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新型滤茶机构以及包含该滤茶机构的泡茶壶的制作方法

2022-07-16 02:05:0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泡茶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滤茶机构以及包含该滤茶机构的泡茶壶。


背景技术:

2.泡茶是一件极有乐趣的事,体现的是生活的一种品质,我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可以说很多事情都是在茶桌上谈成的,而泡茶需要使用到泡茶壶。
3.本技术人在先申请的中国专利cn209528734u公开了一种新型具有底部自滤功能的泡茶壶,包括壶体、设置于壶体顶部的壶盖、设置于壶体内部的滤茶机构以及设置于壶体一侧的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茶机构还包括过滤网片、茶水漏斗、底托、弹性部件、密封件以及连接件,所述壶体的下部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向壶体的内部延伸,在壶体的内部形成环形凸台,所述环形凹槽上设置有固定卡圈,所述把手通过紧固螺钉与固定卡圈固定连接,所述过滤网片、茶水漏斗分别设置于环形凸台的上下平面上,所述过滤网片与茶水漏斗通过连接件相连接,所述底托设置于茶水漏斗的下方,所述底托与茶水漏斗之间设置有弹性部件。该专利虽然给茶友们带来了很好的饮茶体验,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使用,但是底部滤茶机构采用的塑料件较多,长时间使用容易茶垢侵蚀、老化断裂,很不卫生;结构设计也相对较复杂,清理也不方便。因此,本技术人在此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进和创新。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滤茶机构以及包含该滤茶机构的泡茶壶,本实用新型中滤茶机构采用不锈钢材质以及泡茶壶的底托与滤茶机构分离设计,具有结构简单、易于拆卸清洗、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滤茶机构,包括过滤网片、封水漏斗、进水阀体、出水阀体、封水阀杆、硅胶圈、弹簧以及连接螺钉。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片开设有中心孔;所述封水漏斗也开设有中心孔;所述进水阀体为中空结构,顶部设置有螺纹孔,下端带有外螺纹,两侧设置有进水口;所述出水阀体为中空结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底部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封水阀杆滑动式安装在进水阀体和出水阀体的内部。
6.优选的,所述进水阀体的外螺纹部分穿过封水漏斗的中心孔与出水阀体的内螺纹部分紧固连接,将封水漏斗夹持在两者之间。
7.优选的,所述封水阀杆下部设有锥形台阶,所述锥形台阶之上封水阀杆部分套设有弹簧,弹簧的上端顶住进水阀体中空部分的顶部;所述锥形台阶的锥形面与出水阀体的出水口相适配形成密闭性抵触,所述锥形台阶以下的封水阀杆部分穿过出水阀体底部的出水口。
8.优选的,所述连接螺钉穿过过滤网片的中心孔与进水阀体顶部的螺纹孔相连接。
9.优选的,所述硅胶圈套装在封水漏斗的外边沿。
10.一种包含上述滤茶机构的泡茶壶,包括壶体、壶盖、把手组件和底托,该泡茶壶还
包括滤茶机构。
11.优选的,所述壶体的下部设有环形凹槽,该环形凹槽向壶体的内部延伸,在壶体内部形成环形凸台,所述壶盖设置在壶体的顶部,所述把手组件卡接或者熔接在壶体的一侧,所述底托设置在滤茶机构的下方且与滤茶机构分离;
12.优选的,所述滤茶机构中的过滤网片设置在环形凸台的上面;所述封水漏斗设置在环形凸台的下面。
13.优选的,所述底托包括底托主体和底托挡圈,所述底托挡圈套装在底托主体的外侧并固定连接在一起。
14.优选的,所述底托主体的中心设置有凸起,该凸起与封水阀杆的下端相配合;所述凸起的周边设置有多个过水孔。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塑料件不卫生、结构复杂、不易清洁的设计缺陷;滤茶机构中除硅胶圈外,其他零件全部采用不锈钢材质制作,不会被茶垢侵蚀,耐老化,易于拆卸清洗;本实用新型中滤茶机构与底托分离式设计,简化了泡茶壶的结构,清洁起来更加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底托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进水阀体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出水阀体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封水阀杆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23.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滤茶机构结构示意图;
