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半导体元件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2022-07-10 12:41:4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半导体元件及其制造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电容器的半导体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2.目前,在半导体元件的工艺中,会通过氢烧结(h
2 sintering)处理来减少悬键(dangling bonds),以提升半导体元件的电性表现。在一些半导体元件(如,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中,电容器的上电极包括硼掺杂硅锗层(b-doped sige layer)与钨层,其中钨层亦可在形成接触窗的过程中作为蚀刻终止层。然而,在进行氢烧结处理时,钨层会形成氢穿透进入硅基底的强大屏障,而妨碍氢烧结处理的进行,而会降低半导体元件的电性表现。
3.目前的解决方案是省略上电极中的钨层,以使得氢烧结处理可以顺利进行。如此一来,由于在形成接触窗的过程中缺少作为蚀刻终止层的钨层,因此必须增加硼掺杂硅锗层的厚度。然而,由于较厚的硼掺杂硅锗层在不同存储器阵列区之间的均匀性较差,因此会降低半导体元件的电性表现。此外,若省略上电极中的钨层,会使得接触窗与上电极之间的阻值增加,且增加接触窗洞(contact hole)蚀刻时不均匀性,而降低半导体元件的电性表现。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提供一种半导体元件及其制造方法,其可提升半导体元件的电性表现。
5.本发明提出一种半导体元件,包括基底与电容器。基底包括存储器阵列区。电容器位于存储器阵列区中。电容器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与绝缘层。第一电极位于基底上。第二电极包括第一导体层与金属层。第一导体层位于第一电极上。金属层位于第一导体层上。金属层暴露出部分第一导体层。绝缘层位于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
6.本发明提出一种半导体元件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基底。基底包括存储器阵列区。在存储器阵列区中形成电容器。电容器的形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存储器阵列区的基底上形成第一电极。在第一电极上形成绝缘层。在绝缘层上形成第二电极。第二电极的形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绝缘层上形成第一导体层。在第一导体层上形成金属层。金属层暴露出部分第一导体层。
7.基于上述,在本发明所提出的半导体元件及其制造方法中,由于金属层暴露出第一导体层,亦即金属层未完全覆盖第一导体层,因此可顺利进行后续的氢烧结处理,以提升半导体元件的电性表现。此外,由于金属层可在后续形成接触窗的过程中作为蚀刻终止层,因此无须增加第一导体层的厚度。如此一来,第一导体层在不同存储器阵列区之间可具有较佳均匀性,进而可有效地提升半导体元件的电性表现。此外,后续形成的接触窗可电性连接至第二电极中的金属层,由此可降低接触窗与第二电极之间的阻值,进而提升半导体元件的电性表现。
8.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9.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半导体元件的立体图;
10.图2a至图2g为沿着图1中的i-i’截面线的半导体元件的制造流程截面图;
11.图3a为图2g中的金属层、接触窗与导体层的上视图;
12.图3b至图3g为根据本发明另一些实施例的金属层、接触窗与导体层的上视图;
13.图4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半导体元件的立体图;
14.图5a至图5h为沿着图4中的ii-ii’截面线的半导体元件的制造流程截面图;
15.图6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半导体元件的立体图;
16.图7a至图7e为沿着图6中的iii-ii’截面线的半导体元件的制造流程截面图。
17.附图标号说明:
18.10,20,30:半导体元件
19.100:基底
20.102:内连线结构
21.104,126,210,314:电极
22.106,108,118,130,200,202,214,306,318:介电层
23.110:绝缘材料层
24.110a:绝缘层
25.112,114:导体材料层
26.112a,114a:导体层
27.116,116a,208,304,304a:金属材料层
28.116b,208a,304b:金属层
29.120,122,204,300,308,310:图案化光刻胶层
30.124,132,134,216,218,230,312,320,322:开口
