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纯音测听室隔音墙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7-16 04:54:1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隔音建筑领域,特别涉及了室内用隔音建筑。


背景技术:

2.隔音室是集现代制造工业、建筑工程与声学技术、美学于一身为力求改善与控制噪声污染日益严重的一种环保设备,常用于有安静级需求的场合,共分为工业类隔音降噪设备、医用隔音类、民用建筑声学类、普及化类及其他类,其中,医用隔音类主要在医疗领域内各种用特殊安静环境下工作或进行测试,如测听室,语音室,控制室等,民用建筑声学类主要在各类影剧院、戏院、会议厅、体育场馆、录音棚、演播室等应用。
3.隔音主要是减弱或隔断声波传递,隔音性能的好坏用材料的入射声能与透过声能相差的分贝数表示,差值越大,隔声性能越好,意味着隔音效果越好的房间,透气性越差,其通风换气效果越不好,人在隔音室内待久了,容易产生缺氧、头晕目眩等情况,因此,如何在提高隔音室的隔音效果的同时提高其通风换气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如何同时提高隔音室的隔音能力以及通风换气的能力。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音效果好、通风能力强的纯音测听室隔音墙体结构。
6.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纯音测听室隔音墙体结构,包括外室,外室内设有隔音室,隔音室包括复合隔声墙与隔音窗,隔音室内设有吸音板;
7.复合隔声墙设有通风管,通风管内设有用于吸收音浪的第一阻音板与弹射音浪的第二阻音板,第二阻音板外壁设有第二隔音板;
8.隔音室还包括隔音门,隔音门与复合隔声墙之间设有第一隔音板,第一隔音板分别与隔音门和复合隔声墙限位配合。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吸音板位于复合隔声墙内壁,吸音板的高度与复合隔声墙的高度一致。将吸音板放置在复合隔声墙内部,可以增强复合隔声墙的隔音能力,并且复合隔声墙与吸音板高度保持一致,以防止声音从复合隔声墙与吸音板的缝隙中扩散出去,进一步加强该纯音测听室隔音墙体结构的隔音性能。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隔音窗设有两扇,两扇的隔音窗之间设有用以防止声音泄露的真空层。隔音窗的窗体由隔音玻璃支撑,且两组隔音窗之间的夹层中的空气被抽走形成真空层,通过真空层的隔音能力与隔音窗结合,使隔音室内的人与外室的人可以互相看见且不会出现声音泄露,在实验室、演播室及录音室内应用的较为广泛。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通风管外侧设有用于空气流通的通风机。
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阻音板设有多个且分别置于通风管的内壁,第二阻音板靠近隔音室内部的一侧呈弧形状,第二隔音板位于弧形状内部,第二隔音板一侧为波浪形
结构。当音浪进入通风管时,先会接触第一阻音板,部分音浪会被弹回至隔音室内,未接触至第一阻音板的会碰撞到第二阻音板的弧形面内,同时被第二隔音板吸收,以防止声音传播至外部,而外部的声音进来时,会触碰至第二组第一阻音板,不会进入至隔音室内,保证了内外界的声音不会相互传播,极大的保证了隔音效果的同时使得隔音室内的通风性得到了提高,确保了内外空气可以流通,隔音室内的人不会出现缺氧的情况发生。
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通风管两侧分别开设有通风口,两个的第一阻音板之间的间隙小于通风口的开口面积。使通风口的开口面积大于第一阻音板之间的间隙,是为了保证大部分音浪可以被第一阻音板弹回至隔音室内,剩余少部分音浪被第二隔音板吸收,保证了隔音室内的声音效果,不至于减弱。
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隔音板覆盖于隔音门与复合隔声墙的连接处,第一隔音板与隔音门分别设有磁性片。第一隔音板为软质隔音棉,在隔音门关闭时会被磁性片带动吸附于隔音门的外壁,使得隔音门与复合隔声墙之间产生的间隙被堵住,防止声音泄露。
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复合隔声墙还设有卡台,隔音门一侧设有与卡台限位配合的密封条。在隔音门关闭时,密封条会卡在卡台上,防止常规的门与门框之间存在的间隙影响隔音效果。
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隔音板、吸音板和第二隔音板分别为隔音棉板。
