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座椅靠背中的垫子安装构造以及交通工具用座椅的制作方法

2022-07-10 14:01:4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座椅靠背中的垫子安装构造以及交通工具用座椅。


背景技术:

2.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垫子的安装构造,在交通工具用座椅的座椅靠背中,将在支撑乘客后背的垫子中安装的导向线(guide wire)插通于在座椅靠背框架上形成的贯通孔,从而将垫子安装为相对于座椅靠背框架能够前后移动。
3.专利文献1记载的垫子的安装构造,在座椅靠背框架的贯通孔的周缘具有通过打磨加工等而形成的突出部。由此,使得导向线在插通孔内顺畅地上下移动。
4.现有技术文献
5.专利文献
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14239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7.专利文献1记载的垫子的安装构造中,对座椅靠背框架进行加工而一体地形成了贯通孔的突出部。插入到贯通孔的导向线的粗细度、插通角度、以及前后移动的行程等被确定。因此,难以在一个座椅靠背中安装形状不同的多种垫子,从提高生产率的观点出发存在改善的余地。
8.于是,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生产率提高的座椅靠背中的垫子安装构造以及交通工具用座椅。
9.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具有如下构成。
10.1)一种座椅靠背中的垫子安装构造,用于将垫子安装于座椅靠背框架,所述垫子承受来自依靠于座椅靠背的乘客的背的力,所述座椅靠背中的垫子安装构造的特征在于,具备:
11.导向线,安装于所述垫子,并在所述座椅靠背框架的顶端侧或根基部侧具有在所述座椅靠背框架的长边方向上直线状延伸的直线状部;
12.衬套,具有供所述直线状部能够在所述长边方向上插通的贯通孔;以及
13.安装孔部,形成于所述座椅靠背框架,并以能够装卸所述衬套的方式卡合安装所述衬套。
14.2)如1)所述的座椅靠背中的垫子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被卡合安装于所述安装孔部的所述衬套,通过包括转动以及直线移动这两个移动方式的动作从所述安装孔部脱离。
15.3)如1)或2)所述的座椅靠背中的垫子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部具有第一孔和第二孔,所述衬套具有与所述第一孔卡合的第一卡合部和与所述第二孔卡合的第二卡合部。
16.4)如1)所述的座椅靠背中的垫子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
17.所述安装孔部具有第一孔和第二孔,所述衬套具有与所述第一孔卡合的第一卡合部和与所述第二孔卡合的第二卡合部,
18.所述衬套,通过转动,使所述第一卡合部经过所述第一孔,通过所述转动后的直线移动,使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一孔卡合并且所述第二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孔卡合。
19.5)一种交通工具用座椅,其特征在于,具备:
20.座椅坐垫;
21.座椅靠背;
22.座椅靠背框架,配置在所述座椅靠背的内部;以及
23.垫子,以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靠背中的垫子安装构造被安装于所述座椅靠背框架。
24.发明效果
25.根据本发明,发挥提高生产率这样的效果。
附图说明
26.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即座椅st的构造的立体图。
27.图2是从上壁部21的表侧(上方侧)观察座椅st中的垫子安装构造tk的支撑部sr的立体图。
