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电池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07-10 13:21:2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消费电子行业进入高速成长阶段,例如蓝牙耳机市场的快速增长,使得锂离子电池的需求快速提升。面对激烈的行业竞争,提高电池的可靠性对于快速占领市场份额至关重要。
3.现有的锂离子电池通常采用极耳或极耳与转接片焊接后再与极柱或者壳体焊接,以保证极片与电极的电连接,其中极耳或转接片与壳体或者极柱连接的可靠性难以保证,特别是在跌落等外部冲击过程中存在脱离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电池及电子设备,旨在能够确保极耳或转接片与电极之间的连接,降低在受到外部冲击时,极耳或转接片与电极之间的连接脱落的风险,提供寿命更长的电池及电子设备。
5.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包括电极组件、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第一部材,所述电极组件包括具有第一面和第二面的第一导电部;所述第一电极包括具有第一开口的第一凹部,所述第一凹部包括第一壁与第二壁,并且所述电极组件收容于所述第一凹部;所述第二电极设于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一面包括与所述第一电极或所述第二电极相接的第一区域,所述第一部材含有绝缘材料,且所述第一部材包括第一端面,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二面相接。
6.通过采用上述的电池,第一导电部具有与电极相接的第一面,同时,在第一导电部的第二面设置第一部材,在电池受到外部冲击时,能够缓冲电极组件中的其他部分对第一导电部的冲击,提高第一导电部与电极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7.一些实施方式中,沿垂直于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一方向观察,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一部材具有重合的部分。
8.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部材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端面相对的第二端面,所述第二端面与所述电极组件相接。
9.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部材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二壁相接。
10.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部材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二壁粘接。
11.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开口设于所述第二壁。
12.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面包括与所述第二电极相接的第一区域,沿垂直于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一方向观察,所述第一部材具有与所述第一开口不重合的部分。
13.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部材在与所述第一壁垂直的第二方向上,设置于比所述第二壁的中心部离所述第一壁更远的位置。
14.一些实施方式中,沿垂直于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一方向观察,所述第一部材具有与
所述第一开口不重合的部分。
15.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池还包括覆盖所述第一凹部的第一盖体。
16.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壁包括弯曲的第二区域和平坦的第三区域,所述第一开口设于所述第三区域。
17.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极组件还包括具有第三面和第四面的第二导电部,所述第三面包括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中远离所述第一导电部的电极相接的第四区域;所述电池还包括第二部材,所述第二部材含有绝缘材料,且所述第二部材包括第三端面,所述第三端面与所述第四面相接。
18.一些实施方式中,沿垂直于所述第四区域的第三方向观察,所述第四区域与所述第二部材具有重合的部分。
19.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部材还包括与所述第三端面相对的第四端面,所述第四端面与所述电极组件相接。
20.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部材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二壁相接。
21.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部材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二壁粘接。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部材在所述第二导电部相对的两侧与所述第二壁粘接。
22.一些实施方式中,沿垂直于所述第四区域的第三方向观察,所述第二部材具有与所述第四区域不重合的部分。
23.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部材在与所述第一壁垂直的第二方向上,设置于比所述第二壁的中心部离所述第一壁更远的位置。
24.本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中任一所述的电池。
