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控制箱的连接管道和浴缸的制作方法

2022-07-06 10:38:4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卫浴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控制箱的连接管道和浴缸。


背景技术:

2.在目前的都市生活中,由于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较大,需要更多的休闲方式增加生活的乐趣。浴缸可以使得人们在洗浴时能够更加放松身心,享受生活,从而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有些浴缸还具有按摩和休闲功能。目前市面上主要的浴缸通过硬管实现浴缸内水与控制箱的水相互流通。随着浴缸水深的变化,硬管会凸出在浴缸上,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浴缸上硬管凸出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连接管道,可防止硬管在浴缸上凸出。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控制箱的连接管道,包括进水管道和出水管道,所述进水管道一端与软质池体连接,另一端与控制箱连接;所述出水管道一端与所述软质池体连接,另一端与控制箱连接;其中,所述进水管道包括硬质管道和软质管道,所述进水管道的软质管道包括软质进水管道,所述进水管道的硬质管道包括位于所述软质进水管道两端的第一硬质进水管道和第二硬质进水管道,所述第一硬质进水管道与所述软质池体连接,所述第二硬质进水管道与所述控制箱连接;所述出水管道包括硬质管道和软质管道,所述出水管道的软质管道包括软质出水管道,所述出水管道的硬质管道包括位于所述软质出水管道两端的第一硬质出水管道和第二硬质出水管道,所述第一硬质出水管道与所述软质池体连接,所述第二硬质出水管道与所述控制箱连接。
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本技术的浴缸的控制箱和软质池体之间的连接管道是由硬管和软管连接形成,相比于通过硬管实现浴缸的软质池体与控制箱的连接,水相互流通,给单层软质池体注水后,不同水深水压不同,单层软质池体的凹陷状态程度不同,可保证管道组件不会凸起在软质池体上,而是随着水深的变化而自动调节凸起程度。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软质进水管道或所述软质出水管道内设有硬质支撑结构。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硬质支撑结构为硬管。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硬质管道与所述软质管道相连接的一端设有环绕所述硬质管道的外螺纹结构,所述外螺纹结构通过限位挡块与所述硬质管道连接,所述限位挡块、所述外螺纹结构和所述硬质管道围成端部开口的防水腔;
9.所述软质管道的外周套设有锥形压环和锁紧螺母,所述软质管道插入所述防水腔,所述锁紧螺母与所述外螺纹结构螺纹连接,沿软质管道的插入方向,所述锥形压环位于所述外螺纹结构的端部和所述锁紧螺母之间,所述锥形压环沿插入方向与所述硬质管道的端部夹紧所述软质管道。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硬质管道的端部具有锥形面,所述锥形压环和所述锥形面沿所述插入方向夹紧所述软质管道。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沿与所述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所述锥形面凸出所述外螺纹结构以供所述锥形压环套设。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锁紧螺母的螺帽在与外螺纹结构螺纹连接的过程中,能够带动锥形压环沿插入方向向所述硬质管道移动,以使所述锥形压环沿插入方向与所述硬质管道的端部夹紧所述软质管道。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锁紧螺母与所述外螺纹结构完全连接后,所述锥形压环与所述硬质管道的端部共同夹紧所述软质管道。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软质管道是tpu管或硅胶管。
15.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浴缸,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管道,所述连接管道用于向所述浴缸进水或将所述浴缸内的水排出。
附图说明
16.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水池体的立体图一;
17.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水池体的立体图二;
18.图3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水池体的立体图三;
19.图4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水池体的立体图四;
20.图5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水池体中围栏的立体图一;
21.图6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水池体中围栏的立体图二;
22.图7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水池体中拐角梁的立体图;
23.图8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水池体的立体图五;
24.图9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水池体的立体图六;
25.图10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水池体中定位件的立体图一;
26.图11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水池体中定位件的立体图二;
27.图12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水池体中软质池体的立体图一;
