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便携式CO2气体充注器的制作方法

2022-07-15 23:46:4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便携式co2气体充注器
技术领域
1.本技术涉及注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便携式co2气体充注器。


背景技术:

2.因二氧化碳可自然存在人体内,具有生物相容性,可溶于血液,可通过肺呼气去除,并且无肝肾毒性,所以二氧化碳常常被用作血管放射成像的造影剂;相关技术中,需要向体内注射二氧化碳时,操作人员首先使用手推式注射器将二氧化碳从二氧化碳气瓶中抽取至手推式注射器内,然后通过按压手推式注射器将二氧化碳注射进与患者体内连通的外部注射装置内,二氧化碳利用外部注射装置进入到体内实现血管的放射成像。
3.针对上述相关技术方案,发明人发现:不同血管所能承受的二氧化碳容积量不同,因为手推式注射器内的二氧化碳被高度压缩,所以当需要向不同的体内注射二氧化碳时,操作人员需要花费较大的力气注射,操作人员无法准确控制注射量,进而容易给患者带来不适的症状。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能够对二氧化碳的注射量定量控制,进而减缓患者的不适,本技术提供便携式co2气体充注器。
5.本技术提供的便携式co2气体充注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便携式co2气体充注器,包括充注管,充注管的一端连通有进出管,进出管远离充注管的一端设置有充注阀;充注阀远离进出管的一端连通有用于向充注管内注气的注气组件;充注管内设置有与充注管相适配的活塞,活塞远离进出管的一侧设置有带动活塞移动的驱动件以及用于调节气体储存容积的调节组件。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患者需要进行放射成像时,手术人员首先利用注气组件、充注阀以及进出管使二氧化碳能够顺利的排进充注管内;需要向患者的体内注射二氧化碳时,利用驱动件带动活塞将充注管内的二氧化碳注射进患者的体内;需要调节注射量时,利用调节组件调节充注管中能够储存气体的容积,然后将充注管内的二氧化碳注射进患者的体内;设置的调节组件能够调节充注管的气体储存容积,达到了能够对二氧化碳的注射量定量控制,进而减缓患者的不适的效果;设置的活塞实现了二氧化碳与驱动件和调节组件的隔断,降低了其他气体渗入进二氧化碳气体中的可能性,保证了二氧化碳的纯度;设置的充注阀实现了二氧化碳与外界的隔断,降低了外界中其他气体渗入进二氧化碳气体中的可能性,进一步保证了二氧化碳的纯度;设置的注气组件便于使二氧化碳顺利的排进充注管内,提高了操作的便捷性。
7.优选的,驱动件包括弹簧,弹簧的一端与活塞固定连接,弹簧的另一端与充注管固定连接。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二氧化碳通过注气组件、充注阀以及进出管排进充注管时,弹簧在二氧化碳的作用下被压缩;需要向患者体内注射二氧化碳时,充注阀打开,弹簧
利用自身弹力带动活塞向靠近进出管的方向移动,进而实现充注管内气体的排放;设置的弹簧便于带动活塞将充注管内的二氧化碳向外界排出,使操作人员不再需要花费较大的力气进行注射,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操作效率和操作的便捷性。
9.优选的,调节组件包括贯穿充注管的调节杆,调节杆与充注管螺纹连接;调节杆靠近活塞的一端固定有垫片。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二氧化碳气体通过注气组件、充注阀以及进出管排进充注管后,二氧化碳气体会推动活塞向远离进出管的方向移动,当活塞靠近弹簧的端面与调节杆靠近活塞的端面相贴合时,即可停止加注;需要向不同的体内注射不同容积量的二氧化碳时,转动调节杆进而实现调节杆的移动,使活塞与调节杆相贴合的位置发生变化,进而实现充注管内气体储存容积的调节;调节杆的设置实现了充注管内气体储存容积的调节,便于注射不同容积量的二氧化碳,从而降低患者因注射过多二氧化碳进而产生不适的可能性,提高了使用的多样性和操作的便捷性;设置的垫片为活塞提供了减缓和减震作用,降低了调节杆和活塞相贴合时调节杆对活塞造成伤害的可能性,提高了活塞的安全性。
