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建筑的抗震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7-16 01:35:5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建筑的抗震结构。


背景技术:

2.建筑抗震是指为减轻地震灾害,对建筑采取的工程措施。抗震设防基本目的,就是在一定经济条件下,在工程建设时对建筑物进行抗震设计并采取抗震措施。最大限度地限制和减轻工程结构的地震破坏,以避免人员伤亡和减少经济损失。
3.现有的钢结构建筑一般在支撑柱侧面焊接有斜向的连接杆,用于形成三角结构,提高支撑柱的稳定性,采用焊接的连接方式使连接杆与支撑柱硬性连接,当震动时连接杆与支撑柱的连接处容易断裂,极大的降低了支撑柱的支撑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改善现有的钢结构建筑一般在支撑柱侧面焊接有斜向的连接杆,用于形成三角结构,提高支撑柱的稳定性,采用焊接的连接方式使连接杆与支撑柱硬性连接,当震动时连接杆与支撑柱的连接处容易断裂,极大的降低了支撑柱的支撑性能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建筑的抗震结构。
5.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建筑的抗震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用于建筑的抗震结构,包括多个底座,所述底座内腔中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底部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底座顶部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底部贯穿所述底座,所述支撑柱底部与所述第一弹簧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外表面顶部和底部均套设有滑环,所述滑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远离所述滑环的一端设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套设于所述支撑柱上,所述固定环与所述第二弹簧固定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柱之间设有两个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相邻的所述支撑柱顶部和底部上设置的所述滑环转动连接。
7.可选的,所述底座的底部设有地钉,所述地钉贯穿所述底座,所述地钉与地面相螺接。
8.可选的,所述支撑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大小与所述底座内腔大小相适配,所述支撑柱通过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一弹簧顶部固定连接。
9.可选的,所述支撑柱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呈矩形板状结构,所述连接板的四个转角处均开设有连接孔。
10.可选的,所述滑环两侧设置的所述固定环上螺接有拧手,所述拧手贯穿所述固定环,所述拧手与所述支撑柱外表面相抵接。
11.可选的,两个所述支撑柱上设置的所述滑环的相邻侧设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外端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座与所述滑环固定连接。
12.可选的,两个相邻的所述支撑柱之间设置的两个所述连接杆相互交叉排列,两个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接头。
13.可选的,两个所述连接杆的交叉处设有八字环,所述八字环的两个圆环分别套设于两个所述连接杆的外表面,所述圆环与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圆环之间相互转动连接。
14.综上所述,本技术有益效果如下:
15.本技术通过第一弹簧、滑环、第二弹簧和固定环等结构间的配合设置,支撑柱通过第一弹簧与底座固定连接,当外部振动导致支撑柱带动第一弹簧上下振动进行减震时,滑环在连接杆的支撑作用下在支撑柱的外表面上下移动,并挤压两侧固定连接的第二弹簧,进一步抵消振动,由于滑环能够在支撑柱外表面上下滑动,尽量避免了支撑柱振动时与连接杆产生硬性作用力,导致支撑柱与连接杆的连接处产生断裂,从而影响支撑柱的稳定性的问题。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技术整体连接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技术连接杆与支撑柱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本技术八字环与连接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19.附图标记说明:1、底座;2、地钉;3、第一弹簧;4、支撑柱;5、底板;6、连接板;7、连接孔;8、滑环;9、第二弹簧;10、固定环;11、拧手;12、连接座;13、连接杆;14、接头;15、八字环。
具体实施方式
20.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1.请参阅图1-3,一种用于建筑的抗震结构,包括多个底座1,底座1的内部中空,底座1的底部设有地钉2,地钉2贯穿底座1,地钉2与地面相螺接,底座1内腔中设有第一弹簧3,第一弹簧3底部与底座1固定连接,底座1顶部设有支撑柱4,支撑柱4底部贯穿底座1,支撑柱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5,底板5的大小与底座1内腔大小相适配,支撑柱4通过底板5与第一弹簧3顶部固定连接,使支撑柱4在遇到外界环境产生的振动时,能够压迫第一弹簧3进行收缩,通过第一弹簧3的反复收缩,降低外界振动对支撑柱4底部连接处造成的影响,从而使支撑柱4底部与底座1连接更加稳固。
22.支撑柱4外表面顶部和底部均套设有滑环8,滑环8与支撑柱4滑动连接,滑环8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9,两个第二弹簧9远离滑环8的一端设有固定环10,固定环10套设于支撑柱4上,固定环10与第二弹簧9固定连接,滑环8两侧设置的固定环10上螺接有拧手11,拧手11贯穿固定环10,拧手11与支撑柱4外表面相抵接,相邻的两个支撑柱4之间设有两个连接杆13,连接杆1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相邻的支撑柱4顶部和底部上设置的滑环8转动连接,当支撑柱4受到外界环境振动带动第一弹簧3伸缩时,滑环8能够在连接杆13的支撑作用下沿支撑柱4的高度方向上下滑动,并挤压滑环8两侧固定连接的第二弹簧9,带动滑环8两侧的第二弹簧9进行伸缩,对支撑柱4进行进一步的减震工作,由于滑环8能够在支撑柱4外表面上下滑动,尽量避免了支撑柱4振动时与连接杆13产生硬性作用力,导致支撑柱4与连接杆13的连接处产生断裂,从而影响支撑柱4的稳定性的问题。
23.参照图1和图2,两个支撑柱4上设置的滑环8的相邻侧设有连接座12,连接座12外端开设有连接槽,连接座12与滑环8固定连接,两个相邻的支撑柱4之间设置的两个连接杆
13相互交叉排列,两个连接杆13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接头14,接头14位于连接槽内部,连接杆13通过接头14与滑环8上固定连接的连接座12转动连接,采用转动连接能够使支撑柱4和连接杆13在震动时能够相互转动,降低连接杆13与支撑柱4之间的硬性作用力,将两个连接杆13设置为交叉排列,使连接杆13与支撑柱4之间形成三角状结构,提高支撑柱4的稳定性。
24.参照图2,支撑柱4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6,连接板6呈矩形板状结构,连接板6的四个转角处均开设有连接孔7,在支撑柱4的顶部设置连接板6用于连接其他钢架构件,在连接板6上设置连接孔7方便将其他钢架构件采用螺栓与连接板6相螺接。
25.参照图3,两个连接杆13的交叉处设有八字环15,八字环15的两个圆环分别套设于两个连接杆13的外表面,圆环与连接杆13固定连接,两个圆环之间相互转动连接,在两个连接杆13的交叉处设置八字环15用于将两个连接杆13连接在一起,提高连接杆13的支撑性能。
26.本技术的实施原理为:当支撑柱4在遇到外界环境产生的振动时,能够压迫第一弹簧3进行收缩,通过第一弹簧3的反复收缩,降低外界振动对支撑柱4底部连接处造成的影响,从而使支撑柱4底部与底座1连接更加稳固,当支撑柱4受到外界环境振动带动第一弹簧3伸缩时,滑环8能够在连接杆13的支撑作用下沿支撑柱4的高度方向上下滑动,并挤压滑环8两侧固定连接的第二弹簧9,带动滑环8两侧的第二弹簧9进行伸缩,对支撑柱4进行进一步的减震工作,由于滑环8能够在支撑柱4外表面上下滑动,尽量避免了支撑柱4振动时与连接杆13产生硬性作用力,导致支撑柱4与连接杆13的连接处产生断裂,从而影响支撑柱4的稳定性的问题。
27.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