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阀杆密封件的制作方法

2022-07-14 02:38:1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阀杆密封件。


背景技术:

2.以往,已知有图3所示的阀杆密封件51(参照专利文献1)。
3.阀杆密封件51具备加强环52、以及保持于加强环52的橡胶状弹性体制的密封件53。
4.例如,如图4所示,阀杆密封件51在发动机的进排气阀机构中装配于阀杆引导件61的上端部,并可滑动地与阀杆71的外周面接触,由此发挥调整油泄漏量的作用,以免油室o内的油(未图示)向端口p侧大量泄漏。附图标记91表示使阀杆71前移动作而使阀81开阀的凸轮。附图标记101表示使阀杆71后移动作而使阀81闭阀的阀弹簧。
5.另外,由于端口p侧的端口压(背面压)作用于阀杆密封件51,因此阀杆密封件51还具有使施加端口压时的油泄漏量稳定化的作用。
6.现有技术文献
7.专利文献
8.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34373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9.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10.然而,作为最近的趋势,在于对发动机要求低燃消耗,伴随于此,因发动机的小型化、涡轮增压器的赋予等而导致端口压处于增大的倾向。
11.因此,要求进一步加以改善,以使得即使较大的端口压作用于阀杆密封件51,阀杆密封件51也不会从阀杆引导件61脱落。
12.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即使较大的端口压作用于阀杆密封件,也能够抑制阀杆密封件从阀杆引导件脱落的阀杆密封件。
13.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
14.本发明的阀杆密封件的特征在于,具备固定于阀杆引导件的内环、保持于所述内环的橡胶状弹性体制的密封件、以及配置于所述内环的外周侧的外环,所述内环具有嵌合于所述阀杆引导件的外周侧的筒状部、以及从所述筒状部的上端朝向径向内侧设置的凸缘部,所述外环具有圆筒部、设置于所述圆筒部的下端并承受阀弹簧的弹簧承受部、以及设置于所述圆筒部的上端并抑制所述内环从所述阀杆引导件脱落的内环止脱部。
15.发明效果
16.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即使较大的端口压作用于阀杆密封件,也能够抑制阀杆密封件从阀杆引导件脱落的阀杆密封件。
附图说明
17.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阀杆密封件的装配状态的剖视图。
18.图2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阀杆密封件的装配状态的剖视图。
19.图3是背景技术所涉及的阀杆密封件的半剖视图。
20.图4是示出同一阀杆密封件的装配状态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第一实施方式)
22.如图1所示,阀杆密封件11具备固定于阀杆引导件61的金属制的内环21、以及保持于内环21的橡胶状弹性体制的密封件31,还具备配置于内环21的外周侧的金属制的外环41。
23.内环21一体地具有筒状部22和凸缘部23,该筒状部22嵌合于阀杆引导件61的上端外周,该凸缘部23从筒状部22的上端朝向径向内侧设置。
24.密封件31一体地具有密封唇32和内周密封部33,该密封唇32保持于内环21的凸缘部23且可滑动地与阀杆71的外周面接触,该内周密封部33保持于内环21的筒状部22且以静止状态与阀杆引导件61的外周面接触。在密封唇32嵌装有卡紧弹簧34。
25.由于内周密封部33在装配时夹在内环21的筒状部22与阀杆引导件61之间而在径向上被压缩,因此,由此设定内环21的筒状部22的相对于阀杆引导件61的嵌合余量。因此,内环21的筒状部22经由内周密封部33而嵌装固定于阀杆引导件61。
26.由于密封件31粘接(交联粘接)于内环21,因此密封件31与内环21成形为一体的成形品。
27.在阀杆引导件61的外周面设有环状的凹部62,与其对应地、在内周密封部33的内周面设有环状的凸部35,通过将凸部35相对于凹部62嵌入并在轴向上卡合,从而设置抑制内环21从阀杆引导件61脱落的止脱卡合部36。
28.然而,由于如上述那样近年来端口压处于增大的倾向,因此仅利用相比金属容易弹性变形的橡胶状弹性体制的凸部35与凹部62卡合的结构的止脱卡合部36,有可能止脱效果不足。
29.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增大止脱效果,实施了以下的对策。
30.即,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在内环21的外周侧配置有金属制的外环41。
31.外环41具有配置于内环21的筒状部22的外周侧的圆筒部42,在该圆筒部42的下端以朝向径向外侧的方式一体地设置有凸缘状的、用于承受阀弹簧101的一端的弹簧承受部(也称为弹簧座)43。
32.另外,在圆筒部42的上端一体地设置有用于抑制内环21从阀杆引导件61脱落的内环止脱部44,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内环止脱部44作为配置于内环21的凸缘部23的脱落侧(上方)的凸缘状的止脱部而设置。
33.在装配时弹簧承受部43被阀弹簧101压靠于工作缸盖111,由此外环41被固定于工作缸盖111。因此,即使内环21要从阀杆引导件61向上方脱落,凸缘部23也会与内环止脱部44接触并停止,因此,能够抑制内环21的脱落、乃至杆密封件11的脱落。
34.凸缘部23以及内环止脱部44可以在初始状态下已经相互接触,但也可以如图示那
样在凸缘部23和内环止脱部44两者之间设定轴向的初始间隙c1。在像这样设定轴向的初始间隙c1的情况下,能够将发生外环41尺寸不足而弹簧承受部43不与工作缸盖111接触(落座)的这样的事态防患于未然。在该情况下,在内环21移动了初始间隙c1的量之后可发挥止脱作用。密封件31的一部分也可以介于凸缘部23与内环止脱部44之间。
35.另外,也可以在内环21的筒状部22与外环41的圆筒部42之间如图示那样设定径向的间隙c2,在如这样设定径向的间隙c2的情况下,当用后安装的方式装配外环41时,外环41不与内环21干涉,因此能够容易进行外环41的后安装作业。
36.另外,由于密封件31与内环21作为一体的成形品而成形,因此,如果存在结构相同的成品或市售品,则可以直接利用它们。
37.(第二实施方式)
38.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内环止脱部44作为配置于内环21的凸缘部23的脱落侧的凸缘状的止脱部而设置,但代替于此,内环止脱部44也可以作为嵌合于内环21的筒状的止脱部而设置。
39.即,如图2所示,在外环41的圆筒部42的上端一体地设置有用于抑制内环21从阀杆引导件61脱落的内环止脱部44,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内环止脱部44作为嵌合于内环21的筒状部22的下端外周的筒状的止脱部而设置。
40.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该嵌合是基于金属彼此的相互嵌合的所谓金属嵌合,内环止脱部44相对于内环21的筒状部22牢固地嵌装固定。因此,即使内环21要从阀杆引导件61向上方脱落,内环21也会被内环止脱部44保持,因此,能够抑制内环21的脱落、乃至阀杆密封件11的脱落。
41.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阀杆密封件11的其他结构以及作用效果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阀杆密封件11相同。因此,在图2中标注与图1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42.在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中,外环41的材质不限于金属,也可以是其他材质。作为变形例,外环41也可以由例如树脂材料形成。
43.附图标记说明:
44.11 阀杆密封件
45.21 内环
46.22 筒状部
47.23 凸缘部
48.31 密封件
49.32 密封唇
50.33 内周密封部
51.34 卡紧弹簧
52.35 凸部
53.36 止脱卡合部
54.41 外环
55.42 圆筒部
56.43 弹簧承受部
57.44 内环止脱部
58.61 阀杆引导件
59.62 凹部
60.71 阀杆
61.101 阀弹簧
62.111 工作缸盖
63.c1、c2 间隙。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