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吸头装载及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7-09 01:52:0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分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吸头装载及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2.移液工作站是一种自动化液体处理平台系统,可以在样品分析过程中取代传统的移液工具,自动完成梯度稀释、移液以及混匀液体等高精度的液体处理任务,在临床实验室中,主要用于进行样品的制备和提取,并可以与分析仪器联用,实现对目标物的高效精准检测。
3.移液工作站需要配合吸头使用来完成对样品的吸取提取,现有的吸头一般是将顶部制成倒圆台形,套紧在移液工作站的装载头上进行工作,这种吸头结构较为简单,缺少卡紧限位及密封结构,导致吸头与装载头的连接不够稳定,气密性也不足,在装载结构带动吸头运动过程中,吸头容易脱落,影响设备的正常工作。
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吸头装载及密封结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头装载及密封结构,解决了现有的吸头结构较为简单,缺少卡紧限位结构,导致吸头与装载头的连接不够稳定,在装载结构带动吸头运动过程中,吸头容易脱落的问题。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头装载及密封结构,包括位于上端的安装段、位于中部的连接段和位于下端的吸液段,所述安装段、连接段和吸液段依次连通;
7.所述安装段为圆筒形,顶端为敞口,所述安装段内壁面的上部环形设置有一凹环;
8.所述连接段为圆筒形,所述连接段的底端内缩形成倒圆台形的接触密封位;
9.所述吸液段内腔的上部设置有滤芯。
10.优选的,所述吸液段的下部由上至下直径逐渐缩小形成锥形,所述吸液段的底端为敞口。
11.优选的,所述吸液段的底端设置有内凹的凹槽,所述凹槽沿所述吸液段的径向分布,且贯通所述吸液段的两侧壁。
12.优选的,所述安装段、连接段和吸液段为一体成型。
13.优选的,所述连接段的顶端延伸至所述安装段内壁的底部,并与所述安装段的内壁面形成台阶形的限位台阶。
14.优选的,所述安装段的底端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加强肋,所述加强肋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段的外壁面。
15.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头装载及密封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头装载及密封结构,在连接段内腔的底端设置倒圆台形的接触密封位,形成与装载头底端的o形圈接触密封的密封面,实现挤压密封,提升了密封性和o形圈的使用寿命;通过在安装段内设置凹环,提升了吸头与装载头中心对齐的精准度,
并且连接更加稳定,无法轻易脱离;通过吸液段底端设置的凹槽,使得吸液段底端开口与容器内腔之间存在空隙,防止吸液段底端为平面时会与容器底部及周围侧壁接触而堵塞,保证了使用过程中的准确性及可靠性;通过设置滤芯,匹配高质量的密封,吸液和放液精准、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头装载及密封结构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图1所示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图2所示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的局部结构模拟示意图。
21.图中标号:1、安装段,2、连接段,3、吸液段,4、加强肋,5、凹环,6、接触密封位,7、凹槽,8、滤芯。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3.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头装载及密封结构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的局部结构模拟示意图。吸头装载及密封结构位于上端的安装段1、位于中部的连接段2和位于下端的吸液段3,所述安装段1、连接段2和吸液段3依次连通;
24.所述安装段1为圆筒形,顶端为敞口,所述安装段1内壁面的上部环形设置有一凹环5;
25.所述连接段2为圆筒形,所述连接段2的底端内缩形成倒圆台形的接触密封位6,装载头底端的o形圈与接触密封位6抵紧接触实现密封;连接段2的直径小于安装段1的直径。
26.所述吸液段3内腔的上部设置有滤芯8。
27.安装段1与连接段2拼接成一上大下小的圆筒形,与装载头的形状相适配。
28.吸头装载时,移液工作站的装载头向下运动从安装段1顶端插入,穿过安装段1继续向下,当装载头底端较细部分伸入连接段2内后,装载头上端较粗部分伸入安装段1内,且表面的密封圈受到安装段1的内壁面挤压产生收缩,当装载头底端抵紧至接触密封位6时,装载头表面上端的密封圈恰好运动至凹环5内,密封圈向外扩张,恰好卡紧至凹环5内,实现吸头与装载头的连接固定,起到限位作用,使得吸头无法与装载头脱离,而此时装载头底端的o形圈与接触密封位6抵紧接触,同时实现密封,使得装载头内部与吸液段3连通,完成吸头装载。
29.吸液时,液体从吸液段3底端进入,经过滤芯8过滤,向上进入装载头内部,进行吸液。
30.卸载吸头时,移液工作站的推杆向下推动安装段1的顶端,凹环5迫使装载头表面上端的密封圈向内收缩,使装载头向上运动,从安装段1内脱出,完成卸载。
31.滤芯8为聚丙烯或聚乙烯烧结而成,内部形成精细的微孔,使气流通过时气阻均一
稳定可靠,同时使样本和移液模块间形成一道屏障,防止交叉污染。
32.所述吸液段3的下部由上至下直径逐渐缩小形成锥形,所述吸液段3的底端为敞口。
33.所述吸液段3的底端设置有内凹的凹槽7,所述凹槽7沿所述吸液段3的径向分布,且贯通所述吸液段3的两侧壁。
34.凹槽7使得吸液段3底端开口与容器内腔之间存在空隙,防止吸液段3底端为平面时会与容器底部及周围侧壁接触而堵塞,保证了使用过程中的准确性及可靠性。
35.所述安装段1、连接段2和吸液段3为一体成型。
36.所述连接段2的顶端延伸至所述安装段1内壁的底部,并与所述安装段1的内壁面形成台阶形的限位台阶。
37.吸头与装载头安装到位时,装载头表面底端较细部分与上端较粗部分的连接处恰好与限位台阶抵紧接触。
38.所述安装段1的底端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加强肋4,所述加强肋4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段2的外壁面,提高吸头的结构强度,避免重复插拔导致损坏。
3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头装载及密封结构的工作原理如下:
40.吸头装载时,移液工作站的装载头向下运动从安装段1顶端插入,穿过安装段1继续向下,当装载头底端较细部分伸入连接段2内后,装载头上端较粗部分伸入安装段1内,且表面的密封圈受到安装段1的内壁面挤压产生收缩,当装载头底端抵紧至接触密封位6时,装载头表面上端的密封圈恰好运动至凹环5内,密封圈向外扩张,恰好卡紧至凹环5内,实现吸头与装载头的连接固定,起到限位作用,使得吸头无法轻易与装载头脱离,而此时装载头底端的o形圈与接触密封位6抵紧接触,使得装载头内部与吸液段3连通,完成吸头装载,卸载吸头时,移液工作站的推杆向下推动安装段1的顶端,凹环5迫使装载头表面上端的密封圈向内收缩,使装载头向上运动,从安装段1内脱出,完成卸载。
41.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头装载及密封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连接段2内腔的底端设置倒圆台形的接触密封位6,形成与装载头底端的o形圈接触密封的密封面,实现挤压密封,提升了密封性和o形圈的使用寿命;通过在安装段1内设置凹环5,提升了吸头与装载头中心对齐的精准度,并且连接更加稳定,无法轻易脱离;通过吸液段3底端设置的凹槽7,使得吸液段3底端开口与容器内腔之间存在空隙,防止吸液段3底端为平面时会与容器底部及周围侧壁接触而堵塞,保证了使用过程中的准确性及可靠性;通过设置滤芯8,匹配高质量的密封,吸液和放液精准、稳定、可靠。
4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