降低,流速提高,从而使制冷剂快速地喷射到换热管内,进而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22.又进一步地,增速通道还包括第三流道,第三流道用于连通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第三流道的内径小于第一流道的内径且大于第二流道的内径。通过这样的设置,当制冷剂从第一流道进入到第三流道时,流道的内径变小,对制冷剂进行降压提速,当制冷剂从第三流道进入到第二流道内时,流道的内径再次变小,从而再次对制冷剂进行降压提速,进而进一步地提升制冷剂从进液管喷射到混合腔内的流速,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23.又进一步地,分液构件在混合腔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凸起结构,以对混合腔内的制冷剂进行扰动从而防止混合腔内的气液混合制冷剂相分离。通过这样的设置,即,通过在混合腔的内壁上设置多个凸起结构,当制冷剂从进液管进入到混合腔内时,多个凸起结构能够对制冷剂进行扰动,从而防止混合腔内的气液混合制冷剂相分离,进而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24.此外,本发明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提供的换热器由于包括了上述的分液装置,进而具备了上述分液装置所具备的技术效果,相比于改进前的换热器,本发明的换热器的换热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25.下面结合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中:
26.图1是本发明的分液装置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图1中a处沿b-b线的剖视图的局部放大图;
28.图3是图1的左视示意图;
29.图4是本发明的分液装置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30.图5是图4中沿c-c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31.图6是图4中沿d-d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32.图7是图4中e处沿f-f线的剖视图的局部放大图;
33.图8是图4的左视示意图。
34.附图标记列表:
35.11、进液管;111、第一流道;112、第二流道;113、第三流道;12、分液构件;120、混合腔;121、第一分液盒;1211、第一混合腔;1212、第一分液孔;122、第二分液盒;1221、第二混合腔;1222、第二分液孔;123、凸起结构;13、增速构件;130、板状本体;131、第一通道;132、第二通道;2、换热管。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37.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等指示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8.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9.下面结合两个分液装置的具体实施例来详细地介绍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40.实施例一
41.下面结合图1至图3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进行介绍,其中,图1是本发明的分液装置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沿b-b线的剖视图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图1的左视示意图。
42.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分液装置包括进液管11、分液构件12以及增速构件13,分液构件12内具有混合腔120,混合腔120与进液管11连通,从进液管11进入到混合腔120内的液相制冷剂和气相制冷剂相混合,增速构件13的一端与混合腔120连通,增速构件13的另一端
与换热器的换热管2连通,增速构件13能够使混合腔120内的制冷剂快速地喷射到换热管2内。
43.通过这样的设置,当制冷剂从进液管11进入到混合腔120内,使得气相制冷剂和液相制冷剂混合均匀,防止气相制冷剂和液相制冷剂分离,并在增速构件13的作用下,将混合腔120内的制冷剂快速地喷射到的换热管2内,从而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44.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将分液构件12设置成盒状结构,或者,也可以将分液构件12设置成桶状结构,等等,这种对分液构件12的具体设置类型的调整和改变并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45.优选地,如图1和图3所示,分液构件12为分液盒,分液盒内形成混合腔120,混合腔120的一端与进液管11连通,混合腔120的另一端通过增速构件13与换热管2连通。