11.优选的,注气组件与进出管之间连通有注气管。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向充注管内充注二氧化碳时,利用注气管能够使注气组件中的二氧化碳更加顺利的充注进充注管内,提高了操作的便捷性。
13.优选的,注气组件包括与注气管连通的连通件,连通件的一侧连通有气瓶;连通件上设置有用于调节输入进充注管内气体气压的调节旋钮。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向充注管内充注二氧化碳时,转动调节旋钮使气瓶中的二氧化碳通过连通件充注进注气管内,进而充注进充注管内;设置的连通件便于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充注进注气管内,提高了使用的便捷性;设置的调节旋钮便于操作人员控制待充注进充注管中二氧化碳的通断,提高了操作的便捷性,同时调节旋钮能够对充注进注气管内二氧化碳的气压进行调节,提高了使用的多样性和便捷性。
15.优选的,连通件上设置有用于显示气瓶内气体气压的压力表。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瓶内的二氧化碳充注进注气管内,设置的压力表便于操作人员观察气瓶内剩余气体的气压,从而更好的判断是否需要更换气瓶。
17.优选的,气瓶与连通件为可拆卸连接。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瓶内的二氧化碳气体排空后,气瓶与连通件为可拆卸连接便于更换气瓶,进而使用新气瓶向充注管内充注二氧化碳;同时当气瓶发生故障时,也方便更换新的气瓶,提高了充注器的使用寿命。
19.优选的,注气管上设置有用于对排入进充注管内的气体过滤的过滤器。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瓶中的二氧化碳充注进注气管中会在过滤器的作用下进行二次清洁过滤,进一步提高了二氧化碳的纯净度,进而降低了患者产生不适症状的可能性。
21.优选的,充注阀的一端连通有鲁尔接头,鲁尔接头远离充注阀的一端设置有单向阀。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向患者体内注射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气体在弹簧和活塞的作用下,经过充注阀、鲁尔接头以及单向阀进入到与患者体内连通的外部注射装置内,进而实现血管的放射成像;因鲁尔接头为微量无渗接头,充注管内的二氧化碳气体注
射进患者的体内时,设置的鲁尔接头降低了外界气体渗入进需要注射进患者体内的二氧化碳中的可能性,保证了二氧化碳的纯度;设置的单向阀使二氧化碳只能向外排出,进一步降低了外界气体进入到鲁尔接头以及充注阀内的可能性。
23.优选的,充注管的外侧套设有用于保护充注管的保护套。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手术人员使用充注管向患者体内注射二氧化碳时,设置的保护套便于手术人员对充注管进行握持,同时保护套对充注管进行了保护,降低了充注管因外部冲击导致发生破损的可能性,提高了充注管的安全性。
25.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1.通过设置了调节组件,需要调节注射量时,利用调节组件调节充注管中能够储存气体的容积;设置的调节组件能够调节充注管的气体储存容积,达到了能够对二氧化碳的注射量定量控制,进而减缓患者的不适的效果;2.通过设置了驱动件,设置的驱动件便于带动活塞将充注管内的二氧化碳向外界排出,使操作人员不再需要花费较大的力气进行注射,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操作效率和操作的便捷性;3.通过设置了调节旋钮,设置的调节旋钮便于操作人员控制待充注进充注管中二氧化碳的通断,提高了操作的便捷性,同时调节旋钮能够对充注进注气管内二氧化碳的气压进行调节,提高了使用的多样性和便捷性。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充注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充注器隐藏保护套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突出显示驱动件和调节组件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二中充注器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二中突出显示驱动件和调节组件的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二中突出显示固定组件的局部剖视图;图7是图6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8是二氧化碳注射进人体股动脉后的造影效果图;图9是二氧化碳注射进人体主动脉后的造像效果图。
