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光学系统、取像模组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07-13 13:47:1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摄像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光学系统、取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摄像技术的迅速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等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配置有摄像镜头以具备摄像功能。摄像镜头的性能极大影响了电子设备的产品竞争力,业界对电子设备的摄像镜头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具备良好的成像质量的摄像镜头,能够提升拍摄的清晰度,从而提升用户的拍摄体验。然而,目前摄像镜头中的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还有待提升。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光学系统、取像模组及电子设备,以提升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
4.一种光学系统,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
5.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
6.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
7.具有屈折力的第三透镜,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
8.具有屈折力的第四透镜,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
9.具有屈折力的第五透镜,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
10.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六透镜,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
11.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七透镜,所述第七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
12.且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
13.7.9mm≤fno*imgh2/ttl≤8.4mm;
14.其中,fno为所述光学系统的光圈数,imgh为所述光学系统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的一半,tt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光学系统的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即所述光学系统的光学总长。
15.上述光学系统,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配合第一透镜于近光轴处的凸凹面型,能够有效会聚光线,从而缩短系统的总长。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配合第一透镜的正屈折力,有利于校正系统的轴上球差,从而提升系统的成像质量。第一透镜于近光轴处的凸凹面型,配合第二透镜于近光轴处的凸凹面型,还有利于光线平缓过渡至第二透镜像侧各透镜,从而有利于减小第二透镜像侧各透镜偏折光线的负担,进而有利于降低系统的敏感度,提
升系统的成像质量。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的面型配置,使得光线能够平缓过渡,配合第六透镜的正屈折力与第六透镜于近光轴处的凸凸面型,以及第七透镜像侧面于近光轴处的凹面面型,还有利于进一步压缩系统的总长,实现小型化设计。第六透镜的正屈折力与第七透镜的负屈折力配合,有利于校正系统的轴上球差。第七透镜的负屈折力还有利于校正系统的场曲,第七透镜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既有利于缩短系统的后焦,也有利于校正系统的像散、场曲等像差,同时还有利于扩大系统的成像面。
16.满足上述条件式时,能够合理配置系统的光圈数、半像高以及光学总长,在有效压缩系统的总长,实现小型化设计的同时,还能够使得系统获得大孔径和大像面特性,使得系统在夜景、雨天、星空等弱光环境下也能够具备良好的成像质量,同时还使得系统能够获取更多的场景内容,丰富系统成像信息,另外还有利于系统匹配更大尺寸的感光元件而获得高分辨率。
17.具备上述面型及屈折力特征,并满足上述条件式,系统的像差能够得到有效地校正,并具备大孔径、大像面特性,从而获得良好的成像质量,同时系统的总长也得到有效压缩,有利于实现小型化设计。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
19.1.7≤ct3/d34≤4;
20.其中,ct3为所述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即所述第三透镜的中心厚度,d34为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至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上的距离。满足上述条件式时,能够合理配置第三透镜的中心厚度与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隔,从而有效校正第三透镜产生的像散,进而提升系统的成像质量,同时有利于降低第三透镜的成型难度以及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的组装难度,提升系统的制造良率。
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
22.5mm≤imgh/tan(hfov)≤5.5mm;
23.其中,hfov为所述光学系统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满足上述条件式时,能够合理配置系统的半像高和半视场角,在实现小型化设计的同时,还有利于系统具备广角特性和大像面特性,从而使得系统能够满足大范围取像的需求,并能够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进而有效捕捉被摄物体的细节。超过上述条件式的上限时,系统的视场角过小,不利于扩大系统的视场范围,从而容易使得系统成像信息不全,影响系统的拍摄质量;低于上述条件式的下限时,系统的视场角过大,导致外视场畸变过大,图像外围出现扭曲现象,从而降低系统的成像质量。
2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
25.0.85≤f6/f≤1.1;
26.其中,f6为所述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为所述光学系统的有效焦距。满足上述条件式时,能够合理配置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与系统的有效焦距的比值,从而合理配置第六透镜在系统中的光焦度贡献量,既使得第六透镜有足够的屈折力以偏折光线,缩短系统的总长,也能够使得第六透镜的屈折力不会过强,从而能够有效校正系统的高级球差,提升系统的成像质量,并且,还有利于使得第六透镜的面型不会过度弯曲,从而降低第六透镜的组装和成型难度。
2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
28.0<a53/a52≤1.1;
29.其中,a52为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切平面与光轴的最大角度,a53为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最大有效口径处的切平面与光轴的角度。满足上述条件式时,能够使得第五透镜的像侧面面型不会过度弯曲,从而提升第五透镜的成型和组装良率,同时有利于光线在第五透镜平缓过渡,从而使得系统的光路更加稳定,降低系统的敏感度,进而提升系统的成像质量。
3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
31.0<|f7/(f1 f2)|≤0.5;
32.其中,f7为所述第七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满足上述条件式时,能够合理配置第七透镜的有效焦距与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之和的比值,从而合理分配第一透镜、第二透镜以及第七透镜的球差贡献,进而有效校正系统的球差,使得系统的轴上区域具有良好的成像质量。
3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