46.通过这样的设置,一方面,便于增大混合腔120的截面面积,从而便于增大混合腔120内气态制冷剂和液态制冷剂的接触面积,进而使得经进液管11进入到混合腔120内的气态制冷剂和液态制冷剂在混合腔120内混合均匀,防止气态制冷剂和液态制冷剂分离,从而便于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另一方面,使得分液装置的布局更合理,换热器的结构更紧凑,有助于降低换热器的整体体积。
47.优选地,如图1所示,混合腔120内(即分液盒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凸起结构123,以对混合腔120内的制冷剂进行扰动从而防止混合腔120内的气液混合制冷剂相分离。
48.通过这样的设置,即,通过在混合腔120内设置多个凸起结构123,当制冷剂从进液管11进入到混合腔120内时,多个凸起结构123能够对制冷剂进行扰动,从而防止混合腔120内的气液混合制冷剂相分离,进而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49.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将凸起结构123设置在分液盒的内侧壁上,或者,也可以将凸起结构123设置在分液盒的内顶壁和内底壁上,等等,这种对凸起结构123的具体设置位置的调整和改变并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50.还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将凸起结构123设置成与分液盒的内壁一体成型,或者,也可以将凸起结构123设置成与分液盒的内壁固定连接,等等,这种对凸起结构123与分液盒的内壁的具体连接方式的调整和改变并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51.优选地,将凸起结构123设置成与分液盒的内壁一体成型。
52.通过这样的设置,一方面,能够使凸起结构123与分液盒的内壁连接地更加牢固,防止凸起结构123脱落;另一方面,能够防止凸起结构123和分液盒的内壁之间形成缝隙,从而使凸起结构123与分液盒的内壁的连接处受到腐蚀而使凸起结构123脱落,从而保证了凸起结构123对气液两相制冷剂的扰动作用进而防止气液两相制冷剂相分离。
53.优选地,如图1所示,将凸起结构123设置于分液盒远离进液管11一侧的内侧壁上。
54.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将凸起结构123设置成截面为三角形的结构,或者,也可以将凸起结构123设置成截面为锯齿状的结构,再或者,还可以将凸起结构123设置成其它可能的形式,等等,这种对凸起结构123的具体设置形状的调整和改变并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55.优选地,如图1所示,将凸起结构123的设置成截面为三角形的结构。
56.优选地,如图1和图3所示,将分液盒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分液盒沿水平方向设置。
57.通过这样的设置,便于通过两个沿水平方向设置的分液盒,便于形成两个独立的混合腔120,从而使气态制冷剂和液态制冷剂在不同的混合腔120内混合,进一步提高气态制冷剂和液态制冷剂的混合均匀性,从而便于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果。
58.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并不限于将上述两个分液盒设置成沿水平方向设置,例如,还可以将两个分液盒沿竖直方向层叠设置,等等,这种对上述两个分液盒的具体设置方式的调整和改变并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然优选地,将两个分液盒设置成沿水平方向设置。
59.还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将进液管11设置为两个,两个进液管11分别与两个分液盒连通,以便于将制冷剂分别通过两个进液管11注入到两个分液盒内,或者,也可以将进液管设置成一个y型进液管,y型进液管的分别与两个分液盒连通,以便于将制冷剂分别注入到两个分液盒内,等等,这种对进液管11的具体设置方式的调整和改变并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60.优选地,如图3所示,将进液管11的数量设置成两个,两个进液管11分别与两个分液盒连通。
61.优选地,如图2所示,进液管11内设置有增速通道,增速通道能够提高制冷剂进入混合腔120的流速。
62.通过在进液管11内设置增速通道,便于当制冷剂从进液管11进入到混合腔120内时,对制冷剂进行降压提速,从而使得制冷剂快速地进入到混合腔120内。
63.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直接在进液管11的内壁上开设通道并形成增速通道,或者,也可以是在进液管11内设置的增速部件而在进液管11内形成增速通道,等等,这种对增速通道的具体设置类型的调整和改变并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64.优选地,通过直接开设在进液管11的内壁上开设通道并因此形成增速通道。
65.通过这样的设置,便于提高进液管11的结构稳定性和密封性,从而防止制冷剂从进液管11内泄露,提高换热器的使用安全性。
