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铝合金新型防水支架的制作方法

2022-07-05 22:28:4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防水支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铝合金新型防水支架。


背景技术:

2.bipv支架应用于不同地区及多场景的应用模式,投入市场三年以来,经安装施工人员的反馈,项目组人员的实地勘查、回访,市场营销部的建议,总结出的bipv支架有以下几点不足:一、系统组成构件相对较多,安装便捷性有待提高;二、当雨雾天气湿度较大时,光伏组件背部易产生冷凝水;三、产品结构观赏性有待提高;四、原材料投入成本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铝合金新型防水支架。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铝合金新型防水支架,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铝合金新型防水支架,包括支架平面结构与屋面组件结构,所述屋面组件结构位于支架平面结构的上端外表面,所述支架平面结构包括檐口天沟、天沟泛水板、h型导流管槽、屋面檩条、钢刚架、边集水槽、中集水槽、屋脊挡头桥架、u型导流槽与电缆托架,所述钢刚架、边集水槽、中集水槽和u型导流槽均位于屋脊挡头桥架的两侧外表面,所述边集水槽位于中集水槽的两侧,所述钢刚架位于中集水槽的一侧,所述集水槽位于u型导流槽的一侧,所述檐口天沟位于钢刚架的一端外表面,所述h型导流管槽和屋面檩条均位于中集水槽的两侧外表面,所述h型导流管槽位于屋面檩条的一侧,所述檐口天沟位于天沟泛水板的一端外表面,所述电缆托架位于边集水槽的一侧外表面,所述屋面组件结构包括屋脊运维检修通道、竖向运维检修通道、prf采光带、铝合金边框组件、通风底座、第一自然通风器与第二自然通风器,所述竖向运维检修通道、prf采光带与铝合金边框组件均位于屋脊运维检修通道的两侧外表面,所述铝合金边框组件位于竖向运维检修通道的两侧,所述竖向运维检修通道位于prf采光带的两侧,所述通风底座位于铝合金边框组件的一端外表面,所述第一自然通风器位于通风底座的上端外表面,所述第二自然通风器位于铝合金边框组件的两侧外表面。
5.优选的,所述屋脊挡头桥架的两侧外表面与钢刚架的一端外表面可拆卸连接,所述屋脊挡头桥架的两侧外表面与边集水槽的一端外表面可拆卸连接。
6.优选的,所述屋脊挡头桥架的两侧外表面与中集水槽的一端外表面可拆卸连接,所述屋脊挡头桥架的两侧外表面与u型导流槽的一端外表面可拆卸连接。
7.优选的,所述中集水槽的两侧外表面与h型导流管槽的两端外表面可拆卸连接,所述中集水槽的两侧外表面均与屋面檩条的一端外表面可拆卸连接。
8.优选的,所述屋脊运维检修通道的两侧外表面均与prf采光带的一端外表面可拆卸连接,所述prf采光带的数量为两组。
9.优选的,所述屋脊运维检修通道的两侧外表面均与竖向运维检修通道的一端外表
面可拆卸连接,所述竖向运维检修通道的数量为四组。
10.优选的,所述铝合金边框组件的一端外表面与通风底座的一端外表面可拆卸连接,所述通风底座的上端外表面与第一自然通风器的一端外表面可拆卸连接,所述铝合金边框组件的两侧外表面均与第二自然通风器的一端外表面可拆卸连接,所述铝合金边框组件的中部设置有太阳能光伏组件。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一种铝合金新型防水支架,在固有的建筑屋顶或结构上,安装两条纵向u型导流槽(即从屋脊至天沟)作为主要的支撑构件,上面两侧采用泛水板,下面两侧采用配套的压件固定于原建筑物,并形成一定坡面,再以太阳能光伏组件作为屋面板材安装在横向的h型导流槽内,两端搭设在纵向的u型导流槽上,采用压块、防雷垫片、托盘、螺栓进行上下串连锁定,将组件顶面的雨水及横向的h型导流槽收集的雨水汇集至该水槽内,而形成有组织的刚性排水,最终以重力的排水形式排至天沟,让结构安全、防水性能、抗风压等级全面升级,让安装、运维更加高效快捷,使用的效果相对于传统方式更好。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铝合金新型防水支架的支架平面结构1的结构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铝合金新型防水支架的屋面组件结构2的结构图。
14.图中:1、支架平面结构;101、檐口天沟;102、天沟泛水板;103、h型导流管槽;104、屋面檩条;105、钢刚架;106、边集水槽;107、中集水槽;108、屋脊挡头桥架;109、u型导流槽;110、电缆托架;2、屋面组件结构;201、屋脊运维检修通道;202、竖向运维检修通道;203、prf采光带;204、铝合金边框组件;205、通风底座;206、第一自然通风器;207、第二自然通风器。
具体实施方式
15.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16.实施例一:
17.如图1-2所示,一种铝合金新型防水支架,包括支架平面结构1与屋面组件结构2,屋面组件结构2位于支架平面结构1的上端外表面,支架平面结构1包括檐口天沟101、天沟泛水板102、h型导流管槽103、屋面檩条104、钢刚架105、边集水槽106、中集水槽107、屋脊挡头桥架108、u型导流槽109与电缆托架110,钢刚架105、边集水槽106、中集水槽107和u型导流槽109均位于屋脊挡头桥架108的两侧外表面,边集水槽106位于中集水槽107的两侧,钢刚架105位于中集水槽107的一侧,集水槽107位于u型导流槽109的一侧,檐口天沟101位于钢刚架105的一端外表面,h型导流管槽103和屋面檩条104均位于中集水槽107的两侧外表面,h型导流管槽103位于屋面檩条104的一侧,檐口天沟101位于天沟泛水板102的一端外表面,电缆托架110位于边集水槽106的一侧外表面,屋面组件结构2包括屋脊运维检修通道201、竖向运维检修通道202、prf采光带203、铝合金边框组件204、通风底座205、第一自然通风器206与第二自然通风器207,竖向运维检修通道202、prf采光带203与铝合金边框组件204均位于屋脊运维检修通道201的两侧外表面,铝合金边框组件204位于竖向运维检修通道202的两侧,竖向运维检修通道202位于prf采光带203的两侧,通风底座205位于铝合金边
框组件204的一端外表面,第一自然通风器206位于通风底座205的上端外表面,第二自然通风器207位于铝合金边框组件204的两侧外表面。
18.实施例二:
19.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之上,如图1所示,屋脊挡头桥架108的两侧外表面与钢刚架105的一端外表面可拆卸连接,屋脊挡头桥架108的两侧外表面与边集水槽106的一端外表面可拆卸连接,屋脊挡头桥架108的两侧外表面与中集水槽107的一端外表面可拆卸连接,屋脊挡头桥架108的两侧外表面与u型导流槽109的一端外表面可拆卸连接,中集水槽107的两侧外表面与h型导流管槽103的两端外表面可拆卸连接,中集水槽107的两侧外表面均与屋面檩条104的一端外表面可拆卸连接,u型导流槽109和h型导流管槽103在使用时可便于对雨水进行导流,可形成有组织的刚性排水,最终以重力的排水形式排至檐口天沟101,让结构安全、防水性能、抗风压等级全面升级,让安装、运维更加高效快捷。
20.实施例三:
21.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之上,如图2所示,屋脊运维检修通道201的两侧外表面均与prf采光带203的一端外表面可拆卸连接,prf采光带203的数量为两组,屋脊运维检修通道201的两侧外表面均与竖向运维检修通道202的一端外表面可拆卸连接,竖向运维检修通道202的数量为四组,铝合金边框组件204的一端外表面与通风底座205的一端外表面可拆卸连接,通风底座205的上端外表面与第一自然通风器206的一端外表面可拆卸连接,铝合金边框组件204的两侧外表面均与第二自然通风器207的一端外表面可拆卸连接,铝合金边框组件204的中部设置有太阳能光伏组件,第一自然通风器206和第二自然通风器207可起到通风的效果,便于进行通风排气。
22.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铝合金新型防水支架:
23.1、本套实用新型bipv铝合金新型防水支架系统,需根据建筑屋面的种类、坡度、板型特点及光伏发电组件的外形尺寸,进行优选相应的支架及固定方式。
24.2.1、当在混凝土(砖)屋面上施工时,因原屋面厚度结构不能满足固定的螺栓时,可不对原屋面进行破坏,单独浇筑出支柱所需的基础墩即可。
25.2.2、当非混凝土屋面,属于金属、木结构屋面或无屋面板材的仅有框架的屋面施工时,可将螺栓直接固定透过板材固定在屋面檩条104之上即可。
26.3、安放数列纵向标准列距的“u型导流槽109”,长度即从屋脊分界线至伸入天沟内≥120mm(或超过原有屋面板材≥50mm)为宜,再通过专用的“集水槽压块”进行锁紧固定。
27.4、将“卡座”安装在“u型导流槽109”内腔上,并基本保证与相邻的“卡座”同行、同列,尺寸相应的预设尺寸范围内,待“导流槽”安装后,再进行整体微调校准到位。
28.5、在相邻的“u型导流槽109”的“卡座”上方安装“h型导流槽103”上。
29.6、“屋脊挡水板”安装在屋脊处两侧的集水槽上端,遇“u型导流槽109”交界处,则将横向加筋板开设豁口,供“屋脊导流槽”排水使用。
30.7、待两根相邻横向的“h型导流槽103”就位后,方可铺设一片太阳能光伏发电组件,在导流槽两端安装“双肩压”、“单肩压件”及“防雷垫片”,再通过不锈钢螺栓进行串联预锁定;
31.8、集水槽两侧的天沟泛水板102安装就位后,两端头与导流槽进行插入折弯、锚固;此时,将完成螺栓锁紧(15n/m)工作。
32.9、运维通道的安装工序应结合光伏排布方阵的边缘处同步进行考虑,两侧安装于边集水槽106上,固定采用组件的单边压块固定,全身无螺栓;顺水重贴搭接,内外涂装硅酮耐候胶或丁基止水胶。
33.10、导流槽的内少量的雨水很顺畅的流向两端落入两侧的u型导流槽109,然后汇集的雨水通过地球引力作用,顺坡度自然流入原建筑屋面的天沟,其中u型导流槽109顶部设置止水封头,形成了有效的有组织排水系统。
34.11、根据屋面的固有特点及面积大小合理的设置纵横维修通安全道,应及时随工程进度而安装,其铺设的原则是顺坡重叠防水,搭接方式采取的方式为刚性防水连接;使用手枪钻将2枚sus304/st4.2*10自攻螺丝将屋脊挡水板上部一并穿透,其自攻钉对称轴向间隔≤@1000mm;而走道板上搭接处(内外表面)并采用耐候硅酮胶柔性连接(内外双层防水保险),较为实用。
35.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