34.4.5≤sd42/(w4 v4)≤6;
35.其中,sd42为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w4为所述第四透镜于光轴方向上的最大厚度的一半,v4为所述第四透镜于光轴方向上的最小厚度的一半。满足上述条件式时,能够合理配置第四透镜的有效口径和形状,使得第四透镜能够有效平衡系统的像差,降低系统的敏感度,从而有利于提高系统的成像质量。低于上述条件式的下限时,系统的敏感度增大,且不利于第四透镜的工程制造。超过上述条件式的上限时,第四透镜难以有效矫正系统的场曲像差,从而降低系统的成像质量。
3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
37.2≤ct6/et6≤3;
38.其中,ct6为所述第六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即所述第六透镜的中心厚度,et6为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口径处至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口径处于光轴方向上的距离,即所述第六透镜的边缘厚度。满足上述条件式时,能够合理配置第六透镜的中心厚度与边缘厚度的比值,使得第六透镜能够有效平衡系统产生的高级像差,同时也有利于第六透镜在工程制作中的场曲调整,进而有利于提高系统的成像质量。另外还有利于使得第六透镜的面型不会过度弯曲,从而提升第六透镜的成型和组装良率。
3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
40.5mm≤f*tan(hfov)≤6mm;
41.其中,f为所述光学系统的有效焦距,hfov为所述光学系统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满足上述条件式时,能够合理配置系统的有效焦距和半视场角,使得系统具有大像面的特性,从而使得系统能够实现高像素和高清晰度。
4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
43.0.8≤f1/f≤1.2;
44.其中,f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为所述光学系统的有效焦距。满足上述条件式时,能够合理配置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与系统的有效焦距的比值,从而合理配置第一透镜在系统中的光焦度贡献量,既能够使得第一透镜在系统中的光焦度不会过强,从而使得第一透镜能够有效校正系统的高级球差,提升系统的成像质量,同时也能够使得第一透
镜具备足够的屈折力来会聚光线,从而缩短系统的总长,有利于实现小型化设计。
4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
46.3≤sd22/(w2 v2)≤4;
47.其中,sd2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口径,w2为所述第二透镜于光轴方向上的最大厚度的一半,v2为所述第二透镜于光轴方向上的最小厚度的一半。满足上述条件式时,能够合理配置第二透镜的有效口径和形状,使得第二透镜能够有效平衡系统的像差,降低系统的敏感度,进而提高系统的成像性能;同时也有利于第二透镜的成型和组装。低于上述条件式的下限时,系统的敏感度增大,不利于系统的工程制造;超过上述条件式的上限时,第二透镜难以有效矫正系统的场曲像差,导致系统的成像性能不佳。
48.一种取像模组,包括感光元件以及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光学系统,所述感光元件设置于所述光学系统的像侧。在所述取像模组中采用上述光学系统,取像模组的像差能够得到有效校正,同时具备大孔径和大像面特性,从而能够具备良好的成像质量,同时也能够实现小型化设计。
49.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壳体以及上述的取像模组,所述取像模组设置于所述壳体。在所述电子设备中采用上述取像模组,取像模组的像差能够得到有效校正,同时具备大孔径和大像面特性,从而使得电子设备能够具备良好的成像质量,同时也能够实现小型化设计,从而缩小取像模组在电子设备中的占用空间。
附图说明
50.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光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51.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光学系统的纵向球差图、像散图及畸变图;
52.图3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中的光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53.图4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中的光学系统的纵向球差图、像散图及畸变图;
54.图5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中的光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55.图6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中的光学系统的纵向球差图、像散图及畸变图;
56.图7为本技术第四实施例中的光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57.图8为本技术第四实施例中的光学系统的纵向球差图、像散图及畸变图;
58.图9为本技术第五实施例中的光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59.图10为本技术第五实施例中的光学系统的纵向球差图、像散图及畸变图;
60.图11为本技术第六实施例中的光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61.图12为本技术第六实施例中的光学系统的纵向球差图、像散图及畸变图;
62.图1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取像模组的示意图;
63.图1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64.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65.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66.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67.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68.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69.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70.请参见图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光学系统100沿光轴由物侧到像侧依次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以及第七透镜l7。具体地,第一透镜l1包括物侧面s1及像侧面s2,第二透镜l2包括物侧面s3及像侧面s4,第三透镜l3包括物侧面s5及像侧面s6,第四透镜l4包括物侧面s7及像侧面s8,第五透镜l5包括物侧面s9及像侧面s10,第六透镜l6包括物侧面s11及像侧面s12,第七透镜l7包括物侧面s13及像侧面s14。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以及第七透镜l7同轴设置,光学系统100中各透镜共同的轴线即为光学系统100的光轴。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系统100还包括位于第七透镜l7像侧的成像面s17,入射光经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以及第七透镜l7调节后能够成像于成像面s17。
71.其中,第一透镜l1具有正屈折力,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s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二透镜l2具有负屈折力,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s4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三透镜l3具有屈折力,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s5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四透镜l4具有屈折力,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7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s8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五透镜l5具有屈折力,第五透镜l5的像侧面s10于近光轴处为凹面。
