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散流板及立式空调的制作方法

2022-07-13 05:50:4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散流板及立式空调。


背景技术:

2.现有的立式室内空调一般采用下进风、上出风的结构,立式室内空调的这种进风方式导致进入空调机内部的空气气流流动混乱,风量分布不均,热换器组件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空调机内部的空气气流流动混乱,风量分布不均。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散流板,采用了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
5.散流板包括:散流板本体,所述散流板本体上开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通孔,所述通孔孔径沿着散流板的一端朝向另一端逐渐增大,所述孔径较小的一端设置在气流流速较大的位置。
6.进一步的,所述通孔包括圆孔和/或方孔。
7.进一步的,所述散流板的材质包括塑料或金属。
8.进一步的,所述散流板四周向外翻起形成左翻边、右翻边、前翻边、后翻边。
9.进一步的,所述左翻边和右翻边上分别设置有左安装孔和右安装孔。
10.进一步的,所述孔径较大的通孔的进风处向内倒角。
1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立式空调,采用了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
12.立式空调包括散流板、围板、风轮、换热器组件;
13.所述围板的前侧壁的下部开放,形成供空气流通的通道;
14.所述散流板、所述风轮、所述换热器组件设置在所述围板中,所述散流板设置在所述风轮和换热器组件之间,通过所述换热器组件的空气穿过所述散流板的通孔进入风轮。
15.进一步的,所述立式空调还包括上面板,所述上面板活动安装在围板前侧,所述上面板和所述围板围合形成容纳空间,所述风轮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
16.进一步的,所述容纳空间的内侧壁设置有隔热棉,所述散流板分别与所述围板、所述上面板抵接,以夹紧所述隔热棉。
17.进一步的,所述围板为u型结构。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主要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散流板可以对气流进行梳理,使得混乱的气流均匀流动;将散流板设置在风轮与换热器组件之间,通过散流板上不同孔径的通孔改变空调内部流动气流,使得进入热换器组件的空气气流均匀流动,通过换热器组件的风量均匀,提高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个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散流板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立式空调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立式空调的气流流动示意图;
23.附图标记:
24.10、围板;20、风轮;30、上面板;40、热换器组件;50、散流板;60、顶盖板;70、底盘组件;80、进风口;90、出风口;100、隔热棉;501、通孔;502、前翻边;503、后翻边;504、左翻边;505、右翻边;506左安装孔;507、右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25.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或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26.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7.请参考图1,散流板50包括散流板本体,散流板本体上开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通孔501,通孔孔径沿着散流板的一端朝向另一端逐渐增大,所述孔径较小的一端设置在气流流速较大的位置;数个通孔501设置在散流板50上,根据实际需求调整孔径,空气穿过小孔的位置阻力大,穿过大孔的位置阻力小,利用孔径变化使风阻变化,对空气梳理使其均匀流动。
28.具体地,通孔501为圆孔和/或方孔,甚至可以是不规则形状的孔。
29.具体地,散流板50采用塑料或者金属材质。
30.具体地,散流板四周向外翻起形成前翻边502、后翻边503、左翻边504、右翻边505,并在左翻边504和右翻边505上分别设置左安装孔506、右安装孔507。
