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易染针织坯布的制作方法

2022-07-06 14:36:2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织物,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易染针织坯布。


背景技术:

2.针织坯布为织成后还没有经过印染加工的布。供印染加工用的本色棉布。工业上的坯布一般是指布料,或者是层压的坯布,上胶的坯布等。按原料分类:纯纺织物、混纺织物、混并织物、交织织物等。
3.市面上的针织坯布编织仍需经过后续的整理,但针织面料在整理过程中容易由于布匹之间的摩擦导致坯布表面出现不规则的起绒状况,从而导致坯布在虽经整理后,在制成成衣时,存在容易起毛起球的情况。
4.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染针织坯布。
6.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易染针织坯布,包括坯布本体,所述坯布本体由两针道的上针盘和四针道的下针筒针织而成,所述坯布本体编织的花型以十二路为一循环,其组织结构依次为:
7.第一路和第七路自上针盘到下针筒的顺序排列依次为浮线、成圈组织、浮线、浮线、浮线、浮线;
8.第二路依次为成圈组织、浮线、成圈组织、成圈组织、成圈组织、浮线;
9.第三路依次为浮线、成圈组织、浮线、浮线、浮线、成圈组织;
10.第四路和第十路依次为成圈组织、浮线、浮线、浮线、浮线、浮线;
11.第五路依次为浮线、成圈组织、成圈组织、浮线、浮线、浮线;
12.第六路依次为成圈组织、浮线、浮线、成圈组织、成圈组织、成圈组织;
13.第八路依次为成圈组织、浮线、成圈组织、浮线、成圈组织、成圈组织;
14.第九路依次为浮线、成圈组织、浮线、成圈组织、浮线、浮线;
15.第十一路依次为成圈组织、浮线、浮线、浮线、成圈组织、浮线;
16.第十二路依次为成圈组织、浮线、成圈组织、成圈组织、浮线、成圈组织。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坯布由两路上针盘和四路下针筒织造而成,且以十二路为一循环时,上针盘的两路分别以浮线和成圈组织依次交替设置,使得坯布表面具有良好的编织强度,不易出现松散脱圈的情况,并且下针筒编织依次排列相间设置的成圈组织和若干浮线,能增加坯布的柔软度,在后续洗涤整理过程中,减少坯布表面的摩擦,从而抑制毛球、绒毛的产生,提高坯布表面的光滑度。
1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路、第四路、第七路以及第十路的纱线采用混纺色纱。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路、第四路、第七路以及第十路采用混纺色纱,能增
加坯布的层次感,且采用混纺的纱线,能兼具良好的耐磨性能和强度,同时具有柔软的质地。
2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路、第五路、第八路、第十一路的纱线采用锦涤复合丝。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路、第五路、第八路、第十一路采用锦涤复合丝,通过锦涤复合丝具有吸水透气、干爽舒适、去污能力强、抗菌卫生的特点,能提高坯布的品质。
2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三路、第六路、第九路、第十二路的纱线采用紧密纺纱线。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路、第六路、第九路、第十二路的纱线选用紧密纺纱线,能减少坯布表面的毛羽,从而提高面料表面的光滑度。
2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锦涤复合丝为裂片截面形状呈橘瓣型的,所述锦涤复合丝包括呈一体结构的橘瓣部以及衔接部,所述橘瓣部采用涤纶材质,所述衔接部为锦纶材质。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橘瓣部与衔接部分别采用涤纶和锦纶材质一体构成,能使借助涤纶和锦纶具有良好的强度、抗形变能力以及良好的疏水性,锦涤复合丝在毛细作用下疏导水分的同时,能吸附较少的水分,从而提高坯布的晾晒速度。