第六透镜l6具有正屈折力,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s1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s12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七透镜l7具有负屈折力,第七透镜l7的物侧面s13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s14于近光轴处为凹面。
72.上述光学系统,第一透镜l1的正屈折力配合第一透镜l1于近光轴处的凸凹面型,能够有效会聚光线,从而缩短系统的总长。第二透镜l2的负屈折力配合第一透镜l1的正屈折力,有利于校正系统的轴上球差,从而提升系统的成像质量。第一透镜l1于近光轴处的凸凹面型,配合第二透镜l2于近光轴处的凸凹面型,还有利于光线平缓过渡至第二透镜l2像侧各透镜,从而有利于减小第二透镜l2像侧各透镜偏折光线的负担,进而有利于降低系统的敏感度,提升系统的成像质量。第一透镜l1与第二透镜l2的面型配置,使得光线能够平缓过渡,配合第六透镜l6的正屈折力与第六透镜l6于近光轴处的凸凸面型,以及第七透镜l7像侧面s14于近光轴处的凹面面型,还有利于进一步压缩系统的总长,实现小型化设计。第六透镜l6的正屈折力与第七透镜l7的负屈折力配合,有利于校正系统的轴上球差。第七透镜l7的负屈折力还有利于校正系统的场曲,第七透镜l7的像侧面s14于近光轴处为凹面,既有利于缩短系统的后焦,也有利于校正系统的像散、场曲等像差,同时还有利于扩大系统的成像面s17。
73.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系统100设置有光阑sto,光阑sto可设置于第一透镜l1的物侧或设置于任意两片透镜之间,例如,光阑sto设置于第一透镜l1的物侧。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系统100还包括设置于第七透镜l7像侧的红外截止滤光片l8,红外截止滤光片l8用于滤除干扰光,防止干扰光到达光学系统100的成像面s17而影响正常成像。例如,红外截止滤光片l8用于滤除容易被感光元件接收的近红外波段的光线。
74.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系统100的各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非球面结构的采用能够提高透镜设计的灵活性,并有效地校正球差,改善成像质量。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光学系统100的各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也可以均为球面。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仅是对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的举例,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系统100中各透镜的表面可以是非球面或球面的任意组合。
75.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系统100中的各透镜的材质可以均为玻璃或均为塑料。采用塑料材质的透镜能够减少光学系统100的重量并降低生产成本,配合光学系统100的小尺寸以实现光学系统100的轻薄化设计。而采用玻璃材质的透镜使光学系统100具备优良的光学性能以及较高的耐温性能。需要注意的是,光学系统100中各透镜的材质也可以为玻璃和塑料的任意组合,并不一定要是均为玻璃或均为塑料。
76.需要注意的是,第一透镜l1并不意味着只存在一片透镜,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透镜l1中也可以存在两片或多片透镜,两片或多片透镜能够形成胶合透镜,胶合透镜最靠近物侧的表面可视为物侧面s1,最靠近像侧的表面可视为像侧面s2。或者,第一透镜l1中的各透镜之间并不形成胶合透镜,但各透镜之间的距离相对固定,此时最靠近物侧的透镜的物侧面为物侧面s1,最靠近像侧的透镜的像侧面为像侧面s2。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的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或第七透镜l7中的透镜数量也可大于或等于两片,且任意相邻透镜之间可以形成胶合透镜,也可以为非胶合透镜。
77.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系统100满足条件式:7.9mm≤fno*imgh2/ttl≤8.4mm;其中,fno为光学系统100的光圈数,imgh为光学系统100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
的一半,ttl为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至光学系统100的成像面s17于光轴上的距离。具体地,fno*imgh2/ttl可以为:7.97、7.99、8.01、8.04、8.05、8.07、8.12、8.23、8.25或8.36,数值单位为mm。满足上述条件式时,能够合理配置系统的光圈数、半像高以及光学总长,在有效压缩系统的总长,实现小型化设计的同时,还能够使得系统获得大孔径和大像面特性,使得系统在夜景、雨天、星空等弱光环境下也能够具备良好的成像质量,同时还使得系统能够获取更多的场景内容,丰富系统成像信息,另外还有利于系统匹配更大尺寸的感光元件而获得高分辨率。
78.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系统100满足条件式:1.7≤ct3/d34≤4;其中,ct3为第三透镜l3于光轴上的厚度,d34为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s6至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7于光轴上的距离。具体地,ct3/d34可以为:1.74、1.78、1.99、2.12、2.38、2.55、2.69、3.02、3.34或3.82。满足上述条件式时,能够合理配置第三透镜l3的中心厚度与第三透镜l3和第四透镜l4之间的空气间隔,从而有效校正第三透镜l3产生的像散,进而提升系统的成像质量,同时有利于降低第三透镜l3的成型难度以及第三透镜l3和第四透镜l4的组装难度,提升系统的制造良率。
79.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系统100满足条件式:5mm≤imgh/tan(hfov)≤5.5mm;其中,hfov为光学系统100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具体地,imgh/tan(hfov)可以为:5.302、5.325、5.343、5.375、5.399、5.437、5.441、5.457、5.460或5.463,数值单位为mm。满足上述条件式时,能够合理配置系统的半像高和半视场角,在实现小型化设计的同时,还有利于系统具备广角特性和大像面特性,从而使得系统能够满足大范围取像的需求,并能够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进而有效捕捉被摄物体的细节。超过上述条件式的上限时,系统的视场角过小,不利于扩大系统的视场范围,从而容易使得系统成像信息不全,影响系统的拍摄质量;低于上述条件式的下限时,系统的视场角过大,导致外视场畸变过大,图像外围出现扭曲现象,从而降低系统的成像质量。
80.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系统100可以匹配具有矩形感光面的感光元件,光学系统100的成像面s17与感光元件的感光面重合。此时,光学系统100成像面s17上有效像素区域具有水平方向以及对角线方向,则hfov可以理解为光学系统100对角线方向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imgh可以理解为光学系统100成像面s17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方向的长度的一半。
81.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系统100满足条件式:0.85≤f6/f≤1.1;其中,f6为第六透镜l6的有效焦距,f为光学系统100的有效焦距。具体地,f6/f可以为:0.887、0.891、0.895、1.001、1.008、1.013、1.015、1.017、1.020或1.023。满足上述条件式时,能够合理配置第六透镜l6的有效焦距与系统的有效焦距的比值,从而合理配置第六透镜l6在系统中的光焦度贡献量,既使得第六透镜l6有足够的屈折力以偏折光线,缩短系统的总长,也能够使得第六透镜l6的屈折力不会过强,从而能够有效校正系统的高级球差,提升系统的成像质量,并且,还有利于使得第六透镜l6的面型不会过度弯曲,从而降低第六透镜l6的组装和成型难度。