28.图13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水池体中软质池体的立体图二;
29.图14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水池体的俯视图;
30.图15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水池体的局部放大图;
31.图16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水池体中围栏的立体图三;
32.图17示出图16中a部分的放大图;
33.图18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水池体中围栏的立体图四;
34.图19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水池体中堵块的立体图;
35.图20示出图18中b部分的放大图;
36.图21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水池体中盖板组件的立体图;
37.图22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水池体中盖板组件中过渡件的立体图一;
38.图23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水池体中盖板组件中过渡件的立体图二;
39.图24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水池体中盖板组件中盖板的立体图一;
40.图25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水池体中盖板组件中盖板的立体图二;
41.图26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水池体的立体图七;
42.图27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水池体中管道组件的立体图一;
43.图28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水池体中管道组件的立体图二;
44.图29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水池体中管道组件的立体图三;
45.图30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水池体中管道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46.图31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水池体中管道组件的剖视图;
47.图32示出图31中e部分的放大图;
48.图33示出图31中d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49.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虽然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将结合较佳实施例一起介绍,但这并不代表此实用新型的特征仅限于该实施方式。恰恰相反,结合实施方式作实用新型介绍的目的是为了覆盖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而有可能延伸出的其它选择或改造。为了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深度了解,以下描述中将包含许多具体的细节。本实用新型也可以不使用这些细节实施。此外,为了避免混乱或模糊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有些具体细节将在描述中被省略。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50.应注意的是,在本说明书中,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51.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52.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53.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54.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55.参考图1至图15,本技术提供一种水池体1,本技术以水池体1是浴缸为示例说明。浴缸包括:外框10和内胆(后述的池体)。其中,外框10是硬质材料,内胆是软质材料。外框10包括硬质池体容纳腔11,硬质池体容纳腔11是由硬质材料制成,用于容纳后述的软质池体20。图2中示出硬质池体容纳腔11的形状呈四方形状,但本技术对硬质池体容纳腔11的形状不做限制,能够容纳后述的软质池体 20即可,例如,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硬质池体容
纳腔11的形状呈圆形状、五边形状、六边形状、八边形状等。
56.硬质池体容纳腔11沿纵向(图1、图2和图4中z方向所示)延伸,硬质池体容纳腔11由多个围栏沿周向和/或纵向可拆卸连接围成,周向环绕纵向。即,多个围栏沿周向可拆卸连接围成硬质池体容纳腔11;或者,多个围栏沿纵向可拆卸连接围成硬质池体容纳腔11;或者,多个围栏沿周向可拆卸连接,以及沿纵向可拆卸连接围成硬质池体容纳腔11。本技术以多个围栏沿周向可拆卸连接,以及沿纵向可拆卸连接围成硬质池体容纳腔11为示例说明,详见后文所述。
57.上述的内胆是具有敞口的软质池体20,软质池体20包括水容纳腔体21(用于储存水)和连接部 22,水容纳腔体21沿纵向延伸,水容纳腔体21的纵向顶端具有敞口,连接部22由水容纳腔体21的纵向顶端向外延伸。即,浴缸内壁采用单层软质材料。软质池体20的水容纳腔体21容纳于硬质池体容纳腔11,软质池体20的连接部22与硬质池体容纳腔11的纵向顶端可拆卸连接。图1和图4示出水容纳腔体21的形状呈四边形,但本技术对水容纳腔体21的形状不做限制,能够容纳于硬质池体容纳腔11 内即可,例如,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水容纳腔体21的形状呈圆形状、五边形状、六边形状、八边形状等。