2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混纺色纱为麻灰涤棉纱,所述混纺色纱的规格为750d,所述混纺色纱的粗细为7.5tex。
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灰麻色的涤棉纱,能使坯布具有麻灰的底色,具有良好的抗灰尘,并且混纺色纱具有细腻的质感。
2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紧密纺纱线由人棉纤维纺纱而成,所述紧密纺纱线的支数为50s。
2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紧密纺纱线采用人棉纤维材质,具有良好的可染性、牢固度、吸湿性,且采用紧密纺纱制成,能具有良好的光泽度。
3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31.坯布由两路上针盘和四路下针筒织造而成,且以十二路为一循环时,上针盘的两路分别以浮线和成圈组织依次交替设置,使得坯布表面具有良好的编织强度,不易出现松散脱圈的情况,并且下针筒编织依次排列相间设置的成圈组织和若干浮线,能增加坯布的柔软度,在后续洗涤整理过程中,减少坯布表面的摩擦,从而抑制毛球、绒毛的产生,提高坯布表面的光滑度。
附图说明
3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三角配置图一;
3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三角配置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35.一种易染针织坯布,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坯布本体,坯布本体由两针道的上针盘和四针道的下针筒针织而成,坯布本体编织的花型以十二路为一循环,其组织结构依次为:
36.第一路和第七路自上针盘到下针筒的顺序排列依次为浮线、成圈组织、浮线、浮线、浮线、浮线;
37.第二路依次为成圈组织、浮线、成圈组织、成圈组织、成圈组织、浮线;
38.第三路依次为浮线、成圈组织、浮线、浮线、浮线、成圈组织;
39.第四路和第十路依次为成圈组织、浮线、浮线、浮线、浮线、浮线;
40.第五路依次为浮线、成圈组织、成圈组织、浮线、浮线、浮线;
41.第六路依次为成圈组织、浮线、浮线、成圈组织、成圈组织、成圈组织;
42.第八路依次为成圈组织、浮线、成圈组织、浮线、成圈组织、成圈组织;
43.第九路依次为浮线、成圈组织、浮线、成圈组织、浮线、浮线;
44.第十一路依次为成圈组织、浮线、浮线、浮线、成圈组织、浮线;
45.第十二路依次为成圈组织、浮线、成圈组织、成圈组织、浮线、成圈组织。
46.第一路、第四路、第七路以及第十路的纱线采用混纺色纱,混纺色纱为麻灰涤棉纱,混纺色纱的规格为750d,混纺色纱的粗细为7.5tex,第二路、第五路、第八路、第十一路的纱线采用锦涤复合丝,并且锦涤复合丝为裂片截面形状呈橘瓣型的,锦涤复合丝包括呈一体结构的橘瓣部以及衔接部,橘瓣部采用涤纶材质,衔接部为锦纶材质,第三路、第六路、第九路、第十二路的纱线采用紧密纺纱线,具体的,紧密纺纱线由人棉纤维纺纱而成,紧密纺纱线的支数为50s。
47.坯布由两路上针盘和四路下针筒织造而成,且以十二路为一循环时,上针盘的两路分别以浮线和成圈组织依次交替设置,使得坯布表面具有良好的编织强度,不易出现松散脱圈的情况,并且下针筒编织依次排列相间设置的成圈组织和若干浮线,能增加坯布的柔软度,在后续洗涤整理过程中,减少坯布表面的摩擦,从而抑制毛球、绒毛的产生,提高坯布表面的光滑度,其中,由于第一路、第四路、第七路以及第十路采用混纺色纱,能增加坯布的层次感,且采用混纺的纱线,能兼具良好的耐磨性能和强度,同时具有柔软的质地,并且第二路、第五路、第八路、第十一路采用锦涤复合丝,通过锦涤复合丝具有吸水透气、干爽舒适、去污能力强、抗菌卫生的特点,能提高坯布的品质,而第三路、第六路、第九路、第十二路的纱线选用紧密纺纱线,能减少坯布表面的毛羽,从而提高面料表面的光滑度。
48.橘瓣部与衔接部分别采用涤纶和锦纶材质一体构成锦涤复合丝,能使借助涤纶和锦纶具有良好的强度、抗形变能力以及良好的疏水性,锦涤复合丝在毛细作用下疏导水分的同时,能吸附较少的水分,从而提高坯布的晾晒速度,并且紧密纺纱线采用人棉纤维材质,具有良好的可染性、牢固度、吸湿性,且采用紧密纺纱制成,能具有良好的光泽度。
49.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