82.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系统100满足条件式:0<a53/a52≤1.1;其中,a52为第五透镜l5的像侧面s10的切平面与光轴的最大角度,a53为第五透镜l5的像侧面s10最大有效口径处的切平面与光轴的角度。具体地,a53/a52可以为:0.881、0.893、1.002、1.008、1.011、
1.013、1.029、1.037、1.055或1.062。满足上述条件式时,能够使得第五透镜l5的像侧面s10面型不会过度弯曲,从而提升第五透镜l5的成型和组装良率,同时有利于光线在第五透镜l5平缓过渡,从而使得系统的光路更加稳定,降低系统的敏感度,进而提升系统的成像质量。
83.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系统100满足条件式:0<|f7/(f1 f2)|≤0.5;其中,f7为第七透镜l7的有效焦距,f1为第一透镜l1的有效焦距,f2为第二透镜l2的有效焦距。具体地,|f7/(f1 f2)|可以为:0.110、0.125、0.138、0.144、0.159、0.163、0.174、0.185、0.190或0.196。满足上述条件式时,能够合理配置第七透镜l7的有效焦距与第一透镜l1和第二透镜l2的有效焦距之和的比值,从而合理分配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以及第七透镜l7的球差贡献,进而有效校正系统的球差,使得系统的轴上区域具有良好的成像质量。
84.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系统100满足条件式:4.5≤sd42/(w4 v4)≤6;其中,sd42为第四透镜l4的像侧面s8的最大有效半口径,w4为第四透镜l4于光轴方向上的最大厚度的一半,v4为第四透镜l4于光轴方向上的最小厚度的一半。具体地,sd42/(w4 v4)可以为:4.708、4.811、4.923、5.024、5.128、5.245、5.369、5.447、5.528或5.713。满足上述条件式时,能够合理配置第四透镜l4的有效口径和形状,使得第四透镜l4能够有效平衡系统的像差,降低系统的敏感度,从而有利于提高系统的成像质量。低于上述条件式的下限时,系统的敏感度增大,且不利于第四透镜l4的工程制造。超过上述条件式的上限时,第四透镜l4难以有效矫正系统的场曲像差,从而降低系统的成像质量。
85.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系统100满足条件式:2≤ct6/et6≤3;其中,ct6为第六透镜l6于光轴上的厚度,et6为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s11的最大有效口径处至像侧面s12的最大有效口径处于光轴方向上的距离。具体地,ct6/et6可以为:2.300、2.323、2.355、2.398、2.411、2.455、2.503、2.528、2.577、2.601、2.632或2.643。满足上述条件式时,能够合理配置第六透镜l6的中心厚度与边缘厚度的比值,使得第六透镜l6能够有效平衡系统产生的高级像差,同时也有利于第六透镜l6在工程制作中的场曲调整,进而有利于提高系统的成像质量。另外还有利于使得第六透镜l6的面型不会过度弯曲,从而提升第六透镜l6的成型和组装良率。
86.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系统100满足条件式:5mm≤f*tan(hfov)≤6mm;其中,f为光学系统100的有效焦距,hfov为光学系统100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具体地,f*tan(hfov)可以为:5.010、5.025、5.047、5.072、5.099、5.110、5.123、5.132、5.164或5.171。满足上述条件式时,能够合理配置系统的有效焦距和半视场角,使得系统具有大像面的特性,从而使得系统能够实现高像素和高清晰度。
87.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系统100满足条件式:0.8≤f1/f≤1.2;其中,f1为第一透镜l1的有效焦距,f为光学系统100的有效焦距。具体地,f1/f可以为:1.048、1.052、1.063、1.088、1.095、1.104、1.127、1.135、1.144或1.151。满足上述条件式时,能够合理配置第一透镜l1的有效焦距与系统的有效焦距的比值,从而合理配置第一透镜l1在系统中的光焦度贡献量,既能够使得第一透镜l1在系统中的光焦度不会过强,从而使得第一透镜l1能够有效校正系统的高级球差,提升系统的成像质量,同时也能够使得第一透镜l1具备足够的屈折力来会聚光线,从而缩短系统的总长,有利于实现小型化设计。
88.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系统100满足条件式:3≤sd22/(w2 v2)≤4;其中,sd22为第
二透镜l2的像侧面s4的最大有效半口径,w2为第二透镜l2于光轴方向上的最大厚度的一半,v2为第二透镜l2于光轴方向上的最小厚度的一半。具体地,sd22/(w2 v2)可以为:3.182、3.212、3.287、3.332、3.355、3.374、3.423、3.474、3.510或3.568。满足上述条件式时,能够合理配置第二透镜l2的有效口径和形状,使得第二透镜l2能够有效平衡系统的像差,降低系统的敏感度,进而提高系统的成像性能;同时也有利于第二透镜l2的成型和组装。低于上述条件式的下限时,系统的敏感度增大,不利于系统的工程制造;超过上述条件式的上限时,第二透镜l2难以有效矫正系统的场曲像差,导致系统的成像性能不佳。
89.以上的有效焦距数值的参考波长均为555nm。
90.根据上述各实施例的描述,以下提出更为具体的实施例及附图予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实施例虽然以八片透镜为例进行了描述,但是光学系统100中具备屈折力的透镜的数量不限于七片,光学系统100还可包括其他数量的透镜。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未背离本技术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可改变构成光学系统100的透镜数量,来获得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各个结果和优点。
91.第一实施例
92.请参见图1和图2,图1为第一实施例中的光学系统100的结构示意图,光学系统100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光阑sto、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l1、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l2、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l3、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四透镜l4、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五透镜l5、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六透镜l6以及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七透镜l7。图2由左至右依次为第一实施例中光学系统100的纵向球差、像散及畸变的曲线图,其中像散图和畸变图的参考波长为555nm,其他实施例相同。
93.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于圆周处为凸面;
94.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s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于圆周处为凹面;
95.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于圆周处为凸面;
96.第二透镜l2的像侧面s4于近光轴处为凹面,于圆周处为凹面;
97.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s5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于圆周处为凹面;
98.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s6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于圆周处为凸面;
99.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7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于圆周处为凹面;
100.第四透镜l4的像侧面s8于近光轴处为凹面,于圆周处为凸面;
101.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s9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于圆周处为凹面;
102.第五透镜l5的像侧面s10于近光轴处为凹面,于圆周处为凸面;
103.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s1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于圆周处为凹面;
