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鹅颈除尘除雾器的制作方法

2022-07-12 20:48:0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烟气脱硫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鹅颈除尘除雾器。


背景技术:

2.脱硫塔广泛应用在烟气脱硫工艺中进行脱硫处理,随着环保排放标准越来越高,对脱硫塔除尘除雾效果的要求也随之越严格。脱硫除尘除雾器用于去除经脱硫喷淋后的烟气中所存在的烟尘及烟雾,行业自身对于除尘除雾器本身的空间高度存在一定的需求标准。
3.传统的脱硫除尘除雾器,装置结构本身对于空间高度的需求过大,由此导致所需的生产成本随之增多。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鹅颈除尘除雾器,能够有效的缩短装置空间占用高度,节约装置本身的生产成本。
5.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鹅颈除尘除雾器,其包括桶体;
6.所述桶体底部开设有第一开口,所述桶体顶端呈半圆形,所述桶体前端开设有从前侧边斜向上延伸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开设在所述桶体左侧,且所述第二开口具有预设宽度;
7.所述桶体还开设有第三开口,所述第三开口开设在所述桶体右侧,且与所述第二开口相对应,所述第二开口后端与所述第三开口后端相连通,所连通区域呈曲面,所述第二开口顶端与所述第三开口顶端后侧连接处呈弧形;
8.所述桶体还设置第四开口,所述第四开口由所述第二开口和所述第三开口前端、顶端及其连接处围设而成。
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开口呈圆形。
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开口前端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开口后端,所述第二开口前端、后端及顶端呈弧形。
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桶体内部设置第一连接板;
12.所述第一连接板呈曲面,所述第一连接板两端分别与所述桶体左侧和右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下端呈弧形,且与所述第二开口及所述第三开口顶端连接处固定连接。
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桶体左侧开设有第一冲洗孔,所述第一冲洗孔为圆形孔,所述第一冲洗孔下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上端相切。
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桶体右侧还开设有第二冲洗孔,所述第二冲洗孔为圆形孔,与所述第一冲洗孔对称设置。
1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桶体内部还设置第一过滤板;
16.所述第一过滤板与所述第一开口平行,呈圆形,距所述第一开口一定高度,且高度低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底端;
17.所述第一过滤板与所述第二开口和所述第三开口后端所围成的曲面相切,并与所述桶体后端固定连接。
1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桶体内部还设置第二过滤板,所述第二过滤板呈圆形,与所述第一开口平行,位于所述第四开口正上方;
19.所述第二过滤板同时与所述桶体前端和所述第一连接板相切,且与所述桶体前端和所述第一连接板固定连接。
2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过滤板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过滤板面积。
21.本技术适用于在烟气经过脱硫喷淋之后,去除其中所存在的烟尘及烟雾。将除尘除雾器的桶体底部开设第一开口,桶体顶端设置呈圆弧形,左右两侧分别开设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并由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的顶端、前端及其连接处围设成第四开口,以此方式将桶体设置成鹅颈式。鹅颈式桶体可以在保证烟气反应路径长度的同时,缩短装置本身对空间高度的占用,从而达到节约生产成本的目的。
22.根据下面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及方面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23.包含在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与说明书一起示出了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并且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
24.图1示出本技术实施例的鹅颈除尘除雾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26.其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或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27.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8.在这里专用的词“示例性”意为“用作例子、实施例或说明性”。这里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
29.另外,为了更好的说明本技术,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技术同样可以实施。在一些实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手段、元件和电路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技术的主旨。
30.图1示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鹅颈除尘除雾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鹅颈