58.从而,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拆卸浴缸,该浴缸包括硬质外框10和软质内胆。硬质外框10是由多个围栏可拆卸连接围成,作为软质内胆的软质池体20的水容纳腔体21容纳于硬质外框10的硬质池体容纳腔11内后,通过软质池体20的连接部22与硬质池体容纳腔11的纵向顶端可拆卸连接。这样设置后,方便了浴缸的拆卸和收纳,减少占地空间,并且也方便运输。
59.此外,由于可拆卸浴缸使用的是硬质外框10和软质内胆,给作为软质内胆的软质池体20注水后,硬质外框10起到支撑作用。例如是硬质池体容纳腔11的纵向顶端通过支撑软质池体20的连接部22,以支撑软质池体20的水容纳腔。
60.示例性地,上述的围栏的材质为塑木或木料。目前市面浴缸外框10为亚克力、充气囊、金属框架、混凝土结构。本技术的浴缸外框10采用塑木围栏,取代传统的亚克力、充气囊、金属框架等。浴缸整体美观。
61.示例性地,上述的软质池体20的材质为pvc或夹网pvc。通过选夹网pvc、pvc皮料满足水压承载要求。
62.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2,沿纵向,硬质池体容纳腔11的两端均具有敞口。水容纳腔体21容纳于硬质外框10的硬质池体容纳腔11内后,当将浴缸放置在地面上后,地面可以支撑水容纳腔体21的纵向底端。相当于,多个围栏围成的硬质池体容纳腔11和地面共同支撑软质池体20的水容纳腔体21。无需其它额外的结构件来支撑水容纳腔体21,节省了成本。
63.如上所述,本技术以多个围栏沿周向可拆卸连接,以及沿纵向可拆卸连接围成硬质池体容纳腔11 为示例说明。
64.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2、图5至图9,多个围栏包括:沿周向依次分布的第一围栏12、第二围栏13、第三围栏14和第四围栏15。其中,第一围栏12和第三围栏14分别沿第一方向(图2 和图8中x方向所示)延伸并沿第二方向(图2和图8中y方向所示)间隔设置,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分别垂直于纵向。第二围栏13和第四围栏15分别沿第二方向延伸并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示例性地,上述的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纵向相互垂直。从而,多个
围栏围成了四边形状的硬质池体容纳腔11。
65.沿第一方向,第一围栏12的纵向一端和第二围栏13的纵向一端通过第一拐角梁16可拆卸连接,第一围栏12的纵向另一端和第四围栏15的纵向一端通过第二拐角梁17可拆卸连接,第一拐角梁16 和第二拐角梁17分别沿纵向延伸;沿第一方向,第三围栏14的纵向一端和第二围栏13的纵向另一端通过第三拐角梁18可拆卸连接,第三围栏14的纵向另一端和第四围栏15的纵向另一端通过第四拐角梁19可拆卸连接,第三拐角梁18和第四拐角梁19分别沿纵向延伸。
66.即,沿周向,第一围栏12、第一拐角梁16、第二围栏13、第二拐角梁17、第三围栏14、第三拐角梁18、第四围栏15和第四拐角梁19可拆卸连接,整体围成了浴缸的硬质外框10,以容纳软质池体 20。这样设置,安装方便,并且周向连接可靠。
67.示例性地,参考图8,沿纵向,硬质外框10的底部具有透光结构101。示例性地,如图8所示,沿纵向,每一个围栏高于每一个拐角梁,以形成四个上述的透光结构101。即,硬质外框10的四周的每一侧均设有透光结构101。每一个拐角梁(第一拐角梁16、第二拐角梁17、第三拐角梁18、和第四拐角梁19)与地面相接触,每一个围栏(第一围栏12、第二围栏13、第三围栏14和第四围栏15)与地面沿纵向间隔设置,以形成上述的透光结构101。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硬质外框10的四周的其中一侧或两侧或三侧设有透光结构101。
68.透光结构101暴露容纳于硬质池体容纳腔11内的软质池体20,在软质池体20的外表面与透光结构101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发光组件(图未示出)。即,用户在硬质外框10的透光结构101处可以看到软质池体20的外表面所设置的发光组件。发光组件通电后会发光,并在透光结构101的位置处显示出来,这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趣味性增加。
69.示例性地,本技术的四个围栏(第一围栏12、第二围栏13、第三围栏14和第四围栏15)的结构都相同。参考图5和图6,下文以第一围栏12的结构为示例说明,其余围栏的结构参照第一围栏12的结构描述。
70.第一围栏12包括:上横梁121、下横梁122、连接板124和多个竖梁123。相应地,第二围栏13、第三围栏14、第四围栏15分别包括:上横梁121、下横梁122、连接板124和多个竖梁123。以第一围栏12的结构为示例说明。其中,第一围栏12的上横梁121和第一围栏12的下横梁122沿纵向(图5 和图6中z方向所示)间隔设置,且分别沿垂直于纵向的方向延伸,图5和图6中示出第一围栏12的上横梁121和下横梁122分别沿第一方向(图5和图6中x方向所示)延伸。第一围栏12的多个竖梁 123分别沿纵向延伸,并分别与上横梁121和下横梁122连接。图5中示出第一围栏12包括三个竖梁 123,三个竖梁123沿第一围栏12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第一围栏12的延伸方向的两端的两个竖梁123 用于分别和相应的拐角梁可拆卸连接,具体后文会详细阐述。
71.上述第一围栏12的竖梁123的数量不做限制,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一围栏12的竖梁123的数量例如是两个、四个等数量。
72.上述的第一围栏12的连接板124与第一围栏12的上横梁121和第一围栏12的下横梁122的延伸方向一致,即,第一围栏12的连接板124沿垂直于纵向的方向延伸;也即第一围栏12的连接板124 分别平行于第一围栏12的上横梁121和第一围栏12的下横梁122。此外,第一围栏12的连接板124 沿纵向位于上横梁121和下横梁122之间,并与上横梁121、下横梁122以及竖梁123连接。即,第一围栏12是由上横梁121、下横梁122、多个竖梁123以及连接板
124连接形成。
73.示例性地,继续参考图5和图6,沿纵向,第一围栏12的连接板124为三个,相邻的连接板124 沿纵向叠合,使得第一围栏12沿纵向实现可拆卸连接。例如,三个连接板124沿纵向叠合后,分别与上横梁121、下横梁122以及多个竖梁123实现可拆卸连接。上述第一围栏12的连接板124的数量不限于是三个,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围栏12的连接板124的数量例如是一个、两个、四个等。