28.图3是从上壁部21的里侧(下方侧)观察支撑部sr的立体图。
29.图4是示出在支撑部sr的上壁部21形成的衬套安装孔部21g的立体图。
30.图5是示出衬套7的立体图。
31.图6是衬套7的侧视图。
32.图7是图5中的s7-s7位置处的剖视图。
33.图8是示出将衬套7安装于衬套安装孔部21g的工序的第一立体图。
34.图9是示出将衬套7安装于衬套安装孔部21g的工序的第二立体图。
35.图10是示出将衬套7安装于衬套安装孔部21g的工序的第三立体图。
36.图11是示出将衬套7安装于衬套安装孔部21g的工序的第四立体图。
37.图12是示出将衬套7安装于衬套安装孔部21g的工序的第五立体图。
38.附图标记说明
39.1下嵌板部
40.2h头枕支撑部
41.2l左侧嵌板部
42.2r右侧嵌板部
43.2t上嵌板部
44.2t1倾斜壁部
45.2t2中央壁部
46.21上壁部
47.21a基部卡合孔
48.21a1突出部
49.21a2第一开口部
50.21a3第二开口部
51.21a4、21a5缘部
52.21b爪卡合孔
53.21b1缘部
54.21g衬套安装孔部
55.22前壁部
56.5垫子
57.6导向线
58.6a纵金属线部
59.6b上连结部
60.6c下连结部
61.6d托架部
62.6d1倾斜延伸部
63.6d2直线状部
64.7衬套
65.71基部
66.72a凹部
67.72b第一伸出部
68.72c第二伸出部
69.72顶部基材
70.73托架部
71.74爪部
72.74a抵接面
73.75导向部
74.76贯通孔
75.76a倒角部
76.77第一槽部
77.77a内壁
78.78第二槽部
79.61轨道
80.62可动轨道
81.cla转动轴线
82.c1地板面
83.fr1座椅坐垫框架
84.fr2座椅靠背框架
85.l21、l7距离
86.pa转动中心
87.sb、sl、sr支撑部
88.st座椅(交通工具用座椅)
89.st1座椅坐垫
90.st2座椅靠背
91.tk垫子安装构造
92.t21厚度
93.wa、wb宽度
94.θa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95.利用作为实施例的交通工具用座椅st,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交通工具用座椅。
96.图1是用于说明交通工具用座椅st(以下,也简称为座椅st)的框架构造的立体图。在以下的说明中,通过图1所示的箭头来规定前后左右上下的各方向。这些方向基于座椅st被装配于车辆的状态。左右方向是座椅st的宽度方向。
97.在图1中,座椅st具有:座椅坐垫st1,由坐垫部件覆盖座椅坐垫框架fr1而成;以及座椅靠背st2,由坐垫部件覆盖座椅靠背框架fr2而成。即,座椅靠背框架fr2配置于座椅靠背st2的内部。
98.在座椅坐垫框架fr1的下部安装有一对可动轨道62、62。可动轨道62、62相对于作为在交通工具的车辆的地板面c1所设置的固定部件的轨道61、61被支撑为能够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由此,座椅st相对于轨道61、61能够在前后上滑动。
99.座椅靠背框架fr2在座椅坐垫框架fr1的后部被支撑为能够围绕沿左右延伸的转动轴线cla转动。
100.座椅靠背框架fr2是由嵌板形成为框状的所谓的嵌板框架,将根基部和顶端连接的方向成为长边方向。
101.座椅靠背框架fr2具有下嵌板部1、左侧嵌板部2l及右侧嵌板部2r、和上嵌板部2t。
102.具体而言,下嵌板部1是在座椅靠背框架fr2的下部中沿左右方向延伸的部位。左侧嵌板部2l以及右侧嵌板部2r是从下嵌板部1的左右端沿长边方向(图1中的大致上下方向)立起的部位。上嵌板部2t是将左侧嵌板部2l和右侧嵌板部2r的顶端部沿左右方向(宽度方向)连结的部位。
103.上嵌板部2t具有:配置于左右方向中央部的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中央壁部2t2;和从中央壁部2t2分别向左下方向以及右下方向倾斜延伸的倾斜壁部2t1。在中央壁部2t2形成有支撑头枕(未图示)的头枕支撑部2h。
