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集成散热系统的循环冷却液降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7-15 20:25:4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辆散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集成散热系统的循环冷却液降温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的电动车辆中,对于电机、电机控制器等主要部件的散热多采用风冷或自然冷却的方式进行,由于液冷散热方式的散热效果要优于风冷和自然冷却,因此液冷散热的方式也逐渐应用到电动车辆集成动力系统中。如本专利申请人于2021年12月06日申请的申请号为202111478819.5,名称为用于叉车集成动力总成的散热结构及安装方法的专利,该专利利用串联冷却水道的液冷散热形式对动力总成中的油泵电机、驱动电机以及电机控制器进行强制液冷散热,可大幅降低电动叉车驱动及动力系统的温升,提高集成动力系统的可靠性,具有散热效果好的特点。
3.又如专利申请号为202120670376.9,申请日为2021年04月01日,授权公告号为cn213537173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agv叉车控制装置,涉及叉车控制设备领域。其中,盖板与外壳转动连接,用于对第一凹槽进行密封,通过支柱可以将安装板与外壳隔开,液冷管与安装板固定连接,在液冷管中设置冷却液可以对安装板进行散热,循环泵与液冷管连通,水槽与外壳固定连接,通过循环泵可以带动水槽中的冷却液进入液冷管中,控制板与安装板固定连接,通过控制板可以对agv小车进行控制,电池与外壳固定连接,电池对agv小车进行供电,转向电机与控制板电连接,通过两侧的转向电机可以驱动小车进行移动和转向,从而可以使得整个小车的控制装置密封在第一凹槽内,不受外界环境影响,不易损坏。该公开的专利也是利用冷却液沿液冷管流动的过程中对安装板以及控制板进行散热的目的。但是,在通过冷却液沿电机及控制器流动以带走工件工作产生热量的技术方案中,冷却液与工件进行热交换带走热量的同时会使得自身的温度升高,冷却液在经长时间工作后,若不对冷却液进行降温处理,不利于冷却液长时间循环使用,进而会降低液冷散热的效果,然而现有技术中通过液冷方式对电动车辆中的电机或控制器进行散热的技术方案缺少对使用后的冷却液进行有效降温的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可对与工件进行热交换后的冷却液进行降温的装置,且该装置可将降温后的冷却液再次输送至集成动力系统中的冷却液进口,以提高循环使用的冷却液的冷却效果的降温装置,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用于集成散热系统的循环冷却液降温装置,包括散热组件以及用于固定散热组件的支撑组件,
6.所述散热组件包括进液部、出液部、用于冷却液沿进液部向出液部方向流动并将冷却液分流成多道的流转部、设置在流转部侧壁用于带走流经冷却液热量的散热部以及设置在出液部输出端用于实现冷却液循环流转的动力部。
7.优选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沿冷却液流向平行置于散热部两侧壁的安装架一以及设置在散热部两端部用于连接进液部和出液部的安装架二。
8.优选的,所述进液部为垂直于冷却液流向设置在散热部一端部的进水箱,所述进水箱设有进水口和加液口。
9.优选的,所述进水箱上还设有安装支架。
10.优选的,所述出液部为垂直于冷却液流向设置在散热部另一端部的出水箱,所述出水箱设有出水口。
11.优选的,所述流转部为多道间隔设置在进液部输出端与出液部输入端之间的水道,且所述水道为扁平状通道。
12.优选的,所述散热部包括设置在相邻水道间隙处的散热片以及设置在水道外侧壁的散热风机。
13.优选的,所述散热片为层叠状结构。
14.优选的,所述进液部和出液部的侧壁还设有用于固定散热风机的风机安装架。
15.优选的,所述动力部包括循环泵、一端与出水口相连且另一端与循环泵输入端相连的连接管以及设置在循环泵输出端的出水管道。
16.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7.1.本实用新型中,进液部的进水口与动力总成中冷却液出口相连,因此与工件进行热交换后的冷却液经进液部流至流转部的多道水道内,在沿着水道流动的过程中,通过散热部的散热片对热量进行吸收,并结合散热风机将散热片吸收的热量带走,以实现对冷却液的有效降温,进而经散热部降温后的冷却液流至出液部内,并经连接管排至循环泵内,最终经出水管道流至动力总成中的冷却液进口,以实现冷却液的循环使用,并保证循环使用的冷却液的冷却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动力部将与工件热交换后的冷却液依次沿进液部、流转部以及出液部流动,并通过散热部对流经的冷却液进行降温,随后动力部将降温后的冷却液输送至动力总成冷却液进口,以实现下一冷却循环,可保证冷却液在循环使用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冷却效果,从而可有效降低冷却液使用成本。
18.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支撑组件,该支撑组件包括安装架一和安装架二,安装架一沿冷却液流向从流转部两侧壁对流转部进行固定,从而提高水道的稳定性,而安装架二从水道的两端部对多道水道进行固定,且该安装架二不仅可对水道进行固定,还可对水道两端的进液部和出液部进行固定,以提高该循环冷却液降温装置的整体稳定性。
19.3.本实用新型中,流转部为多道置于进液部和出液部之间的水道,因此可将经进液部输出的冷却液进行分流,分流后的冷却液在沿着水道流动的过程中,可通过散热片对其热量进行吸收,并结合散热风机将热量排出,因此可提高对冷却液的降温效果。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图1中去除散热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流转部与进液部和出液部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图3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24.图中:10、散热组件;110、进液部;111、进水口;112、加液口;113、安装支架;114、风