25.本技术提供的电池及电子设备,通过在第一导电部和电极组件之间设置第一部材,降低了第一导电部受到的冲击,提升了连接可靠性,从而获得了使用寿命更长的电池及电子设备。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电池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图1所示的电池的主视示意图。
28.图3为图1所示的电池沿a-a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29.图4为图1所示的另一种电池沿a-a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30.图5为图2所示的电池的透视示意图。
31.图6为图2所示的电池在另一实施例中的透视示意图。
32.图7为图2所示的电池另一角度的透视示意图。
33.图8为图2所示的电池在另一实施例中另一角度的透视示意图。
34.图9为图1所示的电池去掉第一盖体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5.图10为图9所示的电池去掉第一盖体后的俯视示意图。
36.图11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中电池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7.图12为图11所示电池沿b-b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38.图13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中电池的剖视示意图。
39.图14为本技术第四实施例中电池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0.图15为图14所示的电池沿c-c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41.图16为图14所示的电池的透视示意图。
42.图17为图14所示的电池去掉第一盖体后的俯视示意图。
43.图18为本技术第五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4.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45.电池100
46.壳体(第一电极)10
47.底壳11
48.第一壁111
49.第二壁112
50.第二区域1121
51.第三区域1122
52.第一开口113
53.第一凹部114
54.第一盖体12
55.第三壁121
56.第二开口1211
57.第二盖体122
58.电极组件20
59.第一极片21
60.第二极片22
61.第一导电部23
62.第一面231
63.第一区域2311
64.第二面232
65.第一金属部233
66.第一转接部234
67.第二导电部24
68.第三面241
69.第四区域2411
70.第四面242
71.第二金属部243
72.第二转接部244
73.隔离膜25
74.第二电极30
75.第一部材40
76.第一端面41
77.第二端面42
78.第二部材50
79.第三端面51
80.第四端面52
81.第一层60
82.绝缘垫片70
83.电子设备200
84.本体80
具体实施方式
85.下面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详细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
86.下文,将详细地描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可体现为许多不同的形式,并且不应解释为限于本文阐释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而是,提供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从而使本技术透彻的和详细的向本领域技术人员传达。
87.另外,为了简洁和清楚,在附图中,各种组件、层的尺寸或厚度可被放大。遍及全文,相同的数值指相同的要素。如本文所使用,术语“及/或”、“以及/或者”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列举项目的任何和所有组合。另外,应当理解,当要素a被称为“连接”要素b时,要素a可直接连接至要素b,或可能存在中间要素c并且要素a和要素b可彼此间接连接。
88.进一步,当描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时使用“可”指“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
89.本文使用的专业术语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并且不旨在限制本技术。如本文所使用,单数形式旨在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应进一步理解,术语“包括”,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指存在叙述的特征、数值、步骤、操作、要素和/或组分,但是不排除存在或增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数值、步骤、操作、要素、组分和/或其组合。
90.空间相关术语,比如“上”等可在本文用于方便描述,以描述如图中阐释的一个要素或特征与另一要素(多个要素)或特征(多个特征)的关系。应理解,除了图中描述的方向之外,空间相关术语旨在包括设备或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向。例如,如果将图中的设备翻转,则描述为在其他要素或特征“上方”或“上”的要素将定向在其他要素或特征的“下方”或“下面”。因此,示例性术语“上”可包括上面和下面的方向。应理解,尽管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可在本文用于描述各种要素、组分、区域、层和/或部分,但是这些要素、组分、区域、层和/或部分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用于区分一个要素、组分、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要素、组分、区域、层或部分。因此,下面讨论的第一要素、组分、区域、层或部分可称为第二要素、组分、区域、层或部分,而不背离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教导。