104.第六透镜l6的像侧面s12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于圆周处为凸面;
105.第七透镜l7的物侧面s13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于圆周处为凹面;
106.第七透镜l7的像侧面s14于近光轴处为凹面,于圆周处为凸面。
107.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以及第七透镜l7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
108.需要注意的是,在本技术中,当描述透镜的一个表面于近光轴处(该表面的中心区域)为凸面时,可理解为该透镜的该表面于光轴附近的区域为凸面。当描述透镜的一个表面于圆周处为凹面时,可理解为该表面在靠近最大有效半径处的区域为凹面。举例而言,当该
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且于圆周处也为凸面时,该表面由中心(该表面与光轴的交点)至边缘方向的形状可以为纯粹的凸面;或者是先由中心的凸面形状过渡到凹面形状,随后在靠近最大有效半径处时变为凸面。此处仅为说明光轴处与圆周处的关系而做出的示例,表面的多种形状结构(凹凸关系)并未完全体现,但其他情况可根据以上示例推导得出。
109.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以及第七透镜l7的材质均为塑料。
110.进一步地,光学系统100满足条件式:fno*imgh2/ttl=8.063mm;其中,fno为光学系统100的光圈数,imgh为光学系统100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的一半,ttl为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至光学系统100的成像面s17于光轴上的距离。满足上述条件式时,能够合理配置系统的光圈数、半像高以及光学总长,在有效压缩系统的总长,实现小型化设计的同时,还能够使得系统获得大孔径和大像面特性,使得系统在夜景、雨天、星空等弱光环境下也能够具备良好的成像质量,同时还使得系统能够获取更多的场景内容,丰富系统成像信息,另外还有利于系统匹配更大尺寸的感光元件而获得高分辨率。
111.光学系统100满足条件式:ct3/d34=1.739;其中,ct3为第三透镜l3于光轴上的厚度,d34为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s6至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7于光轴上的距离。满足上述条件式时,能够合理配置第三透镜l3的中心厚度与第三透镜l3和第四透镜l4之间的空气间隔,从而有效校正第三透镜l3产生的像散,进而提升系统的成像质量,同时有利于降低第三透镜l3的成型难度以及第三透镜l3和第四透镜l4的组装难度,提升系统的制造良率。
112.光学系统100满足条件式:imgh/tan(hfov)=5.349mm;其中,hfov为光学系统100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满足上述条件式时,能够合理配置系统的半像高和半视场角,在实现小型化设计的同时,还有利于系统具备广角特性和大像面特性,从而使得系统能够满足大范围取像的需求,并能够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进而有效捕捉被摄物体的细节。
113.光学系统100满足条件式:f6/f=0.887;其中,f6为第六透镜l6的有效焦距,f为光学系统100的有效焦距。满足上述条件式时,能够合理配置第六透镜l6的有效焦距与系统的有效焦距的比值,从而合理配置第六透镜l6在系统中的光焦度贡献量,既使得第六透镜l6有足够的屈折力以偏折光线,缩短系统的总长,也能够使得第六透镜l6的屈折力不会过强,从而能够有效校正系统的高级球差,提升系统的成像质量,并且,还有利于使得第六透镜l6的面型不会过度弯曲,从而降低第六透镜l6的组装和成型难度。
114.光学系统100满足条件式:a53/a52=0.938;其中,a52为第五透镜l5的像侧面s10的切平面与光轴的最大角度,a53为第五透镜l5的像侧面s10最大有效口径处的切平面与光轴的角度。满足上述条件式时,能够使得第五透镜l5的像侧面s10面型不会过度弯曲,从而提升第五透镜l5的成型和组装良率,同时有利于光线在第五透镜l5平缓过渡,从而使得系统的光路更加稳定,降低系统的敏感度,进而提升系统的成像质量。
115.光学系统100满足条件式:|f7/(f1 f2)|=0.192;其中,f7为第七透镜l7的有效焦距,f1为第一透镜l1的有效焦距,f2为第二透镜l2的有效焦距。满足上述条件式时,能够合理配置第七透镜l7的有效焦距与第一透镜l1和第二透镜l2的有效焦距之和的比值,从而合理分配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以及第七透镜l7的球差贡献,进而有效校正系统的球差,使得系统的轴上区域具有良好的成像质量。
116.光学系统100满足条件式:sd42/(w4 v4)=5.065;其中,sd42为第四透镜l4的像侧
面s8的最大有效半口径,w4为第四透镜l4于光轴方向上的最大厚度的一半,v4为第四透镜l4于光轴方向上的最小厚度的一半。满足上述条件式时,能够合理配置第四透镜l4的有效口径和形状,使得第四透镜l4能够有效平衡系统的像差,降低系统的敏感度,从而有利于提高系统的成像质量。
117.光学系统100满足条件式:ct6/et6=2.500;其中,ct6为第六透镜l6于光轴上的厚度,et6为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s11的最大有效口径处至像侧面s12的最大有效口径处于光轴方向上的距离。满足上述条件式时,能够合理配置第六透镜l6的中心厚度与边缘厚度的比值,使得第六透镜l6能够有效平衡系统产生的高级像差,同时也有利于第六透镜l6在工程制作中的场曲调整,进而有利于提高系统的成像质量。另外还有利于使得第六透镜l6的面型不会过度弯曲,从而提升第六透镜l6的成型和组装良率。
118.光学系统100满足条件式:f*tan(hfov)=5.153mm;其中,f为光学系统100的有效焦距,hfov为光学系统100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满足上述条件式时,能够合理配置系统的有效焦距和半视场角,使得系统具有大像面的特性,从而使得系统能够实现高像素和高清晰度。
119.光学系统100满足条件式:f1/f=1.102;其中,f1为第一透镜l1的有效焦距,f为光学系统100的有效焦距。满足上述条件式时,能够合理配置第一透镜l1的有效焦距与系统的有效焦距的比值,从而合理配置第一透镜l1在系统中的光焦度贡献量,既能够使得第一透镜l1在系统中的光焦度不会过强,从而使得第一透镜l1能够有效校正系统的高级球差,提升系统的成像质量,同时也能够使得第一透镜l1具备足够的屈折力来会聚光线,从而缩短系统的总长,有利于实现小型化设计。
120.光学系统100满足条件式:sd22/(w2 v2)=3.436;其中,sd22为第二透镜l2的像侧面s4的最大有效半口径,w2为第二透镜l2于光轴方向上的最大厚度的一半,v2为第二透镜l2于光轴方向上的最小厚度的一半。满足上述条件式时,能够合理配置第二透镜l2的有效口径和形状,使得第二透镜l2能够有效平衡系统的像差,降低系统的敏感度,进而提高系统的成像性能;同时也有利于第二透镜l2的成型和组装。
121.另外,光学系统100的各项参数由表1给出。其中,由物面(图未示出)至成像面s17的各元件依次按照表1从上至下的各元件的顺序排列。表1中的y半径为相应面序号的物侧面或像侧面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面序号s1和面序号s2分别为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和像侧面s2,即同一透镜中,面序号较小的表面为物侧面,面序号较大的表面为像侧面。第一透镜l1的“厚度”参数列中的第一个数值为该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第二个数值为该透镜的像侧面至像侧方向的后一表面于光轴上的距离。
122.需要注意的是,在该实施例及以下各实施例中,光学系统100也可不设置红外截止滤光片l8,但此时第七透镜l7的像侧面s14至成像面s17的距离保持不变。
123.在第一实施例中,光学系统100的有效焦距f=5.22mm,光学总长ttl=6.29mm,最大视场角fov=88.84deg,光圈数fno=1.84。
124.且各透镜的焦距的参考波长为555nm,各透镜的折射率和阿贝数的参考波长均为587.56nm,其他实施例也相同。
125.表1
[0126][0127]
进一步地,光学系统100各透镜像侧面或物侧面的非球面系数由表2给出。其中,面序号从s1-s14分别表示像侧面或物侧面s1-s14。而从上到下的k-a20分别表示非球面系数的类型,其中,k表示圆锥系数,a4表示四次非球面系数,a6表示六次非球面系数,a8表示八次非球面系数,以此类推。另外,非球面系数公式如下:
[0128][0129]
其中,z为非球面上相应点到与表面顶点相切的平面的距离,r为非球面上相应点到光轴的距离,c为非球面顶点的曲率,k为圆锥系数,ai为非球面面型公式中与第i项高次项相对应的系数。
[0130]
表2
[0131]
[0132][0133]