31.128,212,316:电容器
32.130,200,202,306,318:介电层
33.136,140,220,224,324,328:阻挡层(barrier layer)
34.138,142,222,226,326,330:接触窗
35.144,228,332:氢烧结处理
36.206,302:凹槽
37.r1:存储器阵列区
38.r2:外围电路区
具体实施方式
39.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半导体元件的立体图。图2a至图2g为沿着图1中的i-i’截面线的半导体元件的制造流程截面图。在图1中省略图2a至图2g中的部分构件,以清楚示出图1中各构件之间的配置关系。
40.请参照图2a,提供基底100。基底100可为半导体基底,如硅基底。基底100可包括存储器阵列区r1与外围电路区r2。此外,依据半导体元件的种类,在基底100上可具有相应的元件。在本实施例中,半导体元件是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为例。在此情况下,在存储器阵列区r1中的基底100上可具有相应的晶体管(未示出),且在外围电路区r2的基底100上可具有相应的有源器件(如,读放大器(sense amplifier))(未示出)以及电性连接于有源器件的内连线结构102。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内连线结构102上可具有蚀刻终止层(未示出)。此外,在基底100上还可具有所需的介电层(未示出)与其他内连线结构(未示出)等,且在基底100中还可具有所需的构件(如,隔离结构或掺杂区等),于此省略其说明。
41.接着,在存储器阵列区r1的基底100上形成电极104。电极104可电性连接至基底100上相应的晶体管。电极104的材料例如是钛、氮化钛或其组合。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形成电极104之后,会留下介电层106与介电层108。介电层106与介电层108的材料例如是氮化硅。然后,可共形地在电极104上形成绝缘材料层110。绝缘材料层110的材料可为介电材料,如高介电常数材料(high-k material)。接下来,可共形地在绝缘材料层110上形成导体材料层112。导体材料层112的材料例如是钛、氮化钛或其组合。之后,可在导体材料层112上形成导体材料层114。导体材料层114的材料例如是经掺杂的半导体材料,如硼掺杂硅锗层(bsige)或掺杂多晶硅。
42.请参照图2b,可直接在导体材料层114上形成金属材料层116。金属材料层116的材料例如是钨等金属。接着,可在金属材料层116上形成介电层118。介电层118的材料例如是氧化硅,如四乙氧基硅烷(tetraethyl orthosilicate,teos)氧化硅。然后,可在介电层118上形成图案化光刻胶层120。图案化光刻胶层120可暴露出位于外围电路区r2中的部分介电层118。
43.请参照图2c,可利用图案化光刻胶层120作为掩模,移除位于外围电路区r2中的部分介电层118、部分金属材料层116、部分导体材料层114、部分导体材料层112与部分绝缘材料层110,以在电极104上形成绝缘层110a、在绝缘层110a上形成导体层112a、在导体层112a上形成导体层114a、且在导体层114a上形成金属材料层116a。接着,移除图案化光刻胶层120。
44.请参照图2d,可形成图案化光刻胶层122。接着,可利用图案化光刻胶层122作为掩模,移除部分介电层118与部分金属材料层116a。由此,可对金属材料层116a进行图案化工艺,而形成暴露出部分导体层114a的金属层116b。如此一来,可在导体层114a上形成金属层116b。举例来说,在进行上述工艺之后,金属层116b可具有至少一个开口124,且开口124暴露出部分导体层114a。
45.通过上述工艺,可在绝缘层110a上形成电极126,且可在存储器阵列区r1中形成电容器128,但本发明的电容器128的制造方法并不以此为限。电容器128可为柱状电容器(cylinder capacitor),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电极126可包括导体层114a、金属层116b与导体层112a。电容器128可包括电极104、电极126与绝缘层110a。
46.请参照图2e,可移除图案化光刻胶层122。接着,可在存储器阵列区r1与外围电路区r2中形成介电层130,且介电层130可填入开口124。介电层130可具有平坦的上表面。介电层130的材料例如是氧化硅,如四乙氧基硅烷(teos)氧化硅。介电层130的形成方法例如是先沉积介电材料层,再利用蚀刻工艺及/或化学机械研磨工艺对介电材料层进行平坦化,但
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47.请参照图2f,可在存储器阵列区r1的介电层130与介电层118中形成暴露出电容器128的开口132,且可在外围电路区r2的介电层130中形成暴露出内连线结构102的开口134。举例来说,开口132可暴露出电容器128中的金属层116b。开口132与开口134的形成方法例如是通过光刻工艺与蚀刻工艺对介电层130与介电层118进行为图案化。在一些实施例中,亦可利用图案化硬掩模层(未示出)作为形成开口132与开口134的掩模。在用以形成开口132与开口134的蚀刻工艺中,由于蚀刻工艺对金属层116b的蚀刻速率远小于对介电层130的蚀刻速率,因此可通过蚀刻工艺依序形成开口132与开口134,且蚀刻工艺可顺利地停在开口132所暴露出的金属层116b上以及开口134所暴露出的内连线结构102上。此外,内连线结构102与金属层116b可为相同材料。另外,在用以形成开口132与开口134的蚀刻工艺中,可能会移除部分内连线结构102与部分金属层116b。