74.参看图6,相邻的连接板124通过榫卯结构实现可拆卸连接。连接板124与上横梁121和下横梁122分别通过榫卯结构实现连接。示例性地,沿纵向,第一围栏12的连接板124的上端设有连接凸部 1243,下端设有连接凹部1242,第一围栏12的上横梁121面向连接板124的一侧设有横梁连接凹部1212,第一围栏12的下横梁122面向连接板124的一侧设有横梁连接凸部1221。相邻的连接板124通过连接凸部1243和连接凹部1242实现可拆卸连接,第一围栏12的上横梁121通过横梁连接凹部1212与连接板124的上端的连接凸部1243实现可拆卸连接,第一围栏12的下横梁122通过横梁连接凸部1221与连接板124的下端的连接凹部1242实现可拆卸连接。
75.本技术对连接板124之前的榫卯结构不限于此,连接板124与上横梁121和下横梁122之间的榫卯结构不限于此,能够实现可拆卸连接的榫卯结构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76.参考图6,第一围栏12的连接板124为中空结构1241,以容纳连接板124和竖梁123之间的连接件的一部分。示例性地,第一围栏12的连接板124和竖梁123之间通过螺钉连接,那么,螺钉将连接板124和竖梁123连接在一起后,螺钉的头部会容纳于连接板124的中空结构1241内。从而,第一围栏12的中空结构在实现第一围栏12减重的同时,还起到容纳螺钉的头部的作用,使得围栏的结构紧凑。
77.如前所述,第一围栏12的延伸方向的两端的两个竖梁123用于分别和相应的拐角梁可拆卸连接。结合图2所示,第一围栏12的延伸方向的两端的两个竖梁123用于分别和第一拐角梁16和第四拐角梁 19可拆卸连接,第二围栏13的延伸方向的两端的两个竖梁123用于分别和第一拐角梁16和第二拐角梁17可拆卸连接,第三围栏14的延伸方向的两端的两个竖梁123用于分别和第二拐角梁17和第三拐角梁18可拆卸连接,第四围栏15的延伸方向的两端的两个竖梁123用于分别和第三拐角梁18和第四拐角梁19可拆卸连接。
78.参考图5,以第一围栏12的竖梁123结构为示例说明。第一围栏12两端的竖梁123分别设有t 型卡块1231,t型卡块1231沿纵向延伸,相应的拐角梁设有与t型卡块1231相配合的卡槽161,以实现竖梁123与相应的拐角梁的可拆卸连接。上述第一围栏12两端的竖梁123之间的中间的竖梁123没有设置t型卡块1231。即,第一围栏12的延伸方向的两端的第一拐角梁16和第四拐角梁19分别设有与第一围栏12两端的竖梁123上的t型卡块1231相配合的卡槽161。每个拐角梁的结构相同,参考图 7,以第一拐角梁16的结构为示例说明。第一拐角梁16面向第一围栏12的其中一侧的竖梁123的一侧设有与t型卡块1231相配合的卡槽161,第一拐角梁16面向第二围栏13的其中一侧的竖梁123的一侧设有与t型卡块1231相配合的卡槽161。
79.即,第一拐角梁16设有两个沿纵向延伸的卡槽161,每一个卡槽161分别与相对应的围栏(第一围栏12和第二围栏13)的竖梁123上的t型卡块1231相卡接配合(参考图15)。相应地,第二拐角梁17设有两个沿纵向延伸的卡槽161,每一个卡槽161分别与相对应的围栏
(第二围栏13和第三围栏 14)的竖梁123上的t型卡块1231相卡接配合。第三拐角梁18设有两个沿纵向延伸的卡槽161,每一个卡槽161分别与相对应的围栏(第三围栏14和第四围栏15)的竖梁123上的t型卡块1231相卡接配合。第四拐角梁19设有两个沿纵向延伸的卡槽161,每一个卡槽161分别与相对应的围栏(第一围栏12和第四围栏15)的竖梁123上的t型卡块1231相卡接配合。这样设置,方便各围栏与相应的拐角梁实现可拆卸连接。
80.继续参考图7,第一拐角梁16的每个卡槽161的底部设有支撑部162。这样设置后,一方面,相应的围栏(第一围栏12和第二围栏13)的竖梁123上的t型卡块1231沿纵向右上向下插入卡槽161 以卡接配合后,由支撑部162支撑相应的围栏;另一方面,支撑部162支撑相应的围栏后,使得围栏高于拐角梁,以形成上述的透光结构101。
81.参考图16和图17,第一围栏12延伸方向的左右两端的竖梁123分别设有沿纵向延伸的第一翻边 1233和第二翻边1235,第一翻边1233与连接板124面向软质池体20的部分相贴合并连接,第二翻边 1235与连接板124的延伸方向的一端相贴合并连接。第一围栏12两端的竖梁123的第一翻边1233位于第一围栏12的同一侧(连接板124面向软质池体20的一侧),第一围栏12两端的竖梁123的第二翻边1235位于连接板124的延伸方向的相反两侧。设置第一翻边1233和第二翻边1235后,第一围栏12 的左右两端的两个竖梁123实现了自限位,便于竖梁123与连接板124相贴合安装。即,在将第一围栏 12的左右两端的两个竖梁123与连接板124相连接时,只要将相应的竖梁123的第一翻边1233和第二翻边1235与连接板124分别贴合后,第一翻边1233和第二翻边1235起到限位作用,利于后续的连接,例如是螺钉连接。
82.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继续参考图16和图17,竖梁123为中空结构1232,竖梁123的纵向一端容纳有第一堵块1234,竖梁123的纵向另一端容纳有第二堵块(图未示出,可参见第一堵块1234 的结构),上横梁121通过第一堵块1234与竖梁123相连接,下横梁122通过第二堵块与竖梁123相连接。由于竖梁123为中空结构1232,能够起到减重作用;同时,中空的竖梁123在纵向一端通过第一堵块1234与上横梁121连接,纵向另一端通过第二堵块与下横梁122连接,连接的方式例如是螺钉连接。
83.参考图18至图20,本技术中,第一堵块1234和第二堵块中的每一个堵块的外周面凸设有防滑结构12343,防滑结构12343用于在每一个堵块放置于竖梁123内后与竖梁123的内壁相抵,在无外力作用于每一个堵块时,每一个堵块与竖梁123在纵向不产生相对运动。示例性地,第一堵块1234呈四方体状,第一堵块1234四周的每一侧面上都设有防滑结构12343,即四个防滑结构12343。但本技术对防滑结构12343的数量不限于此,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防滑结构12343的数量例如是两个、三个、五个等。堵块的外周面设置防滑结构12343后,堵块不能在竖梁123内滑动,堵块又不能很难进入竖梁 123内,方便装配,堵块与竖梁123有效连接。
84.示例性地,每一个防滑结构12343沿纵向延伸。示例性地,沿纵向,防滑结构12343的深度尺寸和堵块的深度尺寸相同。这样设置后,增大了堵块放置于竖梁123内后与竖梁123的内壁之间的抵接力。