另外,图2包括光学系统100的纵向球差曲线图(longitudinal spherical aberration),纵向球差曲线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汇聚焦点偏离,其中,纵坐标表示归一化的由光瞳中心至光瞳边缘的光瞳坐标(normalized pupil coordinator),横坐标表示焦点偏移,即成像面s17到光线与光轴交点的距离(单位为mm)。由纵向球差图可知,第一实施例中的各波长光线的汇聚焦点偏离程度趋于一致,成像画面中的弥散斑或色晕得到有效抑制。图2还包括光学系统100的像散曲线图(astigmatic field curves),其中,横坐标表示焦点偏移,纵坐标表示像高,单位为mm,且像散曲线图中的s曲线代表555nm下的弧矢场曲,t曲线代表555nm下的子午场曲。由图中可知,光学系统100的场曲较小,各视场的场曲和像散均得到了良好的校正,视场中心和边缘均拥有清晰的成像。图2还包括光学系统100的畸变曲线图(distortion),畸变曲线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其中,横坐标表示畸变值,单位为%,纵坐标表示像高,单位为mm。由图中可知,由主光束引起的图像变形较小,系统的成像质量优良。
[0134]
第二实施例
[0135]
请参见图3和图4,图3为第二实施例中的光学系统100的结构示意图,光学系统100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光阑sto、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l1、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l2、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三透镜l3、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l4、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五透镜l5、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六透镜l6以及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七透镜l7。图4由左至右依次为第二实施例中光学系统100的纵向球差、像散及畸变的曲线图。
[0136]
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于圆周处为凸面;
[0137]
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s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于圆周处为凹面;
[0138]
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于圆周处为凸面;
[0139]
第二透镜l2的像侧面s4于近光轴处为凹面,于圆周处为凹面;
[0140]
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s5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于圆周处为凹面;
[0141]
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s6于近光轴处为凹面,于圆周处为凸面;
[0142]
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7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于圆周处为凹面;
[0143]
第四透镜l4的像侧面s8于近光轴处为凹面,于圆周处为凸面;
[0144]
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s9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于圆周处为凹面;
[0145]
第五透镜l5的像侧面s10于近光轴处为凹面,于圆周处为凸面;
[0146]
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s1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于圆周处为凹面;
[0147]
第六透镜l6的像侧面s12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于圆周处为凸面;
[0148]
第七透镜l7的物侧面s13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于圆周处为凹面;
[0149]
第七透镜l7的像侧面s14于近光轴处为凹面,于圆周处为凸面。
[0150]
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以及第七透镜l7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
[0151]
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以及第七透镜l7的材质均为塑料。
[0152]
另外,光学系统100的各项参数由表3给出,且其中各参数的定义可由第一实施例得出,此处不加以赘述。
[0153]
表3
[0154][0155]
进一步地,光学系统100各透镜像侧面或物侧面的非球面系数由表4给出,且其中各参数的定义可由第一实施例得出,此处不加以赘述。
[0156]
表4
[0157][0158][0159]
根据上述所提供的各参数信息,可推得以下数据:
[0160]
fno*imgh2/ttl(mm)8.046sd42/(w4 v4)5.713ct3/d342.929ct6/et62.630imgh/tan(hfov)(mm)5.314f*tan(hfov)(mm)5.010f6/f0.911f1/f1.112a53/a520.881sd22/(w2 v2)3.450|f7/(f1 f2)|0.135
ꢀꢀ
[0161]
另外,由图4中的像差图可知,光学系统100的纵向球差、像散和畸变均得到良好的控制,从而该实施例的光学系统100拥有良好的成像品质。
[0162]
第三实施例
[0163]
请参见图5和图6,图5为第三实施例中的光学系统100的结构示意图,光学系统100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光阑sto、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l1、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l2、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三透镜l3、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四透镜l4、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五透镜l5、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六透镜l6以及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七透镜l7。图6由左至右依次为第三实施例中光学系统100的纵向球差、像散及畸变的曲线图。
[0164]
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于圆周处为凸面;
[0165]
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s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于圆周处为凹面;
[0166]
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于圆周处为凸面;
[0167]
第二透镜l2的像侧面s4于近光轴处为凹面,于圆周处为凹面;
[0168]
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s5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于圆周处为凹面;
[0169]
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s6于近光轴处为凹面,于圆周处为凸面;
[0170]
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7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于圆周处为凹面;
[0171]
第四透镜l4的像侧面s8于近光轴处为凹面,于圆周处为凸面;
[0172]
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s9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于圆周处为凹面;
[0173]
第五透镜l5的像侧面s10于近光轴处为凹面,于圆周处为凸面;
[0174]
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s1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于圆周处为凹面;