66.优选地,如图2所示,增速通道包括相连的第一流道111和第二流道112,第二流道112的一端与第一流道111连通,第二流道112的另一端与混合腔120连通,第一流道111的内径大于第二流道112的内径。
67.通过这样的设置,便于使制冷剂从第一流道111进入到第二流道112内时,流道的内径变小,制冷剂的流速提高,从而使制冷剂快速地喷射到混合腔120内,进而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68.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将第一流道111和第二流道112设置成直流道,或者,也可以将第一流道111和第二流道112设置成内径沿靠近混合腔120的方向逐渐变小的渐缩式流道,再或者,还可以将第一流道111或第二流道112中的一个设置成直流道,将第一流道111或第二流道112中的另一个设置成内径沿靠近混合腔120的方向逐渐变小的渐缩式通道,等等,这种对第一流道111和第二流道112的具体设置类型的调整和改变并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69.优选地,如图2所示,将第一流道111和第二流道112均设置成直流道。
70.优选地,如图2所示,增速通道还包括第三流道113,第三流道113用于连通第一流道111和第二流道112,第三流道113的内径小于第一流道111的内径且大于第二流道112的内径。
71.通过这样的设置,当制冷剂从第一流道111进入到第三流道113时,流道的内径变小,对制冷剂进行降压提速,当制冷剂从第三流道113进入到第二流道112内时,流道的内径再次变小,从而再次对制冷剂进行降压提速,进而进一步地提升制冷剂从进液管11喷射到混合腔120内的流速,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72.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将第三流道113的数量设置成一个,第三流道11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流道111和第二流道112连通,或者,也可以将第三流道113的数量设置成多个且内径逐渐减小,多个第三流道113依次连通,且其两端分别与第一流道111和第二流道112连通,等等,这种对第三流道113的具体设置数量的调整和改变并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然优选地,将第三流道113的数量设置为一个,第三流道11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流道111和第二流道112连通。
73.优选地,如图1所示,增速构件13包括相连通的第一通道131和第二通道132,第一通道131的内径大于第二通道132的内径,第一通道131与混合腔120连通,第二通道132与换热管2连通。
74.通过这样的设置,便于使混合腔120内的气液两相制冷剂进入到第一通道131和第二通道132内时,制冷剂沿内径逐渐减小的渐缩式通道流动,会使制冷剂的压力降低,流速提高,从而使制冷剂快速地喷射到换热管2内,进而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75.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将增速构件13设置成增速管,增速管的两端分别与混合腔120和换热管2连通,增速管内形成第一通道131和第二通道132,或者,也可以将增速构件13设置成板状本体130(如图1所示),通过在板状本体130的内部开设孔道,孔道的两端分别与混合腔120和换热管2连通,即在板状本体130内部形成相连的第一通道131和第二通道132,等等,这种对增速构件13的具体设置类型的调整和改变并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76.优选地,如图1所示,增速构件13包括板状本体130,板状本体130内开设有相连的第一通道131和第二通道132,第一通道131的内径大于第二通道132的内径,第一通道131与混合腔120连通,第二通道132与换热管2连通。
77.通过这样的设置,与直接将增速构件13设置成增速管相比,能够提升第一通道131和第二通道132的稳定性,同时,可以降低因第一通道131或第二通道132破损而造成制冷剂泄露的风险。
78.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并不限于将增速构件13设置成相连通且内径逐渐变小的第一通道131和第二通道132,例如,还可以将增速构件13设置成一个沿远离混合腔120的方向内径逐渐变小的通道,等等,这种灵活的调整和改变并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然优选地将增速构件13设置成相连通的第一通道131和第二通道132。
79.还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将第一通道131和第二通道132设置成内径不变的直通道,或者,也可以将第一通道131和第二通道132设置成内径沿远离混合腔120的
方向逐渐减小的渐缩式通道,再或者,还可以将第一通道131和第二通道132中的一个设置成内径不变的直通道,将第一通道131和第二通道132中的另一个设置成沿远离混合腔120的方向逐渐变小的渐缩式通道,等等,这种对第一通道131和第二通道132的具体设置类型的调整和改变并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80.优选地,如图1所示,将第一通道131设置成沿远离混合腔120的方向逐渐变小的渐缩式通道,将第二通道132设置成内径不变的直通道。
