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大棚水植喷淋机构的制作方法

2022-07-09 19:35:5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植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大棚水植喷淋机构。


背景技术:

2.水培是一种新型的植物无土栽培方式,又名营养液培,其核心是将植物的根系直接浸润于营养液中,这种营养液能替代土壤,向植物提供水分、养分和氧气等生长因子,使植物能够正常生长。
3.现有的水植技术应用十分广泛,具有节省土地和肥料等资源、受自然环境影响小的优点,为满足量化生产的需求,水植蔬果一般在大棚中进行,栽培后需要使用喷淋装置向植物喷洒营养液,用于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但现有的喷淋装置不方便将喷淋出的营养液全部有效的利用到位,喷淋出的营养液会喷淋在与绿植无关的位置,造成营养液的浪费,使得营养液利用率较低,不便于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棚水植喷淋机构,设置的支架,起到支撑整个结构的作用,设置的种植管道,用于容纳栽培的植物,设置的喷淋机构,用于对种植管道内的植物补充营养液,且可使营养液全部进入种植管道中,提高营养液的利用率,设置的排水管,用于营养液回流收集,可二次使用营养液,减少浪费。
5.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6.一种大棚水植喷淋机构,设置在地基上,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的顶部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种植管道,所述支架的顶部活动安装有喷淋机构,所述种植管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排水管。
7.优选地,所述喷淋机构包括水管、软管、安装盖、安装筒和喷头,所述支架的顶部活动安装有水管,所述水管的外部固定安装有软管,所述软管外部固定安装有安装盖,所述安装盖的内底部固定安装有安装筒,所述软管远离水管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喷头。
8.优选地,所述支架的顶部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数量为两个的支撑座,且种植管道的底部前后两侧各一个,所述支撑座的顶部开设有与种植管道相卡合的弧形槽。
9.优选地,所述排水管位于种植管道的底部前侧,所述排水管的顶部左右两侧分别贯穿左右两个支撑座,并延伸至左右两个种植管道的内部,所述排水管与种植管道的内部相通。
10.优选地,所述水管放置在支架的顶部,且位于左右两个种植管道之间,所述软管的数量为十个,且水管的左右两侧各五个,所述软管远离水管的一端延伸至种植管道的内部,所述种植管道的顶部开设有数量为十个的放置孔,且每两个放置孔与每个软管相对应。
11.优选地,所述喷头的数量与软管的数量相等,且分别一一对应,所述喷头位于种植管道的内部,所述安装筒的数量与软管的数量相等,且分别一一对应,所述安装筒的外径与放置孔的直径相等,所述安装筒的外部与种植管道滑动连接,所述安装盖的数量与安装筒
的数量相等,且分别一一对应,所述安装筒的顶部延伸至安装盖的内底部,所述喷头位于安装筒的底部。
1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3.1.通过设置的支架,起到支撑整个结构的作用,设置的种植管道,用于容纳栽培的植物,设置的喷淋机构,用于对种植管道内的植物补充营养液,且可使营养液全部进入种植管道中,提高营养液的利用率,设置的排水管,用于营养液回流收集,可二次使用营养液,减少浪费。
14.2.通过设置的水管,用于供水和营养液,设置的软管,便于将水管中的水和营养液分流到种植管道中的各个植物上,设置的安装盖,用于方便拿取安装筒,进而便于拎起喷头,设置的安装筒,用于喷淋时对种植管道上开设的放置孔封闭,避免营养液溅出,支撑软管,且便于通过安装筒的放置实现对软管的定位,设置的喷头,用于将营养液喷洒在种植管道中的植物上,且可雾化营养液,便于植物吸收,避免传统营养液喷淋方式造成大量浪费的问题。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大棚水植喷淋机构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大棚水植喷淋机构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大棚水植喷淋机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大棚水植喷淋机构的喷淋机构结构示意图。