27.图中,01、充注管;011、活塞;012、密封圈;013、刻度线;02、进出管;03、充注阀;031、转动把手;04、注气管;041、第一连接管;042、第二连接管;05、注气组件;051、连通件;0511、压力表;052、气瓶;053、调节旋钮;06、驱动件;061、弹簧;07、调节组件;071、调节杆;072、调节帽;073、垫片;074、移动板;075、抵接块;076、移动杆;0761、固定孔;077、把手;08、过滤器;09、鲁尔接头;10、单向阀;11、保护套;111、观察槽;12、固定组件;121、固定杆;122、固定盒;123、移动块;124、限定弹簧;125、拉环。
具体实施方式
2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9.实施例一:参照图1和图2,本技术提供了便携式co2气体充注器,包括充注管01,充注管01大
致呈阶梯圆柱状;充注管01的一端连通有与充注管01同轴的进出管02,进出管02远离充注管01的一端安装有充注阀03,充注阀03采用三向阀,充注阀03上固定有转动把手031;充注阀03远离充注管01的一端连通有注气管04,注气管04远离充注阀03的一端设置有注气组件05;充注阀03的一侧设置与患者体内血管连通的外部注射装置。
30.患者需要进行放射成像时,手术人员首先转动充注阀03使注气管04与进出管02处于相通的状态,其次利用注气组件05和注气管04向充注管01内充注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充注完毕后,转动充注阀03使进出管02与外界注射装置处于相通的状态,充注管01内的二氧化碳注射进患者的体内,最终使患者能够进行放射成像;设置的充注阀03使注气组件05、充注管01以及外部注射装置成为一体,降低了外界气体渗入进二氧化碳气体中的可能性,提高了二氧化碳的纯度,进而降低了因二氧化碳中携带有其他气体导致患者产生不适症状的可能性;充注阀03的设置使向患者体内注射二氧化碳时只需转动充注阀03即可,提高了使用的便捷性;转动把手031只能在使注气管04与进出管02相通和使进出管02与外界注射装置相通的两种状态中进行操作,使转动充注阀03为防呆操作,进而降低手术人员误操作的可能性。
31.参照图3,充注管01内设置有与充注管01同轴的活塞011,活塞011与充注管01相适配;活塞011的周面上套设有密封圈012;活塞011远离进出管02的一侧设置有驱动活塞011移动的驱动件06,驱动件06选用与充注管01同轴的弹簧061,弹簧061的一端与活塞011远离进出管02的端面固定连接,弹簧061的另一端与充注管01的内壁固定连接。
32.需要向患者的体内注射二氧化碳时,转动充注阀03使注气组件05内的二氧化碳进入到充注管01内,因进入到充注管01内的二氧化碳为高度压缩气体,所以在二氧化碳的作用下,活塞011和弹簧061会向远离进出管02的方向进行移动,充注管01内充注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后,转动充注阀03使进出管02与外界注射装置处于相通的状态,在弹簧061的作用下,二氧化碳被推送至外界注射装置内;设置的活塞011实现了二氧化碳与驱动件06和调节组件07的隔断,降低了其他气体渗入进二氧化碳气体中的可能性,保证了二氧化碳的纯度;设置的密封圈012进一步提高了储存有二氧化碳气体的空间的密封性;设置的弹簧061便于带动活塞011将充注管01内的二氧化碳向外排出,使操作人员不再需要花费较大的力气将二氧化碳注射进人体内,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操作的效率和便捷性。
33.参照图3,活塞011远离进出管02的一侧设置有用于调节气体储存体积的调节组件07;调节组件07包括与充注管01同轴的调节杆071,调节杆071与充注管01为螺纹连接,充注管01上开设有供调节杆071转动的螺纹孔;调节杆071远离活塞011的一端固定有调节帽072,调节杆071靠近活塞011的一端固定有垫片073。