104.中央壁部2t2以及左右一对倾斜壁部2t1具有:上壁部21,具有大致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面;以及前壁部22,从上壁部21的前端向下方折弯,并大致沿上下方向延伸。
105.在由座椅靠背框架fr2的框所包围的中央空间中,配置有支撑于座椅靠背框架fr2的导向线6和安装于导向线6的薄板状的垫子5。垫子5是承受来自乘客的背的力的部件,该乘客依靠于座椅靠背st2。详细而言,垫子5配置为能够弹性地在前后上移动,并将乘客的后背支撑为能够得到良好触感。
106.导向线6相对于座椅靠背框架fr2被支撑在上部的左右一对倾斜壁部2t1、2t1各自
的支撑部sl、sr和下部的下嵌板部1中的支撑部sb。
107.导向线6由金属线状的弹簧材形成。导向线6具有:一对纵金属线部6a、6a,在垫子5的后面侧沿上下延伸,并在左右分离配置;和上连结部6b以及下连结部6c,沿左右延伸,分别将纵金属线部6a、6a的上部以及下部连结。
108.导向线6还具有从上连结部6b和纵金属线部6a的连结部位向左右的倾斜上方延伸的一对托架部6d、6d。
109.垫子5相对于纵金属线部6a以及上连结部6b,分别通过多个紧固件(未图示)被安装为相对于外力不分离而彼此一起变形。
110.下连结部6c形成为沿左右延伸的直线状,并被安装为相对于下嵌板部1能够围绕下连结部6c的轴线转动。
111.导向线6的一对托架部6d、6d以及支撑部sl、sr是左右对称形状,以下,对右侧的托架部6d以及支撑部sr进行说明。
112.托架部6d具有:倾斜延伸部6d1,从上连结部6b与纵金属线部6a相连结的部位向斜上方延伸;以及直线状部6d2,从倾斜延伸部6d1的端部起弯曲并向大致上方直线状延伸。即,托架部6d具有直线状部6d2作为顶端侧的部位。
113.接着,参照图2~图7详细说明支撑部sr。
114.图2是从上壁部21的表侧(上方侧)观察图1中的支撑部sr的立体图,图3是从上壁部21的里侧(下方侧)观察支撑部sr的立体图。
115.图4是示出在支撑部sr的上壁部21形成的衬套安装孔部21g的立体图。
116.图5是示出安装于衬套安装孔部21g的衬套7的立体图,图6是衬套7的侧视图,图7是图5中的s7-s7位置处的剖视图。
117.在图5~图7中,为了便于说明,将x、y、z的各方向规定为图的箭头的方向。另外,各方向的朝向附上( )、(-)而规定。
118.座椅靠背框架fr2在上嵌板部2t中的倾斜壁部2t1的上壁部21具有图4所示的衬套安装孔部21g。
119.衬套安装孔部21g具有作为第一孔的基部卡合孔21a和作为第二孔的爪卡合孔21b。在上壁部21,爪卡合孔21b相对于基部卡合孔21a形成于下方侧(外方侧)。
120.基部卡合孔21a在倾斜壁部2t1形成为将长边方向设为图4的箭头k1方向的大致长方形。爪卡合孔21b相对于基部卡合孔21a,形成于长边方向的一侧。
121.基部卡合孔21a在如下位置具有以使一部分的宽度以一定宽度变窄的方式突出的一对突出部21a1,该位置是在短边方向上相对的相对缘部中比长边方向k1上的中央靠爪卡合孔21b侧的位置。
122.关于基部卡合孔21a,将相对于突出部21a1处于爪卡合孔21b侧的部分称为第一开口部21a2,将处于与爪卡合孔21b相反一侧的部分称为第二开口部21a3。
123.将基部卡合孔21a的第一开口部21a2中的长边方向的缘部设为缘部21a4,将第二开口部21a3中的长边方向的缘部设为缘部21a5。
124.爪卡合孔21b形成为在基部卡合孔21a的短边方向上延伸的细长的长孔。将基部卡合孔21a中的爪卡合孔21b侧的缘部21a4与爪卡合孔21b中的基部卡合孔21a侧的缘部21b1之间的距离设为距离l21。
125.图5~图7所示的衬套7是安装于衬套安装孔部21g的树脂制的部件。
126.衬套7通过树脂的注塑成形形成。树脂例是pom(聚甲醛)。衬套7具有基部71、顶部基材72、托架部73、导向部75、以及贯通孔76


する

127.基部71形成为大致矩形的平板状。
128.顶部基材72是与基部71的z( )侧连接而形成的平板状的部位。
129.托架部73是从基部71的长边方向(x方向)的第一端部即x(-)侧的端部起,以比基部71细的宽度进一步向x(-)方向延伸的长条状部位。在托架部73的顶端部,形成有爪部74,该爪部74是从托架部73向形成有顶部基材72的z( )侧突出的第二卡合部。
