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仿生动作识别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7-10 02:47:2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仿生动作识别系统。


背景技术:

2.人工智能,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人工智能从诞生以来,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可以设想,未来人工智能带来的科技产品,将会是人类智慧的“容器”,人工智能可以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人工智能不是人的智能,但能像人那样思考、也可能超过人的智能,仿生是模仿生物系统的功能和行为,来建造技术系统的一种科学方法,它打破了生物和机器的界限,将各种不同的系统沟通起来。
3.现有对于仿生动作的识别能力较低,由于被模仿动作的幅度不清晰,机器人在执行动作时容易发生错误,而且会影响整体的操作,而且对于整体的识别动作有限,有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仿生动作识别系统,解决了机器人在执行动作时容易发生错误,对于整体的识别动作有限的问题。
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仿生动作识别系统,包括动作捕捉模块,所述动作捕捉模块的输出端与处理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并且处理模块的输出端与识别系统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识别系统与控制终端实现双向连接,并且识别系统与大数据库实现双向连接;
6.所述识别系统包括中央处理系统,所述中央处理系统的输入端与动作分类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并且动作分类模块的输入端与训练模型获取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中央处理系统的输出端与机器人运行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中央处理系统与分类动作特定手势建立模块实现双向连接,所述机器人运行模块的输出端与运行状态监测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7.优选的,所述运行状态监测模块的输出端与错误动作识别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并且错误动作识别模块的输出端与改进处理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改进处理模块的输出端与中央处理系统的输入端连接。
8.优选的,所述中央处理系统与数据更新模块实现双向连接,并且数据更新模块的输出端与数据备份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9.优选的,所述处理模块包括动作图像获取模块,所述动作图像获取模块的输出端与图像降噪处理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10.优选的,所述图像降噪处理模块的输出端与动作轮廓提取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并且动作轮廓提取模块的输出端与特征提取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特征提取模块的输出端与训练模型建立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11.优选的,所述机器人运行模块包括命令手势获取模块,所述命令手势获取模块的输出端与命令接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12.优选的,所述命令接收模块的输出端与手势识别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并且手势识别模块的输出端与对应动作获取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对应动作获取模块的输出端与动作执行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13.有益效果
14.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仿生动作识别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5.(1)、该基于人工智能的仿生动作识别系统,通过中央处理系统的输入端与动作分类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并且动作分类模块的输入端与训练模型获取模块的输出端连接,中央处理系统的输出端与机器人运行模块的输入端连接,中央处理系统与分类动作特定手势建立模块实现双向连接,机器人运行模块的输出端与运行状态监测模块的输入端连接,运行状态监测模块的输出端与错误动作识别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并且错误动作识别模块的输出端与改进处理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改进处理模块的输出端与中央处理系统的输入端连接,对所需要识别的动作提前进行获取与建模,可以更好的对动作的大致运动轨迹有一定的认知,而且通过采用不同的手势对应不同的动作,可以简单的让机器人进行识别,并对应进行操作,其错误率大大降低。
16.(2)、该基于人工智能的仿生动作识别系统,通过处理模块包括动作图像获取模块,动作图像获取模块的输出端与图像降噪处理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图像降噪处理模块的输出端与动作轮廓提取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并且动作轮廓提取模块的输出端与特征提取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特征提取模块的输出端与训练模型建立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可以通过提前训练,让机器人更好的熟悉所需要模仿的动作,而且对于出现错误的动作可以及时进行改进,提高可识别动作的数量。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发明系统的结构原理框图;
18.图2为本发明处理模块的结构原理框图;
19.图3为本发明识别系统的结构原理框图。
20.图中:1-动作捕捉模块、2-处理模块、21-动作图像获取模块、22-图像降噪处理模块、23-动作轮廓提取模块、24-特征提取模块、25-训练模型建立模块、3-识别系统、31-中央处理系统、32-动作分类模块、33-训练模型获取模块、34-机器人运行模块、341-命令手势获取模块、342-命令接收模块、343-手势识别模块、344-对应动作获取模块、345-动作执行模块、35-分类动作特定手势建立模块、36-运行状态监测模块、37-错误动作识别模块、38-改进处理模块、39-数据更新模块、310-数据备份模块、4-控制终端、5-大数据库。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2.请参阅图1-3,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仿生动作识别系统,包括动作捕捉模块1,动作捕捉模块1的输出端与处理模块2的输入端连接,并且处理模块2的输出端与识别系统3的输入端连接,识别系统3与控制终端4实现双向连接,并且识别系统3与大数据库5实现双向连接;
23.识别系统3包括中央处理系统31,中央处理系统31的输入端与动作分类模块32的输出端连接,并且动作分类模块32的输入端与训练模型获取模块33的输出端连接,中央处理系统31的输出端与机器人运行模块34的输入端连接,中央处理系统31与分类动作特定手势建立模块35实现双向连接,机器人运行模块34的输出端与运行状态监测模块36的输入端连接,对所需要识别的动作提前进行获取与建模,可以更好的对动作的大致运动轨迹有一定的认知,而且通过采用不同的手势对应不同的动作,可以简单的让机器人进行识别,并对应进行操作,其错误率大大降低。
24.本发明中,运行状态监测模块36的输出端与错误动作识别模块37的输入端连接,并且错误动作识别模块37的输出端与改进处理模块38的输入端连接,改进处理模块38的输出端与中央处理系统31的输入端连接。
25.本发明中,中央处理系统31与数据更新模块39实现双向连接,并且数据更新模块39的输出端与数据备份模块310的输入端连接。
26.本发明中,处理模块2包括动作图像获取模块21,动作图像获取模块21的输出端与图像降噪处理模块22的输入端连接。
27.本发明中,图像降噪处理模块22的输出端与动作轮廓提取模块23的输入端连接,并且动作轮廓提取模块23的输出端与特征提取模块24的输入端连接,特征提取模块24的输出端与训练模型建立模块25的输入端连接,可以通过提前训练,让机器人更好的熟悉所需要模仿的动作,而且对于出现错误的动作可以及时进行改进,提高可识别动作的数量。
28.本发明中,机器人运行模块34包括命令手势获取模块341,命令手势获取模块341的输出端与命令接收模块342的输入端连接。
29.本发明中,命令接收模块342的输出端与手势识别模块343的输入端连接,并且手势识别模块343的输出端与对应动作获取模块344的输入端连接,对应动作获取模块344的输出端与动作执行模块345的输入端连接。
30.同时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31.使用时,提前对机器人所需要模仿的动作进行展示,动作捕捉模块1对动作进行捕捉,然后传输至处理模块2,处理模块2中的动作图像获取模块21根据所展示的动作,形成大致的图像,然后对其进行降噪处理,使其更加清晰,动作轮廓提取模块23对于降噪后的图像运动轨迹的大致轮廓进行获取,然后通过特征提取模块24对其所展示的特征进行提取,训练模型建立模块25形成系统的训练模型,提供给机器人进行模仿,在识别系统3中,根据所建立的训练模型,对其动作进行分类处理,然后通过分类动作特定手势建立模块35根据不
同的动作建立不同对应的简单手势,然后机器人运行模块34可以根据命令手势获取模块341获取所需要模仿的手势,然后根据所识别出来的手势获取其手势相对应的动作,通过动作执行模块345进行动作的模仿,运行状态监测模块36对于机器人的动作进行检测,错误动作识别模块37可以识别出机器人动作错误的地方,然后通过改进模块38对其进行处理,改进后的数据需要通过数据更新模块39进行更新,并通过数据备份模块310进行备份保存,同时所有运行数据通过大数据库5进行存储。
3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33.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