机安装架;120、出液部;121、出水口;130、流转部;141、散热片;142、散热风机;150、动力部;151、循环泵;152、连接管;153、出水管道;20、支撑组件;210、安装架一;220、安装架二。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在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前,对所涉及的名词和术语进行解释说明,在本说明书中,名称相同或标号相同的部件代表相似或相同的结构,且仅限于示意的目的。
26.实施例:
27.参照图1、图2,一种用于集成散热系统的循环冷却液降温装置,包括散热组件10以及用于对散热组件进行固定的支撑组件20,其中,散热组件包括进液部110、出液部120、流转部130、散热部以及动力部150,该进液部可与叉车集成动力系统中行走电机冷却液出口相连,从而将与工件换热结束后的冷却液经进液部导入该降温装置内,流转部用于进入到降温装置内的冷却液沿进液部向出液部方向流动,并将流经的冷却液分流成多道,从而便于后续的散热部对冷却液进行降温,散热部用于对流经流转部的冷却液进行散热,实现对冷却液的降温,动力部用于为冷却液提供动力,实现冷却液沿着进液部、流转部以及出液部的流转,且该动力部的输出端可与叉车集成动力系统中水冷板的冷却液进口相连,从而将经该降温装置降温后的冷却液再次输入至叉车集成动力系统中的冷却结构内,实现冷却液的循环利用,由此,本实用新型利用动力部驱动冷却液沿着进液部、流转部以及出液部流转的过程中,通过设置在流转部外壁的散热部对冷却液进行降温处理,以便于冷却液持续循环使用,从而降低动力总成冷却液的使用成本。
28.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支撑组件包括安装架一210和安装架二220,安装架一沿冷却液流向平行分布,并置于散热部的两侧壁,以对散热部进行固定,安装架二设置在散热部的两端部,从而通过上述的安装架一和安装架二从四周对散热部进行固定。
29.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进液部110为垂直于冷却液流向设置在散热部一端部的进水箱,该进水箱具体可设置在安装架二上,用于向散热部内注入工作后待降温的冷却液,进一步的,为了实现便于向进水箱内注入冷却液,该进水箱上设有进水口111,此外,进水箱上还设置加液口112,该加液口用于为整个降温装置补充冷却液以及添加清洁剂。进一步的,为了方便将该循环冷却液降温装置安装在叉车集成动力系统上,可在进水箱上设置安装支架113,利用螺栓等紧固件与安装支架配合,将该循环冷却液降温装置固定在集成动力系统上。
30.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出液部120为垂直于冷却液流向设置在散热部另一端部的出水箱,该出水箱同样设置在安装架二上,用于承接散热部流出的冷却液并排出,进一步的,为了方便将出水箱内的冷却液排出至叉车集成动力系统中的冷却液进口,在出水箱上设置出水口,以便于冷却液流出。
31.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流转部130为多道间隔设置在进液部110输出端与出液部120输入端之间的水道,具体的,水道为扁平状通道,水道的一端与进水箱连通,另一端与出水箱连通,与工件进行热交换后的冷却液沿着进水箱、水道以及出水箱流动,从而在流经水道的过程中,利用散热部对冷却液进行降温,由于水道为多道间隔设置的,因此可将经进液部输出的冷却液进行分流,从而可利用散热片和散热风机对冷却液进行分散降
温,可实现对冷却液的充分降温,提高降温效果。
32.参照图1、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散热部包括设置在相邻水道间隙处的散热片141以及设置在水道外侧壁的散热风机142,由此,冷却液在沿着水道流动的过程中,散热片对其热量进行吸收,达到降温的目的,具体的,散热风机为吸风机,通过吸风的方式将散热片吸收的热量带走,此外,散热片为层叠状结构,该种结构可增大散热面积,再结合吸风机使用,能够有效地带走水道以及散热片的热量,从而对冷却液进行散热,保证循环使用的时候冷却液的冷却效果。
33.进一步的,为了实现对散热风机142的固定,在进液部110和出液部120的侧壁设置风机安装架114,具体的,风机安装架可呈四角对称设置在进液部和出液部上,因此可从四周对散热风机进行有效固定,防止其脱落。
34.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动力部150包括循环泵151、连接管152以及出水管道153,连接管的一端与出液部的出水口121相连,另一端与循环泵的输入端相连,出水管道设置在循环泵的输出端,由此,在循环泵的动力作用下,可实现冷却液沿进液部、流转部以及出液部的循环流动,以便于通过散热部对流经的冷却液进行降温,而降温结束后的冷却液可经连接管排至循环泵内,并经出水管道输送至叉车集成动力系统中的水冷板冷却液进口,从而达到冷却液循环使用的目的。此外,还可在出水箱上设置用于安装循环泵的泵体安装支架,从而实现对循环泵的有效固定。
35.工作原理:使用时,进水箱的进水口111与叉车集成动力系统中行走电机散热结构的冷却液出口相连,而循环泵151的出水管道153与叉车集成动力系统中水冷板冷却液进口相连,从而在循环泵的带动下,将与工件热交换后的冷却液泵入到进水箱内,并经进水箱进入到散热部的多道水道内,在沿着水道流动的过程中,利用散热片141对冷却液热量进行吸收,同时结合散热风机142将冷却液热量排出,由于散热片为层叠状的结构,因此可有效地带走冷却液热量,以实现降温的目的,进而经散热部降温后的冷却液经出水箱上的出水口121排至连接管152,并最终经出水管道排至水冷板内,以实现冷却液的循环使用,并保证冷却液的冷却效果。
36.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