130.爪部74的x( )侧的面设为与长边方向正交的平面的抵接面74a。
131.导向部75是从基部71的长边方向的第二端部即x( )侧的端部起、以与基部71相同的宽度、并以越趋向x( )方向则越趋向z(-)方向的方式倾斜延伸的部位。
132.贯通孔76形成为轴线cl76相对于z方向向图7中的顺时针方向仅倾斜角度θa的孔。贯通孔76是使导向线6的直线状部6d2能够在座椅靠背框架fr2的长边方向上插通的孔。
133.在贯通孔76中,导向线6的直线状部6d2从z(-)侧向z( )侧插通。
134.角度θa被设定为,在将衬套7安装于衬套安装孔部21g、并将导向线6的直线状部6d2从z(-)侧向贯通孔76插通时,直线状部6d2成为大致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姿势。
135.贯通孔76的开口缘部成为以遍及全周不产生棱边的方式被倒角(附上r字状)的倒角部76a(参照图7)。
136.顶部基材72在比长边方向的中央靠x(-)侧的位置,具有以作为宽度方向的y方向的两缘部相互接近的方式向y方向挖出的凹部72a。
137.顶部基材72以x(-)侧的端部侧作为第一卡合部即第一伸出部72b,向x(-)方向以及y方向伸出。另外,以x( )侧的端部作为第二伸出部72c,向x( )方向以及y方向伸出。
138.由此,从图6中可知,在第一伸出部72b以及第二伸出部72c与基部71之间,分别形成有第一槽部77以及第二槽部78。
139.详细而言,第一槽部77形成于x(-)侧、y( )以及y(-)侧。第二槽部78形成于x( )侧、y( )以及y(-)侧。
140.第一槽部77以及第二槽部78各自的z方向的宽度wa以及宽度wb相等,且相对于上嵌板部2t的上壁部21的厚度t21(参照图4)而言被设定得稍大。
141.在衬套7中,图6所示的第一槽部77的内壁77a与爪部74的抵接面74a之间的x方向的距离l7,相对于衬套安装孔部21g中的距离l21(参照图4),相同或稍大。
142.上述衬套7的形状以及尺寸的详细被设定为,使得能够以图8~图12所示的工序,安装于衬套安装孔部21g。图8~图12为了能够容易把握构造,以纵剖视图示出。
143.(工序1)参照图8
144.将衬套7相对于衬套安装孔部21g的第二开口部21a3,以第二开口部21a3的长边方向的缘部21a5进入到顶部基材72的第二伸出部72c与导向部75之间的方式,从上壁部21的里侧倾斜插入(箭头dra)。
145.(工序2)参照图9
146.将衬套7进一步插入(箭头drb),使衬套7的第二伸出部72c从上壁部21的表侧伸出,并且使第二开口部21a3的缘部21a5插入到第二槽部78。
147.(工序3)参照图10
148.在将第二开口部21a3的缘部21a5牢固地插入到第二槽部78的深处的状态下使衬套7以第二槽部78的最深处位置为转动中心pa转动(箭头drc),以使托架部73与上壁部21接近。此时,基部卡合孔21a的突出部21a1位于与衬套7的凹部72a对应的位置,因此不与衬套7干渉。由此,容许衬套7的转动。
149.(工序4)参照图11
150.顶部基材72的第一卡合部即第一伸出部72b能够通过第一孔即基部卡合孔21a的第一开口部21a2。因此,如果使衬套7的转动进一步前进(箭头drd),则顶部基材72整体在基部卡合孔21a通过而穿透到上壁部21的表侧。于是,衬套7成为第一开口部21a2的缘部21a4与第一槽部77相对的姿势。
151.在该姿势中,托架部73成为爪部74与上壁部21的里面抵接而转动被限制、且如箭头dre所示那样挠曲的状态。
152.(工序5)参照图12
153.使衬套7沿着上壁部21移动(箭头drf),以使得缘部21a4插入到第一槽部77。
154.由此,作为第一卡合部的第一伸出部72b与作为第一孔的基部卡合孔21a的缘部21a4的周边卡合。
155.另外,如上所述,第一槽部77的内壁77a与爪部74的抵接面74a之间的x方向的距离l7,相对于衬套安装孔部21g中的距离l21(参照图4)形成为相同或稍大。因此,作为第二卡合部的爪部74进入到作为第二孔的爪卡合孔21b而卡合,托架部73的挠曲被解除。
156.通过上述工序1~工序5,衬套7被安装于上壁部21的衬套安装孔部21g。