85.示例性地,每一个堵块的外周面除防滑结构12343外,其余部分与竖梁123的内壁间隙配合,通过防滑结构12343与竖梁123的内壁相抵,以限制堵块与竖梁123在纵向产生相对运动。在将上横梁 121和下横梁122与竖梁123连接时,将堵块放置在竖梁123的开口处,
敲打堵块以使堵块置入竖梁123 内,待堵块完全置入竖梁123内后(纵向不突出),堵块不会在竖梁123内产生相对运动,从而可以方便将第一堵块1234与上横梁121连接,第二堵块与下横梁122连接。
86.示例性地,第一堵块1234和第二堵块的结构相同,参考图19,以第一堵块1234的结构为示例说明,第一堵块1234的外周末上的防滑结构12343呈v型状。即,沿纵向,防滑结构12343的投影呈v 型状。
87.继续参考图17至图20,每一个堵块与竖梁123的内壁凹凸配合。如图17所示,竖梁123的一侧内壁设有内壁凹部12321和内壁凸部12322,内壁凹部12321和内壁凸部12322相邻设置。参考图19,第一堵块1234面向竖梁123的该侧内壁的表面设有与内壁凹部12321相配合的堵块凸部12342,以及与内部凸部12322相配合的堵块凹部12341。参考图20,第一堵块1234放置于竖梁123内后,内壁凹部12321与堵块凸部12342凹凸配合,内壁凸部12322与堵块凹部12341凹凸配合。
88.堵块与竖梁123的内壁之间不是平面和平面接触,而是凹凸配合。每一个堵块与竖梁123的内壁在凹凸配合处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堵块和竖梁123内壁之间的凹凸结构吃自攻螺钉。即,内壁凹部12321 与堵块凸部12342凹凸配合后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内壁凸部12322与堵块凹部12341凹凸配合后通过螺钉固定连接。示例性地,图20中虚线l代表螺钉。相比于堵块和竖梁123内壁之间的“平面和平面接触”,堵块和竖梁123内壁之间的凹凸设计起加强筋作用,螺钉连接的区域更多,从而,堵块和竖梁123之间连接的更稳固。
89.通过上述的描述可知,相邻的围栏之间通过拐角梁在周向实现了可拆卸连接,每一个围栏通过上横梁121、下横梁122、连接板124和多个竖梁123在纵向实现了可拆卸连接。
90.参考图4至图13,本技术的每一个围栏的上横梁121与软质池体20的连接部22凹凸配合。这样设置,方便软质池体20与外框10的连接。
91.示例性地,参考图5和图6,每一个围栏的上横梁121设有与上横梁121的延伸方向一致的凹槽 1211;参考图13,软质池体20的连接部22面向上横梁121的一侧设有凸块222,凸块222与凹槽1211 凹凸配合。图13所示的软质池体20的连接部22的四个侧面分别设有多个凸块222,多个凸块222整体呈条状,软质池体20的连接部22通过凸块222卡入上横梁121的凹槽1211内。图13中示出软质池体20的连接部22的四周的每一侧面设有四个凸块222,但凸块222的数量不限于此。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软质池体20的连接部22的四周的每一侧面的凸块222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数量例如是三个、五个等数量。
92.示例性地,软质池体20的连接部22高频烫pvc条以形成上述的凸块222,硬质pvc条与夹网 pvc的高频连接。pvc条卡入上横梁121的凹槽1211内,连接稳定,安装方便。
93.参考图12和图13,软质池体20的连接部22的四个角落处分别设有池体连接孔221,软质池体20 的连接部22通过四个池体连接孔221套设于后述的相应的拐角梁上的定位柱303(参考图4)。实现软质池体20的四边与围栏的预定位,便于上述软质池体20的连接部22通过凸块222卡入上横梁121的凹槽1211内。
94.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9至图11,上述的外框10还包括:定位件,每一个拐角梁安装有定位件。即,第一拐角梁16上安装第一定位件30,第二拐角梁17上安装第二定位件31,第三拐角梁18上安装第三定位件33,第四拐角梁19上安装第四定位件32。示例性地,每一个定位件的结构相同,本技术以第一定位件30的结构为示例说明。如图10和图11所
示,第一定位件30包括定位件本体 301,定位件本体301的形状与相应的拐角梁的形状相仿形。即,定位件本体301安装于拐角梁后,定位件本体301能够覆盖相应的拐角梁。
95.例如,第一定位件30上的定位件本体301覆盖所安装的第一拐角梁16。上述的拐角梁为中空结构,具有沿纵向延伸的拐角梁空腔163,可以实现减重。上述的第一定位件30包括管状结构302,管状结构 302设于第一定位件30面向第一拐角梁16的一侧,管状结构302插入第一拐角梁16的中空结构内(即拐角梁空腔163内),以使第一定位件30安装于第一拐角梁16并覆盖第一拐角梁16(如图9所示)。通过管套管结构(管状结构302插入拐角梁的中空结构),实现了抗弯和减料。
96.上述的定位件本体301上凸设有定位柱303,软质池体20的连接部22上的池体连接孔221与拐角梁相对应的部分套设于定位柱303。即,软质池体20的连接部22上的四个池体连接孔221分别套设于第一定位件30上的定位柱303、第二定位件31上的定位柱303、第三定位件33上的定位柱303、第四定位件32上的定位柱303,实现了软质池体20的四边与围栏的预定位。
97.如图11所示,定位柱303的外表面凸设有第一防脱结构3031,用于在软质池体20的连接部22 上的池体连接孔221套设于定位柱303后,限制连接部22从定位柱303滑脱。沿纵向,定位柱303和定位柱303上的第一防脱结构3031凸出软质池体20,使得软质池体20的四边与围栏的预定位稳定。示例性地,上述的定位柱303整体结构是带耳朵(第一防脱结构3031)圆柱凸台,用于挂接软质池体 20,且具备防脱功能。
98.继续参考图10和图11,定位件本体301还包括第一延伸部304和第二延伸部305,第一延伸部304 朝向相邻的上横梁121的凹槽1211中的其中一个凹槽1211内延伸并与该凹槽1211固定连接,第二延伸部305朝向相邻的上横梁121的凹槽1211中的另一个凹槽1211内延伸并与该凹槽1211固定连接。示例性地,上述的第一延伸部304和第二延伸部305相互垂直。示例性地,定位件本体301上的第一延伸部304和第二延伸部305与围栏纵向顶端齐平。
99.例如,第一定位件30的第一延伸部304位于第一围栏12的凹槽1211的一端内并固定连接,第一定位件30的第二延伸部305位于第二围栏13的凹槽1211的一端内并固定连接。第二定位件31的第一延伸部304位于第二围栏13的凹槽1211的另一端内并固定连接,第二定位件31的第二延伸部305位于第三围栏14的凹槽1211的一端内并固定连接;第三定位件33的第一延伸部304位于第三围栏14 的凹槽1211的另一端内并固定连接,第三定位件33的第二延伸部305位于第四围栏15的凹槽1211 的一端内并固定连接;第四定位件32的第一延伸部304位于第四围栏15的凹槽1211的另一端内并固定连接,第四定位件32的第二延伸部305位于第以围栏的凹槽1211的另一端内并固定连接。