91.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包括电极组件、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第一部材,所述电极组件包括具有第一面和第二面的第一导电部;所述第一电极包括具有第一开口的第一凹部,所述第一凹部包括第一壁与第二壁,并且所述电极组件收容于所述第一凹部;所述第二电极设于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一面包括与所述第一电极或所述第二电极相接的第一区域,所述第一部材含有绝缘材料,且所述第一部材包括相对的第一端面,所述第一端面
与所述第二面相接。
92.通过采用上述的电池,第一导电部具有与电极相接的第一面,同时,在第一导电部的第二面设置第一部材,在电池受到外部冲击时,能够缓冲电极组件中的其他部分对第一导电部的冲击,提高第一导电部与电极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另外,在制备电池的过程中为了保证连接的可靠性,要求入壳后的裸电芯的极耳或转接片与壳体或者极柱紧密贴合,针对该问题,通常采用压刀入壳,压刀插入裸电芯与极耳或转接片之间,并在焊接时压紧极耳或转接片,使得极耳或转接片与壳体或者极柱紧贴。但是压刀入壳精度及行程难以调试及控制,且在焊接过程中,由于压刀需压紧极耳或转接片,容易导致压刀与极耳或转接片之间焊接在一起,从而导致压刀表面平整度降低,难以保证后续焊接过程中极耳或转接片与壳体或者极柱的紧密贴合,而通过在第一导电部的第二面设置第一部材,还可以使得第一部材位于第一导电部与压刀之间,从而便于压刀将第一导电部与电极压紧,保证第一导电部与电极之间焊接的可靠性,另外,由于第一部材的隔离作用,可避免焊接过程中对压刀的损伤,从而简化了生产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
93.本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电池。电子设备通过采用该电池,提升了自身的可靠性,并且因电池的成本降低,也整体降低了电子设备的成本。
94.下面将结合附图对一些实施例做出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95.请参阅图1、图2和图3,为了更好的对电池100结构进行说明,将结合x、y、z坐标轴进行说明,其中,x、y、z坐标轴两两垂直,垂直于所述第一区域2311的面的方向为x轴方向。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电池100包括壳体10(第一电极)、电极组件20、第二电极30和第一部材40,所述电极组件20收容于所述壳体(第一电极)10内,所述电极组件20包括具有第一面231和第二面232的第一导电部23,所述第二电极30设于所述壳体10,所述第一部材40位于所述第一导电部23的第二面232,其中,第一部材40能够保护第一导电部23,在电池受到外部冲击时,缓冲电极组件中的其他部分对第一导电部23的冲击,提高第一导电部23与电极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另外,在电池制备过程中,能够使所述第一面231中的第一区域2311紧贴于壳体(第一电极)10或第二电极30上,便于该第一区域2311与所述壳体(第一电极)10或所述第二电极30之间进行焊接。
96.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所述壳体(第一电极)10包括底壳11和第一盖体12,所述第一盖体12固定于所述底壳11上,以保护所述电极组件20。第二导电部24连接至所述底壳11上,以实现所述底壳11和所述电极组件20之间的电连通。
97.所述底壳11包括第一壁111和第二壁112,所述第二壁112设于所述第一壁111的周侧,且与所述第一壁111垂直设置,其中,所述第二壁112与所述第一壁111垂直设置的偏差可
±5°
以内。所述壳体10还设有第一开口113,所述第一开口113开设于所述第二壁112上,所述第二电极30设于所述第一开口113处。所述第一壁111和所述第二壁112共同围设形成第一凹部114,所述电极组件20收容于所述第一凹部114。所述第一盖体12固定于所述第二壁112远离所述第一壁111的一端,且覆盖所述第一凹部114,以使所述电极组件20收容于所述壳体10内部。所述底壳11和所述第一盖体12的材质可包括钢、铜、铝、镍、塑料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电极30的材质可包括铜、镍、铝中的至少一种。
98.请参阅图1和图2,所述第二壁112包括弯曲的第二区域1121和平坦的第三区域1122,所述第二区域1121和所述第三区域1122相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开口113设于所述第三区域1122,以使得所述壳体10能够更好的固定所述第二电极30,提升所述壳体10和所述第二电极30之间的组装效率,当然,将第一开口113设于如第二区域1121这样的弯曲区域,再将第二电极30设于第一开口113也同样可行。所述第二壁112包括弯曲的第二区域1121,为了能够更进一步的与所述电极组件20相适配,并且,设置弯曲的第二区域1121,增加了所述壳体10的收容空间,能够收容更大体积的电极组件20,提升所述电池100整体的能量密度。
99.请参阅图1和图3,所述第一盖体12包括第三壁121,所述第一盖体12固定于所述第二壁112上,以覆盖所述第一凹部11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壁121上开设有第二开口1211,所述第二开口1211设于与所述第三壁121的几何中心相比,更靠近所述第一开口113的位置,可以通过所述第二开口1211向所述底壳11内注入电解液。而为了能够覆盖所述第二开口1211,所述第一盖体12还包括第二盖体122,所述第二盖体122设于所述第二开口1211位置处,且向所述壳体10的内部延伸,以覆盖所述第二开口1211,避免液体,例如水从所述第二开口1211处流入所述壳体10内,也避免电解液从所述第二开口1211处流出。将所述第二开口1211设于靠近所述第一开口113位置,能够提高注液效率。
10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壁111、所述第二壁112和所述第一开口113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第一盖体12设于所述壳体10,所述第二盖体122设于所述第三壁121。