[0175]
第六透镜l6的像侧面s12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于圆周处为凸面;
[0176]
第七透镜l7的物侧面s13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于圆周处为凹面;
[0177]
第七透镜l7的像侧面s14于近光轴处为凹面,于圆周处为凸面。
[0178]
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以及第七透镜l7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
[0179]
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以及第七透镜l7的材质均为塑料。
[0180]
另外,光学系统100的各项参数由表5给出,且其中各参数的定义可由第一实施例得出,此处不加以赘述。
[0181]
表5
[0182][0183]
进一步地,光学系统100各透镜像侧面或物侧面的非球面系数由表6给出,且其中各参数的定义可由第一实施例得出,此处不加以赘述。
[0184]
表6
[0185][0186][0187]
并且,根据上述所提供的各参数信息,可推得以下数据:
[0188]
fno*imgh2/ttl(mm)8.054sd42/(w4 v4)5.620ct3/d342.533ct6/et62.300imgh/tan(hfov)(mm)5.463f*tan(hfov)(mm)5.171f6/f0.919f1/f1.096a53/a520.943sd22/(w2 v2)3.182|f7/(f1 f2)|0.137
ꢀꢀ
[0189]
另外,由图6中的像差图可知,光学系统100的纵向球差、像散和畸变均得到良好的控制,从而该实施例的光学系统100拥有良好的成像品质。
[0190]
第四实施例
[0191]
请参见图7和图8,图7为第四实施例中的光学系统100的结构示意图,光学系统100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光阑sto、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l1、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l2、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l3、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l4、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五透镜l5、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六透镜l6以及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七透镜l7。图8由左至右依次为第四实施例中光学系统100的纵向球差、像散及畸变的曲线图。
[0192]
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于圆周处为凸面;
[0193]
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s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于圆周处为凹面;
[0194]
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于圆周处为凸面;
[0195]
第二透镜l2的像侧面s4于近光轴处为凹面,于圆周处为凹面;
[0196]
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s5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于圆周处为凹面;
[0197]
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s6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于圆周处为凸面;
[0198]
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7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于圆周处为凹面;
[0199]
第四透镜l4的像侧面s8于近光轴处为凹面,于圆周处为凸面;
[0200]
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s9于近光轴处为凹面,于圆周处为凹面;
[0201]
第五透镜l5的像侧面s10于近光轴处为凹面,于圆周处为凸面;
[0202]
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s1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于圆周处为凹面;
[0203]
第六透镜l6的像侧面s12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于圆周处为凸面;
[0204]
第七透镜l7的物侧面s13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于圆周处为凹面;
[0205]
第七透镜l7的像侧面s14于近光轴处为凹面,于圆周处为凸面。
[0206]
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以及第七透镜l7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
[0207]
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以及第七透镜l7的材质均为塑料。
[0208]
另外,光学系统100的各项参数由表7给出,且其中各参数的定义可由第一实施例得出,此处不加以赘述。
[0209]
表7
[0210][0211]
进一步地,光学系统100各透镜像侧面或物侧面的非球面系数由表8给出,且其中各参数的定义可由第一实施例得出,此处不加以赘述。
[0212]
表8
[0213][0214][0215]
并且,根据上述所提供的各参数信息,可推得以下数据:
[0216]
fno*imgh2/ttl(mm)8.006sd42/(w4 v4)5.081ct3/d343.818ct6/et62.643imgh/tan(hfov)(mm)5.405f*tan(hfov)(mm)5.050f6/f0.926f1/f1.048a53/a521.062sd22/(w2 v2)3.325|f7/(f1 f2)|0.196
ꢀꢀ
[0217]
另外,由图8中的像差图可知,光学系统100的纵向球差、像散和畸变均得到良好的控制,从而该实施例的光学系统100拥有良好的成像品质。
[0218]
第五实施例
[0219]
请参见图9和图10,图9为第五实施例中的光学系统100的结构示意图,光学系统100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光阑sto、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l1、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l2、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l3、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l4、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五透镜l5、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六透镜l6以及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七透镜l7。图10由左至右依次为第五实施例中光学系统100的纵向球差、像散及畸变的曲线图。
[0220]
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于圆周处为凸面;
[0221]
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s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于圆周处为凹面;
[0222]
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于圆周处为凸面;
[0223]
第二透镜l2的像侧面s4于近光轴处为凹面,于圆周处为凹面;
[0224]
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s5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于圆周处为凹面;
[0225]
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s6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于圆周处为凸面;
[0226]