24.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使用状态结构图;
25.图中:1、壶体;1-1、环形凹槽;1-2、环形凸台;2、壶盖;3、滤茶机构;3-1、过滤网片;3-2、封水漏斗;3-3、进水阀体;3-3a、螺纹孔;3-3b、进水口;3-4、出水阀体;3-4a、出水口;3-5、封水阀杆;3-5a、锥形台阶;3-6、硅胶圈;3-7、弹簧;3-8、连接螺钉;4、把手组件;4-1、卡圈;4-2、钢箍;4-3、壶把;5、底托;5-1、底托主体;5-1a、凸起;5-1b、过水孔;5-2、底托挡圈;6、公杯。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实施例1
28.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泡茶壶,包括壶体1、壶盖2、把手组件4以及底托5,所述壶体1的下部设有环形凹槽1-1,该环形凹槽1-1向壶体1的内部延伸,在壶体1内
部形成环形凸台1-2,所述壶盖2设置在壶体1的顶部,所述把手组件4包括卡圈4-1、钢箍4-2和壶把4-3,所述卡圈4-1与壶体1下部的环形凹槽1-1卡接固定,所述钢箍4-2固定在靠近壶盖2位置,所述壶把4-3设置在壶体1的一侧并通过连接件与卡圈4-1、钢箍4-2固定连接。如图7所示所述泡茶壶还包括安装在壶体1内部靠下位置的滤茶机构3,所述滤茶机构3包括过滤网片3-1、封水漏斗3-2、进水阀体3-3、出水阀体3-4、封水阀杆3-5、硅胶圈3-6、弹簧3-7以及连接螺钉3-8;所述进水阀体3-3和出水阀体3-4均为中空结构,所述进水阀体3-3顶部设置有螺纹孔3-3a,下端带有外螺纹,进水阀体3-3的两侧设置有进水口3-3b;所述出水阀体3-4内壁设置有内螺纹,出水阀体3-4底部设置有出水口3-4a;所述过滤网片3-1设置在环形凸台1-2的上侧,所述连接螺钉3-8穿过过滤网片3-1中心孔与进水阀体3-3的顶部相连接,以使过滤网片3-1与封水漏斗3-2分别卡持固定在壶体1的环形凸台的上下两侧;所述封水漏斗3-2设置在环形凸台1-2的下侧,所述封水漏斗3-2的外周设置有硅胶圈3-6,所述进水阀体3-3的外螺纹穿过封水漏斗3-2的中心孔与出水阀体3-4的内螺纹配合连接,即封水漏斗3-2被夹持在进水阀体3-3和出水阀体3-4之间并且起到机械密封的作用;所述封水阀杆3-5滑动式安装在进水阀体3-3和出水阀体3-4的内部,封水阀杆3-5下部设有锥形台阶3-5a;所述锥形台阶3-5a之上部分的封水阀杆套设有弹簧3-7,弹簧3-7的上端顶住进水阀体中空部分的顶部;所述锥形台阶3-5a的锥形面与出水阀体3-4的出水口相适配可形成密闭性抵触,所述锥形台阶3-5b以下的封水阀杆部分穿过出水阀体3-4底部的出水口3-4a。所述底托5设置在滤茶机构3的下方且与滤茶机构3分离,所述底托5包括底托主体5-1和底托挡圈5-2,所述底托主体5-1的中心设置有凸起5-1a,该凸起5-1a与封水阀杆3-5的下端相配合;所述凸起5-1a的周边设置有多个过水孔5-1b,所述底托挡圈5-2套装在底托主体5-1的外侧并固定连接在一起,底托主体5-1由底托挡圈5-2分为上、下两部分,底托挡圈5-2以上部分与壶体1的底部相配合,底座挡圈5-2以下部分与公杯6的杯口相配合。
29.实施例2
30.请参阅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与实施例1相比结构基本一致,区别仅在于:所述把手组件4为玻璃材质,其包括壶把4-3,所述壶把4-3设置在壶体1的一侧并通过高温烧熔工艺与壶体1熔接固定。
31.使用时,取适量茶叶放入泡茶壶内,注入白开水,盖上壶盖2进入泡茶状态,此时将底托5放置到公杯6之上;待茶水浓度适宜后,如图8所示将泡茶壶端起放到公杯6上方的底托5上,底托主体5-1中心的凸起5-1a与封水阀杆3-5的下端相配合并且施加向上的推力,封水阀杆3-5在推力作用下向上移动,锥形台阶3-5a远离出水阀体3-4底部的出水口3-4a,从而使出水口3-4a打开;茶水由进水阀体3-3两侧的进水口3-3b流入进水阀体3-3和出水阀体3-4内部,然后通过出水口3-4a流入公杯6内。茶水过滤完毕后,将泡茶壶从公杯6上方移开,封水阀杆3-5在弹簧3-7的作用下自动复位,锥形台阶3-5a的斜面与出水口3-4a的斜面紧密结合起到机械密封作用,从而使出水口3-4a关闭。
32.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