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复合纤维生产用原料精密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7-09 01:43:5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复合纤维生产技术相关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纤维生产用原料精密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2.复合纤维是多组分纤维的一种,是针对人造纤维品种的术语,利用复合纤维制造技术可以获得兼有两种聚合物特性的双组分纤维,主要用于毛线、毛毯、毛织物、保暖絮绒填充料、丝绸织物、非织造布、医疗卫生用品和特殊工作服等,在复合纤维生产过程中需要采用混合设备对纤维原料进行混合。
3.现有的复合纤维生产用混合装置通过将纤维原料加入罐体内,再由电机驱使搅拌轴对其进行搅拌混合,但两种纤维原料通常直接加入进罐体内,容易产生分层,纤维原料的掺合度会对材料混合程度有直接的影响,需要长时间的搅拌才能达到理想的混合效果,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合纤维生产用原料精密混合装置。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复合纤维生产用原料精密混合装置,包括混合罐、排料斗、a料进口、b料进口、电机、搅拌轴和高效混搅装置,所述混合罐底部焊接固定有排料斗,所述混合罐顶部边沿处分别设置有a料进口和b料进口,并且a料进口和b料进口均与混合罐内侧相连通,所述混合罐顶部中部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底部输出端与搅拌轴相连接,并且搅拌轴位于混合罐内侧,所述高效混搅装置设置于混合罐内侧上端,所述高效混搅装置包括混搅仓、挡板、通槽、混搅桨、组合座和防滞料结构,所述混搅仓安装固定于混合罐内侧上端,所述挡板和混搅桨均套接固定于搅拌轴表面,所述挡板侧面与混搅仓内壁贴合,并且挡板上下贯穿设置有通槽,所述混搅桨上下两侧分别与挡板和组合座相贴合,所述组合座安装固定于混搅仓内侧,并且搅拌轴上下贯穿组合座中部,所述混搅桨底面设置有防滞料结构。
6.优选的,所述组合座由顶部托盘、中部托盘、底部托盘和卸料口组成,所述顶部托盘、中部托盘和底部托盘由上至下等距分布于混搅仓内侧,所述顶部托盘、中部托盘和底部托盘的侧边均开设有卸料口。
7.优选的,所述防滞料结构包括刮刀和凹槽,所述卸料口侧面安装有刮刀,所述混搅桨底部开设有凹槽。
8.优选的,所述混搅桨共设置有三组,并且混搅桨分别设置于顶部托盘、中部托盘和底部托盘的顶面。
9.优选的,所述顶部托盘、中部托盘和底部托盘的中心线均处于同一竖直方向线上,并且三者的卸料口相互错开。
10.优选的,所述通槽与a料进口和b料进口的尺寸相适配,并且挡板旋转时,通槽能够与a料进口或b料进口相对接。
11.优选的,所述凹槽与刮刀尺寸相适配,并且混搅桨能够借助凹槽从刮刀表面通过。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混合罐内侧上端设置了高效混搅装置,在搅拌轴转动过程中,混搅桨能够对组合座上的纤维原料进行搅动,以提升两种原料的掺合度,从而使两种原料能够在短时间内达到理想的混合效果。
14.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混搅桨底面设置了防滞料结构,混搅桨使用过程中其表面容易附着原料,导致原料无法向下递进,通过在卸料口侧面设置了刮刀,混搅桨借助凹槽从刮刀表面通过,使刮刀能够将附着在混搅桨上的物料刮除,使原料能够掉进卸料口,不易发生滞留。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混合罐内侧结构示意图;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混搅仓结构示意图;
18.图4是本实用新型高效混搅装置拆解结构示意图;
19.图5是本实用新型组合座拆解结构示意图;
20.图6是本实用新型防滞料结构结构示意图。