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7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于圆周处为凹面;
[0227]
第四透镜l4的像侧面s8于近光轴处为凹面,于圆周处为凸面;
[0228]
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s9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于圆周处为凹面;
[0229]
第五透镜l5的像侧面s10于近光轴处为凹面,于圆周处为凸面;
[0230]
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s1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于圆周处为凹面;
[0231]
第六透镜l6的像侧面s12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于圆周处为凸面;
[0232]
第七透镜l7的物侧面s13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于圆周处为凹面;
[0233]
第七透镜l7的像侧面s14于近光轴处为凹面,于圆周处为凸面。
[0234]
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以及第七透镜l7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
[0235]
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以及第七透镜l7的材质均为塑料。
[0236]
另外,光学系统100的各项参数由表9给出,且其中各参数的定义可由第一实施例得出,此处不加以赘述。
[0237]
表9
[0238][0239][0240]
进一步地,光学系统100各透镜像侧面或物侧面的非球面系数由表10给出,且其中各参数的定义可由第一实施例得出,此处不加以赘述。
[0241]
表10
[0242][0243]
并且,根据上述所提供的各参数信息,可推得以下数据:
[0244][0245][0246]
另外,由图10中的像差图可知,光学系统100的纵向球差、像散和畸变均得到良好的控制,从而该实施例的光学系统100拥有良好的成像品质。
[0247]
第六实施例
[0248]
请参见图11和图12,图11为第六实施例中的光学系统100的结构示意图,光学系统100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光阑sto、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l1、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l2、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三透镜l3、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l4、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五透镜l5、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六透镜l6以及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七透镜l7。图10由左至右依次为第五实施例中光学系统100的纵向球差、像散及畸变的曲线图。
[0249]
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于圆周处为凸面;
[0250]
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s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于圆周处为凹面;
[0251]
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于圆周处为凸面;
[0252]
第二透镜l2的像侧面s4于近光轴处为凹面,于圆周处为凹面;
[0253]
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s5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于圆周处为凹面;
[0254]
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s6于近光轴处为凹面,于圆周处为凸面;
[0255]
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7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于圆周处为凹面;
[0256]
第四透镜l4的像侧面s8于近光轴处为凹面,于圆周处为凸面;
[0257]
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s9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于圆周处为凹面;
[0258]
第五透镜l5的像侧面s10于近光轴处为凹面,于圆周处为凸面;
[0259]
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s1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于圆周处为凹面;
[0260]
第六透镜l6的像侧面s12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于圆周处为凸面;
[0261]
第七透镜l7的物侧面s13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于圆周处为凹面;
[0262]
第七透镜l7的像侧面s14于近光轴处为凹面,于圆周处为凸面。
[0263]
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以及第七透镜l7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
[0264]
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以及第七透镜l7的材质均为塑料。
[0265]
另外,光学系统100的各项参数由表11给出,且其中各参数的定义可由第一实施例得出,此处不加以赘述。
[0266]
表11
[0267][0268][0269]
进一步地,光学系统100各透镜像侧面或物侧面的非球面系数由表12给出,且其中各参数的定义可由第一实施例得出,此处不加以赘述。
[0270]
表12
[0271][0272]
并且,根据上述所提供的各参数信息,可推得以下数据:
[0273]
fno*imgh2/ttl(mm)8.364sd42/(w4 v4)5.091ct3/d342.375ct6/et62.357imgh/tan(hfov)(mm)5.302f*tan(hfov)(mm)5.148f6/f1.023f1/f1.151a53/a520.979sd22/(w2 v2)3.568|f7/(f1 f2)|0.110
ꢀꢀ
[0274]
另外,由图12中的像差图可知,光学系统100的纵向球差、像散和畸变均得到良好的控制,从而该实施例的光学系统100拥有良好的成像品质。
[0275]
请参见图13,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系统100可与感光元件210组装形成取像模组200。此时,感光元件210的感光面与光学系统100的成像面s17重合。取像模组200还可设置有红外截止滤光片l8,红外截止滤光片l8设置于第七透镜l7的像侧面s14与成像面s17之间。具体地,感光元件210可以为电荷耦合元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或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器件(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 sensor,cmos sensor)。在取像模组200中采用上述光学系统100,取像模组200的像差能够得到有效校正,同时具备大孔径和大像面特性,从而能够具备良好的成像质量,同时也能够实现小型化设计。
[0276]
请参见图13和图14,在一些实施例中,取像模组200可应用于电子设备300中,电子设备300包括壳体310,取像模组200设置于壳体310。具体地,电子设备300可以为但不限于便携电话机、视频电话、智能手机、电子书籍阅读器、行车记录仪等车载摄像设备或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装置。当电子设备300为智能手机时,壳体310可以为电子设备300的中框。在电子设备300中采用上述取像模组200,取像模组200的像差能够得到有效校正,同时具备大孔径和大像面特性,从而使得电子设备300能够具备良好的成像质量,同时也能够实现小型化
设计,从而缩小取像模组200在电子设备300中的占用空间。
[0277]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278]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