100.从而,第一围栏12、第一定位件30、第一拐角梁16、第二围栏13、第二定位件31、第二拐角梁 17、第三围栏14、第三定位件33、第三拐角梁18、第四围栏15、第四定位件32、第四拐角梁19实现连接,各结构件连接为一个整体,使得外框10的连接更加紧凑和可靠,可承受内胆注水后角部位的拉力。
101.示例性地,上述固定连接的方式例如是螺钉连接。第一延伸部304上设有第一螺钉孔3041,第一螺钉孔3041通过螺钉与围栏的凹槽1211固定连接;第二延伸部305上设有第二螺钉孔3051,第二螺钉孔3051通过螺钉与围栏的凹槽1211固定连接。
102.继续参考图9至图11,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定位件本体301还包括第三延伸
部306,第三延伸部306卡入相邻的围栏之间。即,第三延伸部306是位于第一延伸部304和第二延伸部305之间,在第一延伸部304和第二延伸部305分别容纳于相邻的上横梁121的凹槽1211内后,第三延伸部306 位于硬质池体容纳腔11内,并位于相邻的围栏之间。即,第一定位件30的第三延伸部306卡入第一围栏12和第二围栏13之间,第二定位件31的第三延伸部306卡入第二围栏13和第三围栏14之间,第三定位件33的第三延伸部306卡入第三围栏14和第四围栏15之间,第四定位件32的第三延伸部306 卡入第四围栏15和第以围栏之间。这样设置后,相邻的围栏之间通过第三延伸部306限位和固定,使得外框10的整体连接更加紧凑和可靠,可承受内胆注水后角部位的拉力。
103.继续参考图9至图11,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定位件本体301上的定位柱303内设有定位连接孔3032,用于和后述盖板组件45上的盖板连接孔454(参考图22和图23)固定连接。盖板组件45起到装饰作用,用于覆盖软质池体20的连接部22。示例性地,定位柱303内的定位连接孔3032 和盖板连接孔454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实现可拆卸浴缸的外框10的边沿装饰,即对围栏的上横梁121 进行装饰。并且,盖板组件45是可拆卸,可收纳。
104.即,上述软质池体20的连接部22的四边与围栏的预定位,以及软质池体20的连接部22通过凸块222卡入上横梁121的凹槽1211内后,通过盖板组件45与定位件本体301上的定位柱303内的定位连接孔3032连接后,盖板组件45覆盖软质池体20的连接部22,起到装饰的作用。
105.示例性地,盖板组件45安装在外框10后整体视觉效果接近一体成型亚克力效果,看不到多余的特征。
106.由于盖板组件45与相应的拐角梁所安装的定位件本体301上的定位连接孔3032实现连接,并且由于定位件本体301上的第一延伸部304和第二延伸部305分别与相邻的上横梁121的凹槽1211固定连接,可以防止盖板组件45及拐角梁被整体拔出。因为,围栏通过第一延伸和第二延伸部305对定位件本体301起到纵向限位作用,从而对盖板组件45和相应的拐角梁起到纵向限位作用。
107.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21至图25,本技术的盖板组件45包括:沿周向依次分布的第一盖板41、第二盖板42、第三盖板43和第四盖板44。如上所述,多个围栏围成了四边形状的硬质池体容纳腔11,相应地,本技术的盖板组件45整体也呈四边形状。
108.结合图1和图4所示,第一盖板41和第三盖板43分别沿第一方向(图21中x方向所示)延伸,第二盖板42和第四盖板44分别沿第二方向(图21中y方向所示)延伸,第一盖板41盖设于第一围栏12的上横梁121,以覆盖与第一围栏12的上横梁121卡接的软质池体20的连接部22;第二盖板42 盖设于第二围栏13的上横梁121,以覆盖与第二围栏13的上横梁121卡接的软质池体20的连接部22;第三盖板43盖设于第三围栏14的上横梁121,以覆盖与第三围栏14的上横梁121卡接的软质池体20 的连接部22;第四盖板44盖设于第四围栏15的上横梁121,以覆盖与第四围栏15的上横梁121卡接的软质池体20的连接部22。
109.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每一个盖板包括过渡结构412,以第一盖板41为示例说明,参考图25,第一盖板41的过渡结构412大致呈一端开口的框型结构,包括位于第一盖板41的延伸方向的两端的顶面4121,以及分别与过渡结构412的顶面4121垂直连接的两侧面4121、4122。过渡结构412的形状与第一围栏12的上横梁121的形状相仿形。将第一盖板41盖设于第一围栏12的上横梁121上时,第一盖板41的过渡结构412的顶面4121与第一围栏12的
上横梁121的顶面无错位相贴合,第一盖板41 的过渡结构412的两侧面4121、4122分别与第一围栏12的上横梁121的两侧面无错位相贴合。相当于,第一盖板41通过过渡结构412夹持第一围栏12的上横梁121。相应地,第二盖板42通过过渡结构412 夹持第二围栏13的上横梁121。第三盖板43通过过渡结构412夹持第三围栏14的上横梁121。第四盖板44通过过渡结构412夹持第四围栏15的上横梁121。
110.此外,每一个盖板设计过渡结构,过渡结构412的框型截面能够抗弯,提升了第一盖板41的强度。另外,每一个盖板面向围栏的一侧设有多个加强筋,每一个加强筋呈弯折状。
111.此外,沿第一方向,第一盖板41的一端和第二盖板42的一端通过第一过渡件45可拆卸连接,第一盖板41的另一端和第四盖板44的一端通过第二过渡件48可拆卸连接;沿第一方向,第三盖板43 的一端和第二盖板42的另一端通过第三过渡件46可拆卸连接,第三盖板43的另一端和第四盖板44 的另一端通过第四过渡件47可拆卸连接。即,第一盖板41、第一过渡件45、第二盖板42、第三过渡件46、第三盖板43、第四过渡件47、第四盖板44以及第二过渡件48沿周向可拆卸连接。实现可拆卸浴缸的边沿装饰,并可拆卸。
112.如图4所示,定位柱303凸出软质池体20。并参考图11和图22所示,上述的第一过渡件45覆盖第一拐角梁16上的定位件,并与第一拐角梁16上的定位柱303内的连接孔固定连接;第二过渡件48 覆盖第二拐角梁17上的定位件,并与第二拐角梁17上的定位柱303内的连接孔固定连接;第三过渡件 46覆盖第三拐角梁18上的定位件,并与第三拐角梁18上的定位柱303内的连接孔固定连接;第四过渡件47覆盖第四拐角梁19上的定位件,并与第四拐角梁19上的定位柱303内的连接孔固定连接。
