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可调式小血管吻合辅助牵开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7-16 03:46:0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调式小血管吻合辅助牵开装置。


背景技术:

2.小血管吻合术是指直径在3mm以内的小血管吻合手术,小血管吻合手术的原则是从中型血管吻合手术借用的,虽然可获成功,但相较于大血管吻合通畅率较低。
3.自从显微外科问世以来,1960年jacobson报告吻合1.6~3.2mm口径的小血管成功后,相继进行了小血管吻合的基础研究(baxter等1972年),认识到其特殊规律,包括内膜平整对合,尽量减少中层损伤,外膜勿带入管腔内,采用无损伤技术,选用显微缝合针线,边距以管径宽最好,打结张力须适中,认真保护内膜完整。
4.血管在切开后切口由于存在自发的弹性回缩因而内腔显露不佳。血管吻合的关键是需要在内膜处进针或者出针,确保血管的内膜吻合在一起,或者是自体血管的内膜和人工血管内腔吻合在一起,从而保持血管的通畅。因此,手术过程中需要通过频繁地利用血管镊钳夹以帮助显露血管的内膜面,由于小血管本身比较脆弱,手术时频繁的钳夹牵拉血管极易造成血管损伤。部分临床医院在开展小血管吻合术时,有时候还会使用固定式牵开器,其牵开尺寸和牵开力为固定值,无法根据血管大小及手术需求调节牵开幅度,且牵开器被固定在手术位置时,易挡住术野,干扰其他血管吻合器械的使用,影响手术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调式小血管吻合辅助牵开装置。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可调式小血管吻合辅助牵开装置的技术方案如下:
7.包括第一活动臂、第二活动臂、齿条和旋柄,所述的第一活动臂的后端与所述的齿条相连接,所述的第二活动臂的后端设置通槽和通孔,所述的齿条穿过所述的通槽设置,所述的旋柄的前端设置齿形结构,所述的旋柄穿过所述的通孔设置使得所述的旋柄的齿形结构与所述的齿条相啮合,通过旋转所述的旋柄,所述的齿条沿所述的通槽可水平移动。
8.较佳地,所述的第一活动臂、第二活动臂均具有前端、中端和后端,所述的前端和中端之间、所述的中端和后端之间均相铰接,所述的前端设置一对外翻钝头弧形双钩,所述的中端具有两段90
°
反向折角。
9.较佳地,所述的第一活动臂的中端和所述的第二活动臂的中端相对称设置,所述的第一活动臂的前端和所述的第二活动臂的前端相对称设置。
10.较佳地,所述的装置包括可复位限位块,所述的可复位限位块通过转轴设置在所述的第二活动臂的后端上,所述的可复位限位块的一端为操作端,所述的可复位限位块的另一端具有卡接部,当所述的可复位限位块的卡接部与所述的齿条相卡接时,阻止所述的齿条的回移;当操作所述的可复位限位块的操作端带动所述的卡接部转动,所述的卡接部
与所述的齿条脱离卡接,以解除阻止齿条的回移。
11.较佳地,所述的可复位限位块和所述的第二活动臂的后端之间设置弹性件,通过所述的弹性件,松开所述的可复位限位块的操作端,所述的可复位限位块可自动复位。
12.较佳地,所述的旋柄的前端的外径与所述的通孔的内径相匹配。
13.较佳地,所述的通槽的轴向和通孔的轴向相垂直设置。
14.本实用新型的可调式小血管吻合辅助牵开装置,能牵开组织,提供更大的术野;活动臂的活动关节便于调节牵开装置主体位置,更利于暴露病灶部位,大大提高了医生在手术过程中的准确性,且活动臂前端的弧形双钩为钝头,牵开时不会损伤血管及其周围的组织,降低和减少医源性损伤,提高手术的安全性,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可调式小血管吻合辅助牵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可调式小血管吻合辅助牵开装置的第二活动臂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可调式小血管吻合辅助牵开装置的第一活动臂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可调式小血管吻合辅助牵开装置的旋柄的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可调式小血管吻合辅助牵开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能够更清楚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进一步的描述。