34.因二氧化碳通过充注阀03和进出管02进入到充注管01后,二氧化碳会推动活塞011向远离进出管02的方向移动,活塞011移动至活塞011的端面与调节杆071的端面相贴合为止,所以需要对充注管01内气体储存体积进行调节时,转动调节杆071使调节杆071沿充注管01的轴线进行移动,使活塞011与调节杆071相贴合的位置发生变化,进而实现充注管01内气体储存容积的调节;设置的调节杆071实现了充注管01内气体储存体积的调节,从而便于使用充注管01向人体内充注不同容积量的二氧化碳,从而降低患者因注射过多产生不适症状的可能性;调节杆071与充注管01为螺纹连接,降低了调节杆071因高度压缩的二氧化碳而被推动的可能性,进一步方便对二氧化碳的注射量进行定量控制;设置的调节帽072
便于带动调节杆071进行转动,提高了操作的便捷性;设置的垫片073为活塞011提供了减震和减缓作用,降低了活塞011因快速移动与调节杆071相贴合时发生破损的可能性,提高了活塞011的安全性,延长了活塞011的使用寿命。
35.参照图2,注气组件05包括与注气管04相连通的连通件051,连通件051的一侧连通有气瓶052,气瓶052内储存有高度压缩的二氧化碳,气瓶052与连通件051为可拆卸连接;连通件051上安装有用于调节输入进充注管01内气体气压的调节旋钮053;连通件051上安装有用于显示气瓶052内气体气压的压力表0511。
36.需要向充注管01内充注二氧化碳时,转动调节旋钮053使气瓶052中的二氧化碳通过连通件051充注进充注管01内;设置的连通件051便于将气瓶052中的二氧化碳充注进充注管01内;设置的调节旋钮053便于操作人员控制充注进充注管01内二氧化碳的通断,提高了使用的便捷性,同时调节旋钮053能够对充注进充注管01内的二氧化碳的气压进行调节,进一步提高了使用的多样性和便捷性;设置的压力表0511便于操作人员观察气瓶052内剩余气体的气压,从而更好的判断是否需要更换气瓶052;因气瓶052与连通件051为可拆卸连接,当需要更换气瓶052时,操作人员直接将气瓶052与连通件051分离即可,提高了使用的便捷性。
37.参照图2,注气管04包括第一连接管041以及与第一连接管041同轴的第二连接管042,第一连接管041靠近第二连接管042的端面上固定有与第一连接管041同轴的过滤器08;设置的过滤器08能够对充注进充注管01内的二氧化碳进行二次清洁过滤,进一步提高了二氧化碳的纯净度,进一步降低了患者产生不适症状的可能性。
38.参照图2和图3,充注阀03的一侧连通有鲁尔接头09,鲁尔接头09远离充注阀03的一端连通有单向阀10;需要向患者体内注射二氧化碳时,将充注阀03转动至使进出管02与外界注射装置相通的状态,二氧化碳在弹簧061和活塞011的作用下,经过充注阀03、鲁尔接头09以及单向阀10进入到与患者体内接通的外部注射装置内,进而使血管能够进行放射成像;因鲁尔接头09为微量无渗接头,充注管01内的二氧化碳注射进患者体内时,设置的鲁尔接头09降低了外界气体渗入进需要注射进患者体内的二氧化碳中的可能性,保证了二氧化碳的纯度,进而减缓了患者的不适;设置的单向阀10使二氧化碳只能向外排出,进一步降低了外界气体进入到充注阀03内的可能性。
39.参照图1和图2,充注管01、注气组件05以及注气管04上套设有用于保护的保护套11;设置的保护套11便于手术人员对充注管01进行把持,同时便于对充注管01、注气组件05以及注气管04进行保护,降低了充注管01、注气组件05以及注气管04因外部冲击导致发生破损的可能性,提高了充注管01、注气组件05以及注气管04的安全性。
40.综上所述,本技术的使用过程为:需要向患者体内注射二氧化碳时,首先利用转动把手031使注气管04与进出管02处于相通的状态,其次转动调节旋钮053使气瓶052中的二氧化碳充注至充注管01内,弹簧061被高度压缩的二氧化碳进行压缩;待充注完毕后,需要向人体内注射二氧化碳时,利用转动把手031使进出管02与外界注射装置处于相通的状态,利用弹簧061的弹力使充注管01内的二氧化碳注射进人体内,进而用于血管的放射成像;需要对充注管01内气体储存体积进行调节时,转动调节杆071使调节杆071沿充注管01的轴线进行移动,使活塞011与调节杆071相贴合的位置发生变化,进而实现充注管01内气体储存容积的调节;气瓶052内二氧化碳不足时,将气瓶052与连通件051分离并安装上新的气瓶
052即可。