101.请参阅图3,所述电极组件20包括第一极片21、第二极片22和隔离膜25,所述隔离膜25设于所述第一极片21和所述第二极片22之间。
102.层叠所述第一极片21、隔离膜25和所述第二极片22形成叠片式电极组件20。该种电极组件20的形成方式在电池100制造领域较为常见,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103.所述电极组件20还包括具有第一面231和第二面232的第一导电部23,所述第一面231和所述第二面232为所述第一导电部23的相对两表面。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部23与所述第一极片21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部23也可以为所述第一极片21的一部分。所述电极组件20通过所述第一导电部23与所述第二电极30连接,从而实现所述电极组件20和所述第二电极30之间的电连通。所述第一导电部23和所述第二电极30之间可通过焊接和/或具有导电性的粘接材料进行连接。
104.在该实施例中,将所述电极组件20设于所述壳体10内后,所述第一导电部23的第一面231相比于第二面232更靠近所述第二电极30,且所述第一面231包括与所述第二电极30相接的第一区域2311,所述第一区域2311与所述第二电极30之间可通过焊接和/或具有导电性的粘接材料进行连接,以实现所述电极组件20与所述第二电极30之间的电连通。
10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部23包括多个第一金属部233和第一转接部234,所述第一金属部233与所述第一极片21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金属部233为从所述第一极片21延伸出的一部分,多个所述第一金属部233堆叠后形成一个整体且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所述第一转接部234与形成一个整体的多个所述第一金属部233焊接,所述第一面231为所述第一转接部234与所述第二电极30相对应的面。
10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极片21为正极极片,正极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和设置在正极集流体上的正极活性材料层。正极活性材料层可以位于正极集流体一侧或两侧上。在
一些实施例中,正极集流体可以采用铝箔,当然,也可以采用本领域常用的其他正极集流体。在一些实施例中,正极活性材料可以包括钴酸锂、锰酸锂、磷酸铁锂、磷酸锰铁锂、镍钴锰酸锂、镍钴铝酸锂或镍锰酸锂中的至少一种,上述正极活性材料可以经过掺杂和/或包覆处理。所述第一金属部233为正极极耳。其中,正极极耳与正极极片之间的连接内容,在电池100制造技术领域较为常见,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107.通过设置所述第一转接部234,更加便于所述电极组件20与所述第二电极30之间的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取消设置所述第一转接部234,将所述第一金属部233延长,以使得所述第一金属部233直接与所述第二电极30连接。
108.请参阅图3,所述电极组件20还包括具有第三面241和第四面242第二导电部24,所述第三面241和所述第四面242为所述第二导电部24的相对两表面。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电部24与所述第二极片22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电部24也可以为所述第二极片22的一部分。所述电极组件20通过所述第二导电部24与所述壳体10连接,从而实现所述电极组件20和所述壳体10之间的电连通。所述第二导电部24和所述壳体10之间可通过焊接和/或具有导电性的粘接材料进行连接。
109.在该实施例中,将所述电极组件20设于所述壳体10内后,所述第二导电部24的第三面241相比于第四面242更靠近所述壳体10,且所述第三面241包括与所述壳体10相接的第四区域2411,所述第四区域2411与所述壳体10之间可通过焊接和/或具有导电性的粘接材料进行连接,以实现所述电极组件20与所述壳体10之间的电连通。
1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电部24包括多个第二金属部243和第二转接部244,所述第二金属部243与所述第二极片22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金属部243为从所述第二极片22延伸出的一部分,多个所述第二金属部243堆叠后形成一个整体且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所述第二转接部244与形成一个整体的多个所述第二金属部243焊接,所述第三面241为所述第二转接部244与所述壳体10相对应的面。
1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极片22为负极极片,负极极片可以包括负极集流体和设置在负极集流体上的负极活性材料层。负极活性材料层可以设置在负极集流体的一侧或两侧上。在一些实施例中,负极集流体可以采用铜箔、镍箔或碳基集流体中的至少一种。在一些实施例中,负极活性材料层可以包括负极活性材料。在一些实施例中,负极活性材料包括碳材料或硅基材料中的至少一种。在一些实施例中,碳材料包括石墨、硬碳、软碳中的至少一种;硅基材料包括硅、硅氧化合物、硅碳化合物或硅合金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金属部243为负极极耳。其中,负极极耳与负极极片之间的连接内容,在电池100制造技术领域较为常见,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112.通过设置所述第二转接部244,更加便于所述电极组件20与所述壳体10之间的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取消设置所述第二转接部244,将所述第二金属部243延长,以使得所述第二金属部243直接与所述壳体10连接。