21.如图1~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可调式小血管吻合辅助牵开装置的实施例。其中,包括第一活动臂1、第二活动臂2、齿条4和旋柄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活动臂1为右活动臂,第二活动臂2为左活动臂,齿条4上具有齿形结构。所述的第一活动臂1的后端7与所述的齿条4相连接,所述的第二活动臂2的后端设置通槽15和通孔14,通槽的轴向和通孔的轴向相垂直,所述的齿条4穿过所述的通槽15设置,所述的旋柄3的前端设置齿形结构16,所述的旋柄3穿过所述的通孔14设置使得所述的旋柄3的齿形结构16与所述的齿条4相啮合,通过旋转所述的旋柄3,所述的齿条4沿所述的通槽15可水平移动。
22.第二活动臂2的后端的通槽15与齿条的外轮廓相匹配,例如,通槽可以为矩形通槽。第二活动臂2的后端的通孔14与旋柄3的前端相匹配,例如,通孔可以为圆形通孔,并且通孔14的内径与旋柄的前端的外径相匹配,以便旋柄的前端顺利通过通孔并与齿条啮合。第一活动臂1的后端7与所述的齿条4的右端相固连,例如,以焊接的方式。
23.在装配本实用新型的可调式小血管吻合辅助牵开装置时,可以先将齿条插入左活动臂后端的矩形通槽中,然后将旋柄插入左活动臂后端的圆形通孔中,旋柄的齿形结构与齿条啮合,旋转旋柄施加力,经齿轮传动后带动齿条横移。由此允许医生根据手术需求自由调节牵开大小。本实用新型的牵开装置适用于血管外科手术,可以由钛合金或医用不锈钢制成。
24.如图1~3所示,以所述的第一活动臂1为例进行说明,第一活动臂1具有前端9、中
端6和后端7,所述的前端9和中端6之间通过第一活动关节8相铰接,所述的中端6和后端7之间通过第二活动关节5相铰接,所述的前端9设置一对外翻钝头弧形双钩10,所述的中端6具有两段90
°
反向折角。
25.通过活动关节,可以调整牵开装置主体的位置,以保持术野,利于暴露病灶部位,防止手术时血管吻合器械擦碰时导致装置脱落,避免加深医源性损伤,减少患者痛苦,降低了了手术了难度,提高手术效率。
26.此外,一对外翻钝头弧形双钩10可以设置为圆润钝头,牵开时不会损伤血管及其周围的组织,降低和减少医源性损伤,提高手术的安全性,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27.如图1~3所示,所述的第一活动臂1的中端和所述的第二活动臂2的中端相对称设置,所述的第一活动臂1的前端和所述的第二活动臂2的前端相对称设置。
28.如图1~2和5所示,所述的装置包括可复位限位块11,所述的可复位限位块11通过转轴12设置在所述的第二活动臂2的后端上,所述的可复位限位块11的一端为操作端,所述的可复位限位块的另一端具有卡接部13,当所述的可复位限位块的卡接部13与所述的齿条4相卡接时,阻止所述的齿条4的回移,达到限位的目的;当操作所述的可复位限位块的操作端带动所述的卡接部13转动,所述的卡接部13与所述的齿条4脱离卡接,以解除阻止齿条4的回移。如图5所示,卡接部13可以设置为钩状。
29.所述的可复位限位块11和所述的第二活动臂2的后端之间设置弹性件,通过所述的弹性件,松开所述的可复位限位块11的操作端,所述的可复位限位块可自动复位。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设置为扭簧,扭簧套设在转轴12外部,且一端抵靠在可复位限位块上,另一端抵靠在第二活动臂2的后端上。
30.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逆时针旋转旋柄,齿条可顺利向右移动,带动左活动臂和右活动臂分开,达到牵开的目的。在牵开后,左活动臂前端和右活动臂前端受力,此时,可复位限位块将齿条卡死,保证左活动臂和右活动臂不会因为受力导致回移,确保牵开效果。
31.本实用新型的可调式小血管吻合辅助牵开装置,设计巧妙,制造精巧,能牵开组织,提供更大的术野;活动臂的活动关节便于调节牵开装置主体位置,更利于暴露病灶部位,大大提高了医生在手术过程中的准确性,且活动臂前端的弧形双钩为钝头,牵开时不会损伤血管及其周围的组织,降低和减少医源性损伤,提高手术的安全性,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32.在此说明书中,本实用新型已参照其特定的实施例作了描述。但是,很显然仍可以作出各种修改和变换而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因此,说明书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