157.衬套7从衬套安装孔部21g的卸下以相反的工序进行。
158.即,通过手等使托架部73挠曲而使爪部74从爪卡合孔21b脱离,并将衬套7的整体沿上壁部21向与图12的箭头drf相反的方向直线移动。
159.然后,在将缘部21a5插入到第二槽部78的深处的状态下,使衬套7向与图10的箭头drc相反的方向转动,将第一伸出部72b从第一开口部21a2向里侧拔出。然后,使衬套7向与图9的箭头drb相反的方向移动而从基部卡合孔21a将第二伸出部72c向上壁部21的里侧拔出。
160.在将衬套7安装于衬套安装孔部21g的状态下,衬套7向图12中的下方的移动通过第一伸出部72b以及第二伸出部72c与上壁部21的突出部21a1(图12中未图示)、以及缘部21a4及缘部21a5的附近部位抵接而被限制。
161.衬套7的向图12中的上方的移动,通过基部71以及托架部73与基部卡合孔21a的周缘附近部位抵接而被限制。
162.衬套7的向图12中的左方的移动,通过爪部74的抵接面74a与爪卡合孔21b的端面抵接而被限制。
163.衬套7的向图12中的右方的移动,通过衬套7的第一槽部77与基部卡合孔21a的缘部21a4抵接而被限制。
164.衬套7的宽度方向的移动,通过基部卡合孔21a的一对突出部21a1的一方与衬套7的顶部基材72抵接而被限制。
165.垫子5向支撑部sl、sr的安装,通过如图7所示那样将导向线6的直线状部6d2插通
到如上所述那样被安装于上壁部21的衬套7的贯通孔76中而进行。
166.伴随垫子5的前后移动,导向线6的直线状部6d2上下移动。即,在贯通孔76内在贯通孔76的轴方向上往复移动。
167.导向线6是金属制,但衬套7是树脂制,因此导向线6的贯通孔76内的往复移动顺畅。另外,在贯通孔76的开口缘部形成有倒角部76a。
168.由此,即使导向线6的往复移动的次数增加也难以在导向线6的表面产生损伤,伴随往复移动的滑动性以实用上不产生障碍的程度被高度地维持。
169.衬套7通过人手能够容易地与上壁部21卡合安装并且能够从上壁部21脱离。
170.由此,交通工具用座椅的组装容易,生产率提高。
171.另外,在垫子安装构造tk中,衬套7相对于座椅靠背框架fr2的上壁部21的脱离,通过包括衬套7的转动以及直线移动这样的两个不同的移动方式的一系列动作而进行。因此,若仅仅对于被安装于上壁部21的衬套7赋予一方向的力,则衬套7不会从上壁部21脱离。
172.由此,垫子安装构造tk具有对于外力的高耐性。
173.另外,以能够装卸于共通的衬套安装孔部21g的形状来制作多种衬套7,该多种衬套7与导向线6的粗细度、相对于上壁部21的配置角度、以及伴随垫子5的前后移动的导向线6的移动行程等垫子5以及导向线6的不同规格对应。
174.由此,针对不同的规格的多种垫子5能够将座椅靠背框架fr2作为共有部件来利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
175.另外,在如以往的垫子的安装构造那样、座椅靠背框架具有供导向线插通的贯通孔和与该贯通孔的周缘一体形成的对导向线进行引导的突出部即导向部的情况下,如果贯通孔的形成面与导向线所成的角度小,则存在导向线的顶端部与导向部干渉的情况。
176.相对于此,根据垫子安装构造tk,相对于以往的座椅靠背框架,不会有大的形状变更,而通过形成用于装卸衬套7的没有导向部的基部卡合孔21a以及爪卡合孔21b作为贯通孔这样的少许且容易的变更,能够使导向线6相对于该座椅靠背框架fr2以小角度且在小空间中无干渉地顺畅地插通移动。
177.本发明不限于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变形。
178.作为实施例而说明的垫子安装构造tk是如下构造,即,将导向线6的上部设为托架部6d,在上壁部21由支撑部sl、sr来插通支撑,在下部形成下连结部6c并由支撑部sb支撑于框架侧的构造,但也可以上下相反。
179.即,也可以构成为,在导向线6的上部形成沿左右延伸的直线状的连结部并作为支撑部sb而支撑于座椅靠背框架fr2的顶端侧,在下部形成托架部6d并通过支撑部sl、sr插通支撑于座椅靠背框架fr2的根基部侧。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