113.请参阅图3,所述第二电极30设于所述第一开口113处,且所述第二电极30卡固于形成所述第一开口113的外壁。所述第二电极30和所述第二壁112之间设有绝缘垫片70,用于将所述第二电极30和所述第二壁112之间隔绝开,避免二者之间出现电连通而导致所述电池100出现短路的情况。
114.所述第二电极30为极柱,所述第一导电部23与极柱之间进行焊接,以实现所述电
极组件20与极柱之间的电导通。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极30不限于此,还可替换为其他具有等同功效或作用的结构。
115.请参阅图3,当将所述电极组件20设于所述壳体10内时,所述第一部材40设于所述第一导电部23的第二面232,其第一端面41与所述第二面232相接。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材40呈片状结构,且所述第一部材40含有绝缘材料,以隔绝第二极片22与第一导电部23,减少二者出现电连通导致所述电池100出现短路的情况。其中,第一部材40还能够保护第一导电部23,在电池受到外部冲击时,缓冲电极组件中的其他部分对第一导电部23的冲击,提高第一导电部23与电极之间的连接可靠性。所述绝缘材料可包括聚合物,聚合物具有优异的绝缘性,且硬度较低,在受到冲击时能够发生形变,起到缓冲作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聚合物包括聚乙烯、聚丙烯、聚氨酯、丁苯橡胶、丙烯酸酯类弹性体中的至少一种。在一些实施例中,与所述壳体10、第二电极30或第一导电部23相比,所述第一部材40的弹性更高。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材40的弹性系数范围为0.2-2n/mm。
116.请参阅图4,所述第一部材40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端面41相对的第二端面42,所述第二端面42与所述电极组件20的主体部分相接,其中,所述电极组件20的主体部分为包括第一极片21、第二极片22、隔离膜25以及极耳与极片相邻部分形成的整体结构,在受到外部冲击时,通过第一部材40的第二端面42与电极组件20的主体部分相接,可以抑制电极组件20在壳体10内的晃动,减少对第一导电部23的拉扯,降低第一导电部23与电极之间的连接脱落的风险,从而增加电池的使用寿命。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材40包括方形块结构、矩形块结构、圆柱状结构,且所述第一部材40含有绝缘材料。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材40为绝缘泡棉。
117.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材40的形状不限于此。例如,还可替换为椭圆柱等其他柱状形状。制成所述第一部材40的绝缘材料也不限于上述的绝缘泡棉,还可将其替换为其他具有等同功效或作用的结构。
1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材40设置在第一导电部23和电极组件20的主体部分之间时是采用过盈配合,以使所述第一导电部23通过所述第一部材40的挤压,紧贴于所述第二电极30上,从而可替代原有的压刀工艺,提升所述第二电极30与所述第一导电部23之间焊接的便捷性。
119.请参阅图3,所述第一部材40的至少部分可与所述第二壁112相接。此时,第一部材40可保护第一导电部23与电极连接区域的边缘,保证连接的可靠性。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材40的至少部分可与所述第二壁112相粘接。通过第一部材40与第二壁112之间的粘接作用,可使得第一导电部23紧贴于第二电极30上,从而能够进一步抑制在受到外部冲击时第一导电部的晃动,保证连接的可靠性,并且,在电池制备过程中可替代原有的压刀工艺,提升所述第二电极30与所述第一导电部23之间连接的便捷性。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材40在所述第一导电部23相对的两侧与所述第二壁112粘接,可进一步确保紧贴效果,提高焊接的可靠性。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材40的表面具有粘结材料,例如,所述第一部材40可为绝缘胶带。
120.请参阅图4和图5,图5为所述电池100的透视示意图,其中虚线表示设于壳体10内部的结构,具体为所述电极组件20和第一部材40。沿垂直于所述第一区域2311的第一方向观察,所述第一区域2311与所述第一部材40具有重合的部分。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沿x轴
方向。
121.如图5所示,其中虚线所示的内容为电极组件20和第一部材40,能够观察到,所述第一部材40与所述第一区域2311存在重合的部分,即第一导电部23与电极的连接区域表面具有第一部材40,能够缓冲电极组件20中的其他部分直接对连接区域的冲击,提高第一导电部23与电极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另外,在制备电池过程中,能够使得所述第一部材40在挤压所述第一导电部23时,所述第一面231上的第一区域2311更好的紧贴于所述第二电极30上,便于所述第一区域2311和所述第二电极30之间进行焊接,提升所述第一导电部23与所述第二电极30之间焊接的稳定性。
122.请参阅图5,在一实施例中,沿x轴方向观察,所述第一部材40具有与所述第一开口113不重合的部分。即所述第一部材40存在超出所述第一开口113的部分,如此设置,使得所述第一部材40在沿其他方向上,存在大于所述第一开口113的部分,所述第一部材40能够更好地保护第一开口113处的第一导电部23与第二电极30之间和/或第二电极30与壳体10之间的连接结构,缓冲该处受到的冲击,提高连接的稳定性;在电池制备过程中,所述第一部材40能够更好地压紧所述第一导电部23,使得更大面积的所述第一导电部23贴合于位于所述第一开口113处的第二电极30上,从而充分保证所述第一导电部23有足够的区域能够与所述第二电极30进行连接,保证二者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123.请参阅图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材40在与所述第一壁111垂直的第二方向上,设置于比所述第二壁112的中心部离所述第一壁111更远的位置。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为沿z轴方向。在沿z轴的方向上,以所述第二壁112的中心部为基准,所述第一部材40设置在所述第二壁112的中心部的上方,从而使得所述第一部材40远离所述第一壁111。其中,所述第二壁112的中心部为中点位置处。