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复合隔声墙为纤维板与吸音棉复合板。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该纯音测听室隔音墙体结构通过第一阻音板与第二阻音板的设置,加强了隔音室的隔音效果,使内外声音不会互相传播,同时,又使得空气可以流通,解决了常规隔音建筑存在的通风性不好的问题;通过将隔音门与复合隔声墙之间的间隙用第一隔音板堵住,既保证了隔音效果,也不会影响正常开关门。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纯音测听室隔音墙体结构外室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纯音测听室隔音墙体结构隔音室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纯音测听室隔音墙体结构通风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纯音测听室隔音墙体结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外室;2、隔音室;3、复合隔声墙;4、吸音板;5、通风管; 6、第一隔音板;7、隔音门;8、隔音窗;9、真空层;10、卡台;11、第一阻音板;12、第二阻音板;13、第二隔音板;14、通风口;15、密封条;16、磁性片。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请参阅图1至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纯音测听室隔音墙体结构,包括外室1,外室1内设有隔音室2,隔音室2包括复合隔声墙3与隔音窗8,隔音室2内设有吸音板4;
26.复合隔声墙3设有通风管5,通风管5内设有用于吸收音浪的第一阻音板 11与弹射音浪的第二阻音板12,第二阻音板12外壁设有第二隔音板13;
27.隔音室2还包括隔音门7,隔音门7与复合隔声墙3之间设有第一隔音板 6,第一隔音板6分别与隔音门7和复合隔声墙3限位配合。
28.吸音板4位于复合隔声墙3内壁,吸音板4的高度与复合隔声墙3的高度一致。将吸音板4放置在复合隔声墙3内部,可以增强复合隔声墙3的隔音能力,并且复合隔声墙3与吸音板4高度保持一致,以防止声音从复合隔声墙3与吸音板4的缝隙中扩散出去,进一步加强该纯音测听室隔音墙体结构的隔音性能。
29.隔音窗8设有两扇,两扇的隔音窗8之间设有用以防止声音泄露的真空层9。隔音窗8的窗体由隔音玻璃支撑,且两组隔音窗8之间的夹层中的空气被抽走形成真空层9,通过真空层9的隔音能力与隔音窗8结合,使隔音室2 内的人与外室1的人可以互相看见且不会出现声音泄露,在实验室、演播室及录音室内应用的较为广泛。
30.通风管5外侧设有用于空气流通的通风机。
31.第一阻音板11设有多个且分别置于通风管5的内壁,第二阻音板12靠近隔音室2内部的一侧呈弧形状,第二隔音板13位于弧形状内部,第二隔音板13一侧为波浪形结构。当音浪进入通风管5时,先会接触第一阻音板11,部分音浪会被弹回至隔音室2内,未接触至第一阻音板11的会碰撞到第二阻音板12的弧形面内,同时被第二隔音板13吸收,以防止声音传播至外部,而外部的声音进来时,会触碰至第二组第一阻音板11,不会进入至隔音室2 内,保证了内外界的声音不会相互传播,极大的保证了隔音效果的同时使得隔音室2内的通风性得到了提高,确保了内外空气可以流通,隔音室2内的人不会出现缺氧的情况发生。
32.通风管5两侧分别开设有通风口14,两个的第一阻音板11之间的间隙小于通风口14的开口面积。使通风口14的开口面积大于第一阻音板11之间的间隙,是为了保证大部分音浪可以被第一阻音板11弹回至隔音室2内,剩余少部分音浪被第二隔音板13吸收,保证了隔音室2内的声音效果,不至于减弱。
33.第一隔音板6覆盖于隔音门7与复合隔声墙3的连接处,第一隔音板6 与隔音门7分别设有磁性片16。第一隔音板6为软质隔音棉,在隔音门7关闭时会被磁性片16带动吸附于隔音门7的外壁,使得隔音门7与复合隔声墙3之间产生的间隙被堵住,防止声音泄露。
34.复合隔声墙3还设有卡台10,隔音门7一侧设有与卡台10限位配合的密封条15。在隔音门7关闭时,密封条15会卡在卡台10上,防止常规的门与门框之间存在的间隙影响隔音效果。
35.第一隔音板6、吸音板4和第二隔音板13分别为隔音棉板。
36.复合隔声墙3为纤维板与吸音棉复合板。
3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当使用者进入隔音室2内时,首先将隔音门7关闭,直至密封条15贴紧于卡台10上,此时,第一隔音板6内的磁性片16会自动吸附在隔音门7内的磁性片16上,从而将隔音门7与复合隔声墙3之间的间隙堵住,避免声音泄露,而复合隔声墙3内壁填充一层吸音板4,在其中一面复合隔声墙3上还开有隔音窗8,在两扇隔音窗8之间存在一层真空层9,均是提高了隔音室2内的隔音效果,使用者完全进入隔音室2后并将隔音门7关闭后,可以启动通风机,使隔音室2内外空气流通,在空气流通时,当音浪进入通风管5时,先会接触第一阻音板11,部分音浪会被弹回至隔音室2内,未接触至第一阻音
板11的会碰撞到第二阻音板12 的弧形面内,同时被第二隔音板13吸收,以防止声音传播至外部,而外部的声音进来时,会触碰至第二组第一阻音板11,不会进入至隔音室2内,保证了内外界的声音不会相互传播。该纯音测听室隔音墙体结构通过第一阻音板 11与第二阻音板12的设置,加强了隔音室2的隔音效果,使内外声音不会互相传播,同时,又使得空气可以流通,解决了常规隔音建筑存在的通风性不好的问题;通过将隔音门7与复合隔声墙3之间的间隙用第一隔音板6堵住,既保证了隔音效果,也不会影响正常开关门。
38.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