31.四个翻边朝向一致,用于与待安装件紧密结合,并通过两个安装孔固定于待安装件。
32.在本技术其它实施方式中,四个翻边的朝向也可以不同,当然,也可以省略翻边。
33.具体地,孔径较大的通孔501的进风处向内倒角;在通孔501上设置有引导气流流动的结构,例如在孔径较大的通孔501上,将该通孔501的进风处向内倒角,减少较慢的气流在穿过较大孔径的通孔501时,通孔501之间的间隙对气流的阻碍,使得在保证通孔501之间
具有间隙的情况下,具有该结构的通孔501可以加快气流的流速,进一步增大散流板50对气流的调整极限。
34.在本技术其他实施例中,通孔501孔径的变化不限于上述所述的通孔501孔径沿着散流板50的一端朝向另一端逐渐增大;散流板50上通孔501的孔径变化还包括中部通孔501孔径朝向外侧逐渐增加/减小,以适应空气气流流动时,中部气流与外部气流流速不均匀的情况。
35.在本技术其他实施例中,通孔501的结构也不限于孔形结构,也包括条形结构,通过长条开方口宽度变化,实现对空气气流的调整。
36.在本技术其他实施例中,散流板50上设置有凸起的分隔条或者凹陷的分割槽,该分隔条/分割槽将散流板上的通孔分成多组,使得一块散流板50可以对相连的多个管道的气流进行梳理。
37.请参考图2和图3,本技术立式空调包括散流板50、围板10、风轮20、热换器组件40;围板10的前侧壁的下部开放,形成供空气流通的通道;散流板50、风轮20和换热器组件40设置在围板10的内腔中,散流板设置在风轮和换热器组件之间,通过换热器组件的空气穿过散流板的通孔进入风轮。
38.具体地,立式空调还包括上面板30,上面板30活动安装在围板10的前侧,上面板30和围板10围合形成容纳空间,风轮20设置于容纳空间中,即上面板30的下方形成可以供空气流通的进风口80。
39.具体地,容纳空间内侧壁上设置有隔热棉100,散流板分别与围板、上面板抵接,以夹紧隔热棉,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隔热棉朝着底盘组件的方向延伸,使得整个围板内壁上均布满隔热棉(图中仅展示围板后侧壁上的隔热棉100)。
40.具体地,围板10为u型结构,u型结构的围板10前侧开放,其前侧的上部安装上面板30,前侧的下部为空气进入围板内部的进风口80。
41.具体地,散流板水平放置,以便于安装在立式空调中。
42.具体地,立式空调还包括顶盖板60和底盘组件70,顶盖板60设置在围板10的顶部,底盘组件70设置在围板10的底部,出风口90设置在顶盖板60上,在本技术其它实施方式中,出风口位置也可以设置在围板上。
43.具体地,散流板50水平固定安装在围板10的内侧壁;换热器组件40位于风轮20的下方,并靠近进风口80;风轮20的出风端连接设置在顶盖板60上的出风口90。
44.外界空气通过进风口80进入围板10内部时,由于出风口90设置的位置在进风口80的上方,因此进风口上部位置的空气气流流速会大于进风口下部的空气气流流速,导致空气在进入热换器组件40之前气流混乱且不均匀,空气气流通过进风口80后,横向流动的空气气流在围板10的内腔竖直向上流动,靠近进风口80位置的气流流速较快;通孔501孔径较小的一端设置在靠近进风口80的位置,气流流速较快的空气通过较小孔径的通孔501后,气流流速减缓,使得围板内腔的空气气流均匀,经过换热器组件40的空气均匀通过,进而提高换热效果;经过散流板50后的空气通过风轮20的两侧进入风轮,并从出风口90排出;在本实施例中,风轮20位置设置于热换器组件的上方,出风口90的位置设置与进风口80的上方,至于风轮20的放置方向、出风口90位置方向,并不限于上述所述。
45.请参考图1-图3,散流板50通过螺钉穿过左安装孔506和右安装孔507固定安装在
围板10上,当然,固定安装的方式不限于螺钉固定,也可以通过销钉、卡扣等结构对散流板50进行固定,还可以通过在围板10设置滑槽进行滑动安装固定;当散流板50被固定后,后翻边503、左翻边504、右翻边505分别与围板10夹紧粘贴在围板10后壁、左侧壁、右侧壁上的隔热棉,前翻边502与围板10夹紧粘贴在上面板上30的隔热棉100。
46.在本技术其它实施例中,散流板50不限于需要四个翻边同时对隔热棉100进行夹紧,可单独或者随意组合,甚至不需要翻边也可以对隔热棉100进行夹紧,例如通过散流板50的端面对隔热棉100进行夹紧。
47.显然,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并不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而言,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具体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效替换。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技术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