124.将所述第一部材40设于离所述第一壁111更远的位置,使得所述第一部材40能够更好的压紧所述第一导电部23中的第一转接部234,避免所述第一部材40与堆叠的多个所述第一金属部233之间发生干涉,从而影响所述第一金属部233与所述第一转接部234之间的连接。
125.请参阅图6,在一实施例中,沿着图6中y轴方向,还存在所述第一部材40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导电部23长度的情况。
126.请参阅图3,所述电池100还包括第二部材50,当将所述电极组件20设于所述壳体10内时,所述第二部材50设于所述第二导电部24的第四面242,其第三端面51与所述第四面242相接。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部材50大致呈片状结构,且所述第二部材50含有绝缘材料,以隔绝第一极片21与第二导电部24,减少二者出现电连通导致所述电池100出现短路的情况。其中,第二部材50还能够保护第二导电部24,在电池受到外部冲击时,缓冲电极组件20中的其他部分对第二导电部24的冲击,提高第二导电部24与电极之间的连接可靠性。所述绝缘材料可包括聚合物,聚合物具有优异的绝缘性,且硬度较低,在受到冲击时能够发生形变,起到缓冲作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聚合物包括聚乙烯、聚丙烯、聚氨酯、丁苯橡胶、丙烯酸酯类弹性体中的至少一种。在一些实施例中,与所述壳体10或所述第二导电部24相比,所述第二部材50的弹性更高。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部材50的弹性系数范围为0.2-2n/mm。
127.请参阅图4,所述第二部材50还包括与所述第三端面51相对的第四端面52,所述第
四端面52与所述电极组件20的主体部分相接,在受到外力冲击时,通过第二部材50的第四端面52与电极组件20的主体部分相接,可以抑制电极组件20在壳体10内的晃动,减少对第二导电部24的拉扯,降低第二导电部24与电极脱离的风险,从而增加电池的寿命。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部材50大致呈方形块结构,且所述第二部材50含有绝缘材料。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部材50为绝缘泡棉。
128.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部材50的形状不限于此。例如,还可替换为圆柱体形等其他形状。制成所述第二部材50的绝缘材料也不限于上述的绝缘泡棉,还可将其替换为其他具有等同功效或作用的结构。
12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部材50设置在第二导电部24和电极组件20的主体部分之间时是采用过盈配合,以使所述第二导电部24通过所述第二部材50的挤压,紧贴于所述电池100的第二壁112上,从而可替代原有的压刀工艺,提升所述第二壁112与所述第二导电部24之间焊接的便捷性。
130.请参阅图3,所述第二部材50的至少部分可与所述第二壁112相接。此时,第二部材50可充分保护第二导电部24与电极连接区域的边缘,保证连接的可靠性。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部材50的至少部分可与所述第二壁112相粘接。通过第二部材50与第二壁112之间的粘接作用,可使得第二导电部24紧贴于第二壁112上,从而能够进一步抑制在受到外部冲击时第二导电部24的晃动保证连接的可靠性,并且,可替代原有的压刀工艺,提升所述第二壁112与所述第二导电部24之间焊接的便捷性。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部材50在所述第二导电部24相对的两侧与所述第二壁112粘接,可进一步确保紧贴效果,提高焊接的可靠性。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部材50的表面具有粘结材料,例如,所述第二部材50可为绝缘胶带。
13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池100包括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包括所述电池100的第二壁112,所述第二壁112采用导电材料制成,以使其能够充当所述电池100的第一电极。所述第二导电部24通过所述第二部材50的挤压,紧贴于所述第一电极上,提升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导电部24之间焊接的可靠性和便捷性。
132.请参阅图4和图7,图7为所述电池100另一视角的透视示意图,其中虚线表示设于壳体10内部的结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部材50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二壁112相接。当沿y轴方向,所述第二部材50延伸的距离大于第二导电部24沿y轴延伸的距离时,所述第二部材50超出所述第二导电部24的部分与所述第二壁112相接,使得在电池制备过程中,所述第二部材50在挤压所述第二导电部24时,沿y轴方向的所述第二导电部24能够紧贴于所述第一电极上,便于所述第二导电部24与所述第一电极之间的连接,提升连接的稳定性。
133.在一实施例中,沿垂直于所述第四区域2411的第三方向观察,所述第四区域2411与所述第二部材50具有重合的部分。其中,所述第三方向为x轴的反方向。
134.如图7所示,其中虚线所示的内容为电极组件20和第二部材50,能够观察到,所述第二部材50与所述第四区域2411存在重合的部分,即第二导电部24与电极的连接区域表面具有第二部材50,能够缓冲电极组件中的其他部分直接对连接区域的冲击,提高第二导电部24与电极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在制备电池过程中,能够使得所述第二部材50在挤压所述第二导电部24时,所述第三面241上的第四区域2411更好的紧贴于所述第一电极上,便于所述第四区域2411和所述第一电极之间进行连接,提升所述第二导电部24与所述第一电极之
间连接的稳定性。