48.请参照图2g,可在开口132中形成电性连接至金属层116b的阻挡层136与接触窗138,且可在开口134中形成电性连接至内连线结构102的阻挡层140与接触窗142。阻挡层136与阻挡层140的材料例如是钛、氮化钛或其组合。接触窗138与接触窗142的材料例如是钨。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可省略阻挡层136与阻挡层140。
49.接着,可进行氢烧结处理144,由此可减少基底100上的悬键,进而可提升半导体元件的电性表现。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在进行后道工艺(back-end-of-line,beol)之后,进行氢烧结处理144。
50.以下,通过图1与图2g来说明上述实施例的半导体元件10。此外,虽然半导体元件10的形成方法是以上述方法为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51.请参照图1与图2g,半导体元件10包括基底100与电容器128。基底100可包括存储器阵列区r1与外围电路区r2。外围电路区r2中可具有内连线结构102。电容器128位于所述存储器阵列区r1中,且包括电极104、电极126与绝缘层110a。电极104位于基底100上。电极126包括导体层114a与金属层116b。导体层114a位于电极104上。金属层116b位于导体层114a上。金属层116b与导体层114a可直接接触。金属层116b暴露出部分导体层114a。举例来说,金属层116b可暴露出导体层114a的部分顶面。此外,金属层116b可位于导体层114a的顶面与侧面上。绝缘层110a位于电极104与电极126之间。此外,电极126还可包括导体层112a。导体层112a位于导体层114a与绝缘层110a之间。
52.另外,半导体元件10还可包括介电层118、介电层130、阻挡层136、接触窗138、阻挡层140与接触窗142中的至少一者。介电层118位于金属层116b上。介电层130覆盖电容器128与内连线结构102。阻挡层136与接触窗138位于存储器阵列区r1中,且电性连接至金属层116b。阻挡层136可位于开口132中,且接触窗138可位于开口132中的阻挡层136上。阻挡层140与接触窗142位于外围电路区r2中,且电性连接至内连线结构102。阻挡层140可位于开口134中,且接触窗142可位于开口134中的阻挡层140上。接触窗138与接触窗142的上视形状可为多边形(如,矩形)、椭圆形、圆形或其组合。
53.图3a为图2g中的金属层、接触窗与导体层的上视图。图3b至图3g为根据本发明另一些实施例的金属层、接触窗与导体层的上视图。
54.请参照图3a至图3g,金属层116b暴露出部分导体层114a。金属层116b可具有至少一个开口124,且开口124暴露出部分导体层114a。开口124的形状可为矩形(图3a、图3d与图
3e)、椭圆形(图3b)、圆形(图3c)或其组合,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只要金属层116b暴露出部分导体层114a,且接触窗138可位于金属层116b正上方,即属于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55.图4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半导体元件的立体图。图5a至图5h为沿着图4中的ii-ii’截面线的半导体元件的制造流程截面图。在图4中省略图5a至图5h中的部分构件,以清楚示出图4中各构件之间的配置关系。图5a至图5h为接续图2a的步骤之后的制作流程截面图。
56.请参照图5a,可在导体材料层114上形成介电层200。介电层200可暴露出部分导体材料层114,且可作为硬掩模层。介电层200的材料例如是氧化硅,如四乙氧基硅烷(teos)氧化硅。
57.请参照图5b,可利用介电层200作为掩模,移除位于外围电路区r2中的部分导体材料层114、部分导体材料层112与部分绝缘材料层110,以在电极104上形成绝缘层110a、在绝缘层110a上形成导体层112a、且在导体层112a上形成导体层114a。
58.请参照图5c,可形成覆盖介电层200与内连线结构102的介电层202。介电层202的材料例如是氧化硅,如四乙氧基硅烷(teos)氧化硅。
59.请参照图5d,可移除部分介电层202与部分介电层200,而暴露出导体层114a。部分介电层202与部分介电层200的移除方法例如是利用蚀刻工艺及/或化学机械研磨工艺进行平坦化,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60.请参照图5e,可形成图案化光刻胶层204。接着,可利用图案化光刻胶层204作为掩模,移除部分导体层114a,而在导体层114a中形成凹槽206。
61.请参照图5f,可移除图案化光刻胶层204。接着,可直接在导体层114a上形成填入凹槽206的金属材料层208。金属材料层208的材料例如是钨等金属。