113.从而,第一过渡件45覆盖软质池体20的连接部22与第一拐角梁16所对应的部分(即连接部22 的角落),第二过渡件48覆盖连接部22与第二拐角梁17所对应的部分(即连接部22的角落),第三过渡件46覆盖连接部22与第三拐角梁18所对应的部分(即连接部22的角落),第四过渡件47覆盖连接部22与第四拐角梁19所对应的部分(即连接部22的角落)。继而,第一盖板41、第一过渡件45、第二盖板42、第三过渡件46、第三盖板43、第四过渡件47、第四盖板44以及第二过渡件48沿周向可拆卸连接所围成的盖板组件45覆盖软质池体20的连接部22。
114.由于第一盖板41、第一过渡件45、第二盖板42、第三过渡件46、第三盖板43、第四过渡件47、第四盖板44以及第二过渡件48沿周向可拆卸连接,整体安装方便,并通过第一过渡件45、第二过渡件48、第三过渡件46及第四过渡件47与相应拐角梁固定连接后,盖板组件45实现了与外框10的连接,周向实现了限位,第一盖板41、第二盖板42、第三盖板43以及第四盖板44不会与相应的过渡件相分离,提升了连接可靠性。
115.本技术的盖板与相应的过渡件的具体可拆卸连接方式不做限定。示例性地,每一个盖板与相应的过渡件插接。即,第一盖板41的一端和第二盖板42的一端分别与第一过渡件45插接,第一盖板41 的另一端和第四盖板44的一端分别与第二过渡件48插接;沿第一方向,第三盖板43的一端和第二盖板42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三过渡件46插接,第三盖板43的另一端和第四盖板44的另一端分别与第四过渡件47插接。
116.示例性地,每一个盖板的结构相同,即,第一盖板41、第二盖板42、第三盖板43和第四盖板44 的结构相同。本技术以第一盖板41的结构和第一过渡件45的结构为示例说明,参
考图24和图25,第一盖板41的延伸方向(图24中x方向所示)的两端分别设有插孔411,第一过渡件45设有第一插接部452和第二插接部451,第一插接部452插入相邻的盖板的插孔411中的其中一个插孔411内,第二插接部451插入相邻的盖板的插孔411中的另一个插孔411内。例如,第一盖板41的一端和第二盖板 42的一端分别与第一过渡件45插接,相应地,第一过渡件45的第一插接部452插入第一盖板41的延伸方向的一端的插孔411内,第一过渡件45的第二插接部451插入第二盖板42的延伸方向的一端的插孔411内。
117.相应地,第二过渡件48的第一插接部452插入第一盖板41的延伸方向的另一端的插孔411内,第二过渡件48的第二插接部451插入第四盖板44的延伸方向的一端的插孔411内。第三过渡件46的第一插接部452插入第二盖板42的延伸方向的另一端的插孔411内,第三过渡件46的第二插接部451 插入第三盖板43的延伸方向的一端的插孔411内。第四过渡件47的第一插接部452插入第四盖板44 的延伸方向的另一端的插孔411内,第四过渡件47的第二插接部451插入第三盖板43的延伸方向的一端的插孔411内。
118.参考图22,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过渡件45的第一端部4521和第二端部4511的形状与相应的盖板(第一盖板41和第二盖板42)端部的形状相仿形。第一盖板41的一端和第二盖板42的一端分别与第一过渡件45插接后,第一过渡件45的第一端部4521和第二端部4511分别与第一盖板41 的一端和第二盖板42的一端相对齐贴合。看整体装饰件效果等同亚克力一体成型。
119.继续参考图22和图23,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插接部452和第二插接部451的表面分别设有第二防脱部453,第二防脱部453用于在每一个插接部插入相应的插孔411内后与插孔411的内壁相抵,在无外力作用于第二防脱部453时,每一个插接部与相应的插孔411在插入方向不产生相对运动。示例性地,第一插接部452和第二插接部451的表面的相反两侧分别设有第二防脱部453,第二防脱部 453卡入插孔411的内壁,使得第一插接部452和第二插接部451与相应插孔411连接可靠。例如,第一过渡件45的第一插接部452插入第一盖板41的延伸方向的一端的插孔411内,第一插接部452上的第二防脱部453与第一盖板41的一端的插孔411内壁相抵,第一过渡件45的第二插接部451插入第二盖板42的延伸方向的一端的插孔411内,第二插接部451上的第二防脱部453与第二盖板42的一端的插孔411内壁相抵。
120.示例性地,上述的第二防脱部453是凸点。
121.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22至图25,每一个盖板的插孔411呈弯曲状,与插孔411相对应的插接部的形状与相应的插孔411的形状相适配。即,与插孔411相对应的第一插接部452和第二插接部451的形状也呈弯曲状。这样设置,可以防止过渡件和相应的插孔411滑脱。
122.继续参考图22,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至少其中一个过渡件上设有靠枕安装孔455,靠枕安装孔455用于安装拐角靠枕70(如图1所示)。本技术中,四个过渡件上都设有靠枕安装孔455,相应地,每个过渡件上均安装有拐角靠枕70。拐角靠枕70安装在相应的过渡件上后,覆盖相应的过渡件,这样可以遮蔽多余特征。如图1所示,四个拐角靠枕70完全遮盖了第一过渡件45、第二过渡件48、第三过渡件46和第四过渡件47。
123.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至图3、图14、图26至图33,本技术的浴缸还包括管道组件 60,示例性地,管道组件60用于进水和排水。即,本技术的浴缸通过管道组件60
实现了向软质池体 20的水容纳腔体21提供水(进水)和将软质池体20的水容纳腔体21排出(排水)的功能,上述管道组件60的至少一部分容纳于软质池体20和硬质池体容纳腔11之间。即,管道组件6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外框10的围栏和软质池体20之间。
124.这样实现围栏跟软质池体20之间的管路布局,管道组件60向软质池体20注水后,管道组件60 不会顶在围栏上,导致围栏鼓起。管道组件60也方便组装,方便售后维护。
125.示例性地,上述的管道组件60包括硬质管道和软质管道,硬质管道与软质管道连接。即,本技术的管道组件60是由硬质管道和软质管道连接形成的。
126.参考图27,本技术的管道组件60包括进水管道(图27中示出的加热进水管道61、喷嘴进水管道) 和出水管道(加热出水管道63、喷嘴出水管道62)。示例性地,加热进水管道61和喷嘴进水管道属于管套管结构。本技术的上述进水管道一端与软质池体20连接,另一端与控制箱50连接。例如,上述的加热进水管道61一端与软质池体20连接,另一端与控制箱50连接。上述出水管道一端与软质池体20 连接,另一端与控制箱50连接。例如,上述的加热出水管道63一端与软质池体20连接,另一端与控制箱50连接。上述的喷嘴出水管道62一端与软质池体20连接,另一端与控制箱50连接。示例性地,进水管道一端与软质池体20高频烫接,出水管道一端与软质池体20高频烫接。