135.在一些实施例中,形成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二壁112为平坦的区域,以使得所述第二部材50更好的抵持所述第二导电部24于平坦的第一电极上,提升所述第二导电部24与所述第一电极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136.请参阅图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部材50在与所述第一壁111垂直的第二方向上,设置于比所述第二壁112的中心部离所述第一壁111更远的位置。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为沿z轴方向。在沿z轴的方向上,以所述第二壁112的中心部为基准,所述第二部材50设置在所述第二壁112的中心部的上方,从而使得所述第二部材50远离所述第一壁111。其中,所述第二壁112的中心部为中点位置处。
137.将所述第二部材50设于离所述第一壁111更远的位置,使得所述第二部材50能够更好的压紧所述第二导电部24中的第二转接部244,避免所述第二部材50与堆叠的多个所述第二金属部243之间发生干涉,从而影响所述第二金属部243与所述第二转接部244之间的连接。
138.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材40和所述第二部材50的结构相同,且起到的作用也是相同的。所述第一部材40抵持于所述第一导电部23,所述第二部材50抵持于所述第二导电部24,使得所述第一导电部23与第二电极30之间紧密贴合,第二导电部24与第一电极之间紧密贴合,提高连接的可靠性。
139.请参阅图8,在一实施例中,沿着图8中y轴方向,还存在所述第二部材50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导电部24长度的情况。
140.请参阅图9和图10,图9为所述电池100去掉第一盖体12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7所示的电池100去掉第一盖体12后的俯视示意图。可以看到,所述第一部材40和所述第二部材50位于所述电池100的相对两端。
141.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部材40和所述第二部材50均为绝缘泡棉时,绝缘泡棉由于具有多孔结构,能够提供充分的缓冲作用,降低第一导电部或第二导电部受到的冲击,从而提升连接的可靠性,增加电池的寿命。绝缘泡棉的材料可为聚丙烯(pp)、聚氨酯(pu)中的至少一种。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绝缘泡棉的材料不限于此。
142.设置所述第一部材40和所述第二部材50时,可先将所述电极组件20设于所述壳体10内,再放置所述第一部材40和所述第二部材50,也可将第一部材40、第二部材50与所述电极组件20组装好后,再一起放入所述壳体10内。
143.请再参阅图4,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部23和所述第一部材40的设置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反。具体的,所述电池100包括壳体10、电极组件20、第二电极30和第一部材40,各结构之间的设置关系及连接关系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电池100结构大致相同,区别在于: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二导电部24为该实施例中的第一导电部23,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二部材50为该实施例中的第一部材40。
144.具体的,所述第一部材40在与所述第一壁111垂直的第二方向上,设置于比所述第二壁112的中心部离所述第一壁111更远的位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部材40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二壁112相接。其中,所述第二壁112形成所述电池100的第一电极。即所述第一部材40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电部23上,所述第一导电部23与形成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二壁112进行连接,从而实现所述电极组件20与所述壳体10之间的电连通。
145.其中,该实施例中的第一导电部23即为上述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二导电部24,所述第一部材40为上述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二部材50。
146.所述电池100还包括第二电极30,所述第二电极30设于所述第一开口113。所述第二导电部24通过所述第二部材50的挤压,紧贴于所述第二电极30上。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电部24为上述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一导电部23,所述第二部材50为上述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一部材40。
147.请参阅图11和图12,图11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中电池10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11所示的电池100沿b-b方向的剖视示意图。第二实施例中的电池100结构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电池100结构大致相同,区别在于,第二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盖体12上的第二开口1211设于所述第三壁121的大致中心位置处。将所述第二开口1211设于此位置处,可改善在向所述壳体10内部注入电解液时,电解液流动的过程中,影响所述第一导电部23与所述第一极片21之间的连接,保障所述第一导电部23和所述第一极片21连接的稳定性。