41.实施例二:参照图4和图5,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调节组件07包括与充注管01同轴的移动板074,移动板074与充注管01相适配,移动板074位于活塞011远离进出管02的一端,弹簧061的一端与活塞011固定连接,弹簧061的另一端与移动板074固定连接;移动板074靠近活塞011的端面上固定有两个水平的抵接块075,抵接块075沿移动板074的轴线对称布置;移动板074远离活塞011的一端固定有与充注管01同轴的移动杆076,移动杆076远离移动板074的一端固定有把手077;参照图6,充注管01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移动杆076的固定组件12,充注管01上开设有供移动杆076移动的通孔;充注管01的周面上设置有刻度线013,保护套11上开设有供操作人员观察刻度线013的观察槽111。
42.当需要向患者体内注射定量的二氧化碳时,首先利用固定组件12对移动杆076进行固定,因抵接块075的长度和移动杆076的长度均为确定的,当向充注管01内充注高度压缩的二氧化碳后,活塞011与抵接块075会相互抵接,使充注管01内二氧化碳的容积量成为定量,操作人员通过观察活塞011对应的刻度线013的位置即可得出充注管01内气体的储存容积,达到了能够对二氧化碳的注射量定量控制,减缓患者的不适的效果;设置的抵接块075便于实现对二氧化碳的注射量的定量控制,提高了使用的便捷性;设置的移动杆076和固定组件12相配合实现了充注管01内气体储存体积的调节,从而便于使用充注管01向人体内充注不同容积量的二氧化碳,从而降低患者因注射过多产生不适症状的可能性;设置的固定组件12降低了调节杆071因高度压缩的二氧化碳而被推动的可能性,进一步方便对二氧化碳的注射量进行定量控制;设置的把手077便于带动移动杆076进行移动,提高了操作的便捷性;设置的刻度线013便于操作人员观察充注管01内气体的储存容积,提高了使用的便捷性;开设的观察槽111便于操作人员观察。
43.参照图6和图7,固定组件12包括水平设置的固定杆121,固定杆121的轴线与移动杆076的轴线相垂直,沿移动杆076的延伸方向均匀开设有多个使固定杆121插入的固定孔0761;固定杆121的外侧设置有内部中空的固定盒122,固定盒122与充注管01固定连接,固定杆121贯穿固定盒122靠近和远离移动杆076一端的盒壁;固定盒122内设置有与固定盒122相适配的移动块123,移动块123与固定盒122为滑动连接;固定杆121贯穿移动块123并与移动块123固定连接,移动块123上开设有供固定杆121插入的通孔。
44.需要对充注管01内气体的储存容积进行定量调节时,带动移动杆076移动一段距离,其次将固定杆121插入进对应的固定孔0761内,接着向充注管01内充注高度压缩的二氧化碳,使活塞011与抵接块075相抵接,最终使充注管01内储存有定量的气体;设置的固定杆121能够对移动杆076进行固定,进而降低了被高度压缩的二氧化碳冲击导致移动杆076移动的可能性,提高了使用的便捷性;设置的固定盒122与固定块相配合能够对固定杆121进行固定,进而使固定杆121能够对移动杆076进行固定;开设的多个固定孔0761便于固定杆121对移动杆076的不同位置进行固定,进而便于实现充注管01内气体储存容积量的调节,提高了使用的多样性和便捷性。
45.参照图6和图7,固定杆121上套设有限定弹簧124,限定弹簧124的一端与固定盒122远离移动杆076的一端的内壁固定连接,限定弹簧124的另一端与移动块123固定连接;固定杆121远离移动杆076的一端固定有拉环125。
46.需要对移动杆076的不同位置进行固定时,首先利用拉环125带动固定杆121向远离移动杆076的一端移动,限定弹簧124在拉环125和移动块123的作用下被压缩,其次拉动移动杆076沿充注管01的延伸方向进行移动,直至移动至所需位置,再次释放拉环125,利用限定弹簧124的弹力带动固定杆121插入进固定孔0761内,进而实现移动杆076的固定;设置的限定弹簧124便于带动移动杆076进行自动复位,同时当固定杆121插入进固定孔0761后,设置的限定弹簧124能够对固定杆121进行限定,降低了因二氧化碳的冲击力导致固定杆121从固定孔0761中向外弹出的可能性,提高了固定杆121对移动杆076固定时的稳定性;设置的拉环125便于操作人员带动固定杆121进行移动,提高了操作的便捷性。
47.参照图8,人体股动脉需要造影时,手术人员向人体内注射二氧化碳,注射完毕后,人体股动脉将会呈现相应的造影效果。
48.参照图9,人体主动脉需要造影时,手术人员向人体内注射二氧化碳,注射完毕后,人体主动脉将会呈现相应的造影效果。
49.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