81.通过这样的设置,当制冷剂从第一通道131内经过时,由于内径的变小,能够对制冷剂进行提速,当制冷剂从第一通道131内进入到第二通道132内时,由于管径的变小,能够进一步提高制冷剂的流速,进而进一步提高制冷剂进入到换热管2内的流速,从而进一步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82.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换热管2的设置数量来设置第一通道131和第二通道132的数量,以便于使得混合腔120内的制冷剂通过多组第一通道131和第二通道132喷射到每一根换热管2内,这种灵活地调整和改变并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83.还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将增速构件13设置成与换热管2一体成型,使得第二通道132的末端与换热管2连通,或者,也可以将增速构件13设置成与换热管2焊接,使第二通道132与换热管2连通,等等,这种对增速构件13与换热管2之间的具体连接方式的调整和改变并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84.优选地,将增速构件13设置成与换热管2焊接。
85.优选地,如图1所示,在板状本体130远离混合腔120的一侧设置有翻边孔(图中未示出),换热管2焊接在翻边孔处。
86.通过这样的设置,便于提升换热管2与增速构件13的焊接强度和焊接可靠性,从而降低因焊接不牢而发生制冷剂泄露的风险。
87.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并不限于将增速构件13直接与换热管2连通,例如,还可以增设毛细管(图中未示出),使得毛细管的两端分别与增速构件13和换热管2连通,或者,也可以直接将毛细管的两端与混合腔120和换热管2连通,等等,这种灵活地调整和改变并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然优选地,将增速构件13直接与换热管2连通。
88.实施例二
89.下面结合图4至图8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进行介绍,其中,图4是本发明的分液装置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沿c-c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未示出凸起结构);图6是图4中沿d-d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4中e处沿f-f线的剖视图的局部放大图;图8是图4的左视示意图。
90.如图4所示,本发明的分液装置包括进液管11、与进液管11依次连通的分液构件12以及与分液构件12连通的增速构件13,分液构件12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分液盒121和第二分液盒122,混合腔包括设置在第一分液盒121内的第一混合腔1211以及设置在第二分液盒122内的第二混合腔1221,第一混合腔1211和第二混合腔1221通过第一分液孔1212连通,第二混合腔1221与增速构件13通过第二分液孔1222连通,其中,第一分液孔1212的孔径大于
第二分液孔1222的孔径。
91.通过这样的设置,由进液管11进入到分液构件12内的气相制冷剂和液相制冷剂先在第一混合腔1211内混合,然后通过第一分液孔1212进入到第二混合腔1221内进一步混合,使气液两相制冷剂形成雾状制冷剂,进一步提高气液两相制冷剂的混合均匀性,同时,制冷剂从第二混合腔1221内进入到增速构件13时,由于第二分液孔1222的孔径变小,对制冷剂进行降压提速,使制冷剂快速地喷射到增速构件13内,从而提高制冷剂流速,进一步地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92.如图5所示,第一分液孔1212的数量设置为多个且为两层设置,上下两层第一分液孔1212呈三角形分布。
93.通过这样的设置,当制冷剂流入第二混合腔1221内时,流经上下两层第一分液孔1212的制冷剂相互干扰,有助于将气液两相制冷剂打散,从而使得气液两相制冷剂的混合更加均匀。
94.如图6所示,第二分液孔1222的数量设置为多个且为三层设置,相邻两层第二分液孔1222呈三角形分布,第二分液孔1222的数量大于第一分液孔1212的数量。
95.通过这样的设置,一方面,将第二分液孔1222设置为三层且相邻的两层第二分液孔1222之间呈三角形分布,当制冷剂从第二混合腔1221内流入到增速构件13内时,流经相邻的两层第二分液孔1222的制冷剂相互干扰,从而使得气液两相制冷剂的混合更加均匀;第二方面,第二分液孔1222的数量大于第一分液孔1212的数量,使得制冷剂从第一分液孔1212进入到第二混合腔1221内,再由第二分液孔1222进入到增速构件13内时,孔径变小,数量增多,从而便于对制冷剂进行降压提速,使得制冷剂快速地进入到增速构件13内,提高换热效率。