148.并且,第二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部23取消所述第一转接部234,所述第二导电部24取消所述第二转接部244,直接使所述第一部材40压紧于所述第一金属部233上,所述第一金属部233与所述第二电极30进行焊接,所述第二部材50压紧于所述第二金属部243上,所述第二金属部243与所述第一电极焊接。
149.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沿z轴方向上,所述第一部材40延伸的距离与位于所述第一部材40和第二电极30之间的第一导电部23所延伸的距离大致相同,所述第二部材50延伸的距离与位于所述第二部材50和所述第一电极之间的第二导电部24延伸的距离大致相同,其中,“大致相同”应该理解为包括相同,以及存在微小的距离差。如此设置,使得所述第一部材40将所述第一导电部23压紧于第二电极30上、所述第二部材50将所述第二导电部24压紧于所述第一电极上时,能够对所述第一导电部23和所述第二导电部24的端部进行焊接,以改善所述第一导电部23和所述第二导电部24的端部延伸出来的部分对焊接后的电极组件20产生的影响,例如,延伸出来的部分会带动所述第一导电部23和所述第二导电部24移动,从而造成焊接不稳定的情况。
150.请参阅图13,图13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中电池100的剖视示意图。第三实施例中的电池100结构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电池100结构大致相同,区别在于,第三实施例中,所述电极组件20所包括的第一极片21、第二极片22采用卷绕的方式形成。
151.请参阅图14和图15,图14为本技术第四实施例中电池10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5为图14所示的电池100沿c-c方形的剖视示意图。第四实施例中的电池100结构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电池100结构大致相同,区别在于,所述电极组件20为卷绕式的结构,所述第二电极30设于所述第一盖体12靠近所述电极组件20的表面,所述第一导电部23与所述第二电极30连接,未采用所述第一部材40对所述第一导电部23进行挤压,而是通过所述第二壁112对所述电极组件20进行固定,另外,设置所述第二部材50压紧所述第二导电部24,以使所述第二导电部24紧贴所述第一电极。
152.所述第一盖体12和所述底壳11之间设有第一层60,所述第一层60用于对所述第一盖体12和所述底壳11进行密封,避免液体,例如水流入底壳11内。
15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层60为密封胶。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层60不限于此,还可替换为其他具有等同功效或作用的结构。
154.请参阅图16,图16为图14所示的电池100的透视示意图。其中,虚线所示的内容为电极组件20和第二部材50,所述第二部材50与所述第二导电部24之间存在重合的部分,已将所述第二导电部24紧贴于所述第一电极,使所述第二导电部24便于与所述第一电极进行焊接。
155.请参阅图17,图17所示的内容为图14所示的电池100去掉第一盖体12后的俯视示意图。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第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部材50的尺寸需要适配所述第二导电部24和电极组件20的主体部分,以保证所述电极组件20能够顺畅的组装至所述壳体10内,并且确保所述第二部材50能够压紧所述第二导电部24。另外,需要减少所述第二部材50对第一盖体12组装过程中的干涉。
156.请参阅图18,图18为本技术第五实施例中电子设备20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所述电子设备200包括本体80和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电池100,所述电池100收容于所述本体80内,用以向所述本体80提供电能。所述电子设备200采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电池100,因而具有该电池100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15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200可为智能穿戴设备,例如蓝牙耳机,还可为小型照明装置。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电子设备200的具体类型不限于此,还可为其他结构。
158.当所述电子设备200为蓝牙耳机时,所述本体80为耳机结构,所述电池100用于给耳机提供电量。当所述电子设备200为其他结构时,所述本体80相应的进行替换。
159.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电池100及电子设备200,通过在所述第一导电部23的第二面232设置第一部材40,在电池受到外部冲击时,能够缓冲电极组件20中的其他部分对第一导电部23的冲击,提高第一导电部23与电极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另外在制备电池过程中,使得第一部材40位于第一导电部23与压刀之间,从而利于压刀将第一导电部23与电极压紧,保证第一导电部23与电极之间焊接可靠性,且由于第一部材40的隔离作用,避免了焊接过程中对压刀的损伤。此外,通过所述第一部材40的挤压,和/或所述第一部材40与第二壁112的粘接作用,使所述第一导电部23紧贴于所述第一电极,从而能够进一步抑制在受到外部冲击时第一导电部23的晃动,提高第一导电部23与电极之间的连接可靠性,且在电池制备过程中,可替代原有的压刀工艺,提升所述电极组件20与电极之间焊接的便捷性。同时,保证焊接的稳定性。
160.另外,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技术,而并非用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只要在本技术的实质精神范围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技术公开的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