19.附图标记:1支架、2种植管道、3喷淋机构、301水管、302软管、303安装盖、304安装筒、305喷头、4排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2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1.参照图1-4,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大棚水植喷淋机构,设置在地基上,包括支架1,支架1的顶部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种植管道2,支架1的顶部活动安装有喷淋机构3,种植管道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排水管4。
22.在图4中,在安装时,喷淋机构3由水管301、软管302、安装盖303、安装筒304和喷头305五个部件组成,喷淋机构3的组装需要先将水管301放置在支架1上,利用支架1实现对喷淋机构3的支撑,然后在水管301上接入软管302,还需要将安装盖303和安装筒304对接固定好后的整体,套在软管302的外面,最后在软管302上装上喷头305,在使用时,营养液通过软管302分流后,经喷头305雾化喷出,直接喷洒在种植管道2中的植物上,避免传统喷淋方式使得营养液喷淋在没有植物的位置,造成营养液的浪费的问题。
23.在图2中,在搭建整个装置时,需要先将支架1固定在地基上,然后在支架1上安装支撑座,支撑座一共需要四个,每个种植管道2的下面前后各垫有一个支撑座,为了贴合种植管道2的形状,避免种植管道2连接晃动,需要在支撑座上开设一个弧形槽,弧形槽和种植管道2的底部可以贴合,利用支撑座实现种植管道2的安装。
24.在图1和图2中,在安装排水管4时,需要将排水管4设置在种植管道2的下方靠前的位置,排水管4呈现为y形,需要将排水管4的顶端穿过支撑座,然后伸入种植管道2中,要保
证排水管4和种植管道2的内部是贯通的,在使用时,可以利用排水管4将营养液回流收集,此时营养液中的养分没有被植物全部吸收,可以再次循环喷洒进种植管道2中,实现二次使用,提高营养液的利用率。
25.在图1和图4中,在安装时,先将水管301放置在支架1上,可用铁丝简单的固定,水管301的位置需要处于两侧种植管道2之间,方便向两侧的种植管道2导入营养液,此后还需要将软管302连接在水管301上,软管302一共需要十个,水管301的左右两侧每侧五个软管302,软管302需要控制在可以伸入相邻的种植管道2内部的长度,此后,需要在种植管道2的上表面开设放置孔,用于将软管302穿过放置孔进入种植管道2中,每个种植管道2上开设十个放置孔,每个放置孔的下方有一株植物,在使用时,每两个放置孔共用一个软管302,可以实现当一个放置孔供营养液时,另一个放置孔可以保证空气流通,持续供氧。
26.在图1、图2和图4中,在安装时,需要保证喷头305的数量和软管302的数量相等,每个软管302上都有一个喷头305,在使用时,喷头305伸入种植管道2中,安装筒304的数量和软管302的数量也相等,每个软管302上都有一个安装筒304,安装筒304的外径和放置孔的直径匹配,在使用时安装筒304刚好卡入放置孔中,可以避免喷洒营养液时液体飞溅出去。
27.在图1、图2和图4中,在安装时,安装盖303的数量和安装筒304的数量相等,每个安装筒304上都有一个安装盖303,在使用时,安装盖303的作用是方便拿取安装筒304,进而便于拎起喷头305,安装筒304的顶部伸进安装盖303中,并且固定成为一个整体,安装好后喷头305处于安装筒304的下方。
28.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将安装盖303拎起,带动安装筒304和喷头305对接在放置孔中,此时安装筒304通过放置孔和种植管道2卡合,喷头305伸入种植管道2中,营养液进入水管301,经软管302分流后,通过喷头305雾化喷洒在种植管道2中的植物上,此时种植管道2上未被遮挡的放置孔用于空气交换,对内部植物供氧,种植管道2可有效避免喷淋后的营养液溢流,避免现有种植方式造成部分营养液喷淋在与绿植无关的位置,造成营养液的浪费,种植管道2配合喷淋机构3实现管道式喷淋,种植管道2内部的绿植得到有效的喷淋。
29.在使用时,通过设置的支架1,起到支撑整个结构的作用,设置的种植管道2,用于容纳栽培的植物,设置的喷淋机构3,用于对种植管道2内的植物补充营养液,且可使营养液全部进入种植管道2中,提高营养液的利用率,设置的排水管4,用于营养液回流收集,可二次使用营养液,减少浪费并且,通过设置的水管301,用于供水和营养液,设置的软管302,便于将水管301中的水和营养液分流到种植管道2中的各个植物上,设置的安装盖303,用于方便拿取安装筒304,进而便于拎起喷头305,设置的安装筒304,用于喷淋时对种植管道2上开设的放置孔封闭,避免营养液溅出,支撑软管302,且便于通过安装筒304的放置实现对软管302的定位,设置的喷头305,用于将营养液喷洒在种植管道2中的植物上,且可雾化营养液,便于植物吸收,避免传统营养液喷淋方式造成大量浪费的问题。
30.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