62.请参照图5g,移除位于凹槽206外部的金属材料层208,而在凹槽206中形成金属层208a,而使得金属层208a暴露出部分导体层114a。如此一来,可在导体层114a上形成金属层208a。位于凹槽206外部的金属材料层208的移除方法例如是回蚀刻法、化学机械研磨法或其组合。
63.通过上述工艺,可在绝缘层110a上形成电极210,且可在存储器阵列区r1中形成电容器212,但本发明的电容器212的制造方法并不以此为限。电极210可包括导体层114a、金属层208a与导体层112a。电容器212可包括电极104、电极210与绝缘层110a。电容器212可为柱状电容器,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64.请参照图5h,可在存储器阵列区r1与外围电路区r2中形成介电层214。介电层214的材料例如是氧化硅。接着,可在存储器阵列区r1的介电层214中形成暴露出电容器212的开口216,且可在外围电路区r2的介电层214与介电层202中形成暴露出内连线结构102的开口218。举例来说,开口216可暴露出电容器212中的金属层208a。然后,在开口216中形成电性连接至金属层208a的阻挡层220与接触窗222,且在开口218中形成电性连接至内连线结构102的阻挡层224与接触窗226。开口216、开口218、阻挡层220、接触窗222、阻挡层224与接触窗226的形成方法可参照图2f与图2g中的开口132、开口134、阻挡层136、接触窗138、阻挡层140与接触窗142的形成方法,于此不再说明。
65.接着,可进行氢烧结处理228,由此可减少基底100上的悬键,进而可提升半导体元件的电性表现。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在进行后道工艺(beol)之后,进行氢烧结处理228。
66.以下,通过图4与图5h来说明上述实施例的半导体元件20。此外,虽然半导体元件20的形成方法是以上述方法为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67.请参照图4与图5h,半导体元件20包括基底100与电容器212。基底100可包括存储器阵列区r1与外围电路区r2。外围电路区r2中可具有内连线结构102。电容器212位于所述存储器阵列区r1中,且包括电极104、电极210与绝缘层110a。电极104位于基底100上。电极210包括导体层114a与金属层208a。导体层114a位于电极104上。金属层208a位于导体层114a上,且可位于凹槽206中。金属层208a与导体层114a可直接接触。金属层208a暴露出部分导体层114a。举例来说,金属层208a可暴露出导体层114a的部分顶面。绝缘层110a位于电极104与电极210之间。此外,电极210还可包括导体层112a。导体层112a位于导体层114a与绝缘层110a之间。
68.另外,半导体元件20还可包括介电层200、介电层202、介电层214、阻挡层220、接触窗222、阻挡层224与接触窗226中的至少一者。介电层200位电容器212的侧壁上。介电层202覆盖内连线结构102。介电层214覆盖电容器212与介电层202。阻挡层220与接触窗222位于存储器阵列区r1中,且电性连接至金属层208a。阻挡层220可位于开口216中,且接触窗222可位于开口216中的阻挡层220上。阻挡层224与接触窗226位于外围电路区r2中,且电性连接至内连线结构102。阻挡层224可位于开口218中,且接触窗226可位于开口218中的阻挡层224上。
69.此外,金属层208a可具有至少一个开口230,且开口230暴露出部分导体层114a。开口230的数量可依据需求进行调整,并不限于图5h中的数量。金属层208a与开口230的形状与设置方式可参考图3a至图3g中的金属层116a与开口124的形状与设置方式,于此不再说明。
70.图6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半导体元件的立体图。图7a至图7e为沿着图6中的iii-ii’截面线的半导体元件的制造流程截面图。在图6中省略图7a至图7e中的部分构件,以清楚示出图6中各构件之间的配置关系。图7a至图7e为接续图2a的步骤之后的制作流程截面图。
71.请参照图7a,可在导体材料层114上形成图案化光刻胶层300。接着,可利用图案化光刻胶层300作为掩模,移除部分导体材料层114,而在导体材料层114中形成凹槽302。
72.请参照图7b,可移除图案化光刻胶层300。接着,可直接在导体材料层114上形成填入凹槽302的金属材料层304。金属材料层304的材料例如是钨等金属。然后,可在金属材料层304上形成介电层306。介电层306的材料例如是氧化硅,如四乙氧基硅烷(teos)氧化硅。接下来,可在介电层306上形成图案化光刻胶层308。图案化光刻胶层308暴露出部分介电层306。
73.请参照图7c,可利用图案化光刻胶层308作为掩模,对介电层306、金属材料层304、导体材料层114、导体材料层112与绝缘材料层110进行图案化工艺,以移除位于外围电路区r2中的部分介电层306、部分金属材料层304、部分导体材料层114、部分导体材料层112与部分绝缘材料层110,而在电极104上形成绝缘层110a、在绝缘层110a上形成导体层112a、在导体层112a上形成导体层114a、且在导体层114a上形成金属材料层304a。