127.示例性地,参考图9,第二围栏13设有开孔,上述的进水管道一端穿过第二围栏13上的开孔与软质池体20连接,上述出水管道一端穿过第二围栏13上的开孔与软质池体20连接。
128.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技术的进水管道包括软质进水管道和位于软质进水管道两端的第一硬质进水管道和第二硬质进水管道,第一硬质进水管道与软质池体20连接,第二硬质进水管道与控制箱50连接。例如,喷嘴进水管道包括软质进水管道642和位于软质进水管道642两端的第一硬质进水管道643和第二硬质进水管道641。喷嘴进水管道的第二硬质进水管道641和加热进水管道61之间是软质进水管道,加热进水管道61与软质进水管道软质池体20高频烫接的部分是硬质管道,即加热进水管道61的硬质管道与喷嘴进水管道的第二硬质进水管道641之间是软质进水管道。
129.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出水管道包括软质出水管道和位于软质出水管道两端的第一硬质出水管道和第二硬质出水管道,第一硬质出水管道与软质池体20连接,第二硬质出水管道与控制箱50连接。例如,上述的喷嘴出水管道62包括软质出水管道621和位于软质出水管道621两端的第一硬质出水管道623和第二硬质出水管道622。例如,加热出水管道63包括软质出水管道和位于软质出水管道两端的第一硬质出水管道和第二硬质出水管道。
130.由于本技术的浴缸的控制箱50和软质池体20之间的管道组件60是由硬管和软管连接形成,相比于通过硬管实现浴缸的软质池体20与控制箱50的连接,水相互流通,给单层软质池体20注水后,不同水深水压不同,单层软质池体20的凹陷状态程度不同,可保证管道组件60不会凸起在软质池体20 上,而是随着水深的变化而自动调节凸起程度。
131.上述的软管与两端的硬管的连接可采用后文描述的防水结构,具体参见后文描述。
132.另外,上述的软质进水管道或软质出水管道内设有硬质支撑结构。示例性地,喷嘴出水管道62的软质出水管道621内设有硬质支撑结构(例如是硬管)。软质出水管道621内设有硬质支撑结构,可克服工作时产生的负压。保证喷嘴出水管道62能够正常出水。
133.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26至图28,软质池体20和硬质池体容纳腔11之间设有进水分管。示例性地,软质池体20的底部和硬质池体容纳腔11的底部之间具有环形腔体,进水分管设于软质池体20和硬质池体容纳腔11的环形腔体内。即,将管道组件60中的进水分管藏于浴缸内,显得美观。示例性地,上述的进水分管包括多个多通硬管644、643和软管645,相邻的多通硬管644、643之间通过软管645连接,多通硬管644上设有多个喷嘴65。示例性的,上述的软管645为tpu管或硅胶管。
134.从而,管路组件内置于浴缸的外框10和软质池体20之间。实现外框10跟软质池体20之间的管路布局,注水后,管路组件不会顶在围栏上,导致围栏鼓起。
135.示例性地,上述的多通硬管644为四通硬管,两端连接软管645,以及通过软管645分别连接两个喷嘴65。图27中示出了四个多通硬管644,八个喷嘴65。但本技术对多通硬管644的数量不做限制。通过多个喷嘴65向用户喷水,用户使用体验佳。
136.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29至图33,本技术的上述硬质管道和软质管道之间设有防水结构。例如,图27中示出的加热进水管道61、喷嘴进水管道、加热出水管道63、喷嘴出水管道62中的硬质管道和软质管道的之间设有防水结构。又例如,上述的进水分管中的多通硬管644、643和软管645 之间设有防水结构,上述的喷嘴65和多通硬管644之间设有防水结构。
137.以进水分管中的防水结构为示例说明,其它管道组件60(例如出水管道)中的防水结构和进水分管中的防水结构相同。其中,进水分管中的硬管644与软管645相连接的一端设有环绕硬管644的进水端口的外螺纹结构6441,外螺纹结构6441通过限位挡块6442与硬管644连接,示例性地,限位挡块 6442垂直于硬管644。限位挡块6442、外螺纹结构6441和硬管644围成端部开口的防水腔6443。如图 31至图33所示,进水分管的多通硬管644上形成有四个防水腔6443。
138.上述的软管645的外周套设有锥形压环6452和锁紧螺母6451,软管645插入防水腔6443,如图 30和图32中的c方向示出了软管645的插入方向。锁紧螺母6451与外螺纹结构6441螺纹连接,沿软管645的插入方向,锥形压环6452位于外螺纹结构6441的端部和锁紧螺母6451之间,锥形压环6452 沿插入方向与硬管644的端部夹紧软管645。示例性地,锁紧螺母6451的螺帽在于外螺纹结构6441螺纹连接的过程中,会带动锥形压环6452沿插入方向向硬管644移动,当锁紧螺母6451与外螺纹结构 6441完全连接后,锥形压环6452正好与硬管644的端部共同夹紧软管645。即,锁紧螺母6451在外螺纹结构6441上的行程使得锥形压环6452正好与硬管644的端部共同夹紧软管645。
139.相比于目前行业内通过打胶、配置密封圈、喉箍锁紧实现防水功能,本技术通过纯机械联结结构实现防水功能。通过旋锁紧螺母6451将软管645(tpu管或硅胶管)上的硬质锥形压环6452沿插入方向压在硬管644的端部,锥形压环6452、软管645、硬管644的端部以及锁紧螺母6451相互连接实现防水。
140.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硬管644的端部具有锥形面6444,锥形压环6452和锥形面6444 沿插入方向夹紧软质管道。即,锥形压环6452和硬管644的端部的锥形面6444相配合以共同沿插入方向夹紧软质管道,防水性能提升。硬管644的端部的锥形面6444还可以起到引导软管645插入防水腔 6443内的作用。
141.示例性地,上述的软质进水管道(相当于软管645)和第一硬质进水管道(相当于硬
管644)之间的防水结构、软质进水管道(相当于软管645)和第二硬质进水管道(相当于硬管644)的防水结构、软质出水管道(相当于软管645)和第一硬质出水管道(相当于硬管644)的防水结构、软质出水管道 (相当于软管645)和第二硬质出水管道(相当于硬管644)的防水结构,与上述硬管644和软管645 之间的上述防水结构相同。
142.虽然通过参照本实用新型的某些优选实施方式,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包括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