96.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经验来设置第一分液孔1212和第二分液孔1222的孔径和数量,这种灵活地调整和改变并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97.还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将第一分液盒121和第二分液盒122的数量设置成一组,或者,也可以将第一分液盒121和第二分液盒122的数量设置成两组,再或者,还可以将第一分液盒121和第二分液盒122的数量设置成多组,等等,这种对第一分液盒121和第二分液盒122的具体设置数量的调整和改变并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98.优选地,如图4和图8所示,将第一分液盒121和第二分液盒122的数量设置成两组,两组第一分液盒121和第二分液盒122沿水平方向并排设置。
99.通过这样的设置,便于通过两个沿水平方向设置的第一分液盒121和第二分液盒122,便于形成两个独立的第一混合腔1211和第二混合腔1221,从而使气态制冷剂和液态制冷剂在不同的第一混合腔1211和第二混合腔1221内混合,进一步提高气态制冷剂和液态制冷剂的混合均匀性,从而便于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果。
100.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并不限于将上述两组第一分液盒121和第二分液盒122设置成沿水平方向设置,例如,还可以将两组第一分液盒121和第二分液盒122沿竖直方向并排设置,等等,这种对上述两组第一分液盒121和第二分液盒122的具体设置方式的调整和改变并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然优选地,
将两个第一分液盒121和第二分液盒122设置成沿水平方向设置。
101.还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将进液管11设置为两个,两个进液管11分别与两个第一分液盒121连通,以便于将制冷剂分别通过两个进液管11注入到两个第一分液盒121内,或者,也可以将进液管设置成一个y型进液管,y型进液管的分别与两个第一分液盒121连通,以便于将制冷剂分别注入到两个第一分液盒121内,等等,这种对进液管11的具体设置方式的调整和改变并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102.优选地,如图4和图8所示,将进液管11的数量设置成两个,两个进液管11分别与两个第一分液盒121连通。
103.优选地,如图7所示,进液管11内设置有增速通道,增速通道能够提高制冷剂进入第一混合腔1211的流速。
104.通过在进液管11内设置增速通道,便于当制冷剂从进液管11进入到第一混合腔1211内时,对制冷剂进行降压提速,从而使得制冷剂快速地进入到第一混合腔1211内。
105.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直接在进液管11的内壁上开设通道并形成增速通道,或者,也可以是在进液管11内设置的增速部件而在进液管11内形成增速通道,等等,这种对增速通道的具体设置类型的调整和改变并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106.优选地,通过直接开设在进液管11的内壁上开设通道并因此形成增速通道。
107.通过这样的设置,便于提高进液管11的结构稳定性和密封性,从而防止制冷剂从进液管11内泄露,提高换热器的使用安全性。
108.优选地,如图7所示,增速通道包括相连的第一流道111和第二流道112,第二流道112的一端与第一流道111连通,第二流道112的另一端与第一混合腔1211连通,第一流道111的内径大于第二流道112的内径。
109.通过这样的设置,便于使制冷剂从第一流道111进入到第二流道112内时,流道的内径变小,制冷剂的流速提高,从而使制冷剂快速地喷射到换热管2内,进而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110.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将第一流道111和第二流道112设置成直流道,或者,也可以将第一流道111和第二流道112设置成内径沿靠近第一混合腔1211的方向逐渐变小的渐缩式流道,再或者,还可以将第一流道111或第二流道112中的一个设置成直流道,将第一流道111或第二流道112中的另一个设置成内径沿靠近第一混合腔1211的方向逐渐变小的渐缩式通道,等等,这种对第一流道111和第二流道112的具体设置类型的调整和改变并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111.优选地,如图7所示,将第一流道111和第二流道112均设置成直流道。
112.优选地,如图7所示,增速通道还包括第三流道113,第三流道113用于连通第一流道111和第二流道112,第三流道113的内径小于第一流道111的内径且大于第二流道112的内径。
113.通过这样的设置,当制冷剂从第一流道111进入到第三流道113时,流道的内径变小,对制冷剂进行降压提速,当制冷剂从第三流道113进入到第二流道112内时,流道的内径再次变小,从而再次对制冷剂进行降压提速,进而进一步地提升制冷剂从进液管11喷射到