除尘除雾器包括:桶体100,其中桶体100底部开设第一开口110,桶体100顶端呈半圆形桶体100前端开设有从前侧边斜向上延伸的第二开口120,第二开口120开设在桶体100左侧,且第二开口120具有预设宽度;桶体100还开设有第三开口130,第三开口130开设在桶体100右侧,且与第二开口120相对应,第二开口120后端与第三开口130后端相连通,所连通区域呈曲面,第二开口120顶端与第三开口130顶端后侧连接处呈弧形,桶体100还设置第四开口190,第四开口190由第二开口120和第三开口130前端、顶端及其连接处围设而成。
31.由此,本技术实施例的鹅颈除尘除雾器,将桶体100底部设置第一开口110作为进气口,烟气由此进入。第二开口120设置在桶体左侧,自桶体100前端从前侧边斜向上延伸,第三开口130设置在桶体100右侧,与第二开口120对称设置在桶体100左右两侧,具体的,第二开口120和第三开口130具有预设宽度,预设宽度为70mm。第四开口190由第二开口120和第三开口130前端、顶端及其连接处围设而成,为桶体100的烟气出口。故带有烟尘及烟雾的烟气由烟气进口进入,由于第一开口110与第二开口120的设置使得烟气进口面积较大,也即自桶体100底部向桶体100顶部的横截面越来越小,故此过程中烟气自下而上的做加速运动,烟气中的液滴在桶体100内壁上凝结成大液滴汇流下落。当烟气到达桶体100顶端时,由于桶体100顶端设置成圆弧形,故烟气运动方向发生改变,开始自上而下向烟气出口运动,此过程中烟气中的水分继续凝结与烟气脱离,所形成的液滴经过烟气出口流出。与传统的烟气脱硫使用的除尘除雾器相比,装置本身设置为鹅颈式形状,可在保障烟气反应路径长度的同时,缩短装置本身的空间高度,降低对装置空间高度的需求,由此能在有限的空间高度上,实现除尘除雾效果,节约装置本身的生产成本。
3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开口110呈圆形。具体的,除尘除雾器的烟气进口为规则平面。
33.在一在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开口120前端长度小于第二开口120后端,第二开口120前端、后端及顶端呈弧形。
34.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桶体100左右两侧对称设置第二开口120和第三开口130,同时第二开口120与第三开口130的前端长度小于其后端。具体的,第二开口120和第三开口130的顶端及后端所连接处呈曲面,该曲面即为装置的缓存平台,设置该缓存平台可有效的避免从烟气出口流出的液滴飞溅。
3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桶体100内部设置第一连接板140,第一连接板140呈曲面,两端分别与桶体100左侧和右侧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板140的下端呈弧形,且与第二开口120及第三开口130顶端连接处固定连接。
36.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本装置通过第一连接板140将桶体100内部划分为不同的区域,自第一连接板140至桶体100后端所形成的区域为初级旋流区,在此区域中,烟气的方向自下而上。其中,以第一连接板140下端为分界线,可进一步的将初级旋流区划分为涡旋变向区和加速旋流区,自烟气入口至第一连接板140下端所形成的区域为加速旋流区,在此区域中,烟气从烟气入口进入做加速运动,烟气中的液滴在内壁凝结成大液滴汇流下落;第一连接板140下端至桶体100顶端所形成的区域为涡旋变向区,烟气在此区域中继续凝结呈液滴的同时改变其运动方向;自第一连接板140至桶体100前端之间所形成的区域为二级旋流区,在此区域中烟气的运动方向彻底改变,与初级旋流区相反,实现自上而下运动,此时烟气中残余的细小液滴继续汇集后自烟气出口流出。
3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桶体100左侧开设由第一冲洗孔150,第一冲洗孔150为圆形孔,第一冲洗孔150下端与第一连接板140上端相切。
3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桶体100右侧开设第二冲洗孔160,第二冲洗孔160为圆形孔,且与第一冲洗孔150对称设置。
39.具体的,桶体100左右两侧对称设置第一冲洗孔150和第二冲洗孔160,便于连通冲洗水管,预留冲洗水管可用于冲洗含尘量大的烟气,由此形成水雾与烟气混合,有利于提高除尘率。
4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桶体100内部还设置第一过滤板170;第一过滤板170与第一开口110平行,呈圆形,距第一开口110一定高度,且高度低于第一连接板140底端;第一过滤板140与第二开口120和第三开口130后端所围成的曲面相切,并与桶体100后端固定连接。
41.此处,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过滤板170设置在初级旋流区中,与第一开口110平行,且具体高度为第一开口110至第一连接板140下端高度的一半,烟气通过烟气入口进入桶体100,经过第一过滤板170时实现烟气变速的目的,第一过滤板170的设置可有效过滤烟气中的烟尘与烟雾,达到增强除尘除雾的效果。
4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桶体100内部设置第二过滤板180,第二过滤板180呈圆形,与第一开口110平行,位于第四开口190正上方;第二过滤板180同时与桶体100前端和第一连接板140相切,且与桶体100前端和第一连接板140固定连接。
43.具体的,第二过滤板180设置在二级旋流区中,烟气经过初级旋流区后残余的烟尘与烟雾经过第二过滤板180,继续汇聚成大液滴后经烟气出口流出,由此可有效获得干燥烟气,提高装置除尘除雾效率。
4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过滤板180的面积小于第一过滤板170的面积。
45.具体的,将桶体100内部的第一过滤板170面积设置成大于第二过滤板180面积,来限制烟气进口面积大于烟气出口面积,具体的烟气进口与烟气出口面积比为四比三,桶体100入口大而出口小的特点使烟气在桶体100内部做加速运动,增强烟气中水分与烟气脱离的效果,实现除尘除雾功效。使用后的第一过滤板170和第二过滤板180可经冲洗水管冲洗,以此保持过滤板的清洁,便于下一次除尘使用。
46.以上已经描述了本技术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的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