21.其中:混合罐-1、排料斗-2、a料进口-3、b料进口-4、电机-5、搅拌轴-6、高效混搅装置-7、混搅仓-71、挡板-72、通槽-73、混搅桨-74、组合座-75、顶部托盘-751、中部托盘-752、底部托盘-753、卸料口-754、防滞料结构-76、刮刀-761、凹槽-762。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23.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合纤维生产用原料精密混合装置,包括混合罐1、排料斗2、a料进口3、b料进口4、电机5、搅拌轴6和高效混搅装置7,混合罐1底部焊接固定有排料斗2,混合罐1顶部边沿处分别设置有a料进口3和b料进口4,并且a料进口3和b料进口4均与混合罐1内侧相连通,混合罐1顶部中部安装有电机5,电机5底部输出端与搅拌轴6相连接,并且搅拌轴6位于混合罐1内侧,高效混搅装置7设置于混合罐1内侧上端。
24.本实用新型中高效混搅装置7包括混搅仓71、挡板72、通槽73、混搅桨74、组合座75和防滞料结构76,混搅仓71安装固定于混合罐1内侧上端,挡板72和混搅桨74均套接固定于搅拌轴6表面,挡板72侧面与混搅仓71内壁贴合,并且挡板72上下贯穿设置有通槽73,混搅桨74上下两侧分别与挡板72和组合座75相贴合,组合座75安装固定于混搅仓71内侧,并且搅拌轴6上下贯穿组合座75中部,混搅桨74底面设置有防滞料结构76,组合座75由顶部托盘751、中部托盘752、底部托盘753和卸料口754组成,顶部托盘751、中部托盘752和底部托盘753由上至下等距分布于混搅仓71内侧,顶部托盘751、中部托盘752和底部托盘753的侧边均开设有卸料口754,混搅桨74共设置有三组,并且混搅桨74分别设置于顶部托盘751、中部托盘752和底部托盘753的顶面,能够多次对纤维原料进行翻搅,以提升掺合度,顶部托盘
751、中部托盘752和底部托盘753的中心线均处于同一竖直方向线上,并且三者的卸料口754相互错开,使纤维原料能够依次向下递进,能够在下移过程中混合,通槽73与a料进口3和b料进口4的尺寸相适配,并且挡板72旋转时,通槽73能够与a料进口3或b料进口4相对接,能够依次定量接收两种纤维原料。
25.本实用新型中防滞料结构76包括刮刀761和凹槽762,卸料口754侧面安装有刮刀761,混搅桨74底部开设有凹槽762,凹槽762与刮刀761尺寸相适配,并且混搅桨74能够借助凹槽762从刮刀761表面通过,使刮刀761能够将附着在混搅桨74上的物料刮除。
26.工作原理如下:
27.第一,使用前,首先将混合装置接通电源,进而为电机5供电。
28.第二,使用时,可通过a料进口3和b料进口4往混合罐1内加入不同的纤维原料,然后启动电机5驱使搅拌轴6转动,使挡板72和混搅桨74能够随搅拌轴6同步旋转,在通槽73与a料进口3对接时,a料能够穿过通槽73放入混搅仓71内并滞留在顶部托盘751上,而通槽73与b料进口4对接时,能够将b料放入混搅仓71内,能够依次定量接收两种纤维原料,在搅拌轴6转动过程中,混搅桨74能够对组合座75上的纤维原料进行搅动,以提升两种原料的掺合度,随后混搅桨74通过卸料口754将原料推出顶部托盘751,使原料掉在中部托盘752上继续被混搅桨74翻搅,再被推入底部托盘753上进行翻搅,最后从底部托盘753的卸料口754排出,使纤维原料在向下递进的过程中被掺合均匀,从而能够在短时间内达到理想的混合效果。
29.第三,混搅桨74使用过程中其表面容易附着原料,导致原料无法向下递进,通过在卸料口754侧面设置了刮刀761,混搅桨74借助凹槽762从刮刀761表面通过,使刮刀761能够将附着在混搅桨74上的物料刮除,使原料能够掉进卸料口754,不易发生滞留。
30.第四,纤维原料从混搅仓71内排出后掉进混合罐1内侧底部,使搅拌轴6对以掺合均匀的原料进行搅拌混合,最后通过排料斗2将混合物排出混合罐1,从而完成混合处理。
3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合纤维生产用原料精密混合装置,通过在混合罐1内侧上端设置了高效混搅装置7,在搅拌轴6转动过程中,混搅桨74能够对组合座75上的纤维原料进行搅动,以提升两种原料的掺合度,从而使两种原料能够在短时间内达到理想的混合效果,通过在混搅桨74底面设置了防滞料结构76,混搅桨74使用过程中其表面容易附着原料,导致原料无法向下递进,通过在卸料口754侧面设置了刮刀761,混搅桨74借助凹槽762从刮刀761表面通过,使刮刀761能够将附着在混搅桨74上的物料刮除,使原料能够掉进卸料口754,不易发生滞留。
3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