第一混合腔1211内的流速,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114.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将第三流道113的数量设置成一个,第三流道11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流道111和第二流道112连通,或者,也可以将第三流道113的数量设置成多个且内径逐渐减小,多个第三流道113依次连通,且其两端分别与第一流道111和第二流道112连通,等等,这种对第三流道113的具体设置数量的调整和改变并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然优选地,将第三流道113的数量设置为一个,第三流道11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流道111和第二流道112连通。
115.如图4所示,增速构件13包括相连通的第一通道131和第二通道132,第一通道131的内径大于第二通道132的内径,第一通道131与第二混合腔1221连通,第二通道132与换热管2连通。
116.通过这样的设置,便于使第二混合腔1221内的气液两相制冷剂进入到第一通道131和第二通道132内时,制冷剂沿内径逐渐减小的渐缩式通道流动,会使制冷剂的压力降低,流速提高,从而使制冷剂快速地喷射到换热管2内,进而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117.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将增速构件13设置成增速管(如图4所示),增速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混合腔1221和换热管2连通,增速管内形成第一通道131和第二通道132,或者,也可以将增速构件13设置成板状本体130(如图1所示),通过在板状本体130的内部开设孔道,孔道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混合腔1221和换热管2连通,即在板状本体130内部形成相连的第一通道131和第二通道132,等等,这种对增速构件13的具体设置类型的调整和改变并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118.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并不限于将增速构件13设置成相连通且内径逐渐变小的第一通道131和第二通道132,例如,还可以将增速构件13设置成一个沿远离第二混合腔1221的方向内径逐渐变小的通道,等等,这种灵活的调整和改变并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然优选地将增速构件13设置成相连通的第一通道131和第二通道132。
119.还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将第一通道131和第二通道132设置成内径不变的直通道,或者,也可以将第一通道131和第二通道132设置成内径沿远离第二混合腔1221的方向逐渐减小的渐缩式通道,再或者,还可以将第一通道131和第二通道132中的一个设置成内径不变的直通道,将第一通道131和第二通道132中的另一个设置成沿远离第二混合腔1221的方向逐渐变小的渐缩式通道,等等,这种对第一通道131和第二通道132的具体设置类型的调整和改变并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120.优选地,如图4所示,将第一通道131设置成沿远离第二混合腔1221的方向逐渐变小的渐缩式通道,将第二通道132设置成内径不变的直通道。
121.通过这样的设置,当制冷剂从第一通道131内经过时,由于内径的变小,能够对制冷剂进行提速,当制冷剂从第一通道131内进入到第二通道132内时,由于管径的变小,能够进一步提高制冷剂的流速,进而进一步提高制冷剂进入到换热管2内的流速,从而进一步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122.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换热管2的设置数量来设置第一通道131和第二通道132的数量,以便于使得第二混合腔1221内的制冷剂通过多组第
一通道131和第二通道132喷射到每一根换热管2内,这种灵活地调整和改变并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123.还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将增速构件13设置成与换热管2一体成型,使得第二通道132的末端与换热管2连通,或者,也可以将增速构件13设置成与换热管2焊接,使第二通道132与换热管2连通,等等,这种对增速构件13与换热管2之间的具体连接方式的调整和改变并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124.优选地,将增速构件13设置成与换热管2焊接。
125.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并不限于将增速构件13直接与换热管2连通,例如,还可以增设毛细管(图中未示出),使得毛细管的两端分别与增速构件13和换热管2连通,或者,也可以直接将毛细管的两端与第二混合腔1221和换热管2连通,等等,这种灵活地调整和改变并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然优选地,将增速构件13直接与换热管2连通。
126.最后,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换热器,该换热器包括上述介绍的分液装置。
127.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