74.请参照图7d,可移除图案化光刻胶层308。接着,可形成图案化光刻胶层310。然后,可利用图案化光刻胶层310作为掩模,移除部分介电层306与部分金属材料层304a。由此,可
对金属材料层304a进行图案化工艺,而形成暴露出部分导体层114a的金属层304b。如此一来,可在导体层114a上形成金属层304b。举例来说,在进行上述工艺之后,金属层304b可具有至少一个开口312,且开口312暴露出部分导体层114a。
75.通过上述工艺,可在绝缘层110a上形成电极314,且可在存储器阵列区r1中形成电容器316,但本发明的电容器316的制造方法并不以此为限。电极314包括导体层114a、金属层304b与导体层112a。电容器316包括电极104、电极314与绝缘层110a。电容器316可为柱状电容器,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76.请参照图7e,可移除图案化光刻胶层310。接着,可在存储器阵列区r1与外围电路区r2中形成介电层318,且介电层318可填入开口312。然后,可在存储器阵列区r1的介电层318与介电层306中形成暴露出电容器316的开口320,且可在外围电路区r2的介电层318中形成暴露出内连线结构102的开口322。举例来说,开口320可暴露出电容器316中的金属层304b。接下来,可在开口320中形成电性连接至金属层304b的阻挡层324与接触窗326,且可在开口322中形成电性连接至内连线结构102的阻挡层328与接触窗330。介电层318、开口320、开口322、阻挡层324、接触窗326、阻挡层328与接触窗330的形成方法可参照图2e至图2g中的介电层130、开口132、开口134、阻挡层136、接触窗138、阻挡层140与接触窗142的形成方法,于此不再说明。
77.接着,可进行氢烧结处理332,由此可减少基底100上的悬键,进而可提升半导体元件的电性表现。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在进行后道工艺(beol)之后,进行氢烧结处理332。
78.以下,通过图6与图7e来说明上述实施例的半导体元件30。此外,虽然半导体元件30的形成方法是以上述方法为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79.请参照图6与图7e,半导体元件30包括基底100与电容器316。基底100可包括存储器阵列区r1与外围电路区r2。外围电路区r2中可具有内连线结构102。电容器316位于所述存储器阵列区r1中,且包括电极104、电极314与绝缘层110a。电极104位于基底100上。电极314包括导体层114a与金属层304b。导体层114a位于电极104上。金属层304b位于导体层114a上。金属层304b与导体层114a可直接接触。金属层304b暴露出部分导体层114a。举例来说,金属层304b可暴露出导体层114a的部分顶面。此外,部分金属层304b可位于导体层114a中。金属层304b可位于导体层114a的顶面与侧面上。绝缘层110a位于电极104与电极314之间。此外,电极314还可包括导体层112a。导体层112a位于导体层114a与绝缘层110a之间。
80.另外,半导体元件30还可包括介电层306、介电层318、阻挡层324、接触窗326、阻挡层328与接触窗330中的至少一者。介电层306位于金属层304b上。介电层318覆盖电容器316与内连线结构102。阻挡层324与接触窗326位于存储器阵列区r1中,且电性连接至金属层304b。阻挡层324可位于开口320中,且接触窗326可位于开口320中的阻挡层324上。阻挡层328与接触窗330位于外围电路区r2中,且电性连接至内连线结构102。阻挡层328可位于开口322中,且接触窗330可位于开口322中的阻挡层328上。
81.此外,金属层304b可具有至少一个开口312,且开口312暴露出部分导体层114a。开口312的数量可依据需求进行调整,并不限于图7e中的数量。金属层304b与开口312的形状与设置方式可参考图3a至图3g中的金属层116a与开口124的形状与设置方式,于此不再说明。
82.基于上述实施例可知,在半导体元件(10、20或30)及其制造方法中,由于金属层
(116b、208a或304b)暴露出导体层(114a),亦即金属层(116b、208a或304b)未完全覆盖导体层(114a),因此可顺利进行后续的氢烧结处理(144、228或332),以提升半导体元件(10、20或30)的电性表现。此外,由于金属层(116b、208a或304b)可在后续形成接触窗(138、222或326)的过程中作为蚀刻终止层,因此无须增加导体层(114a)的厚度。如此一来,导体层(114a)在不同存储器阵列区(r1)之间可具有较佳均匀性,进而可有效地提升半导体元件(10、20或30)的电性表现。此外,后续形成的接触窗(138、222或326)可电性连接至电极(126、210或314)中的金属层(116b、208a或304b),由此可降低接触窗(138、222或326)与电极(126、210或314)之间的阻值,进而提升半导体元件(10、20或30)的电性表现。
83.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改与润饰,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